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抗衰老“革命”——衰老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运动及科学的保健方法,让时间静止。

作者:乔志恒 姜志高

ISBN:9787508094083

出版时间:2018-04-02

开 本:16开 170*240  页数:308页

定价:¥59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本书将哲理性、纪实性和故事性融为一体,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给人以启迪。主要强调人体“五大”本能训练,即呼吸功能训练、睡眠功能训练、节制饮食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免疫功能训练等,并简要介绍心理调节,健康管理,“六高一低”症,论述中国传统医学对抗衰老研究的卓越贡献等。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通俗易懂,颇具超前意识、时代感、新鲜感。特别适合于中老年朋友、老年工作者,以及执着追求健康长寿的读者阅读。

章节目录

第1篇 人与自然
第1章  “天人合一”宇宙观
第2章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第3章  功能医学ABC
第4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状态
第2篇 从“英年早逝”谈起
第1章  “过劳猝死”引发的思考?
第2章  “六高一低”症解读
第3章 高血压预防与管理
第4章  高血脂预防与管理
第5章  高血粘预防与管理
第6章  高血糖预防与管理
第7章  高体重预防与管理
第8章  高度疲劳症预防与管理
第9章  免疫功能低下预防与管理
第10章“六高一低”症功能训练适宜与不适宜人群
第3篇 抗衰老“革命”
第1章  人的寿命有多长?
第2章  人能长生不老吗?
第3章  衰老与抗衰老
第4章  抗衰老 “革命”
第5章  人体本能与本能训练
第4篇 呼吸功能训练
第1章  趣味呼吸生理
第2章  呼吸功能训练佳话
第3章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第4章  呼吸功能训练注意事项 (待补)
第5章  呼吸功能训练适应与禁忌
第5篇 睡眠功能训练
第1章  失眠与“睡眠日”
第2章  睡眠生理趣味谈
第3章  强化睡眠功能训练
第4章  睡眠功能训练注意事项  (待补)
第5章  睡眠功能训练适宜与不适宜人群
第6篇 节制饮食训练

作者简介

        乔志恒,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理疗学教研室《理疗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康复学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北京分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代表著作:《亚健康状态评估与康复》《物理治疗学全书》《理疗学》《科学抗衰老,健康到百岁》《康复医学》及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等16部专著。现任北京翠湖老年庄园首席医学顾问、副院长,主管康复中心工作。
        姜志高,1962年10月出生,山东平度人,1983年7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同年入伍到海军。曾任解放军404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现任I07医院院长,兼任济南军区航海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烟台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肿瘤无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近年来参与出版专著6部、论文3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对肿瘤治疗与康复、疾病与健康、康复与养生、中西医结合等有一定研究与思考。

编辑推荐

        抗衰老全书思路清晰,立论客观,观点明确,方法具体,将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高级科普读物。这本书,中青年可以读,有助于中年知识分子、高级白领,艺坛名人,有效防治“猝死”和“过劳死”,以逃脱“英年早逝”劫难;这本书,老年人可以读,可参照书中内容,去模仿、去体验、去实践,有助于实现健康长寿,快乐百岁不是梦的目标。

书摘插图

第1篇  人与自然

 

第1章  “天人合一”宇宙观

 

    中国传统医学对科学的第一个卓越贡献,就是著名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天人合一"宇宙观,从两个方面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一是从天地(大宇宙)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内涵;二是从生命(小宇宙)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内涵。

 

        问⒈⒈⒈:什么是天地? 

        “天”指的是宇宙天地,也即大自然。天没有意志,没有目的,是由物质构成的。具体地说,是由“气”这种物质,构成宇宙万物。气分阴阳:“阳气轻清,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降为地。阴阳二气,运动、变化,就产生天地”。《素问》

 

        问⒈⒈⒉:大宇宙何意?大宇宙是指天地按一定规律运动,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相交,就产生了四时气候变化,五大元素(木、火、土、金、水)则是生成万事万物。大宇宙正常活动,遵循一定自然规律,但在异常活动时,则出现瞬间万变,山崩地裂,江河倒流,喜怒无常情况。

 

       问⒈⒈⒊:为什么说人体是小宇宙?

