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老年健康长寿指南

作者:李杰 王丽主编

ISBN:9787508081083

出版时间:2014-05-01

开 本:16开  页数:265页

定价:¥39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老年人作为一个年龄跨度大的特殊人群,同样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本书从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角度出发,讲述医学方面有关健康长寿的知识,详细介绍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病的特点及应对,抗衰老与保健,老年人的心理保健,老年人的家庭、婚姻和性,老年人的饮食,运动与健康,老年人常见症状,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传统中医养生保健及常见中药养生保健等内容,使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老年人在生理上发生的变化,更好地掌握老年人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养生保健。作为老年人,如果身体调养有道,预防为先,有病施药,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一、老年人的定义
二、老年人的身体有哪些生理变化
三、老年人身体的各个系统生理变化
四、老年人的味觉、视觉等感知活动变化
五、老年人的记忆特点
六、老年人的智力特点

第二章 老年病的特点及应对
一、什么是老年病
二、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三、注意疾病的早期信号及时应对
四、老年人常见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第三章 抗衰老与保健
一、有关衰老的各种学说
二、影响衰老的因素
三、延缓衰老的生活方式
四、抗衰老的药物及保健品

第四章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老年人怎样达到心理健康

第五章老年人的家庭、婚姻与性
一、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二、老年夫妻的相处
三、支持老年人再婚,建立新的港湾

第六章老年人饮食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二、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三、保健食品的选择

第七章运动与健康
一、运动指南
二、运动方式
三、运动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四、老年人在运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五、运动中应警惕的危险
第八章老年人常见症状
一、头痛
二、眩晕
三、晕厥
四、认知功能障碍
五、睡眠障碍
六、发热
七、胸痛
八、呼吸困难
九、咯血
十、心悸
十一、消化道出血
十二、腹痛
十三、腹泻
十四、便秘
十五、血尿
十六、尿失禁
十七、贫血
十八、水肿
十九、体重减轻

第九章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
二、循环系统疾病
三、消化系统疾病
四、代谢疾病
五、免疫系统疾病
六、神经系统疾病
七、精神疾病
八、泌尿系统疾病
九、退行性骨关节病
十、围绝经期综合征
十一、眼科疾病
十二、老年性耳聋
十三、皮肤疾病

第十章传统中医养生保健
一、提倡天人合一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和内容
三、导引、按摩养生
四、吐纳(气功)——(调息、意念)养生
五、季节、气候养生
六、环境、居处养生

第十一章常见中药养生保健
一、人参
二、西洋参
三、黄芪
四、白术
五、山药
六、大枣
七、绞股蓝
八、鹿茸
九、肉苁蓉
十、补骨脂
十一、菟丝子
十二、沙苑子
十三、胡桃仁
十四、冬虫夏草
十五、地黄
十六、何首乌
十七、阿胶
十八、龙眼
十九、百合
二十、黄精
二十一、枸杞
二十二、女贞
二十三、黑芝麻
二十四、龟
二十五、菊花
二十六、三七
二十七、白果
二十八、芡实
二十九、天麻
三十、杜仲
三十一、决明子
三十二、酸枣仁
三十三、灵芝草
三十四、茯苓
三十五、山楂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老年健康长寿指南》是一本关于老年人健康保健的百科全书。老年人的健康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已成为去我们全民族共同关心的话题。从西医角度来看,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器官组织普遍老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明显衰弱,应激能力低下,在遇到感染、创伤的情况下,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减弱,调节全身各系统的能力变差,从而导致老年人患病后的治疗和恢复时间变长,而且不易治愈。因此,对老年人来说,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尤为重要。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就是要通过多种方法,促成并保持人体自身的体质、功能和心态的整体协调,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书摘插图

