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调香手记:55种天然香料萃取实录(四种香料萃取方法,55种天然香料,七年萃香经验,一次搞懂香料密码,温佑君倾情推荐)

作者:蔡锦文

ISBN:978-7-5080-9390-1

出版时间:2018-07-01

开 本:16开 170*230  页数:224页

定价:¥68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调香手记:55种天然香料萃取实录》图解四种香料萃取方法(合香、浸泡、挤压、脂吸),从五大类(花朵、果实、草叶、芳香中草药、动物性香料)入手,细说55种天然香料的特色与萃取过程,提供调香建议与技巧,无需昂贵设备就能提取原精,调配香水。
全书详细图解,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萃取出的天然香料,除了用来调配香水,也可运用在芳疗、制作手工皂、按摩油、面霜、香砖等香氛保养品中。
  香水达人蔡锦文居家萃取天然香料,历经七年的完整手记,深入分析每一种香料萃取时的关键要领与调香建议。
  300多张超清图解,跟着做,超实用! 本书还介绍了天然香水历史,让你更懂香水。

章节目录

推·荐·序
002 香气的狩猎旅行 温佑君
作·者·序
004 有生命感的气味

Part 1
香水说从前
10 从古希腊说起
13 中国的香文化
20 现代香水的出现
25 气味在动物界的妙用
27 辨识气味

Part 2
香气萃取与调香
32 合香法◆直接调合香料粉末
36 浸泡法◆以植物油、乙醇溶出香气
46 挤压法◆手工萃取柑橘类精油
48 脂吸法◆用固体脂肪吸收香气
52 调香
58 香水的熟成
59 装瓶前的过滤

Part 3
天然香料|花朵篇|
64 柑橘花
70 七里香
72 白兰
76 山棕
79 桂花
82 茉莉
86 栀子
88 森氏红淡比
91 银合欢
94 使君子
96 晚香玉
98 夜香木
100 大花曼陀罗
102 鹰爪花
104 中国水仙
107 小苍兰
109 睡莲
112 混合野花香

Part 4
天然香料|果实篇|
118 柑橘皮
124 香葵
127 香荚兰
130 咖啡
132 香蕉
134 凤梨
136 南瓜

Part 5
天然香料|草叶与其他篇|
140 百里香
142 迷迭香
145 台湾香檬叶
148 紫菜
150 焚香、熏香
153 天然单体香料

Part 6
天然香料|芳香中草药篇|
156 肉桂
159 白芷
162 川芎
164 苍术
167 白豆蔻
170 草果
172 月桃
175 肉豆蔻
178 山柰
180 荆芥
182 薄荷
184 丁香
187 花椒
190 香附
193 甘松
196 木香
198 大黄
201 水菖蒲
204 乳香
207 枫香脂

Part 7
天然香料|动物性香料篇|
212 麝香
216 麝猫香
218 蜂蜡原精
221 龙涎香

作者简介

蔡锦文
台湾高雄县旗山人,一边致力动植物插画及相关书籍写作,一边享受萃取香气之乐趣。2008年秋天,感受到Mystra(Aesop)香水带来的神秘香气,生命受到启发,从此爱上创作天然香水。著有《世界猫头鹰图鉴》《世界鹦鹉图鉴》《雁鸭》《鸟巢》等书。

编辑推荐

调香是一门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调香手记:55种天然香料萃取实录》的作者本是一位野鸟画家,他从独特的视角对调香这门艺术娓娓道来,从复刻版的古早味到现代香水,从天然香水到合成香水,让你一次搞懂香水的密码!
书中不仅有关于萃香与调香方法的详细介绍,更记录了55种天然香料的萃取过程,涵盖了花朵、果实、草叶、中草药、动物性香料五大香料类别,方便读者按需检索,每种香料的萃取过程后还附有作者的手记,只要跟着做,你也可以成为调香高手。
只要打开心灵的鼻子,你将发现,气味其实就是生活,它是有生命感的……