 

        1.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天同象、同类,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 人体结构体现天地结构。《内经》

        2.天地与人体结构比较:“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灵枢·邪客》

 

 第2章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问⒈⒉⒈:何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宇宙万物之一。人与自然关系,息息相通,休戚相关,自然界各种运动变化,如季节更替、地域差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

        2.人是自然环境产物,人与自然关系是 “同气相求,同类相应;顺则为利,逆则为害”。因此,人与自然关系是和谐统一,适者生存是自然普遍规律。《内经》

        3.人体发生功能异常,久而久之则导致疾病,保健医疗,康复调理,均应顺其自然,激发人体自愈力和免疫功能,方能收到滿意效果。

 

第3章  功能医学ABC

 

        问⒈⒊⒈:什么是功能医学?

        1.功能医学(Functional Medicine)从字面释义有两个方面:一是 “功能”,是指人体、器官、肢体特征性活动能力。如手功能是利用工具或徒手劳动;足功能是支撑身体或走路;胃肠功能是消化食物、供给身体营养物质;心功能是主宰周血液循环、肺功能是呼吸、脑功能是思维等。人体各部位、各器官、各组织,有自身活动特征、自己功能状态,功能不可互相取代;二是“医学”,WHO把医学划分为四个部分:保健医学为第一医学,预防医学为第二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三医学,康复医学为第四医学。

        2.人们称谓的功能医学,则是指人体一种生理过程,或称生理状态,是以医学为基础的科学,其应用是以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心理等,从多视角、多因素、多层面综合考虑作为保健医学的指标,而不是单纯的治疗某些疾病和病变。

         3.功能医学的宗旨,不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倡导维护健康,利用各种特殊功能性检查,传统的医学检查认识人体、诊断疾病、病理分析,主要采用形态结构系统的分析方法。例如:X线摄影、CT、MRI、超声、细胞组织学检查等,这种形态结构系统的检查方法,是侦测器官的损伤程度,以及解剖—生理上的器质性改变;而功能医学检测则不同,是检测器官功能方面变化,也就是信息控制系统的定向性和流通性的变化。

 

        问⒈⒊⒉:功能医学有哪些检测评估方法? 

        1.功能医学检测,其优点在于无创、无痛、无辐射、无汚染、绿色环保等,一般检测只需收集客人唾液、血液、尿液、粪便、毛发等,即可评估人体器官功能,而非单纯的器官器质性改变,这正是功能医学的主要原则之一。 

        2.功能医学是检测人体健康状态,着重评估器官的功能变化,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方法,检测人体在无临床症状前,器官功能状态发生的变化。特别是那些潜在的、隐性体征,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而传统医学检查方法,则着重检查器官的器质改变,如损伤、炎症、溃疡、肿物等;在医学上这两者之间,不但不互相排斥,反而是互为补充,使保健医学与临床医学更好结合,可达到最佳的维护人体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3.在有些抗衰老医学研究方面,针对“六高一低”症,开展一些前赡性研究工作,实施保健医疗特需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量身定制,把先进的功能医学检测,作为抗衰老和预防保健医疗手段,为老年客户提供了先进、完善的科学抗衰老医学服务

 

问⒈⒊⒊:功能医学检测有何意义?。

 

1.洞察人体现在及将来功能状况:

⑴ 任何疾病的形成,都需要相当时间,甚至一、二十年的时间累积,在我们器官未发生病变之前,通常先是器官功能下降,当功能下降到一个临界点时,我们的器官才产生病变,这也就是所谓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⑵ 如果能在生病之前,了解到各个器官的功能指数,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发现那些已经下降的指标?及时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调理,这样也就能防患于未然! 

