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一学就会心电图

作者:前田如矢

译者:王宁元 孙文墅

ISBN:9787508056593

出版时间:2010-04-01

开 本:16开  页数:193页

定价:¥39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该书汇集了作者数十年研究和教授心电图的经验,讲解简明清爽,要点突出,易懂易记,在尽量让读者马上就能明白这一点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特别是许多别具匠心的图示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心电图机制变得容易理解了。
  就像作者在序文中讲到的,“心电图绝不难学”,“让读者看过这本书后喜欢上心电图”是编著此书的愿望。
  该书自1982年初版以来,历经5次修订重版,已畅销28年,累计销量突破1500000册。是一本难得的心电图学习工具。

章节目录

第1单元 学习心电图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1 什么是心电图
2 用心电图可以做出的诊断
3 激动传导系统
4 波的构成和基本波形
5 导联
5-1 标准导联
5-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5-3 胸导联
5-4 导联反映的心脏部位
6 心电图波段的名称和意义
7 波的形态
7-1 QRS波群
7-2 P波、T波
7-3 ST
7-4 U波
8 时间因素(间期)的表现
9 心脏的位置(转位)
电轴
心脏循长轴转位
10 心电图测量的原则
11 心率的测算方法
11-1 心律整齐时
11-2 心律不齐时
12 正常心电图的一般特点
13心电图的读解顺序和检查要点


第2单元 心电图基本类型的读解要点

1 P波的形成
2异常P波
2-1左房负荷增重
2-2右房负荷增重
2-3两房负荷增重
3 心室肥大
3-1左室肥大
3-2右室肥大
3-3两室肥大
4心肌缺血、冠不全
4-1心绞痛(1)
心绞痛(2)变异型心绞痛
4-2负荷试验
4-3心肌梗死
5 右位心

第3单元 心律失常的读解方法

1 心律失常的种类
2 心律失常的诊断要点
3 正常窦性心律的诊断依据

第1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动过速
2 阵发性心动过速
3期前收缩(期外收缩)
3-1室上性期前收缩
3-2室性期前收缩
4心房颤动、扑动
5心室颤动、扑动

第2节 缓慢型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动过缓
2 窦性心律不齐
3 房室交界性心律
4 窦房阻滞
5 窦性停搏
6 房室传导阻滞
7 房室脱节
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9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

第3节 不一定伴有心搏异常的心律失常
1束支阻滞
1-1 右束支阻滞
1-2 左束支阻滞
2 预激综合征
1-1 WPW综合征
1-2 LGL综合征

附录
1 心电监护
2 人工起搏和心电图
3希氏束心电图
各种心脏病典型心电图表现
无创检查的有用性
典型波型
参考文献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作者简介

前田如矢先生是日本心血管医学领域的知名教授,是心电图教育的有心人、热心人、耐心人。他多年来编著出版了近二十册心电图书籍,为心电图普及教育不懈地努力着,他形容自己的经历是“心电图人生”。
    作者在序文中讲到:“心电图绝不难学”,“让读者看过这本书后喜欢上心电图”是编著此书的愿望。
该书自1982年初版以来,历经5次修订重版,已畅销28年,累计销量突破1500000册。是一本难得的心电图学习工具。

 