媒体推荐

这本书最令我欣赏与感动的,是作者让香气与生活“同在”的态度。受惠于自然景观的背景,作者乐于从野外开发和采集香气,橡山棕花、森氏红淡比、大花曼陀罗等,而猛嗅大花曼陀罗还让他的牙痛烟消云散,简直就是芳香版的《闲情偶寄》。
——肯园香气私塾创办人 温佑君

书摘插图

推荐序
香气的狩猎旅行

最初接到邀约,要为一本调香书写推荐序,我心里很是踌躇。一般这类书籍总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很难读到个人的风采。另一方面,我的专业是芳香疗法,不是调香,即便熟悉所有的材料,由于取径和目的不同,我自认不是那条路上最具资格的导游。但负责联系的同事告诉我,作者本是一位野鸟画家,还出过讲鸟巢的专书,听得我脑中电灯泡都亮了,立刻承诺来拜读一下。
野鸟画家写的调香书为什么必有可观之处?首先,调香是一门艺术,而不仅是一种技术,调色、调音、调香其实走的是同一条门道,已经在门内的作家,风采不可能流于一般。其次,为了观察鸟类的生活,鼻子自然会跟着眼睛一起领受自然的调教,这种训练比任何调香学校能指导的都要更扎实、更鲜活,也更有趣。向如此硬里子的作者学调香,肯定能超出“卡哇伊”和“女神”的套路。
果然,原本想快速浏览好完成任务,却变成一场流连忘返的香气“撒伐旅”(safari)。我相信就算对DIY 毫无热情的读者,也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赏鸟一般的乐趣。至于原本就有心钻研香道的朋友,则真的有机会靠本书练成调香达人。作者对他笔下的芳香素材,不只做了去芜存菁的资料汇整,也慷慨分享了他亲力亲为而得来的心领神会。这种第一手的提点特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晓得出版社与书店会如何替这本书定位,虽然它是货真价实的调香指南,但我觉得它完全有条件归入“生活风格”类。这本书最令我欣赏与感动的,是作者让香气与生活“同在”的态度。受惠于自然观察的背景,作者乐于从野外开发和采集香气,像山棕花、森氏红淡比、大花曼陀罗等,而猛嗅大花曼陀罗还让他的牙痛烟消云散,简直就是芳香版的《闲情偶寄》。
作者的生活态度,也让古典文献活了过来。比如,因为好奇中国的香囊传统,特地从《楚辞植物图鉴》中选出香气比较浓郁的12 种来研磨佩戴。可惜其效不彰,他就直接萃取以制作香膏,还把它命名为“楚香”……涂抹手上后,立即感受到一种悠然淡雅,似乎带着时间感的药草香瞬间化开,仿佛来到了屈原的香草水涯。这个过程,与其说是风雅,不如说是生意盎然。这个人真懂得生活!
是的,生活不只是拼经济、缴贷款,生命也不该只是心心念念要得到父母的认同。生活应该是要不断壮大生命的存在感,让我们与飞瀑同在、与振翅采蜜的工蜂同在、与战国时代的古人同在、与亚马孙河的印第安原住民同在。虽然便捷的都市生活使人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日益贫乏,幸好还有天然的香气,帮助我们联结上下古今,乃至于真实的自己。
我最喜欢这本书题为“混合野花香”的章节,宛如乡村或野外生活的炼金术。我曾在日常遛狗的山径被奇妙的花香缠绕,触目所及的大花咸丰草和紫花藿香蓟从来都不以香气见长,那股花香到底是哪里来的?我最后在普罗旺斯找到答案。为了做当地的精力汤,采了一把猪殃殃、毛蕊花和草木犀,没有一种是大家公认的“香草”,结果却让每个学生的鼻子都黏在我手上。那就是混合野花香啊!
谢谢作者为我们示范一种充满惊喜的芳香生活,同时将他无比珍贵的心得传授给我们:“我必须强调,‘等待’仍然是天然香水的首要本质。”如果没有能力等待,我们也闻不出每一个生命独有的气味。

