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元史演义(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丛书,全批全评全绣像版)

作者:[清] 蔡东藩

ISBN:978-7-5080-9396-3

出版时间:2018-05-01

开 本:148*210  页数:456页

定价:¥39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同类图书购买排行

图书详情

  本书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元代的兴亡。自贴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直至朱元璋建立明朝。文笔流畅,故事生动。

章节目录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红颜异儿得妻
第二回 拥众称尊创始立国 班师奏凯复庆生男
第三回 女丈夫执旗招叛众 小英雄逃难遇救星
第四回 追失马幸遇良朋 喜乘龙送归佳耦
第五回 合浦还珠三军奏凯 穹庐返幕各族投诚
第六回 帖木真独胜诸部 札木合复兴联军
第七回 报旧恨重遇丽姝 复前仇叠逢美妇
第八回 四杰赴援以德报怨 一夫拼命用少胜多
第九回 责汪罕潜师劫寨 杀脱里恃力兴兵
第十回 纳忽山孱主亡身 斡难河雄酋称帝
第十一回 西夏主献女乞和 蒙古军入关耀武
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继嗣定议西征
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窜死孤岛 雄师追寇穷极遐方
第十四回 见角端西域班师 破钦察归途丧将
第十五回 灭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丧新君嗣统
第十六回 将帅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
第十七回 南北夹攻完颜赤族 东西遣将蒙古张威
第十八回 阿鲁思全境被兵 欧罗巴东方受敌
第十九回 姑妇临朝生暗衅 弟兄佐命立奇功
第二十回 勤南略赍志告终 据大位改元颁敕
第二十一回 守襄阳力屈五年 覆压山功成一统
第二十二回 渔色徇财计臣致乱 表忠流血信国成仁
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军尽没 讨安南两次无功
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连兵构衅 乃颜王败走遭擒
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权奸伏法 慎战守老将骄兵
第二十六回 皇孙北返灵玺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
第二十七回 得良将北方靖寇 信贪臣南服丧师
第二十八回 蛮酋成擒妖妇骈戮 藩王入觐牝后通谋
第二十九回 诛奸慝怀宁嗣位 耽酒色嬖幸盈朝
第三十回 承兄位诛逐奸邪 重儒臣规行科举
第三十一回 上弹章劾佞无功 信俭言立储背约
第三十二回 争位弄兵藩王两败 挟私报怨善类一空
第三十三回 隆孝养迭呈册宝 泄逆谋立正典刑
第三十四回 满恶贯奸相伏冥诛 进良言直臣邀主眷
第三十五回 集党羽显行弑逆 扈銮跸横肆奸淫
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众恶骈诛 纵奸盗百官抗议
第三十七回 众大臣联衔入奏 老平章嫉俗辞官
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寿征 迎藩王入承大统
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称尊颁敕 太平王杀敌建功
第四十回 入长城北军败溃 援大都爵帅驰归
第四十一回 倒刺沙奉宝出降 泰定后别州安置
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时厘降 二使劝进克日登基
第四十三回 中逆谋途次暴崩 得御宝驰回御极
第四十四回 怀妒谋毒死故后 立储君惊遇冤魂
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诸将班师 避大内皇儿寄养
第四十六回 得新怀旧人面重逢 纳后为妃天伦志异
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会议 遵顾命皇侄承宗
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权相怀疑 遭冥谴太师病逝
第四十九回 履尊择配后族蒙恩 犯阙称兵豪宗覆祀
第五十回 辱谏官特权停科举 尊太后变例晋徽称
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报国大义灭亲
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儿 用贤相并征名士
第五十三回 宠女侍僭加后服 闻母教才罢弹章
第五十四回 治黄河石人开眼 聚红巾群盗扬镳
第五十五回 失军心河上弃师 逐盗魁徐州告捷
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术天子宣淫 嬖侍擅权丞相受祸
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义 董搏霄河北捐躯
第五十八回 扫强虏志决身歼 弑故主行凶逞暴
第五十九回 阻内禅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诛
第六十回 群寇荡平明祖即位 顺帝出走元史告终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年7月23日-1945年3月5日),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
        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编辑推荐

