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弗洛伊德

作者:[美]乔纳森•里尔

译者:邵晓波 译注

ISBN:9787508074047

出版时间:2013-01-01

开 本:32  页数:269页

定价:¥32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的探讨和阐述大大加深了人类对自身及其文化的理解,对现代文化各领域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弗洛姆把他与马克思、爱因斯坦称为“现代的三大建筑师”。在这本关于弗洛伊德的哲学导论中,乔纳森?李尔结合《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主要著作,深入探讨了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对无意识、爱欲、移情等主要概念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展示了其思想在何种意义上回应了苏格拉底问题:人应该如何生活。书中的探讨多富于启发,如将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人格分为欲望、情感和理智的划分对比。

章节目录

致谢
年表

导言 奇特的谈话
1 让弗洛伊德复活1
2 民主冲动8
3 反思与自由的观念10
4 基本问题(如何不提出基本问题)14
5 神经官能症与性欲17
6 哲学性的导言19
第一章 对无意识的解析26
1 对心理的分析26
2 第二心智?28
3 恐惧、发抖和诊察台34
4 并不神秘的无意识42
5 无意识如何逃离我们的注意44
6 永恒的无意识46
7 无意识与基本问题51
总结55
拓展阅读56
第二章 性,爱欲和生活63
1 它与性有什么关系?63
2 性如何隐藏成生理的痛苦69
3 摒弃诱惑理论76
4 性欲理论77
5 婴儿的性欲85
6 爱欲和实践智慧89
总结92
拓展阅读93
第三章 梦的解析101
1 通往无意识的辉煌之路101
2 梦的解析的原则104
3 弗洛伊德的自我解107
4 梦作为一种活动115
5 责任始于梦117
6 初级过程119
7 愿望的实现123
8 梦的领域126
总结128
拓展阅读129
第四章 移情133
1 概念介绍133
2 多拉136
3 精神结构中的特殊阶层138
4 移情,一个世界的崩溃140
5 移情与梦的解析144
6 从重复到回忆147
总结155
拓展阅读156
第五章 心智功能的原则160
1 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160
2 逃避现实162
3 美德与神经优点166
4 超越快乐原则168
5 强迫性重复171
6 死亡本能174
总结176
拓展阅读177
第六章 人格结构181
1 柏拉图对灵魂的划分181
2 自尊的病症183
3 自我与他人187
4 婴儿的心理产生189
5 认同194
6 俄狄浦斯情结195
7 超我197
8 系谱学200
总结203
拓展阅读204
第七章 道德与宗教210
1 违背道德的病例210
2 病理学的争论216
3 宗教信仰的批判220
4 未来之幻象226
5原始犯罪229
总结232
拓展阅读234
结论 自由谈话与责任239

词汇表244
参考文献251
 

作者简介

 
 


 