前 言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于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给出了这样的数据:2012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94 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生活不能自理)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截至2012年底,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失能老年人口360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口0.97亿人,空巢老年人口0.99亿人。2025年之前,高龄老年人口将保持年均增长100万人。由此可见,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
老年人的健康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随着全国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健康和长寿已成为我们全民族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老年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健康合格的护卫者呢?这就需要不断掌握一些健康与长寿方面的知识。我们老百姓常讲的一句话,“青年的时候拿着健康换钱,老了拿钱换健康”,其实这句话错了,因为不是有钱就能把病治好的,不是有钱就能买命的。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一定要重视健康。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为健康投资的,一定能收获到一份健康。违背健康规则的,抱着陈旧观念不舍得放弃的,那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了。有一句话这样讲的:只有失去健康的人才懂得健康的重要性,有健康才有幸福!
本书就是基于目前我国老龄社会的整体状况及老年人常见病实际情况所撰写。包含的内容有: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病的特点与应对;抗衰老与保健;老年人的心理保健;老年人的家庭、婚姻、性;老年人的饮食;运动与健康;老年人常见症状;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中药抗衰老与防病等。希望本书对老年人本身或关心老年人健康的家庭成员、社会工作者及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书摘:
第一章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一)老年人的定义
界定老年多采用两种标准,1956 年联合国将65岁以上界定为老年,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将60岁及以上界定为老年。目前欧美国家及发达地区多采用65岁这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使用60岁作为老年标准,我国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界限。
年龄的划分只是一个人为的标准,缺乏生物学依据,把年龄作为生物衰老的指标,
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年龄与生理、心理、器官老化程度的表现并不都一致,即使在同一个体内,各系统、各器官的老化程度也不一致,目前尚无明确的生理、心理及器官老化的指标。
也有根据不同年龄组别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健康情况和对卫生保健及社会照顾的需求,分为年代年龄(实际年龄或日历年龄)、社会年龄(社会学)、心理年龄(心理学)和生理年龄(生物学)。
人口学上有将老年人不同年龄段分为:准老年人(55~64岁)、“青年”老年人(65~75岁)和高龄老年人(75岁或80岁以上)。
也有将45~59岁定为老年前期(中老年人);60~79岁为老年期(老年人);80岁以上为高龄期(高龄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
(二)老年人的身体有哪些生理变化
老年人是一个年龄跨度很大的特殊人群(最年轻者60岁,最年长者达百岁开外,至目前报道有据可查的高龄者达115岁)。由于同种生物中本身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年龄跨度如此之大的老年人之间个体差异就显得更加悬殊。有的老年人刚到60岁就老态龙钟、言语迟钝,而有的人年过90还精神抖擞、谈笑风生。
尽管个体差异如此之大,但从整个群体来讲,衰老的机体有其共同的生理特点。诸如:衰老过程中机体普遍存在组织更新与修复能力明显低下;器官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代谢变得缓慢;免疫机能下降;应激能力日渐减弱的趋势更为突出。这个渐变的过程,具有普遍性和随年龄变化的特点。
1. 细胞的变化
组织中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分化与修复的功能明显减退。细胞出现空泡样改变,有淀粉样蛋白和免疫复合物类沉积,细胞中出现脂褐素是衰老机体的普遍现象。许多实验研究表明,衰老的细胞代偿能力差,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退行性改变,细胞丧失了原有的活力,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随着增龄,衰老细胞中DNA 复制与修复、蛋白质合成与代谢功能都有所下降。
2. 机体成分的变化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身体组成成分有很大的变化。据报道,25岁年龄组的青年人机体组成成分为脂肪占15%、骨骼占6%、细胞内水分42%、细胞外水分20%、其他组织17% ;而在75 岁年龄组其脂肪占30%、骨骼占5%、细胞内水分33%、细胞外水分20%。显而易见,老年人与青年人在机体组成成分方面有比较大的改变,脂肪所占比例增加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组成成分里细胞外水分基本保持在原来水平,但是细胞内水分明显减少,这与组织器官普遍出现萎缩的现象相吻合。