肯园香气私塾创办人 温佑君

作者序
有生命感的气味

    “生命,是一连串稍纵即逝的美丽过程。”
    约莫中学时期的我,即对这句话心有戚戚焉。每回想起,内心总浮现一丝柔和温暖的感觉,尤其当我废寝于工作时,都不免低下头来,让时空停驻当下,闭上眼,然后提醒自己:生命很美,别忽视了!从小就知道自己对一切具生命感的事物有较大的兴趣,男生喜欢玩的汽车或机器人玩具,我通通无感,甘冒被锐石划伤皮肉的风险,赤脚溜进水沟去捞小鱼小虾;或是埋藏于草丛间,忍受毒蚊轰炸机般的攻击,只为静待观察亲鸟如何哺育幼雏(这百看不腻的画面,往往让我心跳加速)。以前不懂,长大后才晓得:啊!是美。
因为美,生命有了可能;也因为美,才可能有生命感。原来,我对美
    有种非常自我的、不时髦的、天生而特殊的敏感度。仿佛自小便清楚了自己几斤几两,求学过程中亦毫无意外地在美术方面展现天赋,及至入了社会,总能将兴趣与工作结合。人生剧本似谱奏着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第四乐章,歌颂喜悦而洪亮的幸福。然而,我也和所有人一样,随着年纪增长,开始尝到生命中的酸甜苦涩,许多时候,《快乐颂》已变调成一首首悲歌,甚至苦调!不惑之年以前,从未刻意专注于气味(香气),因为历经了一次生命难题,气味悄然自我最卑微、最柔软,也最无助的时刻窜了进来。那段日子,无形的气味,俨然为我建了一座最实际的心灵堡垒;气味,非但让我体悟了不同的生命层次,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美感。
    初始,自己对各种气味的好奇是没来由的,仅靠单纯感受,用鼻更用心。我从容易获取的天然精油,开始走入迷人的气味世界。或许得助于所学,对于多数来自植物的精油,很容易就记住了各种气味的特征。在这新鲜的领域里,自我学习摸索的感觉简直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尤其在尝试了自行萃取气味之后,成就感已非笔墨足以形容。常常有人问起,为什么想做香水?其实我也说不上来,或许和自己喜爱绘画有关吧。事实上,调香和调色在本质上概念是互通的,娇艳的玫瑰,加上性感的茉莉,几乎等于引人遐想且怜爱的粉红色。只是调香的难度可能高些,因为气味难以被具体形容和认知。若我说柚花的气味如何如何,相信也只有闻过的人才能领略。何况调香(尤其香水)时常是七八种以上的香料合奏,最终成品的气味样貌也只有创作者诠释得了。
    对我来说,描述气味正是写作此书最大的难题。然而,这并不影响我对气味世界的感受。在萃取、制作、享受香水的过程中,我发现,气味不仅仅是气味而已,它还可以是某种需要被解密的讯息、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一阙回味无穷的小诗、一座难以忘怀的城市、一场惊心动魄的艳遇,或是某个心爱的人等。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气味,如何捕捉气味或重组气味,最后制作各种香气作品以享受气味乐趣,书中有我最真实的体验,只要打开心灵的鼻子,你将发现,气味其实就是生活,它是有生命感的。
    能完成此书,我非常感谢生命中的好友——碧员(本书主编)。在我摸索制作香水过程中,碧员一直当我的小白鼠,没有她,这本书将香气尽杳,她是让这本书散发馨香的紫罗兰酮。自学调香、萃香,到写作此书,不免得搜集消化许多相关知识。在中文书籍方面,除了芳香疗法,温佑君老师对植物的另类观点,也时常给予我关于气味方面的启发,尤其在《温式效应》一书中展露无遗。原来气味在嗅觉、触觉、听觉甚至感觉上,可以这样美!感谢温老师序文大力推荐,虽未曾谋面,但早已在老师所有著作中,闻遍各种植物的温式芳香。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所有相知相遇,你们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香气。

书摘:

中国的香文化
    香水的概念来自熏香,随着香料焚烧释放芳香气味。香水则通过溶剂散发,使人们产生美好感觉。了解天然香料如何被应用,有助于提升制作天然香水的广度及创意。世界上许多古文化对于香料的应用,大多始于祭祀、巫术、医病,人们借助熏燃香料产生的袅袅青烟,与八方神灵沟通。

