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高鹤年大德文汇

作者:高鹤年 著 中华佛教文化院 总编 王志远 主编

ISBN:9787508069111

出版时间:2012-05-01

开 本:  页数:页

定价:¥78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高鹤年(1872-1962),名恒松,字野人,号隐士,别号终南侍者、云山道人、云溪道人。祖籍安徽贵池,后迁居江苏兴化。
  父正刚、母王氏,虽家道殷实,衣食无忧,但自幼体弱多病。8岁人蒙馆。9岁因同学陈氏夭殇,突然失去伴读好友,使他伤感异常,惆怅不已。10多岁时,偶游云台山,遇到一位高僧赠给他几本佛经,“披读之,如贫获宝,似渴得泉,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命危脆,不能偷安,始有忏悔访道朝礼名山之志”。光绪十六年(1890),年仅19岁便踏上了漫漫的行脚之路。在漫长的岁月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凭一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历时35年,将沿途之见闻汇集成《名山游访记》。

章节目录

名山游访记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序六
序七

自序一
自序二
卷一
由湖州经九华白岳至黄山
各游访记
由杭州经雁荡转天台
各游访记
由普陀至天台游访记
由终南经栈道入川
至峨眉游访略记
峨眉山游访记
卷二
金陵京口诸山游访略记
天津北京游访略记
五台游访记
山西诸山游访略记
陕西诸山游访略记
终南山经冬略记
长安游访略记
西岳游访记
由陕西至武当游访略记
卷三
由沪至匡庐游访略记
武汉游访略记
京汉道上游访略记
五台山游访记
由五台至南岳道
经鄂湘游访略记
卷四
鸡足山游访记
罗浮山游访记
沌门杯渡山游访记
天台雁荡二山游访记
由九华至黄山游访记
云居游访遂至匡庐记
潮州韩山游访记
卷五
云台山及沿海诸岛
各游访记
由云台经劳山至
岱岳游记
由泰山往孔林游记
九华山游访记
卷六
从广州三水至鼎湖山
游访记
广州往曹溪游访记
由香港经安南至云南
鸡足山游访记
罗浮山游访记
沌门杯渡山游访记
天台雁荡二山游访记
由九华至黄山游访记
云居游访遂至匡庐记
潮州韩山游访记
卷七
光绪丁未徐淮海水灾
春赈毕往嵩山游访记
光绪癸巳由庐山往
南昌西山朝云居礼
四五祖山游访记
光绪壬辰年由淮安经
扬镇过宝华朝大茅
山游访记
光绪壬辰由大茅山经
磬山龙池经白雀山
至杭州游访记
光绪丁未由闯山
经惠泉灵岩邓尉
洞庭山游访记
民国八年湘南放赈
顺礼衡山回往
九华游访记
补编
补编序一
补编序二
南京往九华经黄山至
杭州天竺山
淮安往泰山经北京
朝五台过终南礼
峨眉鸡足山
成都礼峨眉经火焰山
朝鸡足山略记
云南经贵州广西礼
南岳山略记
杭州经雁荡苍岭朝
武夷山略记
紫柏山往崆峒经兰州
过汉中朝武当嵩山
补编赘言
附记二则
读补编感言
补编略述
增补
复游灵岩山略记
杂味
复游上方山小华山
天池山略记
刘庄妇女安老
净土院略记
山中归来略记自序
山中归来略记
行脚住山略记
附编
附编增补
高鹤年居士遗嘱
名山游访记诗编赘言

方外尺素
印光法师致书
虚云老和尚致书
谛闲法师致书
治开老和尚致书
来果老和尚致书
常净老和尚致书
秋崖老和尚致书
宗仰老和尚致书
青权老和尚致书
融通老和尚致书
霜亭老和尚致书
空因老和尚致书

作者简介

  王志远,字正斋,号沛溪。祖籍山东省海阳市盘石镇佐定山城。1948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生于北京。文学博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宗教艺术史》主持人、北京大通智胜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担任绍兴会稽山兜率天宫景区、上海金山东林寺景区、广西上林金莲湖金珂玄雷景区等处的总策划设计师。
  少年时代,书法绘画分别受教于中央文史馆馆员书法家彭八百和北京画院院长国画家王雪涛。1993年后,为各地著名佛寺题写楹联匾额,书法作品被海内外多处收藏,多次发表并收入书法集。曾主办《中日佛教书画大展》,《首届中国宗教书画巡回展》。以“今世达摩”美名享誉各界,设立书画艺术馆。
  2008-2011年出任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宗风》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华佛教宗风论坛”秘书长、中国书画禅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海阳市沛溪书院院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主任。

