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孤独症儿童早期发现

作者:贾美香 鲍秀兰 著

ISBN:9787508080642

出版时间:2014-06-01

开 本:32开  页数:169页

定价:¥25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孤独症儿童早期发现》参照0-6岁普通儿童的发展规律,以简明易懂的语言,通过对照和实例,把孤独症儿童0-6岁的表现呈现给读者,便于年轻的父母和照料者、托幼系统的保育工作者、教师、特殊教育工作者、儿保医生、心理学家以及广大读者正确认识孤独症。

章节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儿童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第一节 新生儿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特点
二、促进婴儿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第二节 1~3 月龄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特点
二、促进婴儿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第三节 4~6 月龄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特点
二、促进婴儿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目录CONTENTS
第四节 7~12 月龄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特点
二、促进婴儿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第五节 1~2 岁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特点
二、促进幼儿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第六节 2~3 岁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特点
二、促进幼儿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第七节 3~4 岁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特点
二、促进儿童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第八节 4~5 岁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特点
二、促进儿童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第九节 5~6 岁智能发育与孤独症识别
一、智能发育和早期教育
二、促进儿童智能发育的提示
三、孤独症儿童在此年龄段的表现
第二章 案例汇总
第一节 3 岁之前儿童孤独症案例
第二节 3~4 岁儿童孤独症案例
第三节 5~8 岁儿童孤独症案例

附录1 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
附录2 孤独症儿童ABC 行为量表
附录3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附录4 心理教育评估量表(C-PEP)
附录5 ICD-10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作者简介

贾美香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康复部主任、副会长,在儿童精神病学方面开展了多年的临床研究及实践,是国内孤独症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先后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父母必读等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并被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邀请,现场录制专家答疑解读儿童孤独症。
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从事儿科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已经40余年,擅长新生儿行为评估、0-3岁早期教育、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等,是我国顶尖儿科专家之一。论文著作丰富,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6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编辑推荐

儿童孤独症至今病因不明,也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唯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孤独症儿童早期发现》这本书参照 0~6岁普通儿童的发展规律,以简明易懂的语言,通过对照和实例,将孤独症儿童0~6岁的表现呈现给读者,从而便于家长及相关的专业人员正确认识和早期发 现孤独症。参与编写本书的作者都是多年从事孤独症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医生和教师,他们以其认真、严谨的态度,呈献给读者一本最新、最全面和最实用的专业参考 书。

媒体推荐

尽管只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孤独症(自闭症)才在我国的疾病诊断分类中被单独列出,但它比较快地得到了关注,一批儿童精神病学的医生开展了从临床诊治到实验室的多方面研 究,本书主编贾美香医师就是其中之一。贾美香医师在孤独症早期识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与贾美香医师共事20 余年,她对就诊儿童及其父母总是那么诚恳和亲切、体贴和关怀,总是能够耐心地倾听和敏锐地观察;做出诊断后,她给家属全面详细的解释和建议,这不是一般门 诊医师所能做到和承受的,因为这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贯如此,她累计的病患何止万计!贾美香医师在加入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这一民间社团后, 秉承协会关怀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宗旨,除了在医院里为孩子们辛勤地工作,还不时地为他们的入学问题、入园问题而多方奔走联系,为家长们排忧解难,为孩子 们争取受教育的机会。为提倡和推进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她虚心勤奋地学习及实践,了解和掌握了多种诊断和康复手段,以便能够适应日益增加的对孤 独症专业服务的全面需求。
    贾美香医师在与儿童保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人士进行广泛联系和合作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专业参考书。本书的特点是按儿童年龄顺序来编排,以儿童为主体, 将从初生婴儿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的各个发育里程碑作为每一节,详细描述儿童在该年龄段的心理发育特点、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提示。这样的编排一方面便 于读者查阅,另一方面也让读者对婴幼儿的整体发育有了充分了解和认识。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问题往往是初期步入儿童精神医学工作的临床医师和相关学科专 业人员最为关心和感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本书主编以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积累了大量临床案例,并从中整理出20 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参照诊断标准逐个对其进行症状分析。这是本书的精髓和核心,尤其是一些婴幼儿的案例,这是一般专业书籍都没有的极为珍贵的临床 资料。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些默默无闻长期从事临床实践和研究的医师们,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临床科学的进步!
   应广大读者的需求,在本书最后部分,主编还提供了几个有关儿童孤独症的评估测评表和诊断标准,供专业人员参考,这些仅作为一般的了解,而不能简单地套用。真正地将其运用到诊断中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否则很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判断甚至不良的后果!
   近几年来,有关孤独症的各类书籍日益增多,但是如本书这样既具科学性又具实用性的尚不多见,我们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书不断地呈现给大家!
                                                                      杨晓玲  
                                                                 2013 年于多伦多

书摘插图

                                 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孤独症儿童的典型临床表现集中在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行为这三大类群,而婴儿早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运动、感知觉、手部精细动作,在社会能力及语言能力 上的发展极为有限,且这一时期婴儿的表现受自身气质特点的影响较大,普通儿童的发展也有很大差异,故在4~6 个月期间识别孤独症儿童仍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从国内外的孤独症病例报道来看,在回顾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育史时,许多敏感的家长及临床医生还是可以发现此 类儿童的特殊表现(在本书的案例篇列举的案例中,有3 个个案的家长在此阶段就发现了婴儿的不同之处)。虽然不能在这一时期就确定儿童有孤独症,但对儿童发育的敏感性直接关系到与儿童相处、游戏、保健等方面, 对于婴儿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在此处罗列一些应引起家长重视的警示信号,当婴儿有以下表现时请及时联系婴儿的保健医生并定期追踪:
   · 对人脸缺乏兴趣,没有目光注视或目光注视较少,而更多注意一些无生命的小物品,目光空洞、飘忽,注意力涣散。
   · 看见妈妈和看见陌生人的感觉一样,对经常照顾他(她)的人漠不关心,不能辨别熟悉人和陌生人的面孔。
   · 当妈妈准备抱起他(她)和给他(她)哺乳时不会出现期待性兴奋。妈妈在哺乳时,婴儿与妈妈眼神交流较少;抱着时,他(她)身体发僵,不喜欢与大人的身体紧密接触。
   · 面对面逗引他( 她)时不会笑,亲吻他( 她)时不会引起快乐的情绪反应,有时会用手推大人的脸,不会用“咿呀”发声来回应别人的逗弄,面部表情变化少。
   · 婴儿特别安静,好像不需要别人的逗弄,也不喜欢任何干扰,换尿布、洗澡等都不会哭闹。
   · 婴儿睡眠困难,夜间易哭闹,不易被安慰。
   · 手握拳不松开,不会伸手抓物,拉坐时头后仰,不会翻身,不会将头转向声源,难以将物品送进口中。
   · 对玩具的兴趣不大,拿玩具去逗弄他(她)时很少有特别高兴的表情。
   · 叫他(她)名字时,反应很小,好像还不知道别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