3. 代谢机能下降
机体代谢所需要的一些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不但其含量在减少,而且其生物活性也在明显下降,诸如:胃蛋白酶、胰酶、己糖磷酸激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血清脂蛋白酯酶、乳糖酶、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有资料表明64~80岁老年人与24~47岁成年人比较骨骼肌的酶活性时发现,老年人酶活力降低40%~60%。乙酰胆碱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都有所降低,对老年人记忆与认知有一定影响。老年脑组织中的单胺氧化酶B活性上升,该酶与人类衰老关系密切。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机体的整体代谢功能逐渐减退,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表现为内分泌代谢、生殖、神经传导等生理功能呈现随年龄下降的趋势。
4. 免疫机能
胸腺及骨髓的退化,使得T 细胞的生成受到影响。淋巴细胞对各种特异性抗原刺激的反应性下降,抗体效价随衰老降低。免疫功能的低下主要表现为一些细胞因子如自然杀伤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2R 、IL-6 等)水平的下降。特别表现在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对细菌、病毒产生的抗体效价降低。而高亲和性抗体在预防感染方面十分重要,其降低会使老年人抗感染能力下降。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气候冷热、情绪好坏的变化、突发意外等情况下)老年人容易发生疾病,诸如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心脑血管疾病、跌倒骨折等。表现出应激能力差,免疫机能低下,一旦患病常表现为疾病复杂难于控制,恢复体力所需时间比较长。
5. 抗氧化机能
衰老机体的血浆过氧化脂质(LPO)有随年龄增高的倾向,衰老过程中红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由于SOD 能够清除体内产生的过多自由基,因此SOD 成为衰老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标志。红细胞 Na+-K+ ATP 酶的活性随增龄降低, Na+-K+ ATP运转是人体重要生命活动之一,这种酶的活性,老年人比青年人低56%。曾经有人对29 例百岁老年人测定4 项抗氧化机能,表明老化过程中过氧化脂质往往随年龄增加而累积增多,但百岁老人的过氧化脂质却接近正常水平,说明保持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较高的水平将会十分有助于健康长寿。
(三)老年人身体的各个系统生理变化
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是渐进的,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这种变化在各个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使得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也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1. 循环系统
血管的变化明显表现在血管弹性蛋白的过度交联,使血管弹性减弱、内膜变厚。大、中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硬化。血管弹性的普遍减弱致使主动脉加大血液充盈量,这种代偿性变化长期持续下去会使老年人的收缩压逐渐增高,而且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脉压差也加大。
有资料表明,人在30多岁时心脏就有一些微小的变化,心肌细胞总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在减少。衰老心脏多呈萎缩性变化,在心肌细胞里发生了脂褐素的沉积和一些淀粉样变性,也可见到心肌间出现脂肪沉积。心脏重量减轻,体积变小。有的老年人出现心包下脂肪含量增加,或者受心内膜增厚等因素影响,其心脏则略大些。老年心脏房室变薄,而瓣膜厚度增加,硬度有所加大,弹性明显变弱,瓣膜钙化并以主动脉瓣和瓣环的钙化为多见。由于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为直接,主动脉瓣和瓣环受损机会较其他瓣膜多,其退行性变化更加明显。绝经期后妇女心脏瓣膜钙化率增高。随着增龄,上述变化逐渐加重,心血管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主要表现为心脏搏出量减少,每搏射血时间缩短,常出现期前收缩。心肌是以有氧代谢为主,氧的供应量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心肌代谢生理功能,影响血氧含量或心肌供血量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心肌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当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时,由于心肌出现供血不足常伴发异常的生理变化,心肌酶谱异常或心前区疼痛等,在增加负荷的情况下心肌顺应性及调节能力明显降低,容易发生心脏功能不全。
衰老的心脏心肌己糖磷酸转移酶的活性也表现为逐渐降低,更加重了心肌生理功能减退的状况。另外,小动脉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普遍增厚使管腔变得狭小,造成机体末梢循环速度变慢,进而产生供血供氧不足,因此老年人容易手脚发凉、畏寒,末梢循环不好。末梢循环不良进一步加大外周毛细血管的阻力,加之神经体液调节发生了一些相应的改变,使老年人常表现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也是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的人数比较多的原因之一。随着机体的增龄变化窦房结也出现组织退行性改变,窦房结起搏细胞数量减少,自律功能明显降低,老年人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发生窦房结综合征的情况较多见。
