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 Des Pazifischen Ozeans)

作者:[德]卡尔•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

ISBN:9787508098586

出版时间:2019-11-07

开 本:880×1230 1/32  页数:484页

定价:¥98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德国“地缘政治学之父”豪斯霍弗将军以世界历史的视野,结合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种族地理学、人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透视四百年来各大国在太平洋的冲突与力量消长。豪斯霍弗在近百年前就预见到,世界权力的中心在过去曾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一战后则转移到太平洋。然而太平洋统一空间意识的觉醒,却意味着和平远离“太平”洋,战争即将来临!
眼下,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太平洋力量平衡的变化,《太平洋地缘政治》一书在中国智识人眼中当别有一番意义。"

章节目录

目 录 中译本导言(刘小枫) 1 中译者前言 33 德文本第三版序(1938) 1 德文本第二版序(1927) 3 导 言 7 第一章 存在一种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吗? 24 第二章 从面积、海岸和位置看印度-太平洋的空间图景 43 第三章 太平洋生存空间原生的典型特征 57 第四章 太平洋空间图景意识的历史嬗变 75 第五章 原生民族的基本信仰 86 第六章 作为迁徙场域的太平洋 97 第七章 太平洋社会学 113 第八章 白种人的入侵 124 第九章  太平洋进入世界文化、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导致的 世界图景的变化 140 第十章 太平洋的北部门槛 156 第十一章 太平洋火山带上封闭的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 170 第十二章 东亚的海岸线:形式上破碎,气候上统一 183 第十三章 南太平洋海岸和澳大拉西亚 209 第十四章 公海航线和陆缘航线:运河和海峡的地缘政治 226 第十五章 沿岸航行和跨太平洋航线 240 第十六章 太平洋帝国与自决 252 第十七章 促进式渗透还是开拓式掠夺? 267 第十八章 通往太平洋的全球航线 278 第十九章 太平洋的空间价值:岛屿和边缘的价值重估 287 第二十章 环太平洋边缘带的殖民地缘政治 302 第二十一章 太平洋经济地理的独特性 316 第二十二章 太平洋文化地理对地缘政治的症候意义 324 第二十三章 太平洋军事地理的非凡意义 344 第二十四章 作为地缘政治压力计的太平洋政治格局 357 第二十五章  近海和大洋:跨太平洋文化、权力和经济体的子空间 381 第二十六章 结 语 392 第二十七章 1924年至1936年的太平洋地缘政治 399

作者简介

"豪斯霍弗的父亲是经济地理学教授,与 拉采尔是同事和知交,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讨 论所关切的问题,豪斯霍弗从小跟着,听了 满耳朵的政治地理知识。 人文中学毕业后,豪斯霍弗自愿从军, 在隶属巴伐利亚王国的野炮团服役近八年。 26 岁进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不 久调到总参谋部任职,几年后又同时任教巴 伐利亚军事学院。 1914 年欧战爆发,豪斯霍弗随即返回 野炮团任参谋长,一年后晋升野炮旅旅长, 参加过西线的多次战役,据说从无败绩。 1918 年底豪斯霍弗以少将军衔退役,时已 年届 50,他却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并 成为“地缘政治学之父”。"

编辑推荐

看一个西方学者在他自己的国家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如果出于寻找民族生存空间的动机,来研究另外一个遥远的地球空间,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由于中国恰好就在他研究的这个空间内,因此,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的自我理解。,