《黄帝内经》也是芳疗圣经
    在古老的中国,人们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以燃香、煮药草汤沐浴、酿酒或做成香囊佩戴,来驱疫避秽。在公元前771年以前,先秦时期的《甲骨文》《楚辞》《周礼》以及《诗经》中都看得到。当时,应用的香料仅以晾干、裁段或磨末处理,种类以本土生长的植物为主,像泽兰、白芷、花椒、藁本、肉桂、艾、蒿、郁金、菖蒲等。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最早将熏香作为治疗疾病方法的医学典籍,称之为灸疗或芳疗,相较古希腊运用芳香药草的时期更早。
    在西方,有医学之父称谓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0年),留下了主宰西方医学一千多年历史的著作,里面记载了三百多种药草处方。他提倡每天进行芳香沐浴及按摩,来延年益寿。他的所有著作集结而成的文集和《黄帝内经》便是公元前东西方的两大医书。由此可知,芳疗是人类对“香”应用的共通理念。

本是王公贵族玩赏物
    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东南亚及西方的海上贸易较为发达,迷迭香就在此时经由商人自罗马帝国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五六世纪),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开始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许多“真正的香料”,如龙脑、龙涎香、檀香、沉香、安息香、苏合香、鸡舌香(丁香)、乳香、没药等,也大量引进中土。佛教在东汉明帝传入中国后,伴随佛经而来的还有印度的香料。虽然在汉代,外来香料已是王公贵族的玩赏品,但直到宋代以前,这些香料除了应用在祭祀、宗教外,使用得并不普遍,只作为宫廷奢侈品,这和西方世界非常相似。在古埃及、希腊、罗马,也只有国王宗室、祭师、贵族,才能享有香料的掌管及使用权。
    汉代开启了中国香文化的大门。在汉武帝之前的西汉初期,帝王皆信仰道家神仙之说,熏香已流行于贵族阶级,且专门设计香炉(博山炉)来装盛熏香料。直至魏晋南北朝的七百多年间,香炉一直盛行不衰,且南方比北方更为流行,还一度过海去了南洋。此外,用来熏衣物的熏笼、熏被子的熏球等香具,也是汉代王墓中常见的陪葬品。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甚多,其中也发现许多青铜蒸馏器,证明早在公元二世纪左右的汉代,已经有了蒸馏技术。

唐朝愈玩愈讲究
    隋唐(公元七世纪),西域的大批香料由丝绸之路源源不绝运抵中国。唐代开始,阿拉伯人到中国经商、朝贡、学习和旅行,也把当地的玫瑰香水带进中国,称“大食蔷薇水”、“大食水”或“蔷薇露”。到了北宋,阿拉伯人的蒸馏萃取技术已流传至两广到闵浙一带。大唐盛世下社会富庶繁荣,为了因应香料贸易,出现专门经营香料的商家。此外,许多文人、药师以及宗教的参与,使人们对香料有更深入的研究,将用香文化提升到更为精细、讲究、专业的境界。
    唐代高宗、玄宗、武后等都是著名的爱香人士,也大多信奉佛教。佛事中都要上香、焚香及以香汤浴佛,香料的使用量及种类,远远超过前代帝王。对比汉代盛行的香炉,唐代则出现用来熏蒸环境带有金属提炼的香球,以及供佛的手持长柄香炉(手炉)。这些香具在敦煌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总括而言,由王公贵族引领的这股潮流,为香料普及于民间奠定了基础。

