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购买排行
-
婚商
¥35
-
生命本来至美
¥32
-
禅的养心智慧
¥46
-
桃莉老师疗愈成长系列:猫头鹰男孩
¥29.8
-
灵感·禅意:50款曼陀罗图案减压涂绘本
¥35
-
灵感·复古:50款复古图案减压涂绘本
¥35
-
灵感·花园:50款花园图案减压涂绘本
¥35
-
午后阳光里的孩子
¥38
图书详情
还有利德布洛克,问题重重的她成了桃李老师班上第7个“孩子”。不同的是,她是个33岁的漂亮妈妈。童年创伤、酗酒成性、自闭症孩子、婚姻破裂……她走投无路,游戏生活,甚至不惜扭曲自己。
直到遇见桃莉老师,紧闭的心扉开始慢慢打开……
章节目录
1 意外的开始_ 001
2 我需要一位助理_ 010
3 酗酒的母亲_ 021
4 家庭问题_ 034
5 和泰勒博士谈话_ 047
6 冲 突_ 059
7 复仇天使_ 066
8 敞开心扉_ 075
9 助理利德布洛克_ 088
10 教室里的“搏斗”_ 099
11 得力助手_ 111
12 猴子布偶_ 123
13 完美演出_ 128
14 家 访_ 134
15 童年创伤_ 145
16 进步的讯息_ 154
17 毁掉的城堡_ 163
18 席梦娜的笑声_ 173
19 我真的在乎!_ 180
20 半夜来电_ 188
21 戒酒协议_ 196
22 席梦娜说话了_ 209
23 表达困难_ 217
24 “我像是你的另一个孩子”_ 228
25 生日蛋糕_ 241
26 化脓的脚趾头_ 256
27 “汤姆,别把我当孩子对待!”_ 275
28 自我摧毁_ 290
29 劫后重生_ 306
30 爱莫能助_ 315
31 不再是另一个孩子_ 328
32 离别在即_ 339
33 最后的野餐_ 347
后 记_ 351
作者简介
桃莉·海顿 (Torey Hayden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她不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有风格独特、充满真爱的教育方式,因此被美国教育界推崇为“爱的奇迹天使”。
编辑推荐
这是桃莉·海顿——美国教育界盛誉为“爱的奇迹天使”的一部力作!
本书带着爱、好奇和永不放弃,以心的能量打开封闭受伤的童心。
每段改变和成长源自真实案例,30多种文字,1200万册风行全球,撼动世界亿万父母老师的心灵!
“我需要重新来过!因为在我人生第一次成长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地成长。”
本书将向你验证:心的能量是如何改变一切的!体会你的二次重生!
媒体推荐
妙妈悦读会倾力推荐
荣获台湾“好书大家读奖”和中小学生推荐读物
美国图书协会强力推荐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教师撰写的卓越的回忆录,寓示我们一个道理:帮助和成就他人,人生的意义才能充分实现。”
书中人物原型利德布洛克:
“我有些话想对这本书的读者说:在逆境中坚持下去,敢于挑战不同以往的困难,尝试改变习惯的思维方式,这些都非常重要。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弥足珍贵,因为每个人都是孤单的,只有当我们彼此帮助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书中人物原型夏米:
“我想对那些正感到孤单和困惑的人们说,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在乎你是最重要的,我有幸得到了,我希望你也能拥有,它值得我们不断尝试,努力发现。”
书摘插图
推荐序
学习倾听孩子的声音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世界愈加扁平,各种资讯以及教育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冲击着我们。 育儿的话题在当今的中国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也越来越重要。第一代的独生子女如今已经为人父母。在仍然以传授知识、考试测评为教育主线的中国,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反抗也越来越大。家长们一方面渴望孩子快乐成长,另一方面又难以抗拒整个社会的潮流,站在孩子的身后,举着考试的大旗打压着孩子们。