2.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脑组织的重量减轻、细胞数目减少,脑的整个体积缩小,皮质层变薄。重者出现脑萎缩,往往以大脑半球前半部的萎缩比较多见。中脑的黑质和桥脑的蓝斑核细胞数目减少比较明显。对于不同个体和脑的不同部位其细胞数目减少的程度各有不同,个体差异比较大。有资料表明在30岁以后就有脑神经细胞的进行性减少的趋势。负责躯体运动的细胞减少较为明显,而且这种现象出现得也比较早,加之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因此,老年人的运动协调性较差,行动迟缓。还有一些常见的脑老化改变包括脑的沟回变宽、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增大、脑组织常见散在的脂褐素沉积以及淀粉样改变、神经细胞内出现微丝沉着、神经轴索渐渐萎缩等。脑的神经生理功能减弱,神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减退。由于衰老伴退行性变化,老年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甚至出现病理性改变。通常出现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条件反射能力减弱。大脑中枢对于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控制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神经内分泌的失调、代谢的紊乱。下丘脑的生理调节功能减退,衰老机体的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下,整体代谢速度变得越来越迟缓,因此,老年人的肌肉变得松弛,脂肪过多堆积,出现老态臃肿。丘脑下松果体的萎缩及其分泌功能的减弱,使睡眠的生理时相发生变化,老年人经常在白天坐着打盹,夜晚又睡不着觉,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差,老年人的精神活力受到影响。
随着增龄,脑组织的血流量和耗氧量都有所下降。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转换比较慢,脑的生理功能低下,所以老年人表现出反应慢一些、应激能力也比较差;脑神经反应的灵活性以及动作的协调性都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近期记忆减退严重。有的老年人发生性情偏执的改变。
3. 呼吸系统
老年人的呼吸管道——鼻、咽喉、气管以及支气管黏膜普遍出现萎缩,黏膜退化纤毛减少,纤毛的运动及具有保护性作用的咳嗽反射变弱。肺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常呈现为肺气肿样改变。肺泡数量减少,随着年龄增加肺泡间和肺泡管周围的弹力纤维减少,肺泡扩大或者出现畸形,甚至出现肺泡的破裂或者破裂后相互融合成蜂窝状的小囊泡,肺泡换气面积明显减少,肺泡壁以及毛细支气管扩张,肺脏的有效扩张和收缩的能力下降,加上肺脏发生退行性纤维化改变进一步影响气体的弥散作用,使肺脏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换气功能减弱,肺脏的总容量和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增多。因此老年人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比较常见。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以及最大呼吸容量都在减少。
4. 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黏膜、平滑肌和分泌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比较多见的是胃的主细胞减少,胃黏膜呈现肠上皮化生样的改变。胃酸和胃蛋白酶以及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各种酶类分泌明显减少。唾液腺分泌减少,舌部味蕾萎缩而且数量减少很多,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牙龈也逐渐萎缩,牙齿非常容易松动和脱落,牙龈容易发炎。这些变化促使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不良,很容易产生胃肠功能紊乱。由于小肠黏膜的萎缩,致使营养吸收的能力下降,钙元素的吸收受到影响。胃肠道的蠕动机能变弱,结肠的肌张力减小,老年人容易发生便秘。
参与消化的外分泌腺体诸如肝脏、胰腺的生理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肝组织呈纤维化改变、结缔组织增多。肝细胞的各种酶活性减低,蛋白质合成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药物代谢过程中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代谢清除率下降。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应该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审慎用药。长期服药者,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酌情调整。胰腺的退行性变化是胰蛋白酶原颗粒变少而且活性降低,腺体出现弥漫性纤维化增生,重量减轻,老年人胰腺分泌功能下降及胰岛素活性减低、受体功能减弱可能是促使机体容易发生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胆囊所分泌排泄的胆汁在脂肪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胆囊和胆总管发生着退行性变化,其弹性减弱,胆囊壁变薄,功能减退,所分泌和排泄的胆汁变得稀薄,消化作用大为减弱。