日本香道源于唐,再传回唐
    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在公元753年成功东渡日本,不但将佛教的戒律制度传到日本,也将中国的医药、香、茶、字画等带了过去。当初鉴真大和尚带了36种药草,其中如细辛、肉桂、香附子、厚朴、苍术、紫苏等芳香药草类,就有近10种。精通医术的鉴真和尚圆寂后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始祖”。日本最后将唐代的香文化发展成一门修身养性的香道,与花道、茶道并称日本的“雅道”。日本香道的用香方式,不是直接以火燃香,而是将预热烧红的炭种埋入灰中,再于灰上放一层传热的薄片(云母片),最后将单一香料或调制的香丸放置其上,利用热将香气逼出,有人称为“煎香”。此种用香方式也传回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烧香曲》中有一句“兽焰微红隔云母”,写的就是这个熏香过程。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到了宋代,用香文化已经普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由于香料的消费量极大,对外贸易中,香料的进出口量占了首位。关于香具,相较于汉唐工艺精美但冶炼耗时的铜制香炉,宋代以后大量生产的陶瓷香炉,更适宜民间使用,这也是香料能够普及民间的重要原因之一。
    普通百姓生活中,居室厅堂时刻要有熏香,各式庆典场所甚至科举考场都要焚香,很多酒楼、茶坊、家宴乃至建筑,也都用香。因此,有一种特殊行业出现了──专责焚香的香人、香婆。市集上专卖香料的店铺也相当普及,人们不仅可以随意买香,也可请专人上门制香,祭祀、熏燃、佩挂、妆容、纸张、铭印、墨宝等,都调入了香料。

为香道著书立说
    元明两代的对外经济贸易,仍以香料为主要商品,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提到,在欧洲人到达东方以前,香料贸易是以中国人为主的。
    中国人对香之喜好,在宋元明清的史料、诗词、小说中,展露得淋漓尽致!文人雅士不仅品香,还能自己炼香,香谱类专书也相继问世。其中明代周嘉胄所撰《香乘》尤为丰富,全书共二十八卷,包括香品、佛藏诸香、宫掖诸香、香异、香事分类、香事别录、熏佩之香、香炉、香诗、香文等,举凡有关香料品名、来由及各种用香方法,一应俱全,集明代以前香文化之大成。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很多偏重于医疗的香料应用方式。例如:用香附子煎汤沐浴可治风寒风湿;将乳香、安息香、樟木一起燃熏,可治晕厥;将沉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樟脑、皂荚等一起焚烧,能预防传染病蔓延;含细辛,可去口臭等。《本草纲目》中提到许多用熏香止瘟疫辟恶气的做法,和中世纪的欧洲是一样的。某些香料如迷迭香、安息香、肉桂、胡荽、乳香等,东西方文化皆通;甘松、泽兰、牡荆、艾、樟脑、麝香、木香、茅香、山柰等,则多见于东方。

清朝的反香之道
    清中叶至民初,西方势力在东方进行各种掳掠,内忧外患下,人们广泛接受西方现代文化思潮。传统的对香文化发展着力不少的文人,价值观已然改变,用香的闲情逸致,已成为不合时宜、落伍的象征。熏燃香料甚至被认为有害健康。以往香文化所代表的净心明志、修身养性的观念,也被视为态度消极而受到不少贬抑。香文化于是日渐式微。
    此外,19世纪末,西方化学合成香料相继问世,工业化生产的香水,也在晚清进入中国,人们接触到的香料种类更胜以往。然而,许多人造香料模糊了人们对天然气味的需求,中国的香文化也因此受到重创。对钟情于天然香气的人而言,化学玫瑰香精的气味闻起来,充其量只能说是玫瑰僵尸。

台湾香
    台湾的香文化主要表现为制香、烧香,敬拜祖先神明,或于端午节悬挂艾草、菖蒲等习俗,熏香、品香、煎香等怡情养性的方式,则较为罕见。
    纵然如此,台湾早在明末清初就开始了樟脑油的香料产业,且在日据时代成立专卖制度,产量全球第一。1912年,日本人引入香茅,于三义、大湖一带种植,开启了台湾香茅产业,到1951年左右,产量达至高峰,台湾成为世界香茅油的交易中心。可惜的是,樟脑油和香茅油最后都不敌人工合成品的竞争,于20世纪60年代步入历史。1970年左右,台湾林业试验所曾做过伊兰伊兰精油的萃取试验,但产量并不理想;嘉义地区也曾生产茉莉和夜来香粗制精油,再运至日本精制,却因品质及成本的问题而终止。
    反倒是拜近年来芳香疗法盛行所赐,我们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各式各样的天然香料。怀抱自然和朴素的生活价值,寻着香气,再度找回香文化的记忆。虽然香文化内涵中的新旧思维依然受到考验,但那来自人类天性爱香、追求善美的本质,却是亘古恒常。

版权页: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