书摘插图

    自人类文明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就对自身感到疑惑。“我没有错!”《伊利亚特(Iliad)》里的阿伽门农(Agamennon)如是说。“宙斯、命运女 神和复仇女神在暗夜里潜行,正是他们驱动了我内心残暴的疯狂。”这就是阿伽门农对自己灾难性的决定作出的解释:他决定抢夺阿喀琉斯(Achilles)的 战利品——女俘布里塞伊丝(Briseis)。尽管现在看来这个解释可能奇怪有趣,但若驳回它则是个错误。在阿伽门农采取行动的瞬间,“怒气冲冲”的他毫 无疑问地认为自己是有正当理由的。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避免名誉扫地。但是,回顾他这一决定所造成的军事毁灭,在他看来自己似乎产生了一股“残暴的疯 狂”,因为他的理性被扭曲了,这一行动并非完全由他主导,有另一股力量、另一种思想参与进来。虽然阿伽门农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力量的目的,但是这目的却是经 由他来实施。这就是弗洛伊德——在不求助于天神宙斯的前提下——试图要解释的力量。弗洛伊德想要理解人类,想要将人类的文化、艺术、科学和宗教理解为人类 天性的一部分。与今天众多的心理学家不同,他不想忽视人类境况自身的奥秘。
    我认为,我们亟需理解这种解释形式,也就是弗洛伊德所称的精神分析。而且无论结果如何,现在正是了解精神分析的好时机。因为,除了我们对人类境况存在已久 的疑惑之外,当我们想要理解自己时,我们一直为自满自得所诱惑。而且,我们活在一个,至少在目前这种自满自得被动摇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自满自得存在 于许多在千禧年之末如花朵般完全绽放的信念之中。
  我们发现,我们所需要了解的关于人类行为和动机的一切都可通过民意测验、审议民主投票、在市场上做出的选择以及时刻变化的时尚得到结果。简而言之,人类动机从根本上来说是透明的。
  人类所有的分歧原则上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来解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基于我们认为合理的前提来行动的。如果我们不断试图理解其他人的立场,我们最终将解决分歧,或者至少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求同存异。
  我们到达了“历史的终结阶段”:历史变化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争斗已结束;剩下的基本上是一个“全球化”的均质化过程。
  所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久将能通过药物或是神经外科手术治愈。抗抑郁药就是一个范例。迄今看起来棘手的病痛可通过影响人类大脑的神经递质的药物来治愈。由于 每种心理问题必然会在人类大脑导致某些不同之处,因此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些不同之处并且懂得如何来改变它。所以,我们需要的心理治疗的唯一方式就是合理 的谈话。一个人可能因为“认知错误”而感到痛苦:例如,他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因此也将继续失败下去。这时心理医生唯一真正需要做的是指出他的错误, 他就会认识到自己是个会成功的人,而且会开始取得成功。或者,我们可以直接教会人们一些新的做法,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生活。行为治疗或认知治疗就是我们所 需要的。因此,“弗洛伊德已死”:他的对于“谈话治疗”(talking cure)的解释——精神分析——就跟求助于天神宙斯一样无多大效力。
    坚持这些信念中的某些观点而摒弃其他观点是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观点是如何联系在一起形成关于人类面貌的某种展望。这种展望之所以清晰有力是因为 在所有这些信念中都存在着实情:我们可以经由经验性的民意测验来大幅增加对人类的认识;寻求共同理解总是有用的;全球化的确正在发生;神经科学在将来会在 治疗心理疾病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合理的谈话也会大有益处;而弗洛伊德的许多理念都是错误的,应当被批评。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一个内含 的假设:我们认为这样一种前景展望告诉了我们关于人类的所有的真理。自满自得就在其中。我们总是被鼓励去认为这种展望对人的动机给出了彻底的解释,因此我 们可以摒除任何不符合这种展望的、对人的动机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解释。
    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被撞毁后这种自满自得的心态被动摇了。我们为什么要去理解那些自杀并且夺去了几千条无辜生命的自我毁灭的原教旨主义者?原因在于,除 了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的震惊和情绪创伤之外,我们对人的动机的认知的一角被撕破了。我们不再自信我们完全理解了摆在面前的现象。当然,如果有谁决意坚持我 称之为对人的动机的自满自得的展望,那么人类活动中也没有什么能够强迫其放弃这种观点。有人或许会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倘若我们对好战的原教旨主义产生的文 化状况了解得更多,倘若我们对某些民族堕落的历史了解得更多,我们最终将会明白,我们所需要了解的就是他们的动机,我们将会了解他们的理由(即使我们认为 这些理由是不合理的)。这是在当今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观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也是恐怖分子们所持有的观点。如果我们阅读那些想要炸死我们的恐怖分子的信息,我们就会震惊地发现这些恐怖分子极尽所能地试图说明自 己的行为是合理的。“美国现在所遭受的只不过是我们曾经遭受的罢了”,奥萨马•本•拉登在“911事件”不久后说道,“八十多年来我们伊斯兰国家一直遭受 着同样的屈辱与耻辱。”换言之,根据本•拉登的观点,我们活该被袭击,活该被羞辱;我们现在的遭遇只不过是对我们曾经施加给别人的不公正对待的报复。毫无 疑问,我们还要了解更多关于羞辱的历史,实施更多关于如何理解受屈辱的民族的实证研究,等等。但是否存在一个更进一步的更为悲观的观点?公开辩论在政治上 被恐怖分子以及我们的自由党和保守党的领袖同样接受,其假定是没有人自找羞辱。弗洛伊德正是对这个假定提出了疑问。
    恐怖分子认为,因为他的人民受到了羞辱,所以他的行为是正当的。但也许情况恰好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因为他在毁灭性的仇恨中寻求到某种快感,所以他被羞辱 感所吸引。因此,如果恐怖分子屠杀时可能的确是带着报复的心理,而他们心怀羞辱感恰恰是为了能继续这种屠杀行为也可能是事实。但是我们应如何理解某人是受 动机驱使持续感受到屈辱呢?表面上,恐怖分子真诚地相信他讨厌羞辱,而且会为了摆脱羞辱去做任何事情。他真的可能被以下这种暗示所深深激怒,即他暗中渴求 着这种羞辱感。他会暴怒并且感到受了侮辱。羞辱绝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任何追寻羞辱的行动都是违反了他对自己的最佳利益的感知。因此他去追寻羞辱是不合理 的。而这就是弗洛伊德的领悟之核心:人们趋于追求某种形式的动机的非理性(motivated irrationality),而他们很少或没有察觉到这动机的非理性。追求动机的非理性如何可能是本书的主题。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