5.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体逐渐发生萎缩,脑垂体出现间质增生样改变,垂体细胞数量减少,重量减轻。腺垂体容易产生胶样囊肿,神经垂体多发生结缔组织增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水平下降,青年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500~1500u/L,而老年人IGF-1 水平约为350~500u/L,明显低于年轻人,因此老年人的整体机能降低。肾上腺皮质发生以纤维化改变为主的退行性变化,皮质功能减退。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系统储备能力下降,血液和尿的皮质激素水平降低,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甲状腺出现纤维化样改变,滤泡之间有结缔组织增生。血液中游离甲状腺素的结合活性减弱,甲状腺功能在逐渐下降。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增多。绝经后妇女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为数不少。
老年人的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男性血液中的睾丸素逐渐减少,女性雌激素水平在35 ~ 40岁就有一些减少,绝经期后下降更为明显,大约60岁时下降到最低。有研究资料表明90岁以上老年人的松果体几乎全部钙化。
6. 泌尿生殖系统
老年人肾脏的退化改变主要表现为肾脏实质的萎缩,肾小球数量减少,肾小管萎缩,肾脏变小、变轻。老年人功能肾单位数量减少,大约比青少年减少一半左右。随着增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基质蛋白分子交联增加,基底膜弹性减弱,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在50岁后更为明显。肾小管对于水、电解质的选择性重吸收的生理作用减弱,对抗利尿激素反应性下降,调节血钠水平的能力也降低。有20%的住院老人肾功能差。尿素氮、肌酐有随龄增高的趋势。
另外,泌尿道及膀胱黏膜渐渐呈退化性改变,膀胱有一些小梁样增生,肌层萎缩,容量变小。老年人的大脑皮质下层排尿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容易出现控制排尿中枢功能失调。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尿失禁,临床医疗中常见老年人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因前列腺增生而发生尿潴留的情况非常多见。老年人前列腺分泌液减少,前列腺组织增生,腺泡为囊性扩张,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结节样增生。男性到50岁以后前列腺开始增大,其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随龄上升。60岁以上老年人中前列腺增生患病率达64%。女性的子宫、卵巢、乳腺以及外生殖器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功能退化。卵巢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量逐渐减少,同时下丘脑—垂体—卵巢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出现紊乱。临床常见一些中年妇女产生明显的更年期综合征。老年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7. 骨骼肌肉系统
老年人骨骼肌肉的退行性变是显而易见的。肌肉细胞水分减少,细胞间液增多,肌肉萎缩松弛,肌张力减弱。在肾功能尚可的情况下,老年人虽因肌肉减少,肌酐水平也有所减少,但最初肌酐变化不很明显。骨骼的骨矿含量减少,而且骨胶原含量也逐渐减少,骨骼弹性下降而脆性增加。老年人往往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主要以脊柱、股骨颈和骨盆等部位的变化最为明显,因此,老年人常有腰酸背痛的症状。老年期椎间盘也渐渐趋于萎缩变薄,而脊柱则渐渐变短。有的老年人出现比较明显的脊柱弯曲和前倾。有资料报告,在8年的时间里男性老年人平均降低3.7cm,女性平均降低3.97cm,降低最多的达13.7cm。高龄老年人普遍表现为身高变矮,体重变轻。人体内有99% 的钙在骨骼中,只有5 克左右的钙元素是可以交换的。其中大部分在血浆中,而血浆中的钙有一半呈游离态,另一半则与蛋白质结合,从而维持恒定游离钙浓度。老年人往往因血浆蛋白水平的低下,使结合钙浓度降低。老年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其对抗甲状旁腺对于骨吸收的能力减弱,所以会出现血钙和血磷水平无明显下降。
老年人骨关节的退行性变主要为:关节软骨呈现脱水和纤维化,也常见有钙化和增生性改变,骨关节面变得粗糙。加上关节韧带的弹性降低,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骨关节易出现活动受限和疼痛。因此老年人行动多有不便,站立不稳,走路缓慢,容易跌倒。老年人应该注意缓起慢行,在日常生活中和医疗护理时应该特别小心跌倒,以免发生意外。
8. 其他系统
老年期各感觉器官的变化很容易被察觉到。诸如:皮肤的弹性降低,老年人常眼皮松弛和下垂,眼角出现皱纹。角膜逐渐浑浊,脂肪对于角膜的浸润形成“老年环”。眼结膜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老化,使球结膜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结膜下出血。由于角膜、结膜、晶状体和睫状肌的老化,容易出现视物不清,视力疲劳,老年人普遍存在老花眼的现象。晶状体逐渐浑浊和硬化,产生老年白内障。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听力下降。一方面由于听神经的退行性变化,同时受内耳微小循环供血情况不良的影响,老年人常发生耳鸣,老年人耳聋多表现为双耳听力呈进行性减退。皮脂腺和汗腺的功能减退。表皮变薄而干燥,真皮乳头变平或者消失。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明显减少。老化的皮肤毛细血管变细、数量减少。
