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国际儒藏(韩国编四书部)豪华精装 上下函装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合作整理

ISBN:9787508059273

出版时间:2010-09-01

开 本:16  页数:页

定价:¥12800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儒学在公元前3世纪便传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学问。要体认儒学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对海外的儒学著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出版,以凸显儒学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来儒学是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主导的意识形态,儒学与朝鲜、日本、越南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适合其国家特色和需要的儒学,韩国、日本、越南并涌现了大批儒学大师,形成众多学派,大大丰富了儒学。这些学人都有大量的著作存世,而都未经标点整理,而且海外儒学文献分散在各地,查找困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海外各国儒学的研究也受制于此。因此整理出版《国际儒藏》是刻不容缓的抢救性工作。孔子研究院汇聚全国国学研究力量,组织了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书局等全国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近200名学者、专家、教授通力合作,完成了《国际儒藏》的编纂。

章节目录

【大學卷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一册》
大學指掌之圖◇入學圖説◎權近(一)
大學衍義輯略◎李石亨(七)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二册》
大學三綱八目箴◎柳崇祖(二四五)
讀大學法◇松堂集◎朴英(二七一)
大學章句補遺◎李彦迪(二九七)
續大學或問◎李彦迪(三一三)
大學圖◇退溪集◎李滉(三二一)
大學質疑◇四書質疑◎李德弘(三二七)
大學童子問答◎曹好益(三三五)
大學劄録◇石灘集◎李慎儀(三五五)
大學講語◇月沙集◎李廷龜(三六七)
大學困得後説◇浦渚集◎趙翼(三九三)
論大學格致章◇艮湖集◎崔攸之(三九九)
講大學衍義◇炭翁集◎權諰(四〇七)
大學答問◇四書答問◎李惟泰(四一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三册》
大學讀書記◇白湖全書◎尹(四七七)
大學輯要◇鬧隱集◎高汝興(五〇五)
大學思辨録◇思辨録◎朴世堂(五一七)
大學問答◇南溪集◎朴世采(五四一)
大學正心章問答◇西坡集◎吴道一(五七三)
大學答問◇厚齋集◎金幹(五七七)
大學劄記◇厚齋集◎金幹(五九九)
大學劄録◇滄溪集◎林泳(六五一)

【大學卷二】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三册》
大學五圖◇止谷遺稿◎李泰壽(一)
大學論◇息山集◎李萬敷(二三)
大學就正録並圖◇屏谷集◎權榘(三一)
大學劄疑◇斗室寤言◎李焕模(三七)
明德正心二章辨説◇正庵集◎李顯益(四三)
大學講義◇菊潭集◎周宰成(五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四册》
大學疾書◇星湖疾書◎李瀷(五九)
大學經義記聞録◇經義記聞録◎韓元震(九一)
大學劄録◇老村集◎林象德(一一九)
大學小注辨解◇棄棄齋集◎金尚埏(一二九)
大學講説◇白水集◎楊應秀(一三三)
大學玉溜講録◇櫟泉先生文集◎宋明欽(一四七)
大學經義◇鹿門集◎任聖周(一五五)
大學劄疑◇庸齋集◎金謹行(一七一)
大學通理◇九龍齋集◎白鳳來(一七九)
讀大學劄記◇可齋集◎權明佑(一九七)
大學講録◇最窩集◎金奎五(二〇五)
寒井大學講義◇芹窩集◎金憙(二一一)
大學義◇閒窩集◎李時逸(二四一)
大學問疑◇湛軒書◎洪大容(二四五)
大學經義◇蘿山集◎趙有善(二四九)
大學經義問對◇歸樂窩集◎柳匡天(二五五)
大學劄略◇近齋集◎朴胤源(二六一)
大學經義◇濯溪集◎金相進(二六七)
大學辨答補遺◇過齋遺稿◎金正默(二七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五册》
大學經義◇可庵遺稿續集◎金龜柱(三〇五)
大學劄録◇經書劄録◎金龜柱(三五五)
大學或問劄録◇經書劄録◎金龜柱(三九七)
大學條對◇龜巖集◎李元培(四一三)
大學劄記◇寧齋遺稿◎吴允常(四一九)
大學劄録◇自然窩集◎金履九(四三三)
大學與中庸◇自然窩集◎金履九(四四九)
大學講義◇明皋全集◎徐瀅修(四五三)
大學類義敍例◇明皋全集◎徐瀅修(四七三)
大學講義◇下廬集◎黄德吉(四七七)
大學講説◇石淵集◎李禹世(四八五)
大學講説◇山木軒集◎金羲淳(四九一)
大學纂要◇四書纂要◎裴相説(五〇五)
大學劄記◇本庵續集◎金鍾厚(五九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六册》
大學劄疑◇三洲集◎申顥仁(五九七)
曾傳秋録◇碩齋集◎尹行恁(六〇三)
大學公議◇與猶堂全書◎丁若鏞(六二一)
大學講義◇與猶堂全書◎丁若鏞(六六一)
大學講録◇雨澗集◎金虎運(六七一)
大學講義條對◇雲谷集◎李羲發(六七五)
大學傳八章説◇臺山集◎金邁淳(六七七)
格致童子問◇臺山集◎金邁淳(六八一)
答兒憲相大學問目◇敬庵集◎李漢膺(六八五)

