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自我知识

作者:[美]布瑞•格特勒 著

译者:徐竹

ISBN:9787508075860

出版时间:2013-05-01

开 本:32  页数:370页

定价:¥39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自我知识是哲学中最吸引人思考的问题之一,对心灵哲学和认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是对分析哲学领域过去三十年来关于自我知识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的综述。作者首先介绍了自我知识问题的历史背景,概要论述了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洛克、康德、维特根斯坦与赖尔等对自我知识问题的观点,之后考察了当代最主要的三种自我知识理论:亲知理论、内感觉理论和理性主义理论,对这几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和遇到的挑战做了详细的论述,并一一评价了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章节目录

致谢
1引言
1.1本书的主题:自我知识与自我意识
1.2自我知识
1.2.1自我知识的疑难
1.2.2自我知识的诸理论
1.3自我意识
1.4上述理论的哲学蕴涵
1.4.1自我知识与心智的特殊性
1.4.2自我知识与认识论辩护
1.4.3自我知识与知觉知识
1.4.4自我意识与个人同一性
1.5本书的框架
小结
拓展阅读
2历史背景
2.1导论
2.2古希腊哲学:知晓本性的重要意义
2.3笛卡尔:自我知识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2.3.1内省与天赋观念论
2.3.2自我知识与认识论的内部论
2.3.3自我知识与认识论的基础主义
2.3.4自我知识与心身二元论
2.4洛克:内感觉理论
2.4.1内感觉与知识
2.4.2内感觉与意识
2.4.3内感觉与个人同一性
2.5康德:自我知识与理性的能动性
2.6维特根斯坦与赖尔:怀疑自我知识
2.6.1维特根斯坦的怀疑:私人性与认识论意义
2.6.2维特根斯坦主义的选项:默认性权威与表示论观点
2.6.3赖尔:作为理论建构的自我知识
小结
拓展阅读
3自我知识的本性、范围与(所谓)特殊性
3.1导论
3.2较之于其它知识,自我知识是特殊的
3.2.1自我知识作为认识论上特别可靠的知识
3.2.2自我知识作为某种独一无二的认识方法的结果
3.2.3自我知识在非认识论意义上的特殊性
3.3优先性通路的领域界限
3.3.1品格特征、情感预测和行动与态度的因果来源
3.3.2情绪与情感
3.3.3倾向性的信念与愿望
3.3.4博格霍森的难题
3.4什么东西留在了优先性通路的领域?
小结
拓展阅读
4自我知识的亲知理论
4.1导论
4.2罗素亲知理论
4.3当代亲知理论
4.3.1亲知论题
4.3.2戴维森的挑战
4.3.3回应戴维森的挑战
4.4亲知理论的问题
4.4.1斑点母鸡
4.4.2概念化的问题
4.5一个解决方案
4.5.1裁剪认识显现
4.5.2一个服从于亲知关系的现象概念说明
4.5.3维特根斯坦的“私人性”反驳
4.5.4威廉姆森的自发光性反驳
4.6亲知理论的范围
4.7亲知理论: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5自我知识的内感觉理论
5.1导论
5.2当代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2.1阿姆斯特朗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2.2莱肯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3素朴性反驳
5.4不对称性反驳
5.5休梅克的反驳
5.5.1关于疼痛的自我蒙蔽
5.5.2关于信念的自我蒙蔽:第一个论证
5.5.3关于信念的自我蒙蔽:第二个论证
5.5.4在休梅克的反驳之下捍卫内感觉理论
5.6内感觉理论和意识的HOP理论
5.7一个相关观点:德莱克的移位知觉论
5.8内感觉理论: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6自我知识的理性主义理论
6.1导论
6.2理性主义:伯奇与莫兰
6.2.1作为一项规范性事业的批判理性
6.2.2批判理性与自我知识
6.2.3重释自我知识问题
6.3理性主义是否旨在成为认识论理论?
6.4反驳:理性主义不能解释自我知识的认识论维度
6.4.1伯奇的自我知识认识论
6.4.2莫兰的自我知识认识论
6.4.3作为认识论来源的通透性方法
6.5相关的理论
6.5.1加洛的理性主义
6.5.2休梅克的构成论
6.5.3新表示论
6.6理性主义理论的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7自我意识
7.1导论
7.2自我意识是什么?
7.2.1休谟论旨:自我不可内省
7.2.2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自我意识
7.3自我意识的特殊性
7.3.1索引性本质
7.3.2免于误认的错误
7.4内省论理论
7.4.1自我的内省性意识
7.4.2内省论观点与休谟的束理论
7.4.3内省论理论能够解释主体自我意识吗?
7.5紧缩论观点
7.6主体立足论
7.7理性能动论
7.8感觉论理论
7.8.1埃文斯的感觉论理论
7.8.2贝穆德斯的感觉论理论
7.9这些理论存在真正的分歧吗?
小结
拓展阅读
8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论争:一种分析
8.1导论
8.2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界限
8.3理性主义者的任务
8.4合理性与通透性
8.4.1两种类型的态度
8.4.2通透性的限制
8.4.3解释通透性
8.5合理性与权利
8.5.1批判性自我知识的认识论特质
8.6自我意识的理性能动论
8.7分析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论争
小结
拓展阅读
术语表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媒体推荐