衰老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骨髓造血功能差,胸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负责机体免疫的T 细胞数量和活性都有所下降,而且免疫识别能力减退。对于外来入侵的细菌和异物产生抗体进行抵御的能力减弱,而对于自身的物质却不能清楚地识别,反而对于自身体内的蛋白质、代谢物进行攻击,产生自身抗体伤害自身组织器官。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同时又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老年人的味觉、视觉等感知活动变化
一个人的感知活动功能主要靠视觉、听觉。外界的信息大约有80%是通过视觉、听觉得到的。视像的模糊和言语交流的不顺畅势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给其心理活动带来影响。
心理感知活动可概括为:①视觉:辨别外界物体的大小、远近、明暗度和深浅;②听觉:辨别声音的频率、方向、大小,对不同语言的理解能力;③嗅觉:对气味的辨别能力;④味觉:对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的辨别;⑤皮肤感觉:主要指皮肤触觉对温度、疼痛刺激的体验辨别能力;⑥平衡感觉:前庭器官的功能,小脑的运动神经元功能;⑦心理运动反应: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能力,涉及对复杂问题、多种信号刺激的识别和选择相应的反应所需时间、动作精确程度;⑧认知功能: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的能力;⑨实际操作技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由于老年人的器官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某些生理功能已存在明显的减退,往往视觉、听觉、味觉的变化容易首先显露出来。
1. 舌的味蕾数目明显减少,导致味觉的下降
75 岁老人比30岁青年人的味蕾减少1/3,导致老年人味觉迟钝,吃什么都没滋味,食欲差很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
2. 视力下降
由于晶状体的混浊及其调节能力下降,特别是老年人多有屈光不正、老花眼或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光感降低等,因此伴有这些感觉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压抑感,心情不畅快。与外界交往受到影响,易产生孤独、抑郁等。
3. 老年人的视敏度较低,辨认精细物体的能力下降
深度视敏度是指对两个物体相对位置最小差距的分辨能力。老年人深度视敏度明显下降(45岁以后即有下降),以致老人在判断距离或深度时经常出现困难,判断不准确,走路时深一脚浅一脚。老年人在走路、上下台阶、上下楼梯时要看清脚下的路,避免迈空摔倒。
4. 老年人对视觉信息加工的速度下降
表现为反应的潜伏期加长,即从呈现刺激到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延长。
5. 老年人的视觉注意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
在要求注意力转换时,老年受试者的反应往往随条件的复杂性增加而变慢。老年人抗干扰能力以及注意转移的灵活性都较青年人差。
6. 老年人因年龄增长出现的听力损失,使得言语辨别能力大减
有资料认为,在一般情况下,50岁以前,具有正常听力的人的言语辨别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一个80岁的老年人,这种语言辨别能力可能会有25% 的损失。听觉功能的降低势必会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状况。
7. 老年人言语知觉出现障碍
不仅仅是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感受性降低,而且也反映出大脑高级中枢对语言信息加工的障碍。
(五)老年人的记忆特点
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感知、思维、体验、实践过的事情在大脑储存下来的“文件”,在以后的一定条件下可以再提取该“文件”,以其再现方式表现出来。记忆就是大脑对于“文件”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老年人常诉说自己爱忘事,记忆不如以前。老年人的记忆力随增龄发生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记忆正常老化的特点是:
1. 老年人初级记忆比次级记忆好
许淑莲等做过一项研究,向一组年轻人(20~25岁)和一组老年人(80~90岁)
呈现有汽车、脸盆等常用物品图片15张,呈现完毕后立即要求受试者回忆所见图片内容,回忆可以不按顺序。结果表明老年人和年轻人对图片正确回忆率的差别是明显的,分别为35%、95%。但是对末尾呈现的一张图片老年人的正确回忆率达到74%,对倒数第二张图片达65%,和年轻人的差距很小,年轻人为78% 和72%。在初级记忆方面,80多岁老人也只略微有些减退。但老年人的次级记忆与年轻人有差异。老年人在信息组织加工方面的效率不如年轻人,这是老年人记忆方面的主要变化。
2. 老年人再认活动保持较好
如老年人再认没困难,对看或听到过的事物,能回忆起来。
3. 老年人对有意义的记忆比机械记忆好
当看完一部电影后,老年人对有趣的故事情节记忆清楚,但是对演员的名字却记不住,说明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能力减退得多。
4. 老年人日常生活记忆比实验室记忆好
记忆与经验、知识的积累关系密切,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其日常生活的记忆是比较好的。虽然老年人记忆随增龄逐渐减退,但这种减退是缓慢的。真正的记忆减退大多在70岁以后。老年人可以通过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发挥经验的作用,可采用勤锻炼、勤用脑,抓紧反复记忆,抓住提示线索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记忆效果。
(六)老年人的智力特点