【大學卷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六册》
東儒大學解集評◇東儒四書解集評◎柳健休(一)
大學章句圖◇鶴陽集◎朴慶家(五七)
大學雜録◇鶴陽集◎朴慶家(六七)
大學隨得録◇晚悟集◎鄭裕昆(七三)
大學劄疑◇書巢集◎宋洪直(八一)
大學大旨◇鶴南集◎李晦慶(八九)
大學辨疑◇守軒集◎柳懿睦(九五)
大學辨疑附:大學補遺辨遺◇鳳村集◎崔象龍(一〇九)
大學疑義◇止軒集◎崔孝述(一四一)
東川大學講録◇止軒集◎崔孝述(一四五)
大學辨證説◇五洲衍文長箋散稿◎李圭景(一五五)
大學經義◇薌隱集◎李章贊(一六三)
大學經傳記疑◇西湖集◎沈奎澤(一六七)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七册》
大學講義◇雲岡集◎朴時默(一七三)
大學劄疑◇五愛堂遺集◎李泰宇(一七七)
大學經義◇雲庵集◎朴文一(一八三)
答兒子大學疑義◇勤齋集◎金鍾善(一九一)
大學答目◇訥庵集◎吴衡弼(一九七)
大學説◇泗隱集◎申鍾浩(二〇三)
對大學問目◇石南居士私稿◎徐基德(二〇七)
大學説◇省齋集◎柳重教(二一五)
大學問答◇丹邱遺稿◎金永三(二三九)
大學問對◇栗山集◎洪智修(二四三)
大學講義◇恒齋集◎李翊九(二五一)
大學記疑◇艮齋私稿◎田愚(二六九)
大學對條◇芝坡集◎洪在英(二八七)
大學經義◇桂陽遺稿◎李嶔(二九五)
大學劄記◇暘谷集◎安泰國(三〇一)
大學問答◇暘谷集◎安泰國(三〇七)
大學答問◇茶田經義答問◎郭鍾錫(三一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大學第八册》
大學經旨蒙解◇松塢遺稿◎朴宗永(四四七)
大學或問◇壺山集◎朴文鎬(四五七)
大學章句詳説◇七書注詳説◎朴文鎬(四六一)
大學講説◇聿修齋遺稿◎朴海量(五〇一)
大學序問答◇松窩集◎崔濟泰(五〇九)
大學問目◇陽園遺集◎申箕善(五一五)
大學釋義◇錦湖集◎許炯(五二一)
大學問答◇卓立齋集◎張世瀞(五三三)
大學記疑◇象湖遺稿◎姜銓(五三九)
大學講義◇省軒集◎李炳憙(五五一)
大學問答◇道陽集◎申泰龍(五七三)
大學發問條對◇毅齋集◎宋鎬完(五八一)
大學衍義劄録◇秀山集◎金秉宗(五八九)
大學答問示朴化實◇晦峯集◎金鳳焕(五九七)
讀沙溪先生大學劄疑◇毅齋集◎李鍾弘(六〇三)
大學劄疑◇玉山雜稿◎許容九(六〇七)
大學劄録◇正齋集◎梁會甲(六一五)
大學講解◇良谷遺稿◎李承福(六二一)
大學摭義◇曉堂集◎金文鈺(六四七)
大學考正◇庸學◎沈大允(六五九)
大學集解◎佚名(六六五)
大學章圖◎佚名(六七七)

