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垄断竞争理论

作者:[美国]爱德华·张伯仑著 晏智杰 主编

译者:周文

ISBN:9787508048420

出版时间:2009-03-01

开 本:小16开(155*230)  页数:397页

定价:¥42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在西方经济学迄今的发展中,涌现了数量不少的重要著作,其中亚当·斯密《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初版于1890年)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是公认的三部划时代著作。《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
础;《经济学原理》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为经济自由主义做了总结;《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则标志着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和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的开端,故将它们同时首批推出。其他名著将陆续问世。

章节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纯粹竞争条件下的价值
 1.与供求平衡相区别的均衡
 2.纯粹竞争条件下的个别销售者
 3.成本曲线与生产规模对背离均衡的注释
第3章 双垄断与寡头垄断
 1.问题的陈述
 2.不考虑相互依赖:每个销售者假设其对手的供给不变
 3.不考虑相互依赖:每个销售者假设其对手的价格不变
 4.承认相互依赖
 5.不确定性的影响
 6.总结
第4章 产品差别
 1.产品差别的含义
 2.专利与商标
 3.完全垄断的经济秩序
 4.垄断竞争
第5章 产品差别与价值理论
 1.导言
 2.个别均衡
 3.集团均衡
 4.小集团:寡头垄断加产品差别
 5.超额生产能力下的均衡
 6.每个生产者周围的条件的多样性
 7.纯粹竞争和垄断竞争的比较
第6章 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对比
 1.销售成本如何影响需求?
 2.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区别
 3.区别的意义
第7章 销售成本与价值理论
 1.销售成本曲线
 2.个别均衡
 3.集团均衡
 4.小集团与销售成本
 5.销售成本与超额生产能力
 6.每个生产者周围的条件的差异
 7.结论
第8章 垄断竞争与分配的生产力理论
第9章 垄断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的区别
 1.一些普遍的错误观念
 2.区别于不完全竞争的垄断竞争
附录A 双头垄断和寡头垄断的数学原理
附录8 个别生产者的成本曲线
 1.“设备”与包络线
 2.可分性与规模经济
 3.比例性与规模不经济
 4.不变比例与同质
 5.总结:比例与规模
 6.无差异曲线分析
附录c 纯粹空问竞争
附录D 作为垄断收入的城市租金
附录E 赞同商标侵害与“不公平交易”的一些观点

作者简介

爱德华·张伯伦(1899—196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生于美国华盛顿的拉康纳。1920年毕业于爱达荷大学。1922年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大学毕业后先在密歇根大学担任讲师,后在哈佛大学担任助教授、副教授、教授等教职。自1937年起,他在哈佛大学任经济系主任。从1958年起,他担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季刊》主编。其主要著作有:《垄断竞争理论》(1933)、《工会的意义》(1951合著)、《一种更为一般的价值理论》(1957)等。 

书摘插图

序言

    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如以1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行《富国策》[英国经济学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经济学指南》(1863年)中 译本]为开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回顾这段不算很长然而曲折的历程,不难看出它同中国社会百多年来的巨大深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 国思想界特别是经济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单就建国以来对西方经济学名著的翻译出版来说,窃以为明显呈现出各有特点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 几十年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宗旨在于提供批判的对象和资料。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可避免发生及其长短是非,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可 能不尽一致,但此种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短短二十多年间,翻译 出版数量之巨,品种之多,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均前所未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进步,主流无疑是好 的;但也难免有选材不够精当和译文质量欠佳之嫌。
    华夏出版社推出这套新的《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可谓正逢其时。
 

文摘

第1章 绪论
    经济学著作提供了一种竞争和垄断的奇特组合,既含糊又割裂。一方面,有关两者的分析揭示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且导致了各自独立的完美精致的理论体系的形 成。尽管这两种力量通过价格体系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具有多种组合,但是结构已经被拆开,并且被重构成了两套体系,每套体系都比原来的简单,只与原先有局部 的相似。此外,大体上假设价格体系像这样运行,即所有被解释的现象要么具有竞争性,要么具有垄断性,因此,两种纯粹的、极端的理论类型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它们是不充分的。
    另一方面,在现实中,竞争与垄断相混合的事实在微妙地发生作用,人们难以弄清楚两者完全在理论上的区别,而这种理论上的区别对于清楚地理解竞争和垄断又是 很关键的。因为,实际中的竞争(很少脱离垄断成分)用纯粹的竞争理论并且按想象中的理论去加以解释,所以为大家所熟悉的结论实际上归因子垄断的因素,但却 与否定这些结论的理论相联系。竞争理论与它并不适应的事实的相结合,不仅导致关于事实的错误结论,也使理论变得模糊。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因为两种力量的混 合是一个有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个相加的问题。垄断的微小因素惯于开不可预期的逻辑玩笑,其产生的后果与它们表面上微小的重要性是不相协调的。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