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眼科分册——院士张伯礼、著名中医药专家高学敏任丛书主编,剂型丰富、查阅方便,参照药典、医保目录、基药目录编写

作者:张伯礼、高学敏丛书主编,金明分册主编

ISBN:9787508083582

出版时间:2015-10-30

开 本:32开 148*210  页数:218页

定价:¥26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眼科分册》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品种为依据,选择眼科治疗干眼症、急性结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疾病中疗效确切的中成药,详细介绍了所选中成药品种的处方、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药理毒理、临床报道等内容,并附有常用中成药简表,条目清晰,查阅方便。该书以临床实用为特点,以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为宗旨。针对当前70%的中成药为西医大夫所开具的现状,注重面向临床医生和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以西医病名为纲,中医证候为目,密切结合临床,详述常见证候及中成药辨证选用规律。

章节目录

干眼症1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2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4
三、用药注意  6
附一  常用治疗干眼症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6
附二  治疗干眼症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19
急性结膜炎 23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25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25
三、用药注意  28
附一  常用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29
附二  治疗急性结膜炎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67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3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74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75
三、用药注意  77
附一  常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78
附二  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11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17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118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119
三、用药注意  123
附一  常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124
附二  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152
视神经萎缩 159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160
二、 辨证选择中成药 161
三、用药注意  164
附一  常用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165
附二  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191

作者简介

眼科分册主编:

  金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术经验师承工作师承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眼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30 余年,擅长中西医两种诊治技术治疗眼科疾病,在治疗眼科疑难性疾病方面很有造诣。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培养硕士、博士 30 余名。发表专业论文 80 余篇,主编和参编专业著作 10 余部。

丛书主编:

  张伯礼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张院士从医40余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连续承担两批973项目,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项,获何梁何利基金医学药学奖;还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学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药典委员会资深委员,药典会第八届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

编辑推荐

1.一本书学会辨证论治眼科常见病。
2.最全的中成药治疗眼科常见病的书。
3.参照最新药典、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编写。
4.剂型丰富,文字和表格并用,条目清晰,查阅方便。
5.选择眼科治疗干眼症、急性结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疾病中疗效确切的中成药。详细介绍了所选中成药品种的处方、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药理毒理、临床报道等内容。

书摘插图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变,干眼症现已成为眼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干眼症的病因复杂,治疗的关键是针对病因综合治疗。现今各种方法大多是通过促进角膜上皮愈合,重建正常的泪膜,恢复眼表的功能。目前干眼症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局部滴用人工泪液,其机理是使含有各种多聚物的滴眼液在角膜上皮表面较长时间地黏附,从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主观症状。人工泪液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变患者泪液本身的质和量,加之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只是治标不能治本。且人工泪液也有缺点 :一是大多数人工泪液中都含有防腐剂,即使含量很低,长期使用也会导致眼表疾病医源性加重 ;二是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价格昂贵,需 24 小时随身携带以备使用,有的还需冷藏保存,引起患者依从性的下降。
  此外,临床常用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环孢霉素及其类似物等,虽然能缓解干眼症状,但同时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方便易操作的泪小管栓塞术,也有因阻塞器引起的各种风险及永久阻断后出现泪溢等其他不可逆损伤的可能。作为眼科近年来治疗干眼症较成熟的颌下腺移植术因需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全麻下干眼症与颌面外科医师合作开展,故很难普及推广。
  总之,目前干眼症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探明,发病机理尚无一种动物模型能全面反映,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治疗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干眼症治疗新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眼睛创伤性小或无创伤,并能针对病因促进泪腺主动分泌泪液是治疗干眼症的理想方法。祖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重视整体调理,治病求本,具有一定优势。
  中医称干眼症为“白涩症”,属“燥症”范畴。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肝肾同源 ;肾为水之下源,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 ;因此,本病脏腑病机与肺肝肾关系密切。燥邪损伤气血津液,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养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中医对干眼症的认识历史悠久,其证候特点有 :目珠干涩不舒,瞬目频频,或微畏光,灼热微痒,不耐久视,白睛不赤不肿或有细细赤脉。“白涩症”首见于《原机启微》:“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蒙,名曰白涩。”“干涩昏花症”首见于《证治准绳·干涩昏花》:“目自觉干涩不爽利,而视物昏花也,……目上必有如细细赤脉,及不润泽等病在焉,合眼养光,良久则得泪,略润开则明爽。”“神水将枯”首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澄润……虽有淫泪盈珠,亦不润泽,视病气色干涩,如蜓蜕唾涎之光。”以上文献虽病名不同,但其描述的症状、体征等都与现代的干眼症类似,同属一类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器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中医眼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轮学说”,强调眼表为标,脏腑为本,宜辨脏腑虚实,治则标本兼顾。《证治准绳·神水将枯》:“乃火郁蒸膏泽,故精液不清,而珠不澄润,汁将内竭,虽有淫泪盈珠,亦不润泽。”《证治准绳·干涩昏花》:“乃劳瞻竭视,过虑多思,耽酒恣燥之人,不忌房事,致伤神水。”《原机启微》:“乃气分隐伏之火,脾肺络湿热,秋天多患此。”这些文献记载提示干眼症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六淫七情等多方面。脏腑功能失调、六淫外侵、七情内郁,均可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从而使目窍受累形成干眼症。辨证应从肺、肝、脾、肾入手,标本兼治,局部治疗与整体调理相结合,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灵魂,运用整体和辨证的思维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干眼症中心证候可见 :自觉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易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不能耐受有烟尘的环境等,较严重者可见口干、全身皮肤干燥、关节痛。其中眼部干涩感、异物感或磨砂样感最常见,因此,阴津亏虚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机如下 :
  1.肝经郁滞,肝阴不足,目睛失养,发为本病。
  2.燥热之邪,内客于肺,燥伤肺阴,肺阴亏虚,不能上润于目,故神水将枯。
  3.肝肾同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神水,致本病。
  4.脾气亏虚,水湿运化受阻,阴津不能上润于目,致神水将枯。
  5.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脾胃蕴结湿热,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清气不能上升,神水不能正常滋润目珠而发为本病。
  根据病因的不同及各人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干眼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证型 :肺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脾气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1.肺阴不足证
【临床表现】眼部干涩明显,甚则畏光自汗,少泪,久视易疲劳,视物不清,白睛赤红,黑睛细点星翳,病势迁延难愈 ;全身伴有干咳少痰,咽干便秘,烦热 ;舌薄白少津,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眼干涩不爽,不耐久视,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及干咳少痰、咽干便秘等全身症状。
【病机简析】肺阴不足,玄府郁滞,津液不输,目失濡养,故见眼部干涩,视物不清,白睛赤红。因肺之宣降失职,燥伤肺阴,肺热移于大肠,故临床可见干咳少痰、咽干便秘,烦热等症 ;舌薄白少津,脉细无力俱为佐证。
【治法】生津润燥,清宣肺气。
【辨证选药】养阴清肺丸(膏、颗粒、口服液)、百合固金丸。

……

版权页: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