书摘插图

卷一
由湖州经九华白岳至黄山各游访记
  光绪二十年甲午三月初十日,天气晴和,游道场山万寿寺。岩谷清幽,秀出云表。开山者伏虎禅师。中有龙池如镜,岭上有塔五级。登临遥观,太湖汪洋一片,湖州即在眼底。顷刻风起云涌,弥漫不见。白云本是无心物,却被清风引出来。如身境根尘,本无一物,由无明风动,能见能现也。下山十里,湖州府位居太湖东南。进南门,出青铜门,朝礼观音山,松竹载道,白雀寺在焉,寺宇宏大,香火甚盛。
  十一日出西门,乘夜行船,三十里四安塘,五十里顺林桥。舟中客谈:世人知求利之害,而不知好名为害尤甚;利害粗而易见,名害细而难知。若有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也。言次到岸。
  十二日黎明,上岸陆行,四十里思安镇,五十里广德州,宿。途中多山。
  十三日微雨,五十里四吉渡,十里分界山。雨止天晴,四十五里红陵桥,宿。
  十四日,二十里金丝冈,四十里宁国府,四十里寒亭镇,宿。
  十五日,五十里南陵县,二十里峨岭,三十里扬店铺,二十里公馆驿,宿。遇朝山归客数人同宿,谈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一息不来,便成隔世。又言:“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劝人随缘过日,努力念佛也。
  十六日,三十里石庵铺,四十里青阳县,遥观九华诸峰,如青莲九朵,雄据江上。入谷二十五里,九华山脚二圣帝殿,宿。沿途山清水秀,林木幽森,出产颇丰,民众富乐。
  十七日,五里茂林翠竹头天门,甘露寺在焉。五里经二天门、半霄亭。龙池庵坡下二里许,燕子洞,有羽士肉身像。仍回大道,过望江亭、三天门,经太白堂。参拜化城寺。左右庵堂林立,寺前放生池。两旁街市,店铺约三四十家。秋后朝拜人多,香会最盛。群山围绕,苍松翠竹,秀溢云岚。其中美田千顷,出产颇丰。里许上坡,经上禅堂、正天门、王灵官殿,据云灵感非常,过者心惊胆怯。西转折北,为十王殿。殿后上壁陡石级八十一层,即真身殿,中奉地藏菩萨肉身,四面刊菩萨像,诸众礼敬。僧谈唐时新罗国王子航海来山,挂锡于此,相传为地藏菩萨化身。大士有誓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故称大愿菩萨。是夜守塔敬礼通宵。
  十八日晨,与云水僧数人下坡至饭店餐毕,上坡,经松竹道,五里东崖禅寺,为十方丛林,传地藏在此结茅修道处,石上有足迹在焉。峰顶东南行,经观音峰,四周老干,中夹修竹甚茂。三里上而复下,至百岁宫,丛林,敬礼百岁公真身。拜毕出后门,经林间,过砂岗,小道崎岖三里许下坡。右行,山坳中、岸壁间有一小洞,名曰伏虎洞,外有庵数楹,内住一僧。上有怪石,登梯而上,长江如带,大通即在目前。静坐二三小时,至暮下来。
  十九日,仍过山冈。五里,经观音洞至祗园寺,亦四丛林之一也。敬礼各殿,并参肉身和尚,仍返礼真身塔。
  二十日大雨,时有朝山僧五六人守塔。某师开示云:“我等凡夫,福薄孽重,故要志心礼佛,磨炼身心,忏悔多生孽障,增长善根。”由此发意,先朝齐云黄山,再礼南海天台。
  二十一日,五里,经竹林,出山冈,至回香阁。对面小天台山,诸峰峻拔,障蔽南天。三里下坡,闵园,产竹松杉木,茶尤佳。拾级而上,经华云慧庆庵、朝阳洞、翠云庵,约十二里拜经台,时逢猴来讨吃,僧由窗中掷食,群猿争拾,一奇观也。当家昌光有道开示云:“幼年发心,希有之事,必须要真参实学,不作虚头,依明师指导而行,始终一如,切忌有名无实也。”感师时常开示,留住数日,尝往峰头打坐。访观音堂,狮子洞猷春师机锋敏捷,道生洞谈空师苦行超群,菩金师专心净土,一柯松普法师苦参禅宗,文殊洞如真师宗教皆通。虽不如善财南参,即参即证,而亲近善知识,受益不浅也。
  二十九日,复往肉身塔,敬礼通宵。至次朝,红日升天,仍回拜经台。时有人求道,师教切勿贪名图利、攀尊希贵,惟一心学道,久久自能扬眉吐气,云云。
  四月初二日,辞别。陡上三里,小天台顶,路绝人径。下坡,沿黄幽溪,循冈背西南行,经八里涧。知津云:“此路羊肠鸟道,险恶难行。”荒草中见野兽数头跃去,不知何物也。陡下三十里,山麓陵阳镇。午餐,再行五十里,两岸皆山。中有一溪,水出青阳,入龙江。沿溪而上,有乌炭河,河中皆乌石故也。上琉璃岭、严关寺五里柳家渡,二十五里桃岭,宿。五更时,有客侣早行,余随之行。约里许,闻猿呼啸。前一人退回云:“我之凉帽担子,被猴抢去。”于是皆不敢进,俟天色大明才行。至岭头,见有空担,物件不知去向也。