前日参加一个活动,有一个讨论是关于“如何做高效能父母”的话题。家长们七嘴八舌,提出了一大堆的建议。我却在想,也许,我们都需要安静下来,学习倾听孩子的声音。
桃莉·海顿,被美国教育界盛誉为“爱的奇迹天使”,她的这套“桃莉老师疗愈成长之旅”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展开的,让我们这些糊涂的自以为是的大人有机会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帮助我们贴近孩子那颗敏感的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和被爱的方式。
我非常感谢自己在芬兰的育儿经历,因为是个“外来母亲”,什么都不懂,所以必须倾听(即使如此,也常常做不到很好的倾听)。在某种程度上,女儿教会了我很多。记得女儿12岁左右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西方的摇滚歌星。这个歌星的所有造型,都让我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我非常担心女儿的“喜欢”,试图了解她为什么会以这样一个“不正派”的歌星为偶像。女儿却说,他在台上的打扮和表演只是一种渲泄,是他情绪或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她还批评我(和很多中国家长) “以貌取人”。可是,我依然不明白,这个摇滚歌星渲泄的哪一部分引起了一个12岁孩子的共鸣,当时非常担心(现在我越来越理解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扰)。此后,我们也偶尔会为这件事展开讨论,直到她15岁的某一天,我们又谈起这个歌星,她跟我说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青少年持枪伤人,而他恰是这个歌星的粉丝。这件事引起各方媒体的关注,甚至有一种声音置疑他的音乐对青少年的负面引导。有人采访他,问:“如果你有机会对这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他静默片刻,回答道:“我什么也不会说,我会倾听。” 女儿说:“妈妈,你不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吗?”
是的,倾听的力量超出你的想象!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声音和各种理念的嘈杂的世界里,“倾听”也许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
无论你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你心里有爱,并愿意用对的方式支持到你所爱的孩子,不妨打开这本书,在桃莉·海顿的帮助下,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开始学会倾听。看看你是否能够听到他渴望长大的声音,听到他的需求和内心的无助,他的自豪和喜悦,体会到他在生命初期学习生存技能的那份努力和不易。
如果我们能够带着深深的爱,细心地倾听,全然地信任,耐心地陪伴,也许,生命就会展现给你一个奇迹!
芬兰富尔曼儿童技能教养法中国推广第一人:李红燕
家庭问题
吉萝丹和席梦娜真的是一对,她们是一个整体的另一半。席梦娜很安静,终日沉默不语,她的表情永远令人猜不透。她经常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即使我不看她时,她的目光也从不离开我。每当出现这种情形时,总让人难以想象她只是个五岁大的小女孩,因为她的眼神中完全不见童稚的天真。
吉萝丹正好相反,她执着、多话而且爱闹小孩子脾气。从一开始,她便坚持随时跟在我身边。我坐着,她便立刻爬到我腿上,搂着我的脖子,摸我的头发和我的脸。我站着,她便走过来紧挨在我身边。我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她亲吻和抚摸的目标:我的头发、我的手、我的皮带……有时甚至出其不意地亲吻我的鞋子。
虽然我一向也喜欢和小朋友做身体接触,但她的这些举止却令我不悦。她把我的身体看成她的财产。