 

2.查找导致亚健康原因:

亚健康形成原因很多,功能医学检测有助于查找亚健康发生的原因,是身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缺失,检测指标的下降,休息与锻炼的确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并不能提升我们身体各种微量元素和指标。而具体检测出身体那些已经不在正常范围的微量元素和指标,这些也就是造成我们亚健康的原因。

3.查找人体发生早衰原因:

人体衰老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总的来说,每种影响衰老的因素,都是因为人体内的器官指标变化所形成的。也就是说,人体指标发生变化,我们人体才引起衰老。我们每个人,指标的变化程度不一样,衰老程度也就不一样。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人体健康和衰老指标,那么我们才能明白我们为什么比同龄者更老。查明原因,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抗衰老,达到延缓衰老目的。

4.告诉你衰老速度是多少?

功能性医学检测,能让我们了解人体哪些指标,对我们身体衰老产生影响。我们通过各项检测指标综合分析,就能评估我们衰老速度是否正常?同一般人比是缓慢、还是加速?

5.告诉应该补充哪些营养食品?

有些人常补充一些保健食品,不论是听朋友介绍,还是根据自身状况,去选择保健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如果你通过功能检测,就可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并根据自身代谢反应,然后决定补充剂量多寡。

 

问⒈⒊⒋:功能医学有哪些检测项目?

1.营养元素:营养元素平衡性分析、氨基酸平衡性分析、抗氧化维生素分析、脂肪酸平衡性分析。

2. 毒素及排毒:毒性元素分析、环境荷尔蒙分析、慢性食物过敏原分析、氧化压力分析、雌激素代谢评估。

3.器官功能:心血管代谢症候群评估、肝脏解毒功能分析、男女荷尔蒙健康评估、压力荷尔蒙评估。

 

问1.3.5.:功能医学有哪些检测检测方法?

1.营养元素平衡评估

营养元素平衡性分析、氨基酸平衡性分析、抗氧化维生素分析、脂肪酸平衡性分析;

2. 毒素与排毒功能评估

毒性元素分析、环境荷尔蒙分析、慢性食物过敏原分析、氧化压力分析

雌激素代谢评估;

3.器官功能评估

心血管代谢症候群评估、肝脏解毒功能分析、男女荷尔蒙健康评估、压力荷尔蒙评估;

4.基因检测

发现人体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是了解我们身体的遗传基因和易感基因。但是却不能掌握易感疾病的发展状态,更不能提供实质性的方法预防疾病。

5.全面性、系统性

功能医学检测不是针对人体某一部份器官检查而已,而是从人的基因、生活形态、环境、饮食、心灵这些方面逐个开展,系统地研究一切影响健康及引致疾病背后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

6.非侵袭性检测

功能医学检测只需收集个人的粪便、尿液、唾液、血液及毛发进行分析、检测,评估人体六大功能系统,如:生理代谢功能分析、内分泌系统分析、营养状况分析、免疫系统分析、环境毒素分析、肠胃道系统分析。

注:“六高一低” 症评估,有哪些主要检测方法呢?请参见本书第2篇第2章“六高一低” 症解读。

 

第4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状态

 

问⒈⒋⒈:宏观人体结构有哪些系统?

 

现代生理学研究认为:从宏观角度讲,人体主要有两大体系统:即形态结构系统和功能结构系统(信息控制系统)。

 

1.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研究人体生命本质表明,人体不仅在于形态结构系统的完整性,而且还在于信息控制系统的定向性和流通性。因此,在医学研究时,不仅应有形态结构的理论和观点,而且也必须具有信息控制系统,心理精神系统的理论和观点;既运用形态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必须同时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2.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研究人体的主要方法,是阐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认识人体方法方面的区别。现代医学认识人体、诊断疾病、病理分析,主要采用形态结构系统的分析方法。例如:X线摄影、CT、MRI、超声、细胞组织学检查等,均属于形态结构系统的检查方法。现代医学及其生理学,主要是物质能量系统,即形态结构系统的医学和生理学,它诊断和治疗疾病,主要是物质能量的形态结构系统。这就是现代医学使用的传统分析方法论。传统医学认识人体,主要采用是信息控制系统,即“黑箱”操作的分析方法。例如:量子共振检测(QRS、Bestron)、生物电分析、经络检测、细胞动力分析等,均属于信息控制系统的检查方法。所以古典传统医学及其生理学,主要是是信息控制系统的医学和生理学,它发现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是一种崭新的分析方法论──信息控制系统分析方法论。这就是现代医学理论,无法解释古典传统医学理论的根本原因。

 

3.人体是立体、多维的结构,科学的研究方法,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片面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临床研究工作中,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整体观念”。既要讲究应用形态结构的分析方法,也要善于应用信息控制论的分析方法。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的观察问题、研究问题,才能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问⒈⒋⒉:何谓人体功能状态?