书摘插图

第二十六章 结语 [269]“太平洋地缘政治学”是我们对这项研究最初的称呼,我们试图结合讨论地理与历史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来形成一个统一结构。这项研究也充分建基于政治科学之上。我们故意挑了一个外来词,这个词具有丰富的反差和深刻的含义,它源于古希腊-罗马而非德语,已经变成一个国际通用词。因为,如今德国的地缘政治学必须努力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科学,要走出中欧、德国遭到束缚和肢解的生存空间——将从外部获得的大空间经验带入德国这一逼仄的生存空间,以此教育德国民众和指导德国的实践。这也是英国人的金科玉律:“让我们教育我们的统治者!”正因为如此,德国地缘政治学必不能回避无可代替的外来词和源于外国语种的表达,就像无法避开与我们的存在方式不同的空间一样! 如此构想的地缘政治科学的终极目标,是同时服务于人类和我们的人民。我们已经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在精神上漫步于我们的地球上表面积达1.45亿至1.68亿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及其周边区域,在浩瀚、难以调查而又迷人的政治地理学工作领域中寻求地缘政治理解,而这尤其受[实现德意志民族的]自决这一目标指引。自决和民族个性,即依照自身内部的法则和自身生存空间的自然法则来决定自身的命运,这就是我们此刻考虑的一个民族实体不可剥夺的权利。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由生存空间及其表面形态决定的地缘政治现象,但同时也是一种由前定和谐(prästabilierte Harmonie)预先塑造的柏拉图式理念,悬浮于我们眼前的这个空间之上:这就算是一种痛苦的方式,还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正如夜晚的南十字星,曾指引我们在南太平洋破浪前行。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脑海中响起元首在1933年5月发表的演说,那次演说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拉采尔的杰出解释也只能在这种双重意义上去理解。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者,[270]拉采尔对位置和空间的精细鉴赏十分奇特,他的这个解释照录如下:“朋友,空间不是崇高(Erhabene)的居所!”但是,同样,崇高必须从空间中寻找和争取,同时探索者不可失去脚下那立于空间中的坚实的地基——[绝不能]追逐空中楼阁! 为了使人们从地理上理解、从历史上思考生存空间对生命进程的重要性,为了从两者的共同运作中得出目前和未来政治状况的地缘政治结论,我们必须利用地球上最大的局部空间——这个空间内尽管包含大量反差,但总体上遵循一个统一的空间概念。 这是由一片广阔水域构成的空间图景,第一个有意识的发现者曾称之为Mar del Sur[南方之海],因为这位发现者以为太平洋从一个海湾的偶然曲线延伸出来,即从美洲海岸的实际南北边缘方向(Wahrheit nordsüdlichen Randverlaufs)闪耀着向南延伸。因此,人类单凭不完善的视觉印象常常导致错误的判断!实际上,这片南方之海从南极荒原一直延伸到北极荒原。因此,发现全球最大海洋的时间应往后延,人类的才智之后不久将之命名为Mar Pacifico[太平洋],尽管命名者当时所在之处实际上是一个西面[刮来]的风暴横扫的地方。太平洋上有迄今为止测得风速最快、最可怕的龙卷风,风速达每小时252公里,这些风暴可以掀起14米高的巨浪,海水从距离阿里卡和伊基克几千公里远的洋面推进到巽他群岛和日本海岸,撞击颤抖的海岸边数百万人口的繁荣城市(如旧金山、东京—横滨、瓦尔帕莱索、马尼拉等)。太平洋的火山喷发出的炽热烟云,能迅速遍及整个地球! 然而,只有诗人才不带丝毫讥讽地称之为平静之洋、和平之洋,并用优美的东亚文字“太平洋”命名之,实际上,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海洋上,生存斗争也跟任何地方一样激烈。只不过,这个大洋因广袤的本质而承担着更巨大的[生存斗争]形式。如此,我们在对比和比较中寻求真理时,就面临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和平缔造者的言辞和样子(太平洋!),另一方面则是指引这个大洋内部生存斗争的地缘政治学概念。争夺空间的生物学法则,以及各国之间的生存斗争方面的真理,就是我们想要找到的东西,我们还想从中找到缓和生存斗争形式的最适宜、有限的可能,而非废除此种斗争——因为这样做的时机尚未成熟。如果以为时机已经成熟,想用谎言掩盖事实,就会导致自我欺骗,就会忽视空间的现实,就会欺骗别人,使他们相信自己有可能在地球上逼仄受限的空间里生活。 我们非常尊重一种高贵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旗帜和标志意在引导各民族走向人类自决的光辉未来,[271]但是在我们看来,这种努力尽管有着迷人色彩,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暴力和谎言、伪誓和叛国、苦难和欺骗。但恰恰因为这种尊重,因为我们不想看到视野中的这束光被滥用为一种幻象,我们必须考察这束光有多大机会在这个我们能够知道的空间中清楚地传播——我们必须痛苦地面对一个事实,即在这个最大、看起来如此广袤的空间内部,这个以和平为名的空间内部,也到处是生存斗争留下的累累伤痕,尽管我们发现这个空间比其他空间少一些先天的阻碍。 但是,不经历苦难就学不到真正的教训,痛苦帮助我们铭记。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重温美好往昔时光里开展的空间拓宽行动的痛苦记忆,并试图通过比较,在小宇宙中、在我们这个已经变得如此逼仄的生存空间里,去理解我们在第一大洋即太平洋上的苦难和教训。