【中庸卷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一册》
中庸首章分釋之圖◇入學圖説◎權近(一)
中庸九經衍義◎李彦迪(九)
中庸九經衍義别集◎李彦迪(一七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二册》
中庸標題◇龍山世稿◎金彦璣(二九一)
中庸質疑◇四書質疑◎李德弘(二九九)
中庸説◇浦渚集◎趙翼(三〇七)
中庸困得後説◇浦渚集◎趙翼(三一七)
中庸答問◇四書答問◎李惟泰(三二一)
中庸讀書記◇白湖全書◎尹(三八一)
中庸之圖◇鬧隱集◎高汝興(四一一)
中庸釋義◇鬧隱集◎高汝興(四一五)
中庸語録◇宋竹溪遺稿◎宋廷耆(四二五)
中庸人心道心圖◇魯魯齋集◎金萬烋(四二九)
中庸思辨録◇思辨録◎朴世堂(四三三)
中庸答問◇南溪集◎朴世采(四六九)
中庸答問◇厚齋集◎金幹(四七九)
中庸劄記◇厚齋集◎金幹(四八七)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三册》
中庸三條目◇滄溪集◎林泳(五三九)
中庸七圖◇止谷遺稿◎李泰壽(五四三)
中庸就正録◇屏谷集◎權榘(五五三)
中庸寤言◇斗室寤言◎李焕模(五六三)
論中庸辨説◇正庵集◎李顯益(五六九)
中庸説◇正庵集◎李顯益(五八一)
中庸疾書◇星湖疾書◎李瀷(五九一)
中庸講義◇菊潭集◎周宰成(六二一)
中庸經義記聞録◇經義記聞録◎韓元震(六二七)
中庸劄録◇老村集◎林象德(六五九)
中庸講説◇白水集◎楊應秀(六六五)
中庸講説◎金元行(六九一)
中庸問答◎金元行(七二七)
中庸劄録◇櫟泉先生文集◎宋明欽(七四七)
中庸劄疑◇家稿全書◎林象元(七五五)

【中庸卷二】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三册》
中庸總説◇平庵集◎權正忱(一)
中庸雜著◇鹿門集◎任聖周(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四册》
中庸劄疑◇庸齋集◎金謹行(二七)
中庸通理◇九龍齋集◎白鳳來(四三)
中庸劄記◇允摯堂遺稿◎任氏(六七)
中庸記疑◇雲溪漫稿◎金鍾正(七五)
中庸集説◇雲溪漫稿◎金鍾正(一〇五)
中庸質疑◇梧山集◎徐昌載(一四九)
中庸稟目◇最窩集◎金奎五(一五九)
中庸原稟◇最窩集◎金奎五(一六三)
未發説質疑◇最窩集◎金奎五(一六七)
中庸問疑◇湛軒書◎洪大容(一七一)
中庸經義◇蘿山集◎趙有善(一七七)
中庸經義問對◇歸樂窩集◎柳匡天(一八三)
中庸劄略◇近齋集◎朴胤源(一八七)
中庸講録◇鐺洲集◎朴琮(一九三)
中庸經義◇濯溪集◎金相進(二四九)
中庸鬼神章劄録◇濯溪集◎金相進(二六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五册》
中庸辨答補遺◇過齋遺稿◎金正默(二七三)
中庸問目◇尤園集◎李楨國(三〇三)
中庸條對◇龜巖集◎李元培(三三七)
中庸劄記◇寧齋遺稿◎吴允常(三四一)
中庸劄録◇自然窩集◎金履九(三五九)
中庸要義◇下盧集◎黄德吉(三九三)
中庸講義◇弘齋全書◎正祖(四〇一)
中庸問◇九經問◎正祖(四二三)
中庸講録◇惕齋集◎李書九(四二七)
中庸纂要◇四書纂要◎裴相説(四三五)
中庸劄録◇戒懼庵集◎尹衡老(五三九)
中庸劄録◇本庵集、本庵續集◎金鍾厚(五六九)
中庸劄疑◇果庵集◎宋德相(五八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六册》
中庸講義◇故寔◎金熙洛(五九七)
中庸劄疑◇三洲集◎申顥仁(六二七)
中庸疑義◇碩齋集◎尹行恁(六三五)
中庸自箴◇與猶堂全書◎丁若鏞(六四五)
中庸講義補◇與猶堂全書◎丁若鏞(六七五)
東儒中庸解集評◇東儒四書解集評◎柳健休(七三五)
中庸首章疑義◇大埜集◎柳健休(七八三)
中庸劄疑◇雨澗集◎金虎運(七九一)
改定中庸命性圖◇豫庵集◎河友賢(七九七)
中庸全圖◇豫庵集◎河友賢(八〇三)