        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丛书,全批全评全绣像版!
        《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是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历朝通俗演义》是毛泽东的枕边书。1937年1月31日,毛泽东专门致电党中央派驻在西安工作的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他说的“整个中国历史演义”,指的就是蔡东藩所著的《历朝通俗演义》。毛泽东把这套通俗演义从延安带到北京,并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随时翻阅。
        此次出版,编者选择了目前国内最权威、最流行的版本作底本,并根据正史进行考证,务求延续蔡东藩严谨的作风,将繁体改为简体,并消灭其中的字词及标点的错误。而对原书中蔡东藩自批自评的特色,则毫无遗漏地保存下来了。

《元史演义》是本套丛书之一。

书摘插图

总序
                               杨天石

        历史是既往的人类生活。人们渴望了解历史,了解本身所属国家、民族、社会的过去,总结成败经验,汲取智慧,于是,历史著作应运而生。历史著作以真实地记录历史过程、历史人物为目的,一般比较枯燥,趣味性差。为了克服这一毛病,于是,就有了创作历史文艺的需要。历史文艺虽以历史上发生过的某些情节为依据,但可以虚构、想象,作者有不同程度的自由挥洒的空间,自然,作品就远较历史著作生动、有趣。人们熟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故事。前者至今仍是人们认识那段时期的权威著作,但它大抵只是少数历史学家的案头读物;后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长期流传不衰,但它并不是三国时期的真实历史。鲁迅曾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近年来,影视界流行“戏说”,有几位皇帝、后妃及若干臣僚的形象在屏幕上活灵活现,收视率很高,说明老百姓爱看,但是,由于大异于历史记载,更大异于历史真相,不满者似乎也很不少。可见,真实性和趣味性历来是历史著作和历史文艺的两难问题。要严格忠实于历史,作品就很难生动;要提高生动性、趣味性,就必须虚构,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历史的真实。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总结前人经验,试图解决这一矛盾,努力使自己的著作既有真实性,又有趣味性,在中国丰富繁多的演义作品中,是很具特色的一部。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 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
        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沿,小说创作日趋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 太后演义》和他增补改写的《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蔡东藩的作品用章回体,取其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用白话,取其浅显易懂。这些,他和明清以来的“演义”作家并无区别。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蔡东藩自幼爱好历史,熟读传统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对中国历史作过深入的研究,甚至养成了“考据癣”。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对于文献中的歧说和模糊不清之处,他常常博览群书,多方钩稽,力求找出客观真相;一时难以做出结论的,他就诸说并存;对他认定的史籍中的错误说法,就直接加以批驳。可以说,他是在用研究历史的精神和方法在写“演义”。对于前人所写同类作品,蔡东藩颇多批评,或认为荒诞不经,或认为乖离史实,子虚乌有。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史无记载,他不能不动用自己的想象力,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不敢任意编造。因此,他的书,可以当作历史读。倘若读者要大体,而不是精确地了解中国历朝历代的大事经纬与主要人物,蔡东藩的书是值得一读的。1937年1月,毛泽东为了解决延安干部学习中国历史的需要,曾致电李克农,要他购买“中国历史演义”两部。这里所说的“中国历史演义”,就是蔡东藩所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毛泽东卧室床侧,就放有蔡氏此书。由此不难看出,毛泽东对蔡著的喜爱。
        中国历史学家有史德、史识、史才之说。所谓史德,指的是忠于历史,忠于史实,能在任何状况下“秉笔直书”;所谓史识,指的是对历史判断方面的真知灼见;所谓史才,指的是掌握、剪裁史料以及叙事、表达能力。在这三方面,蔡东藩都颇多可取之处。据记载,当他写《民国通俗演义》时,曾有军人以请他吃“红丸子”(子弹)相威胁,书局因此要他“隐恶扬善”,他断然拒绝,声称:“孔子作《春秋》,为惩罚乱臣贼子。我写的都有材料根据,要我捏造,我干不来!”自此愤然辍笔,以致书局不得不另请许廑父,将该书的后四十回续完。蔡东藩不屈于强权,宁可不写,决不伪造历史,表现出历史家的可贵操守。他的书,努力寻求历代兴亡“关键”,劝善惩恶,褒是斥非,洋溢着鲜明的历史正义感和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精神。读蔡著,既可轻松愉快地获得历史知识,又可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当然,蔡著中也有一些陈腐观念,这是那个时代的烙印,在所难免。这一点,相信读者当能了解并鉴别。

版权页: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