从人体整体状态而言,人体功能状态主要有三:人体健康状态、人体亚健康状态、人体疾病状态。

 

问⒈⒋⒊:何谓人体健康状态?

    1.健康对于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这是因为,拥有健康,就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

 

 

那么,何谓健康呢?在《辞海》里,对健康是这样描述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能力的功能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2.健康(health)在古英语中,有强壮(hale)、结实(sound)和完整(whole)之意。而不仅是主观感觉良好的状态,或未被医生检查出的有病状态。表面健康的人,可能是一个带菌者;也可能是体内潜在着患病风险因素,尚未引起明显反应。例如:癌症潜伏状态(或称静止状态)可达几年到几十年,临床是常见的。

 

3.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的宣言中,附有关于健康的定义。提出健康状态的概念是:没病并非健康,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后来,根据这个健康定义,又提出健康10条标准:

  • 精力充沛,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 乐观、积极,勇于承担责任。
  •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 抗病能力强,对一般感冒、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 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比例协调。
  •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浮肿。
  • 牙齿清洁且坚,无缺损、无痛感、无龋齿、齿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
  •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  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活动感到轻松。

 

4.从现代健康概念看,健康的含意大致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⑴ 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⑵ 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知足常乐,有良好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具有同情心、爱心、和睦相处,善于交往。

  • 道德健康:道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不健康的标准是损人利已或损人不利已。
  • 适应健康: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识,即一位好大夫,不一定是位好父亲或好母亲,或好丈夫、好妻子。

 

问⒈⒋⒋:何谓人体亚健康状态?

 

1.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头号杀手”是生活方式病,特别是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e)。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亚健康状态这个过去从不被人们认识的“盲区”,今天变成了人体潜在风险,成了人类“大敌”。

 

2.亚健康状态(sub health state)是指身体生理功能减退或在病前体内发出的一系列异常信息,使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状态。虽说在临床上没有明显体征或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却有许多表现、不适症状和心理体验。

 

3.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当今社会里,有一个庞大群体,身体经常感到疲劳、精神欠佳、体力“透支”、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感冒,自然衰老加速,处于心、脑血管病或其它慢性病前期,但到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称这种状态为“亚健康状态”。

 

4.亚健康状态,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状况符合WHO规定标准的,仅占人群总数的15%;被确诊

患有各种疾病的,亦占人群总数的15%;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又

称第三状态),约占人群总数的70%。(见图1-1-1)    

5.亚健康状态包含如下情况:

 ⑴ 生理功能减退,身体出现轻微症状或不典型的亚健康状态。

 ⑵ 体内潜在患病风险因素(见六高一低症)。

 ⑶ 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体内已有病理信息和器质性改变。

 ⑷ 病后恢复期或康复中的患者。

 ⑸ 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多种患病风险因素,可突发重症或猝死。

 

6.有人认为:亚健康潜伏期为8~10年,如果不注意早期预防、早期康复调理,错过最佳健康医疗时机,那么必将导致难认预料之严重后果。

 

7.非常遗憾,截止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对亚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评估或诊断标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治疗方案,医生能够做的,就是推荐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培养健康行为,或健康生活习惯,进行系统健康管理,只能对少数亚健康者,进行调理性康复医疗,防患于未然,使之“走出亚健康”,重享健康人生。

表1-4-1 健康与亚健康特征对照表

 

 

健  康  状  态

亚  健  康  状  态

1.精力充沛

常感疲劳、体力不支

2.乐观、积极

情绪消沉或紧张

3.睡眠良好

失眠或不易入睡,睡眠质量差

4.应变能力强

应变能力差

5.抗病能力强

易患感冒,免疫能力低下

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

肥胖或消瘦

7.眼睛有神,反应敏锐

眼睛缺少灵感、反应稍迟缓

8.牙齿清洁,且坚

牙齿常有出血、龋齿、空洞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头发枯黄无光泽、脱屑、脱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肌肉松软,皮肤多皱折。

 

 

问⒈⒋⒌:何谓人体疾病状态?