【中庸卷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七册》
中庸講義條對◇雲谷集◎李羲發(一)
中庸論辨◇近思齋遺稿◎李焕(七七)
中庸未發説◇臺山集◎金邁淳(八一)
中庸疑義◇敬庵集◎李漢膺(八五)
中庸圖説◇荷叟集◎朴箕寧(九一)
中庸義◇活水翁遺稿◎尹大淳(一〇一)
中庸隨得録◇晚悟集◎鄭裕昆(一〇七)
中庸管見◇守軒集◎柳懿睦(一一七)
中庸辨疑◇鳳村集◎崔象龍(一二九)
中庸疑義◇止軒集◎崔孝述(一八一)
中庸講録◇止軒集◎崔孝述(一八九)
中庸辨證説◇五洲衍文長箋散稿◎李圭景(二〇五)
中庸記疑◇西湖集◎沈奎澤(二一一)
中庸講義◇雲岡集◎朴時默(二一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八册》
中庸讀書録◇絧齋集◎崔祥純(二二一)
中庸説◇省齋集◎柳重教(二五五)
中庸答目◇訥庵集◎吴衡弼(二六七)
中庸條目◇泗隱集◎申鍾浩(二七五)
讀中庸◇近庵集◎朴載祐(二八一)
中庸問答◇默窩集◎郭坤(二八七)
對中庸問目◇石南居士續稿◎徐基德(二九五)
中庸問答◇丹邱遺稿◎金永三(三〇三)
中庸問對◇栗山集◎洪智修(三〇九)
中庸講義◇恒齋集◎李翊九(三一五)
中庸記疑◇艮齋私稿◎田愚(三三七)
中庸對條◇芝坡集◎洪在英(三六一)
中庸問對◇桂陽遺稿◎李嶔(三七一)
中庸劄記◇暘谷集◎安泰國(三七九)
中庸問答◇暘谷集◎安泰國(三八七)
中庸答問◇茶田經義答問◎郭鍾鍚(四〇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中庸第九册》
中庸經旨蒙解◇松塢遺稿◎朴宗永(五三五)
中庸章句詳説◇七書注詳説◎朴文鎬(五四三)
中庸首章注各字義補説◇壺山集◎朴文鎬(六〇九)
中庸思辨◇勿軒集◎李明翊(六一三)
中庸講説◇聿修齋遺稿◎朴海量(六二五)
中庸講義◇錦湖集◎許炯(六三七)
中庸雜著◇竹逸集◎鄭灝鎔(六六三)
中庸總略辨◇莊庵集◎金時洛(六六九)
中庸問答◇卓立齋集◎張世瀞(六七五)
中庸問答◇道陽集◎申泰龍(六八三)
中庸論辨◇毅齋集◎宋鎬完(六九三)
中庸究義◇晦峯集◎金鳳焕(六九九)
中庸答問示朴化實◇晦峯集◎金鳳焕(七〇九)
中庸講解◇良谷遺稿◎李承福(七一五)
中庸劄疑◇醒齋遺稿◎李瓊錫(七六一)
中庸訓義◇庸學◎沈大允(七六七)
中庸講義◎佚名(七八七)

【論語卷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一册》
論語釋義◇四書釋義◎李滉(一)
論語釋義◇四書釋義◎李珥(三三)
論語質疑◇艮齋續集◎李德弘(一〇九)
論語辨疑◇經書辨疑◎金長生(一二七)
論語劄録◇九峯集◎金守訒(一三五)
論語雜著◇愚伏集◎鄭經世(一四七)
論語啓事◇月沙集◎李廷龜(一四九)
論語劄録◇潛冶集◎朴知誡(一五三)
論語雜著◇浦渚集◎趙翼(一六三)
論語答問◇四書答問◎李惟泰(一六七)
讀論語◇活齋集◎李榘(二五三)
論語雜録◇松峯遺稿◎吴益升(二五七)
論語思辨録◇思辨録◎朴世堂(二六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二册》
論語或問精義通考上
◇論孟或問精義通考◎宋時烈(三〇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三册》
論語或問精義通考下
◇論孟或問精義通考◎宋時烈(五〇七)