对智力的概念尚未统一,有关心理的资料通常所说的智力是指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同时也涵盖了认识、思维、分析综合感知信息的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以及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的思维能力是核心。智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智力的测定目前是靠心理测验,如“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通过测试一个人的一般常识、理解能力、运算能力、记忆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知觉整合、观察、学习、记忆、注意力及反应速度的多种综合能力,进而了解一个人的智商。
1. 老年人液态智力随年龄减退明显,而晶态智力保持较好
霍恩(Horn)和卡特尔(Cattell)将智力的不同方面归纳为两类,即“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晶态智力”是后天获得的,它与知识、文化和经验的积累有关,例如知识积累、词汇的理解力等。成年后,这些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没减退,反而有所提高,直到70岁或80岁后才出现减退。“液态智力”主要与神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而与知识和文化背景关系较小。例如知觉整合能力、运算能力、思维敏捷度以及注意力、反应速度等。这些能力在成年期达到高峰后,由于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较快减退。“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的变化不是平行的,认为智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的说法不够准确。正常情况下,人活到高龄,智力也不会有很大减退。不少人在晚年仍然保持创造力,做出贡献。老年人的智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果能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训练,智力是可以改善的。
2. 老年人智力的“经典老龄化模式”
智力测验的不同方面随增龄而产生不同的变化。“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语言测验与知识经验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晶态智力”,而作业测验与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液态智力”。国外用此量表所作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语言分明显高于作业分,因为语言分随年老而下降的变化较为缓慢,作业分随年老则下降较快。这就是智力的“经典老龄化模式”。国内的同类研究结果与国外一致。在用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140例成人(20~89岁)测验,按十岁间隔分组,每组20例,各组在性别、文化条件方面互相匹配。结果表明,语言分在30岁最高,70岁前都比较稳定,70岁后明显下降,其中“知识”、“词汇”和“领悟”这三项成绩70 岁组仍高于20岁组,直到80岁才有明显减退;作业分也是30岁组最高,但50岁以后就逐渐下降,60岁以后下降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由于老年人动作缓慢、知觉整合能力下降,所以与操作技能有关的智力减退较早。
关于反应速度与智力关系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操作快慢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在智力评定中速度测验特别重要;另一种观点认为操作快慢主要反映肌肉活动,而不是大脑活动,反应速度在智力行为中并不重要。目前智力测验“液态智力”项目中,仍包含反应速度问题,反应快慢对测验的成绩影响很大。
3. 影响智力的因素
智力受多因素影响,遗传背景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后天环境的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因为智力与文化教育、生活经验、职业、家庭及社会生活、历史背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健康问题的影响在老年人“液态智力”减退方面起着较大作用。许多健康的老年人智力没有明显减退。老年人智力的明显变化往往与常见的老年病有关,如较多见的脑血管性疾病造成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引起智力减退,病情越重者智力成绩越差。有的心血管病患者不能像健康人一样完成测验,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即使临床上无明显的脑动脉硬化征象,但是其智力活动与健康老人相比,仍有下降趋势。这都表明疾病会加速智力老化速度。防治疾病对预防智力减退十分重要。
智力测验能对鉴别老年人生理或病理性变化提供重要信息。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老年人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语言测验部分,“知识”和“领悟”两项测验成绩直到80岁后才出现减退。如果发现老人这两个成绩出现较早衰退,就应考虑到是否有老年性脑部疾病存在。智力是各种能力有机的综合,它的结构复杂。智力是一种心理特征,通过人的各种学习、记忆思维、反应、计算等各种活动表现出来,通过测验我们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比较客观的心理功能估量。
老年人通过合理安排生活,用脑适度,有劳有逸,有“张”有“弛”,就会保持良好的智力效能。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比青年人容易疲劳,因此看书读报或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当脑力疲劳时可以更换另一种活动方式,以利于尽快解除疲劳。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特点来安排工作和学习,自己掌握节奏,培养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记忆的信心,积极获得良好的智力效能。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