我们已经努力让太平洋的熠熠光辉映入我们这个狭小的空间,这一光辉曾在我眼前起伏,就像旭日初升时富士山的光辉映在葛饰北斋描绘的波涛上。 太平洋是同一个大型调解者,曾经分离、隔开,让自己的孩子们在各自受到保护的细胞里按照各自的方式成长,现在又将孩子们连接在一起,并保持平衡;但是,当然,太平洋也任由[孩子们]在自己宽阔的蓝色脊背上往来航行。太平洋看起来到处都一样,不管在温暖的珊瑚海滩上单调地唱着冲浪曲,椰子树随着曲调摇曳,抑或在红树林之间徘徊,转入沼泽区,还是撞击陡峭的北部海岸冰雾笼罩的火山绝壁;太平洋本质上是同一个大洋,不管海面上升起的是太阳旗、星条旗、[大清的]龙旗还是大英帝国的米字旗,不管海浪冲上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rst)和格奈森瑙号(Gneisenau)的白色舰首(我最后一次看到这两艘军舰是在日本的海湾,并为此自豪:照英国人的评判,这两艘军舰当时是太平洋上最好的军舰),抑或后来冲击日本的战斗舰队(把前述两艘军舰挤出了太平洋),还是冲刷英国的战斗舰队(把这两艘军舰击沉)。德国人啊,请不要忘记它们!外国人啊,请铭记它们的命运!命运的天平对每个人而言都摇晃不定,生存空间可能向任何人关闭它自己,叫那曾经护送你步入成功和阳光之下的浪潮,却在你上方合拢。 那么,对于我们破碎不堪的中欧生存空间,以及对于任何不想变成像中欧那样虚弱、不想成为别国竞技场的生存空间来说,太平洋生存空间及其地缘政治学能教给我们什么?如果脚下没有稳固的土地,没有认识到大地赋予的某个空间的生存条件并深深扎根于这个空间,就不会有自决,不会有能忍受的生活——没有力量,权利便无从谈起!任何人都有同样的权利,只要他有力量(quisquis tantum juris habet, quantum potentia valet)…… 不是某个剑客而是一个阴郁的和平之友、一个远离尘世的人,将这话写进我们的灵魂。 [272]但是,属于大地赋予我们中欧、德国生存空间的生存条件如下:确保生存的平静,即“安全”(Sekurität),而非“饱和”(Saturiertheit)!巨大的人口压力充斥这一空间。这里曾经是布满森林的地区,只养着当今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今天,这里是一片人工的草原景观,矿产资源部分接近枯竭、部分被[外国]窃取;它是一片文化大草原,甚至是一片巨大的城市荒漠,广大空间已然一片破败,被耕作和强行开发土地搞得精疲力竭。1933年以前,这里的生命形式不是“帝国”,如魏玛宪法假装的那样,而是帝国的废墟,没有固定、安全的边界,而这是一个国家的地理标志。从1919年至1933年,魏玛德国也没有得到所有部族的愉快肯定和邻国的尊重,至少,用塔西佗(Tacitus,55—120)的话来说,是受mutuo metu[互相恐惧]的保护;反之,强敌的权力意志的铁钳把魏玛德国组装在一起,内部不自然地挤在一块,更多通过转移消极力量得到维持,而这些力量曾被排除在中央集权的权力意志之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不是一栋能够持久维持的建筑。也因此,如此固定在凡尔赛框架里的生命形式[魏玛德国],没有像我们在太平洋各处发现的那样,在大空间上生长或突进,反而在小空间内解体、残缺和衰败,直到1933年才改变。 我们德意志民族,从外部和内部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何这个民族会失去自己在地球上的呼吸空间?这一损失的空间大约是德国本土面积的5倍,相比之下,英国人的[海外面积]是[本土面积的]90倍,荷兰人的[海外面积]是[本土面积的]66倍,法兰西人的[海外面积]是[本土面积的]50倍。因为,德意志民族不仅从未在内部保卫这一空间——首先是没有保卫自己的南太平洋岛屿领地——也从未把这一空间当作一种精神财富来获得。只有少数人去做整个民族应该做的事情!德意志民族的失败,不仅是因为部门的狭隘思想(Ressort-Engherzigkeit)和世界观斗争,也是因为世界主义的盲目以及有组织的嫉妒引起的阶级仇恨。 因此,德意志民族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跌跌撞撞地陷入一场巨大的冲突,由于异想天开的政治小说,由于对土地陌生,由于种种国际幻象和幻想,德意志民族将自己的陆地帝国推入了险境,即整个民族,不仅皇帝和各部门,而且各个大的政党,诸如[天主教]中央党和社会民主党及其继承者,都毫无准备。他们全都丧失了支柱,丧失了地球上的呼吸空间,因为他们不去认识其他民族,分不清朋友和敌人以及这些民族的真实状况,而地缘政治学能告诉德意志民族欧洲和位于欧洲对极的其他民族的真实状况,而非“对这些民族抱有不切实际的认识……”。 这些研究关心太平洋地理与历史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意在让德意志民族看到海外的现实。出于这个目的,我有意挑了几乎与我们处于对立半球的太平洋地区来研究,[273]因为依照我的经验,太平洋是今日德国人最陌生的地区,也是对德国人来说最有前途的地区,那里迄今仍是地球上最不受交通约束的地方。如此,才可能向不受日常生活的偏见束缚和败坏的同胞们展示这一研究。在我看来,这一研究只能给出主观真理。在地缘政治学内部几乎不可能存在客观真理,因为地缘政治学艺术性的、创造性的一面,与地球上的大国力量正在发生的、永不停止的变化贴得太紧。 这也是太平洋地缘政治学的危险和局限,我非常乐意承认这一点。客观性所要求的科学操作,需要作者近乎超人般地退到他的作品背后,几乎非人般地站在远东面前。洛厄尔(Percival Lowell,1855 —1916)相信他在远东看到了这种客观, 但实际政治中并不存在。 故此,到现在为止,我的讨论只能勾勒并指示出我如何理解地缘政治在我们祖国的太平洋一侧发挥的作用,以及将来的某一天,这一作用会如何导向全球最大的海洋的真实地缘政治。对太平洋地缘政治而言,这些描述和勾勒只是基石,而不是完整的结构,甚至可能根本无法建立这种结构。但是,读者只要细致地读,字里行间地读,不断地深思,这些内容就能服务于地缘政治教育这一伟大目标。如此,才能在未来建立足以抵御猛烈风暴的更好建筑!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