【論語卷二】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四册》
論語記疑◇遯翁集◎韓汝愈(一)
論語問目◇養窩集◎李世龜(五)
論語劄録◇滄溪集◎林泳(一三)
論語説◇霞谷集◎鄭齊斗(二七)
論語説◇正庵集◎李顯益(四三)
論語講説◇屏溪集◎尹鳳九(七九)
論語疾書◇星湖疾書◎李瀷(八九)
論語講説◇泉上講説◎李縡(一三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五册》
論語詳説◎魚有鳳(二四七)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六册》
論語小注劄録◇南塘集◎韓元震(三九三)
論語經説◇卲南集◎尹東奎(三九九)
論語稟目◇貞山雜著◎李秉休(四〇三)
論語講説◇白水集◎楊應秀(四〇九)
論語劄録◇戒懼庵集◎尹衡老(四五五)
論語講義◇壽齋遺稿◎李崑秀(五二一)
論語經義◇渼上經義◎金元行(五二五)
論語疑義◇閒静堂集◎宋文欽(五三七)
論語經義問辨◇果庵集◎宋德相(五四一)
論語劄疑◇果庵集◎宋德相(五四三)
論語經義◇鹿門集◎任聖周(五五九)
論語疑義◇順庵集◎安鼎福(五六一)
論語劄疑◇庸齋集◎金謹行(五六五)
論語通理◇九龍齋集◎白鳳來(五七九)
論語劄録◇本庵集、本庵續集◎金鍾厚(五九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八册》
論語讀書劄義◇存齋集◎魏伯珪(六一一)
經筵論語講義◇芹窩集◎金憙(六八三)
論語問疑◇湛軒書◎洪大容(六九三)
論語經義◇蘿山集◎趙有善(七〇七)
論語經義問對◇歸樂窩集◎柳匡天(七一一)
論語劄略◇近齋集◎朴胤源(七一九)
論語説◇弄丸堂集◎魚周賓(七二三)
論語雜著◇濯溪集◎金相進(七三三)

【論語卷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七册》
論語纂注增補◇四書纂注增補◎柳長源(一)
論語小注考疑◇四書纂注增補◎柳長源(四七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八册》
論語劄録◇經書劄録◎金龜柱(五〇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九册》
論語經義條對◇謙齋集◎奇學敬(六五五)
論語疑義條對◇水村集◎高廷鳳(六六三)
論語經義條對◇龜巖集◎李元培(六六七)
論語小注記疑◇龜巖集◎李元培(六七五)
論語雜識◇自然窩集◎金履九(六七九)
論語講義◇明皋全集◎徐瀅修(六九五)
論語答問◇兒庵集◎釋惠藏(七〇一)
論語講義◇弘齋全書◎正祖(七〇五)

【論語卷四】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九册》
論語説◇謙窩集◎沈就濟(一)
論語講義◇惕齋集◎李書九(五)
論語講説◇山木軒集◎金羲淳(九)
論語隨筆◇碩齋别稿◎尹行恁(二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册》
論語古今注◇與猶堂全書◎丁若鏞(五五)
論語對策◇與猶堂全書◎丁若鏞(四四五)
春秋聖言蒐◇與猶堂全書◎丁若鏞(四五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一册》
論語手劄◎丁若鏞(四六五)
論語講説◇日谷集◎趙得永(五一一)
論語雜著◇老洲集◎吴熙常(五一七)
論語時習録◇海隱遺稿◎姜必孝(五二一)
論語講義◇重庵集◎姜彝天(五二五)
東儒論語解集評◇東儒四書解集評◎柳健休(五三三)
魯論夏箋◇弘齋全書◎徐俊輔(五七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二册》
論語劄疑略◇敬庵集◎李漢膺(六五三)
論語四勿◇畏窩集◎崔琳(六六一)
論語問◇性庵集◎金魯謙(六六五)
論語隨得録◇晚悟集◎鄭裕昆(六七一)
論語辨疑◇鳳村集◎崔象龍(六七五)
第三論語圖◇鳳村集◎崔象龍(七二七)
論語雜著◇華西集◎李恒老(七三一)
論語答問◇蘆沙集◎奇正鎮(七三七)
論語演義◇養蒙齋集◎金在洛(七五九)