书摘插图

改订第5版前言
    在作者成为青年医师的时候,心电图属于难学的内容,心电图的学习基本上依靠《心电图专门医》杂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心电图与血尿液检查、X线胸片 等一起成为最基本的临床检查之一。如今对于一名临床医生来说,分析心电图波形是一项极普通的日常工作,如同观察一种生命指征一样,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因而 必须熟练掌握。
    本书最初是为心电图的初学者以及学习到一定程度但实际读图尚不熟练者(一般临床医生、医学生、临床技师、护士等)编写的入门书籍,以有助于临床实际工作的“简明易懂的心电图书”为目的而出版的。
初 版是在1982年6月。俗语云“十年为一昔”,本书已经历了22年的漫长岁月。其间有幸得到了许多读者的支持,几度改订再版,成为长期畅销书籍。对于一种 出版物来说,20年是一个大的关口。近来“日常工作中必须判读心电图的人”在不断增加,考虑到医疗界的这种形势,便再次对本书进行了必要的改进,使其成为 更加充实的心电图教材。
    这次改订的意图是,在保持本书“简明易懂的心电图学习方法”特征的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读者阅读便利和理解程度这一点上下功夫。因此,并非只停留在补充和修 改的水平上,对内容和结构也作了毅然的修订。另外,一般的医学书在改订时都有增加篇幅的倾向,但本书还是做了尽可能的筛选和浓缩。当然,作为一本入门书所 必须具有的,对于心电图判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内容,本书是充分具备的。
    改订时,对全文进行了专心的确认,多处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特别是为了提高读者的理解程度,使用了许多小标题,关键词汇采用黑体字表示强调,图表部分也进行了更贴切的改进和补充。另外又增加了索引项目,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辞书类功能。
   改订的最大着力点是在心律失常的充实和临床对应项目。心电图在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诊断和治疗两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书不仅着眼于心律失常波形的判读,并且追求临床现场应用的方便性,所以追加了每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治疗等项目。
    心电图的判读并不难。就本书的内容来说也绝不能说难。如果本书为读者所喜爱,能在提高读者临床对应能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的话,作者将是很荣幸的,在此向各位心电图学习者致以发自内心的激励和声援。
承蒙金芳堂柴田胜佑社长给予了本书改订再版的机会,在编辑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市井辉和编辑部主任、三岛民子编辑的鼎力支持,在新版得以实现之际,谨向各位致以衷心的感谢。

                                                                    2004年3月
    今年的干支为申(猴年),借助这个缘起,期待着晦暗世象的消失(日语中猴用“猿”字表示,与“去”字同音---译者注)。
                                                                   前田如矢

初版前言
    在多种临床生理学检查中,只有心电图的普及程度最高。不设置心电图机的医疗机构大概没有吧。现在,心电图知识已不为心脏病学专家所独具,并且不单单是医生,只要与临床工作有关系的人,心电图成为大家都应该能读懂的临床情报。
    作者在医学教育部门工作,处在指导学生和实习医师学习心电图的位置。不论对于心电图的初学者,还是曾经学过但已经忘掉的人,我一直在强调:“心电图,决不难学”。
   在这里,以心电图初学者为对象,我尝试把自己实践的心电图教学方法总结出来。我的目标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基本内容,编写出一本“简明易懂的心电图”书籍。
    让读者看过这本书后而喜欢上心电图,这是我在编写上做努力时的愿望。试举本书的特点如下。
①心电图理论解说部分就割爱省略了,以实用的解读方法为基本姿态,尽量使用简明平易的表现方法。
②采用心电图例的原则为使用独自的心电图实例,同实物大小。
③在各项目中,绘制和插入了有助于理解内容的图表。
④将解读心电图必要的项目,以醒目的大题目标出,逐项讲解完。
⑤随着学习的进展,培养读者自我评判能力,随时插入实际练习。

    本书是为准备学习心电图的人而编写的,但对于有了一定程度心电图知识的人来说,本书也可以起到心电图手册的作用。
    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不再需要这种入门书就好了。
    本书的出版得到金芳堂小林铁夫社长的鼓励和柴田佑胜、市井辉和两位编辑的热情帮助,并承蒙畏友川井信义博士提供了珍贵的病例,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1982年阳春
                                                             前田如矢

1页
第1单元
学习心电图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2页
1 什么是心电图
心脏是一个单纯的袋状器官,壁的大部分是由特殊构造的肌层(即心肌myocardium)构成的。心肌的特征基本上与体表四肢的骨骼肌相同,但与由平滑肌构成的空腔器官(例如,食道、胃、小肠、大肠、膀胱、气管等)和血管壁不同。
   心脏具有使血液在全身循环的泵作用,心肌电激动产生的活动电位扩散到整个心脏,心肌受到刺激后发生收缩,进而导致心脏的机械活动。
心肌电变化所产生的活动电位在体内流动,使用心电图机(electrocardiograph)用适当的方法(诱导)将其记录下来的图形,叫做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在心电图上记录着各种大小不一、向上或向下的波形。正常情况下,波形的间隔是一定的,其形状和大小也呈被称为“正常”的类型。