1.所谓疾病状态,是人体在一定条件,由致病因素引起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和病理状态。这时候,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功能状态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2.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与人体生理防卫机制之间,进行着不间断地斗争,直至疾病痊愈或人体死亡,这个斗争才告终结。

3.疾病种类很多,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医疗保健目的,在于消除致病因素,激发人体生理调节机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机体防卫和代偿能力,并加速人体从疾病状态转化为健康状态。

4.从整体上说,疾病可划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两种。器质性疾病是指在人体组织结构上,有病理性变化的疾病。功能性疾病则是指在功能上,表现为某一疾病所特有的症状,但在组织形态结构上却没有异常变化。

5.人体受到致病因素损害之后,一般出现如下五个反应阶段:

⑴无反应期:

人体虽然受到致病因素侵害,但是尚未引起机体反应。这时,人体主要通过自身生理调节机制,抵御致病因素的侵害。

  • 隐性反应期:

随着致病因素增强或时间延长,导致人体生理信息控制、物质代谢产生某些变化,虽说这些变化对人体功能无大妨碍,但在微观方面(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已经受到损害。这种不完全、轻微、时隐时现的反应,称为隐性反应期。

  • 明显反应期:

人体因受到致病因素日趋严重损害,体内产生一系列明显不良反应,而构成生理功能失调、代谢障碍等,这时人体功能处于代偿调节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 临床发病期:

这时因致病因素“兴风作浪”,人体 “内环境” 和正常功能状态,遭到严重破坏,生理功能失调,代偿调节功能衰竭,甚至发生器质性改变,使身体处于疾病状态。

  • 疾病转归期:

疾病有两种转归:一是人体生理防御机制战胜疾病,恢复健康;二是代偿调节机制被破坏,全身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第2篇  从“英年早逝”谈起

 

第1章 “过劳猝死”引发的思考?

 

问⒉⒈⒈什么是“英年早逝”? 

⒈ “英年”是指人们正值花季年龄,年轻时的大好时光。

⒉ “英年早逝” 是指正当风华正茂、学有所成、为国效力之时,便不幸离开人世。这是个人不幸,也是家庭不幸,还是国家的不幸。

 

问⒉⒈⒉何因频频发生猝死? 

 

⒈据报道:中国科学院所属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专家、教授,曾在5年中有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为53.3岁,比全国人均寿命约低20岁。分析专家、教授、中年知识分子,发生“猝死”或“过劳死”原因:体质下降,慢性病多发,大多数是由于劳逸失度、无节制加班加点,失去正常规律生活,长期患有亚健康的“六高一低”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积极防治而造成的恶果。

⒉另据一项长达10年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

 

 

⒊ 近几年来媒体频频报道:2005年8月18日,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而她年仅46岁;2006年12月20日,一代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2007年6月23日下午,著名笑星候耀文,又因突发心肌梗塞而猝死,享年59岁;此外还有陈晓旭、牛振华、付彪等许多名人,也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离开喜爱他们观众。据有关医学专家介绍:压力大,工作忙,不注意饮食和休息,是众多名人意外发病,甚至死亡的根本原因。

 

⒋据调查,我国“英年早逝”悲剧大都发生在40~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中国死亡率最集中的年龄段目前是30岁-50岁。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两倍,英年早逝者91%是因为后天自身因素。

 

问⒉⒈⒊ 英年早逝引发人们的思考?

 

媒体频频报道:专家、艺坛名人、中年知识分子,发生英年早逝消息,是耸人听闻吗?不是,它引发人们警觉,引发人们思考:

⒈什么是猝死?什么是“过劳死”?,

⒉何因引发猝死和“过劳死”?