【論語卷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二册》
論語原思◇立軒集◎韓運聖(一)
讀論語劄録◇泉齋集◎申弼欽(五)
論語經旨蒙解◇松塢遺稿◎朴宗永(一三)
論語讀書私記◇圭齋遺稿◎南秉哲(二一)
論語筆程◇峿堂集◎李象秀(二五)
學而篇總論◇希庵集◎李瑀祥(二九)
論語經義附:問目◇雲庵集◎朴文一(三五)
論語考略◇克齋集◎盧佖淵(五一)
論語劄疑◇西山集◎金興洛(五五)
論語經義問對◇石南居士私稿◎徐基德(六三)
論語説◇省齋集◎柳重教(七三)
論語講義發問◇省齋集◎柳重教(七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三册》
論語記疑◇晦堂集◎張錫英(八五)
論語經説◇梅堂集◎李壽安(一〇九)
李寒洲論語劄義辨◇舫山集◎許薰(一一三)
讀論語◇艮齋私稿◎田愚(一二七)
論語經義問對◇桂陽遺稿◎李嶔(一三九)
論語講義◇毅庵集◎柳麟錫(一五三)
論語劄記◇暘谷集◎安泰國(一五九)
論語講録◇絅庵遺稿◎吴麟善(一六九)
論語答問◇茶田經義答問◎郭鍾錫(一七三)
論語雜録◇槐閲集◎李埈(二七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四册》
論語集注人物性異論◇壺山集◎朴文鎬(二七五)
論語集注詳説◇壺山集◎朴文鎬(二七九)
論語或問人物性異論◇壺山集◎朴文鎬(五四七)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五册》
論語雜著◇竹逸集◎鄭灝鎔(五五一)
論語雜著◇思庵集◎安在極(五六九)
論語劄疑◇醒齋遺稿◎李瓊錫(五七三)
論語講義◇遜庵集◎申晟圭(五八一)
論語劄録◇老柏軒集◎鄭載圭(六四五)
論語講義◇存稿◎任百禧(六五一)
論語問答◇云溪集◎車鴻(六六一)
論語答問◇月波集◎鄭時林(六六七)
論語注释◎沈大允(六八五)

【論語卷六】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六册》
論語古今注疏講義合纂上
◇五書古今注疏講義合纂◎崔左海(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論語第十七册》
論語古今注疏講義合纂下
◇五書古今注疏講義合纂◎崔左海(三六七)
論語人物類聚◇論孟人物類聚◎純祖命編(七四五)

【孟子卷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一册》
孟子釋義◇四書釋義◎李滉(一)
孟子釋義◇四書釋義◎李珥(二三)
孟子質疑◇艮齋續集◎李德弘(一七三)
孟子辨疑◇經書辨疑◎金長生(一七七)
孟子講義◇月沙集◎李廷龜(一八五)
孟子僭疑◇晚悔集◎權得己(一八九)
孟子淺説◎趙翼(二四一)
孟子疑◇四友堂集◎宋國澤(三一五)
伐燕章書筵講義◇炭翁集◎權諰(三一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二册》
孟子答問◇四書答問◎李惟泰(三二五)
孟子或問經義通考◇論孟或問經義通考◎宋時烈(三七五)
孟子雜録◇松峯遺稿◎吴益升(五一五)
讀孟子劄記◇木齋集◎洪汝河(五一九)
孟子疑◇三世合稿◎房明熻(五二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三册》
讀孟子◇松月齋集◎李時善(五二九)
孟子思辨録◇思辨録◎朴世堂(五三三)
孟子劄記◇厚齋集◎金幹(五九五)
孟子劄録◇滄溪集◎林泳(七一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四册》
孟子解◇霞谷集◎鄭齊斗(七二七)
孟子説◇霞谷集◎鄭齊斗(七六三)