  初三日,五十里羊栈岭,四十里黟县,宿。
  初四日,三十里渔亭镇,二十里岩脚,即齐云山麓,又名白岳山,山中岩石多绿色如翠。七里榔梅庵,茂林蔽道。直上三里,经水珠帘,水从山壁下如珠帘,故名。沿壁折向太符房,羽士接入,止宿楼上。羽士谈: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能信祸福,亦可相安无事矣。”
  初五日,山中大雨,午后雾散云消。出门,至太素宫,前临悬岩,背倚圆屏,左右钟鼓峰。大殿中供元天上帝像,庭有明碑。细观门前,深崖大壑之中,一峰突起,名曰香炉峰,上有铁链攀之可登。左行舍身崖、紫霄岩,西去三姑峰、展旗峰、狮象峰、五老峰、笔架峰,峰皆峻拔玲珑,见之足以悦目赏心。由山坳中,渡芙蓉桥,出西天门。二十里,欲往双溪观石桥、龙涎泉、龙井等胜,见山雨欲来,作罢而返。
  初六日,再登,约七八里许,独耸寨,相传方腊寨。四面凌空,非梯莫登。大雨一阵,不及躲避,拖泥带水,归来午餐。
  初七日,出游天门,从天梯下崖壁,至壑之深处为罗汉洞,深十余里,沿岩飞瀑如帘,雨后更盛。悬岩尽处,有天门,高丈许,宽约四五尺,石刻颇多。内有两江总督高某诗云:“千里迢迢得大观,天门一望入云端。”因志在访道,不在游山玩景,故诗不详记。是晚羽士谈云:“暴怒伤人伤己,和平容我容他;躁急多生荆棘,忍耐事后无差。”佛门戒瞋尚忍,道教亦同也。
  初八日,下山,十里岩脚,三十里虎岭。望黄山诸峰,如阵云横于天际。三十五里江村,十八里汤口,宿。循溪而上,适有浴客三人谈。上有桃花洞,石应孙诗:“桃花五色四时开,片片香随涧水来。况是轩辕曾手植,紫云深处有楼台。”十里经汤泉,急流奔腾,倒灌有声。
  近慈云路,上数十步,至甘露门,有紫云庵,当家性海上人接待。饭毕,先入温汤洗浴。池底有朱砂石,水如珍珠,滚滚而上,故名朱砂泉。蒸气如云,又曰蒸云泉。上盖长亭,下造一孔出水,流去垢腻。其水澄清莹澈,味厚且美,无硫磺气,深三尺许,长丈余。侧有冷水池,水温和,洗濯更宜,并云能去百病。余意求性水澄清,去我心病也。浴毕,度小补桥,有寺破败,唐名古汤院,宋改名祥符,住二僧,一人来引余观狮子峰、虎头岩、水濂洞等,日夕回紫云庵。海师劝余出家,余云:“自愧无道,不能为僧,恐坏法门,罪过不轻。”师开示云:“自身有病自身知,心病还将心药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中时。”谈至夜深始寝。
  次朝微雨,主人留息。师谈黄山多猴,人独行者猴得而侮之。又多狼,遇人则避。有小青蛇,盛夏时自悬竹木上,人行林中,有被啮者。有松鼠,黑背白腹,其行如飞。更有山牛山羊豪猪等,豪猪毛如簪,能发之射人。闻师与客谈云:“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
  十一晨,拜别,登山,沿路溪声山色,大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势。三里诸峰排列,朱砂庵在焉,额曰慈光寺,背倚朱砂峰,前环池沼,古基宏大,明普门大师开化之地也。中有毗卢殿,中奉七级铜塔一座,名曰千佛绕毗卢,明神宗颁赐。殿后一钵泉,甘美可供千僧。厨房二十余间,主人雪领谈:国初山中草木深茂,虎豹纵横,非数十人不敢行。此山无主峰,横叠岧峣,各自为尊,异于泰华武当诸岳。然登至莲华顶,始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十二日,师再留住,谈山中历代仙佛颇详。
  十三日,叩别出寺。左上,仰见群峰罗列,天都、莲花独立其上。后经大士塔,礼毕而行。三里,见群猴呼跃而去,乃由乱石间转入石洞中。蜿蜒而上,朱砂峰落于杖底,七里森林荫蔽天光。盘旋上天门坎,走云巢,度小心坡,经仙桥、一线天、蓬莱岛,穿窟登岩,天都直冲霄汉。山径愈险愈奇,杂以怪石奇松,天然图画。出洞上坡,文殊院,殿宇三楹,四围石崖如椅,前有文殊台。住持下山,真慧师招待。饭毕,师引观左狮右象两石。天都院背玉屏峰,前临绝壑,雾气渐浓,微雨随至。留连数日,师云:“黄海亦文殊道场,山气雄而不聚也。”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