图1-1 正常心电图

关键词
心电图, 心肌活动电位, 心电图机

3页
2 用心电图可以做出的诊断
心电图所记录的原本是心脏肌肉兴奋引起的电现象。心电图不能诊断像二尖瓣膜病等后天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心电图并不能探明心脏的所有情况,其诊断价值最高的是因某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异常,而可以作为下述①、②两类疾病诊断信息的支柱。
① 心肌缺血:心肌供氧不足引起的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室肥大,心房负荷增重,心肌自身损害引起的疾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特别是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最高,可以说是依靠心电图唯一能够进行病名诊断的心脏病。
② 心律失常:心搏动节律紊乱引起的异常状态,如果没有心电图是绝对不能确诊的。
③ 其它  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自律神经功能失调、药物的影响、全身疾病对心脏的影响、正常体检、术前术后的评估、在产科领域产妇和胎儿的检查等。最近作为医学检查的重要项目,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活动和运动疗法制定运动方案时。
1.心肌异常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心绞痛)
心室肥大,心房负荷增重
心肌炎,心肌病
2.心律失常
3.电解质紊乱
4.内分泌失调
5.自律神经功能失调
6.药物的影响7. 其它

关键词 
心肌异常,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4页

3 激动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心脏的各个部分具有各自产生电活动的能力。这种电兴奋是通过由特殊心肌细胞汇集的激动传导系统(impulse conducting system)来传导的。
心脏的电兴奋从窦房结(sinus node)开始。可是窦房结(在右心房内,位于上腔静脉开口的正下方)的活动在普通的心电图不能用图形表现出来。
在窦房结产生的刺激通过结间束传导至心房,心房兴奋,在心电图上描绘出称为P波的幅度较小的波形。结间束分为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三条传导束,连接左右心房的传导束为房间束(又称为Bachman束;Bachmann’s bundle)。
心房的兴奋传导至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 node),希氏束(His bundle),经过左右束支传导至心室,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称为QRS波群的尖锐而幅度较大的上下波形。
心室兴奋静止后,到下一次心室恢复兴奋之前的这段时期,在心电图上称为T波,表现为幅度较大向上的缓慢的波形。紧接在T波之后,有时会出现U波,其出现的机制至今不甚明了。

图1-2 激动传导系统

前结间束 窦房结 中结间束 后结间束 房室交界处(房室结 希氏束) 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房间束(Bachman束)左前分支 浦肯野纤维 左后分支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关键词
激动传导系统,窦房结

5页

从QRS波群延续到T波的平坦部分称为ST段,恰好相当于心室除极化和复极中间的静止期。这个时期为不应期,即使给与刺激,心肌细胞也不发生兴奋。
在心脏内发生的激动,由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处(房室结+希氏束)
→束支→浦肯野纤维这样的途径依次传导至心脏内部。这个途径由具有自律性的特殊心肌细胞组成,称为激动传导系统。
心脏肌肉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发生激动,越是激动传导系统上部其发生激动的频率越多,下面的部分较少。整个心脏的节律是由位于最上部的窦房结兴奋发生的激动来支配的。
心 脏的各个部位每分钟激动发生的频率基本上是固定的,越接近上位中枢部位发生频率越多,而下位减少。一般情况下,窦房结成为决定心脏节律的部位(起搏 点,pacemaker)。窦房结以外的部位有异常时(例如窦房结发生激动的生成能力低下或频率突然减少、或者下位中枢的兴奋性比窦房结亢进等)心脏节律 才受影响。这就是被称为心律失常的状态。
   
              窦房结
                ↓
               心房

      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
↓        ↓
          右束支     左束支
↓    ↓
浦肯野纤维
          
图1-3

激动生成频率
                  窦房结        60~80次/分
                        房室交界区    40~60次/分
                        心室          30~40次/分