【孟子卷二】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四册》
孟子講義◇瓶窩全書◎李衡祥(一)
浩然章問答◇遜齋集◎朴光一(四七)
孟子雜著◇巍巖遺稿◎李柬(五七)
孟子説◇正庵集◎李顯益(七一)
孟子講義◇陶庵集◎李縡(八一)
孟子講説◎李縡(九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五册》
孟子疾書◇星湖疾書◎李瀷(一六三)
朱子言論同異考孟子卷◎韓元震(二八五)
孟子經義記聞録◇經義記聞録◎韓元震(二九五)
孟子雜著◇南塘集◎韓元震(三〇一)
孟子辨議◇立齋遺稿◎姜再恒(三〇五)
孟子經説◇邵南集◎尹東奎(三一三)
孟子講説◇白水集◎楊應秀(三一七)
孟子經義◇渼上經義◎金元行(三四一)
孟子講義◇壽齋遺稿◎李崑秀(三五一)
孟子不動心章説◇鹿門集◎任聖周(三五五)
孟子劄疑◇庸齋集◎金謹行(三五九)
孟子疑義◇順庵集◎安鼎福(三六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六册》
孟子劄録◇本庵集◎金鍾厚(三八三)
孟子纂注增補◇四書纂注增補◎柳長源(四〇一)
孟子小注考疑◇四書纂注增補◎柳長源(六六七)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七册》
孟子劄録◇經書劄録◎金龜柱(六八一)

【孟子卷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七册》
孟子通理◇九龍齋集◎白鳳來(一)
孟子讀書劄義◇存齋集◎魏伯珪(二五)
孟子問疑◇湛軒集◎洪大容(四五)
孟子經義◇蘿山集◎趙有善(四九)
孟子劄略◇近齋集◎朴胤源(五三)
孟子經義◇濯溪集◎金相進(五五)
孟子經義條對◇謙齋集◎奇學敬(六三)
孟子疑義條對◇水村集◎高廷鳳(六九)
孟子經義條對◇龜巖集◎李元培(七三)
孟子雜識◇自然窩集◎金履九(七九)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八册》
孟子竊意◇五書諸注竊意◎崔左海(九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九册》
孟子講義◇弘齋全書◎正祖(三七三)
孟子要義◇與猶堂全書◎丁若鏞(四二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十册》
孟子講義◇明皋全集◎徐瀅修(五二三)
孟子講義◇癡庵集◎南景羲(五三三)
孟子説◇謙窩集◎沈就濟(五三七)
孟子講説◇山木軒集◎金羲淳(五四一)
孟子隨筆◇碩齋别稿◎尹行恁(五四五)
孟子讀書隨記◇老洲集◎吴熙常(五七三)
孟子時習録◇海隱遺稿◎姜必孝(五七九)
東儒孟子解集評附:四書總論
◇東儒四書解集評◎柳健休(五八三)
鄒書春記◇弘齋全書◎金近淳(六二七)
孟子論性纂要◇性庵集◎金魯謙(六六七)
孟子問◇性庵集◎金魯謙(六七九)
孟子辨疑◇鳳村集◎崔象龍(六八七)
孟子圖◇鳳村集◎崔象龍(七二七)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十二册》
孟子雜著◇華西集◎李恒老(七三一)
孟子講義◇性齋集◎許傳(七三九)
孟子演義散録附:孟子不動心圖
◇養蒙齋集◎金在洛(七四五)
孟子答問◇蘆沙集◎奇正鎮(七四九)
孟子雜著◇槐園集◎李埈(七五九)
孟子經旨蒙解◇松塢遺稿◎朴宗永(七六七)
孟子筆程◇峿堂集◎李象秀(七七七)