除了无法替席梦娜上厕所外,吉萝丹会主动为妹妹做任何事情。不论是一支笔、一张纸或一杯水,她都会起身张罗。下课时,会帮妹妹披上外套后才出去玩。午餐时,她会先把妹妹的食物切碎。我从未看过她离开妹妹身边超过三英尺范围。她紧紧地守护着妹妹,随时随地注意她,替她发言。吉萝丹照顾妹妹的效率无人能及。对于一切事物,席梦娜只是接受,而非被吸引。感觉上,她像个小皇后,而吉萝丹是个佞臣。
当然,最令人无法忽略的是席梦娜的无言,我想不出解决之道。若是以前,在有完整设备的环境下,我可以一对一地辅导她。然而在目前没有助理的窘境下,我无法不受干扰地专心指导她。更有甚者,我无法将她带离吉萝丹身边,只要两个女孩在一起,席梦娜就不可能开口讲话。几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我一事无成。
三个星期后,我约伦何夫妇于放学后到学校来。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辅导这对姐妹,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她们的居家生活状况。
伦何夫妇有四个年纪和这对姐妹相近的孩子,很乐意谈这对姐妹的问题。
“我是在贝尔法斯特见到她们的,”伦何太太说,“每隔几年我就会回去探亲,我的家人大多还在那里,我要我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根。”
“你最后一次在贝尔法斯特见到这两个女孩时,她们都还好吗?”我问。
她点点头:“她们很正常,和其他孩子没有两样。”
“席梦娜一直都比较安静。”伦何先生附言。
伦何太太再点点头,“没错。她是个非常自我的小东西,就是独立,你知道吗?我们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不过三岁多,她在椅子上用一条毯子给自己造了个小家。你不需要陪她玩。当时我还觉得这个小孩真乖,我们自己的四个可就没那么好性情了,总是麻烦不断。”
“那吉萝丹呢?”我问。
“那时候她已经在上学了,所以并不常见到她。可是她放学后倒是很喜欢和我们的孩子玩。不过,我觉得她们都只是再平凡不过的孩子。当那些不幸的事情发生,而我们幸运地找到她们两姐妹时,抚养她们自然是我们的责任。你当然可以预期她们情绪绝对不可能太好,不过我们想她们会适应过来的。带她们来这里,给她们充分的爱,她们一定可以适应过来的。我们倒是没想到会是今天这样的结果。”
“她们得到过任何外来的协助吗?任何心理方面的协助?”我问。
伦何太太皱起眉头:“有。我们曾带席梦娜到一家诊所去看医生,但是她不愿开口说话。连续八个星期,她只是坐在那儿不说一句话。由于费用实在太高,她的情况也未见改善,因此不如让她待在家里。”
“席梦娜是不是一直以来都不说话?”
“从没说过一个字。”伦何先生回答。
“我不知道她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伦何太太接着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甚至在来这里之前,在她和我姐姐卡西住一起时,也没有开过口。起初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以为等到一切安定后,她的情况会自然改善。”
“席梦娜和吉萝丹说话吗?”
伦何太太耸耸肩:“我觉得一定有,只是我们没有听到。”
“能想的办法我们都想了,心理医生也看了,也去找了神父帮忙,但席梦娜就是不开口讲话。”伦何先生说。
“你们怎么会决定要收养席梦娜和吉萝丹呢?你们在贝尔法斯特一定还有很多亲戚呀。”我问。
“只有我姐姐卡西能收养她们,她自己的孩子大多已经成人且离家,但是她要上班,还要忙其他事情,根本无力照顾她们。而我们又不希望她们被送到寄养家庭,我们希望给她们一个奋斗的机会。”说到这里,他们两人陷入沉思。一会儿后,伦何太太抬起头缓缓地说:“席梦娜经常在半夜哭,那是我唯一听到她出声的时候。通常她会等到吉萝丹睡着后才哭,但我一走进她们的房间,她就马上装睡。我打开灯,看到她躺在那儿,鼓着一张红红的脸。有时哭得太厉害了,我还得换枕头,但当我试着想要摸她时,她便翻到一旁。你可知道那一刻我有多么想要抱着她,她是那么的小。但我不敢,从她的表情你就看得出来,你最好和她保持距离。”
第二天早上的下课时间,当我们在操场上时,吉萝丹和席梦娜过来坐在我身边。
我背靠着砖墙,双手插在口袋里。吉萝丹也学我靠在墙上,一手勾着我的手,席梦娜则用手指玩着我们脚趾缝间的沙土。
“你们想念北爱尔兰吗?”我问。
吉萝丹没有马上回答,倒是席梦娜抬起头来。我注视着她的脸,怀疑才五岁的她是否知道北爱尔兰是什么东西。
“席梦娜想念它。”吉萝丹说。
“那你呢?”我问她。
停了一下,她慢慢地点头:“是的,想。”
她向我靠得更近,现在连另一只手都勾着我。我抽出手,搂着她的肩。
“你想要回去吗?”