关键词
    房室交界区、起搏点、激动生成频率

6页

窦房结sinus node:位于右心房内上腔静脉入口的正下方。呈细长卵圆形,较房室结大。心脏的兴奋从这里开始,传至整个心房,故称为心脏的起搏点。
结间传导系统 internodeal tract:心房内的传导束有三种(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通过这三条束激动传导至房室交界区。传导至左心房的是从前结间束分出的房间束(Bachmann束,Bachmann’s bundle)。
房室交界区artioventricular junction:连接心房和心室的重要激动传导系统。房室结和希氏束在一起被称为房室交界区。
房 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呈卵圆形,是窦房结大小的1/3~1/2。位于房间隔下端右侧。组织结构与窦房结相似,但基本上无自律性。房室结的作用是抑制心房传来的激动而 使传导延迟,使激动按照一定的频率传导至心室。激动约用0.1秒通过房室结传导至希氏束。
希氏束His bundle:连接房室结和右束支以及左束支的细纤维束。
右束支right bundle branch: 分布于室间隔的右室侧心内膜下,广泛分布于右室自由壁上。末梢部移行为浦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
左束支left bundle branch: 分布于室间隔的左室侧心内膜下,途中分为左前分支anterior fascicle和左后分支posterior fascicle,末梢部移行为浦肯野纤维。
左前分支主要分布于左室自由壁心肌,激动传导至左室前﹑上方,与左后分支相比细而长。左后分支粗而短,分布于心底部后方的心肌,激动传导至左室壁后﹑下方。
浦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网状分布于左右心室壁。电激动通过浦肯野纤维扩散至心室肌。
窦房结是正常(正位)的激动发生中枢,称为起搏点pacemaker。窦房结以外的称为异位ectopic(或潜在)的起搏点。

关键词
心律失常、房室结、希氏束、右束支、左束支、浦肯野纤维

7页

4 波的构成和基本波形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图1-4 心电图波的构成(1)

关键词
基本波形

8页

心 电图的波形 每个导联由于不同的位置而相对地接近心脏的不同部位,所以12个导联中显示的波形不完全相同。在标准导联Ⅰ、Ⅱ、Ⅲ、胸导联V4 ~ V6原则上各个波向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V1 ~ V2导联波向下。因心电轴的关系aVL、 aVF的波向上或向下。正常情况下,aVF波向上时,aVL波向下或波向上但幅度较小。在V3、P波和T波向上,而多数QRS波群向上和向下的波幅大致相 等。
心电图记录的波形是由Einthven (1903年)用P到U 6个英文字母命名的。
窦房结除极产生的电活动,停留在心电图的基线上,不产生波形。因为像窦房结这样小的心肌细胞产生的电流很弱,不能形成有意义的电位。
心电图上最早出现的波形是由心房肌兴奋产生的P波。通常是向上的小波。
接 着心房肌除极产生的电激动,到达房室结和希氏束。这部分激动也停留在基线上不表现为波形。若使用特殊的方法可以记录希氏束产生的电位。(希氏束电位图或希 氏束心电图 His bundle electrogram, His bundle electrocardiogram; HBE)。

图1-5 心电图波形的构成(2)
  S: 窦房结
  A: 心房
  AV: 房室交界区
  V: 心室

关键词
P波

9页
自 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间隔,称为PR(PQ)间期。也就是电激动从心房传导至室间隔上部所需要的时间(房室激动传导时间)。正常值为 0.12~0.20s。PR间期包括P波和PR(PQ)段。心房复极产生的波形(相当于心室复极产生的T波)电位很小,再加上和QRS波群重叠,心电图上 多数不会表现出来。有时在PR间能够看到一个小的波(Ta波)。
从左右束支传来的激动通过浦肯野纤维传导至心室,引起除极化,描记出QRS波形。 心室的激动首先在室间隔引起,依次向心室自由壁扩散。最初形成一个向下的小波(Q波),紧接着形成一个向上的波(R波),其后可以看到一个向下的波(S 波)。根据导联不同,三个波不一定全部出现。即使没有全部描记出来,也不一定异常。一般认为Q波是室间隔电兴奋过程,R波和S波是左右心室自由壁的兴奋过 程。
QRS间期(QRS宽度)相当于室内激动传导时间。
心室肌兴奋结束后,表现为ST段(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之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下ST段与基线在同一直线上。ST段与QRS波的交接点称为J点(ST Junction)。
心室肌的复极过程,描记为T波。
T波之后,有时能记录到一个称为U波的小波形。目前这个波的意义不明,有人认为相当于一部分心室肌(乳头肌或浦肯野纤维)复极过程的终末期。
Q波开始到T波结束之间的距离称为QT间期,表示心室电流的收缩时间。

关键词
PQ(PR),QRS波群,T波,U波

10页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