【孟子卷四】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十一册》
讀孟庭訓◎申教善(一)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十二册》
孟子劄義◇求志録◎李震相(一六九)
孟子經義◇雲庵集◎朴文一(二〇九)
孟子問目◇雲庵集◎朴文一(二二一)
孟子考略◇克齋集◎盧佖淵(二二五)
孟子講説雜稿◇省齋集◎柳重教(二二九)
孟子經義問對◇石南居士續稿◎徐基德(二三七)
孟子問答◇丹邱遺稿◎金永三(二四三)
孟子講義◇雲圃集◎石禹鍾(二四七)
孟子雜著◇艮齋私稿◎田愚(二六一)
孟子經義問對◇桂陽遺稿◎李嶔(二七五)
孟子讀書漫録◇秀山集◎金秉宗(二八三)
孟子集注◇壺山集◎朴文鎬(二八七)
孟子或問◇壺山集◎朴文鎬(二九三)
孟子性學輯考◇壺山集◎朴文鎬(二九九)
孟子補傳◇壺山集◎朴文鎬(三一一)
孟子隨筆◇壺山集續集◎朴文鎬(三一五)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十三册》
孟子集注詳説◇七書注詳説◎朴文鎬(三四三)
《韓國經學資料集成孟子第十四册》
孟子答問◇茶田經義答問◎郭鍾錫(六〇五)
讀孟子◇明美堂集◎李建昌(六九五)
孟子問答◇竹逸集◎鄭灝鎔(六九九)
孟子劄疑◇醒齋遺稿◎李瓊錫(七〇七)
孟子章句◇叢瑣録◎吴宖默(七一五)
孟子講義◇存稿◎任百禧(七二三)
孟子雜著◇性軒文集◎林翰周(七二七)
孟子問答◇雲溪集◎車鴻(七三五)
孟子問答◇欽齋集◎任公烈(七三九)
孟子劄疑◇遯溪集◎金塇(七四九)
孟子類集◇中山全書◎朴章鉉(七五九)
孟子人物類聚◇論孟人物類聚◎純祖命編(八一五)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合作整理
《国际儒藏韩国编四书部》编纂委员会编
《国际儒藏韩国编四书部》审校委员会审校
华夏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摘插图

          《国际儒藏韩国编四书部》编校条例

  一  本部收录韩国成均馆大学校大东文化研究院编纂的韩国经学资料集成中注解阐释四书的汉语书籍或篇章,计大学著作一百二十三种,中庸著作一百二十种,论语著作 一百一十六种,孟子著作一百零五种,总计四百六十四种。本部分类仍照韩国经学资料集成,按四书分为‘大学卷’、‘中庸卷’、‘论语卷’、‘孟子卷’,卷内 篇目按作者生年先后顺序排列,篇幅较长著作的次序适当调整以避免跨册。
  二  原稿所引中国书籍文字在审校过程中据通行权威版本核校,所引韩国书籍或著者行文无书可校者据上下文义给予理校。原稿笔误、笔画增減及变体,刊写舛错径直改 为正字,不出校记;虚字及四书及章句、集注原文舛错用圆括号标识衍讹,用方括号标识原稿脱字或校勘正字,不出校记;属著者失误或他书校勘异讹出校说明,并 在正文中用圆括号标识原稿衍讹,用方括号标识原稿脱字或校勘正字。校记文字用当页脚注形式,不录版别。
  三  各书冠以原稿题解。原稿重出题解予以编辑整合,并适当吸收点校者和中国当代的研究成果,简述作者生平、思想、著作及评价、影响等情況。原题解作者署名予以保留以存原貌。
  四  文字繁体竖排,以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汉语大字典所列繁体字为标准,并参考其他专业工具书和国家有关文字规范酌定。
  五  原稿中的古今字、俗体字、常用字之异体及生僻异体字、缺笔避讳字均改为规范正体字,保留通假字、避讳正字。
  六  原稿有倒乙、删除等符号,一律据以改正原文,不保留符号,不出校记。原文有塗改者,只录改正后的文字,不出校记。原稿文字残缺及难以辨认者,以‘□’代替,一字一‘□’。原稿中用来区别经注,表示小节、另起、起讫等意义的小字‘止’、‘〇’等符号,予以保留。
  七  原稿中双行注文均改为单行小字,宋体文字之下为仿宋体,仿宋体文字之下为楷体。夹注、眉批用小五号楷体,排在所批句子、段落之后。原稿表示尊敬或谦卑的提行、抬头、空格和小字等形式不予保留。
  八  标点符号依照古籍整理成例,并照顾现代阅读习惯。除一般原则外,酌用分号、叹号、问号,不用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著重号、连接号。书篇名用曲线标识、专名用直线标识。
  九  原稿无论是选篇还是完整书籍,均按独立单位处理版式。
  十  各书前扉页仅载题目、著者及点校、覆校、审订人员等项,审校人员因分工复杂不予著录,不标国籍者皆系中国人士。
  十一  各卷第一册均录编纂整理人员名单、编校条例、序言、目录。
  十二  各卷各册目录排序以当卷当册内容优先为原则。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验证码:
提交 最多输入100字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