这本涉猎广泛的著作描绘了自我知识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框架。它为所讨论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也有助于理解当代哲学争论的形成。布瑞·格特勒深入理解了所讨论的主题,把这一问题想得十分透彻,又以流畅的、可读性强的风格分享了她在这一问题上的敏锐把握。
——恩斯特·索萨,美国罗格斯大学
《自我知识》一书概览了过去三十年来有关自我知识的分析哲学讨论,它的阐述清晰流畅,敏锐精确而又包罗万象。对于任何自我知识方面的高年级本科生课程,本书都会是非常适合的教材,也会在这一领域引起广泛的讨论。
——拉姆·奈塔,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
这是一本杰出的著作。格特勒详细探讨了主要自我知识观点的优劣,她的风格清晰而直接,但又不对材料作过度的简单化处理。在目前我所看到的对自我知识诸理论所作的深入讨论中,这本著作无疑是最好的一部。
——乔迪·费尔南德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书摘插图

    沉思者推断说,如果他关于蜡的概念并非来源于感性知觉,那么它一定是天赋的观念。笛卡尔从这个白蜡的特例中,抽象得出了更为一般的结论。他论证说,任何物理存在的本质都是空间的广延性,而既然空间的广延性又是一个数学概念,需要以几何学的术语来解释,因此,我们关于物理存在的概念就不能得自于感觉经验,而只能是一种天赋的理智概念。
    最后,既然我们对物理对象(或“物体”)的理解有赖于天赋的理智概念,那么,即便是对一块普通的蜡的反思,也有助于揭示心智及其所拥有的天赋观念。
    我现在知道,即便是感觉或想象的能力也不能严格地把握物体,但仅仅靠理智自身却可以。对物体的这种知觉并不来源于对它的触觉或视觉经验,而是来源于我们对它的理解。在这些思考中,我当然知道,较之于其他人,对于我自己的心智,我能够获得更简单、更自明的知觉。
    笛卡尔的精彩结论是,至少有某种自我知识比某些似乎更一般的知识——例如,对物质对象(一块蜡)本性的理解——更容易获得。要想真正理解一块蜡,人们就必须理解广延的基本属性,这进而就要求把握心智中关于广延性的天赋概念。我们正是用这种概念来理解(表面上的)物理对象。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主张我们在对一块蜡的理解中应用了广延性的天赋概念,并不等于说,对蜡的理解包含着对广延性的理解。试比较一下:某人可以相信一幅画是美丽的,且他的信念是得到辩护的,即便他并没有反思任何关于美丽的概念——或是任何可能导向美本质的任何东西。如果说一个人只有在具备审美理论之后才能认识到一幅画是美的,那么这显然不合情理。类似地,我们也可以说,如果要求一个人只有先具备对广延本性的理解,才能认识到一块蜡是广延的,那同样不合情理。基于这一反驳,尽管我在理解蜡的过程中事实上应用了天赋观念,但是,蜡仍然有可能“得到比对我自己的心智更容易、更清晰的理解”。
    笛卡尔通过诉诸于认识论的内部论,也能够回应这一反驳。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