⒊猝死和“过劳死”与“六高一低”症有何关系?

⒋“未老先衰”与“六高一低”症有何关系?

⒌为何那些专家、教授、艺坛名人、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发生几率,高于一般群体?

⒍那些专家、教授、艺坛名人、中年知识分子,能逃脱“英年早逝”劫难,防患于未然吗?

……。

第2章 “六高一低”症解读

 

问⒉⒉⒈ 什么是“六高一低”症?

“六高一低”症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高血糖、高体重、高度疲劳症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这是亚健康状态最突出、最主要、最集中临床表现。

 

问⒉⒉⒉ 为何强调 “六高一低”症?

这里强调 “六高一低”症防治原因有三:

第一,“六高一低”症在临床上,因不具备某些疾病诊断条件,而常被临床医生忽视,造成误诊、漏诊;

第二,“六高一低”症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特征,大多处于正常值的最高限,有患病征兆和潜在发生某些疾病的风险因素; 

第三,还因为:“六高一低”症是导致“过劳猝死” 、“英年早逝”主要原因;“六高一低”症是发生“三大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的源头;“六高一低”症是造成我国“三大疾病”死亡的“元凶”。因此我们说: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六高一低”症防治,不仅可以防止突发性疾病“过劳猝死”,而且还可控制“三大疾病”发生和发展。控制发生“三大疾病”源头,就可以有效控制或减少“三大疾病”发生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问⒉⒉⒊ 怎样控制“三大疾病”发生源头?

欲控制发生“三大疾病”源头,降低疾病发生率,必须认真做好“六高一低”症防治和康复工作,这里应注意三个问题:

⒈坚持“整体观念”:

⑴“六高一低” 症防治和康复,要坚持“整体观念”。

⑵整体观念,就是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视为一个统一有机整体 ,既强调人体内环境协调性和完整性,又要重视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统一性。即内环境和外环境协调和统一,内在和外在因素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提高对机体整体性和健康水平认识,“六高一低” 症康复和防治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制订健康管理计划、康复医疗方案,应注意多因素、多层次、整体性康复医疗,其中包括客人自身康复、家庭和睦、社会适应性康复等。

 

⒉处理好“三个关系”:

“六高一低”症防治和康复,要注意处理好医护人员与客人、客人与疾病、客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处理好这“三个关系”,既需要有一定工作热情、服务精神,又需要有一定攻关能力和技巧。

 

⒊运用多种康复手段:

这里我们首先要强调人体本能训练。什么是人体本能训练?

⑴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一些初级本能之功能状态,既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强,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衰减。人体本能受人之意识支配,可以通过功能训练,强化本能活动,使这些先天、原始、无意识之初级功能状态,上升到一种有意识、可调控之高级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目的。

⑵ 人体本能训练方法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节制饮食训练、睡眠功能训练、免疫功能训练、运动本能训练、心理调节等6种方法。

⑶ 再者就是要说明,“六高一低”症防治和康复,应优选、综合多种手段。这是因为“六高一低”症发生和发展因素是多元、复杂的,我们康复手段也不应该是单一或一成不变的,否则就不可奏效。我们采用现代康复医疗方法,应当注意局部与整体、心理与社会、营养与运动、药物治疗与物理疗法、自然疗法等,认真优选,巧妙综合,方能取得满意康复效果。 

 

第3章  高血压预防与管理

 

问⒉⒊⒈高血压评估诊断有哪些标准?

 

按照1999年WHO/ISH(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建议使用的血压        评估诊断标准:

 130~139/ 89 mmHg,亦称临界高血压

 轻度高血压:  140~159/ 90~99 mmHg ,亦称Ⅰ期高血压

 中度高血压:  160~179/ 100~109 mmHg      亦称Ⅱ期高血压

 重度高血压:  ≥180/≥110 mmHg           亦称Ⅲ期高血压

    

问⒉⒊⒉怎样识别、评估临界高血压?