她坚定地点点头:“我要回去,席梦娜和我,等我们长大了以后。我们会在这里是因为我们还只是小女孩。”
“失去爸爸和妈妈一定让你们两个很难过,发生那种事任谁都很难适应的。”
“我们的弟弟马修也死了。”吉萝丹附言。
“是的,那一定很难过。你们失去很多,有时候这一定会让你们觉得非常伤心。”我说。
一时之间我们都沉默不语了,只看着玛莉安娜玩球。
“现在席梦娜是最小的孩子,”吉萝丹说,“我是老大,我一直都是老大,”她停了停,“如果我也被杀死,那么席梦娜就变成独生子了。”
其他我想要见的家长是康西迪尼斯先生和泰勒博士。莉丝莱丝毫不见进步,一如席梦娜,我无法全力辅导她。在我帮她换好尿布、检测血糖并注射过胰岛素后,已经没有时间指导她的功课了。
我想要更进一步知道莉丝莱的家庭生活状况。见过她与她母亲互动的大概情况后,我觉得她对她母亲比较有回应,对我反而比较沉默。难道她在家中会比较自如吗?另一个问题是,我无法忍受泰勒博士的酗酒问题。正如卡罗琳所预测的,泰勒博士经常喝得一身烂醉来接莉丝莱放学,而且她的态度常常让我觉得有问题的人是我,不是她。
我越来越确定泰勒博士是个人人讨厌的人。她态度高傲无礼,对人总是充满敌意。更有甚者,她让人觉得她是个非常危险的女人。没有人会去冲撞她,因为大家都不敢。
我也不敢。我幻想过面对面地问她,但每当直视她的眼睛时,我就变得哑口无言。不过,我并没有放弃,每天下午,我还是会抓着莉丝莱的衣领,泰勒博士依然重复地与我四眼对峙,那一刻我甚至觉得她很清楚我提不起勇气,我心中很害怕。
会议安排在星期五很晚的时段,是我刻意选的时间,因为那时候整栋建筑物已没有什么人。当泰勒博士放学后来接女儿时,我提醒她会议的时间,很庆幸她是清醒的。然而开会时间到了,该出席的人却都没有现身。我坐下来等候,桌上放着莉丝莱的功课与我的记录,时钟滴答滴答地吵着。
终于,门被打开又关起来,不一会儿,汤姆·康西迪尼斯巨大的身躯出现在角落。我起身和他轻轻打个招呼并请他坐下,然后开始进入正题。
“我恐怕我的妻子没办法来,她人不舒服。”他说。
“听你这样说实在很难过。她在三点三十分来接莉丝莱放学的时候,我还提醒她。”
“胃痛,她的老毛病。”
“哦,我明白了。”然后我打开莉丝莱的资料夹,开始谈她的功课,谈她的毫无进步和我的担心。虽然卡罗琳先前已告诉我有关康西迪尼斯先生的种种恶行,但我眼前的他却有礼又友善,令我有些惊讶。他带着热情而开朗的态度说着话、聆听、问问题、开玩笑。可是他的言语中也有些挑逗,让我感到有些不舒服。
“她很喜欢你的班级,”他说,淡淡微笑着,“我把这点视为你能力的最佳指标。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急着要来上学,她没有时间观念,你知道的。她的行为让人觉得很可爱,半夜三点半就起床穿衣服准备上学,连星期六也不例外。我告诉她时间还早,要她回床上继续睡觉。然后,还不到六点,她已站在我们的卧房,要我们送她去上学。”
听起来似乎比我所观察到的要正常许多。我无法想象她自己穿衣服,我向她父亲提到这一点。
“她无法和陌生人相处,恐怕这点是遗传自她母亲,有点害羞。”
“在我看来似乎她不只是害羞而已,”我说,“有时她根本就像个隐形人。”
他点点头:“的确,她在家里有时也会这样,让人难以捉摸。”
“你是什么意思?”
他耸耸肩:“有时候她很正常,看情况而定。当她对你所做的事情感兴趣时,她可能会非常有响应,或是某种她知道你不要她去碰的事物……”他笑了笑,然后笑容立刻被疲倦取代,“可是……有时候她真的很难缠。”
“我可以想象得到。”
“她就是这个样子,我不再对抗,只能接受、适应。老天,我们曾试过所有的专家,倾尽所有和他们配合,但没有用。”他再次耸肩,“我们不再对抗了,只能接受现状,别无他法。莉丝莱只是不一样罢了。”
“你的妻子也能坦然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