识别、评估临界高血压重要临床意义在于:

⑴ 临界高血压发展为高血压之可能性比血压正常者要大。

 ⑵ 临界高血压处于亚高血压水平者,发生心、脑血管之风险也随之增高。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水平高低,与靶器官(心、脑、肾)损伤和并发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⑶有糖尿病和心、脑、肾损害的人,如果血压处于临界水平,此时就需要进行降压治疗,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⑷血压是一个情绪“器官”,愤怒、焦虑、恐惧和忧郁等,均可导致血压波动或居高不下,故临界高血压者,保持心态平衡、情绪稳定十分重要。

 

问⒉⒊⒊  高血压康复管理意义何在?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脑肿瘤下降1/3;糖尿病下降50%,并使生活质量大为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而所需费用不足医疗费用1/10。此说明,高血压不但可以预防,而且还可以延长人均寿命和大幅减少医疗费用。

 

问⒉⒊⒋高血压有哪些预防策略?

1.早期发现:早期发现高血压,并进行合理、充分康复治疗,在社区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肥、少食盐、增加体育活动等;

2.控制血压:控制高血压包括明确诊断、对心、脑、血管病风险性评估、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3.预后评估: 是以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死亡率是否减少为依据。     

 

问⒉⒊⒌ 高血压适合做哪些运动?

大量事实证明,适当体育运动对防治高血压颇为有益。可指导客人进行如下运动:

1.散步:对各种高血压者,均可采用。在较长时间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地方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2.慢跑:慢跑和长跑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患者慢跑时最高靶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0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跑步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宜慢,不宜快跑。患有冠心病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3.太极拳: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有显著作用。第一,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第二,打太极拳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第三,太极拳包含着平衡性与协调性动作,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太极拳种类繁多,有繁有简,可根据每人状况自己选择。

 

问⒉⒊⒍ 高血压饮食有何讲究?

1.限盐补钾:盐即氯化钠,食之过多,易导致高血压,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3~5g较适宜;限盐补钾,钾有助降低血压,多食海带、紫菜、木耳、蘑菇、山药、马铃薯、鱼类等,有助补钾,也有助于防治高血压。

2.多食蔬菜水果:多食用含植物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白菜、香蕉、苹果等。

3.适量饮酒: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饮酒多的人,高血压发生率较不饮酒的人明显增高。饮酒只能适量,不可多饮。

4.限制脂肪摄入: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可以导致高血压,减轻体重,限制脂肪摄入量,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

5.传统食疗法 :如山楂粥、桃仁粥、胡萝卜粥、莲肉粥等,有经验认为对防治高血压有一定意义。

 

问⒉⒊⒎ 高血压用药有哪些原则?

⒈ 从小剂量开始;

⒉合理组合(两种药物都使用小剂量),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⒊ 如一种药物疗效反应差,可改换另一类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 使用一天一次,具有24h降压疗效的长效剂;

 

问⒉⒊⒏ 抗高血压药怎样联合应用?

有许多患者,单用一种降压药物,很难控制高血压,但副作用明显,所以建议联合用药。

(1)β-受体阻滞剂与钙通道拮抗剂,联合使用效果良好。

(2)利尿药与其它药物(除补钙通道拮抗剂)可以联合使用。

(3)α-受体抑制剂与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更为合理。

 

问⒉⒊⒐ 高血压怎样康复调理?

巧妙地将自然疗法、物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综合应用防治高血压,能取得比单一药物治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如:高压电位治疗、电离子导入、颈交感神经节反射疗法、全身镇静性水浴、生物反馈疗法,还有自然疗法中的空气浴、森林浴、海水浴、沙滩浴等,均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选用。

           

第4章  高血脂预防与管理

 

 问⒉⒋⒈怎样评估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甘油三酯(TG)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过低。请参见下表:

人  体  血  脂  含  量

 

名       称

   正常mmol/L(mg/dl)

  临界值mmol(mg/dl)

    高血脂mmol(mg/dl)

总胆固醇(TC)

<5.20(200)

5.2~5.69(201~219)

>5.72(20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12(120)

3.15~3.61(121~139)

>3.64(14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4(40)

 

<0.91(35)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