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国学的读与做

作者:潘志坚 江洋

ISBN:9787522203522

出版时间:2022-10-01

开 本:16开(170*240)  页数:383页

定价:¥89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为了让现代人走进国学、理解国学,并在其自我修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汲取国学的智慧,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第一,通过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学》八条目的系统解读,把国学的内在逻辑从内向外、从个人向世界全面展开,让今人尤其是普通读者,全面理解古人是如何对待自身、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的。第二,将国学的基本范畴——道、性、天、仁、德、气、圣、体用等,进行了贯通性的分析,阐释了其历史由来和发展脉络,划清了它们与现成化抽象概念之间的边界,并尝试以之建立起现代人系统理解国学的基本构架。第三,全面论述了国学的工夫论,介绍了古人自我修养的具体方法,揭示了国学的实践性,倡导把国学工夫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中。第四,系统论述了国学的家庭观、社会观、政治观,为今人进行社会实践和国家治理提供了中国式的智慧经验。
  国学是人的身心性命之学,国学的读与做,就是把对国学的领会与人自身的生命体验和人生践履相融会,使之有益于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性与天道”是国学的中枢,统贯了人的精神世界和外部的现实世界。性与天道之现代展开,意味着人更充分地面向世界展开自身的可能性,同时世界

章节目录

目  录
序 章
国学溯源……………………………………………………………… 1
国学思维特点与实践性……………………………………………… 4
国学之现代诠释……………………………………………………… 8
第一章格 物
格与格物…………………………………………………………… 11
格物与驭器………………………………………………………… 15
人器合一…………………………………………………………… 18
器用与道体………………………………………………………… 21
天与道……………………………………………………………… 27
道与场:时空场与意识场………………………………………… 31
道与心……………………………………………………………… 37
道体、世界与世界性……………………………………………… 40
体、体用与本体…………………………………………………… 44
物对人的渗入:心体、道体与性体……………………………… 50
性与天、人………………………………………………………… 53
格物实践与大道之行……………………………………………… 57
格物与科学………………………………………………………… 61
第二章致 知
知与致知…………………………………………………………… 67
体知与境体之知…………………………………………………… 69
境体、道体与构境、悟道………………………………………… 73
心性、自我与本然之道…………………………………………… 78
本心与良知………………………………………………………… 82
见闻之知、德性之知与本体之知………………………………… 85
境、象、意与言…………………………………………………… 90
道如何言说………………………………………………………… 93
理与道……………………………………………………………… 96
天理与真理………………………………………………………… 99
阴阳太极与理一分殊……………………………………………… 105
知与识……………………………………………………………… 109
信仰与超越………………………………………………………… 113
第三章诚 意
诚与诚意…………………………………………………………… 117
常人之境与观念社会……………………………………………… 119
天人之境与无我之境……………………………………………… 123
本真与求真:内求与外求………………………………………… 129
念、意、志与未发之中…………………………………………… 134
道心与人心………………………………………………………… 139
天理与人欲………………………………………………………… 143
国学之工夫………………………………………………………… 147
渐修工夫之一:持敬……………………………………………… 152
渐修工夫之二:守静……………………………………………… 158
先天工夫和后天工夫……………………………………………… 163
性体内外与善恶有无……………………………………………… 168
顿悟工夫之一:体认性体………………………………………… 172
顿悟工夫之二:觉悟与得道……………………………………… 175
顿悟工夫之三:见在良知的引发与忘化………………………… 177
第四章正 心
正心、尽性与达仁………………………………………………… 183
心之结构…………………………………………………………… 187
仁与畏……………………………………………………………… 191
天人合一与一体世界……………………………………………… 195
天命之性与习得之性……………………………………………… 199
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 202
善与恶……………………………………………………………… 206
性与情……………………………………………………………… 209
正心之工夫………………………………………………………… 213
正心工夫之一:忠恕与中庸……………………………………… 218
正心工夫之二:思与涵养………………………………………… 222
正心工夫之三:良知之用………………………………………… 229
正心工夫之四:率性直行………………………………………… 234
正心工夫之五:持志———有执与长期之正心………………… 236
正心工夫之六:以学利仁———基础性之正心…………………… 241
心统性情与心理健康……………………………………………… 245
第五章修 身
身与心……………………………………………………………… 251
气:物质能量统一场……………………………………………… 253
外修之工夫:养气与变化气质…………………………………… 256
德:由天及心……………………………………………………… 260
德之世俗化………………………………………………………… 263
圣、圣人与超越性………………………………………………… 266
圣之普遍化与心学革命…………………………………………… 271
孔颜之乐与生死之事……………………………………………… 276
内修之工夫:体系与标准………………………………………… 282
成人、君子与社会责任…………………………………………… 289
实学与成才………………………………………………………… 293
职业与事业………………………………………………………… 297
第六章齐 家
家族制度与孝悌…………………………………………………… 303
夫妇、男女之道…………………………………………………… 308
三纲五常与时代变迁……………………………………………… 311
子女与家道传承…………………………………………………… 316
家业、治生与经商………………………………………………… 319
第七章治 国
天道、弘道与政治秩序…………………………………………… 325
厚生与经济管理…………………………………………………… 329
公义与公民………………………………………………………… 334
义与利、礼、法…………………………………………………… 337
以德治国…………………………………………………………… 343
民主、自由与政治文明…………………………………………… 346
时、势与中庸……………………………………………………… 353
第八章平天下
天下体系与夷夏之辨……………………………………………… 359
王霸之道…………………………………………………………… 365
明明德于天下……………………………………………………… 370
 
参考文献…………………………………………………………… 377

作者简介

潘志坚,1972年生,200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金融工作者。
江  洋,1979年生,2010年获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了一个比较宏大的命题:在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日益普遍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如何做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地道中国人,能否利用国学资源去解决种种现代性问题。
全书事实上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学的“读”与“做”。在“读”的层次上,作者通过对《大学》八条目的理解梳理,构建了自己的言说框架。在梳理经典理论的过程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评价理解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总体来看,这些结论都是有本可依、站得住脚的。
       在“做”的层次上,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国学方法以敬为主线,持敬贯通了动静,兼包省察和涵养,也兼跨了诚意和正心”,又提出了渐修工夫、顿悟工夫、正心之工夫、内修之工夫,以及如何对待“职业与事业”,如何处理“家业、治生与经商”,如何认识“成人、君子与社会责任”,等等,使本书提出的一些理论有了实际施行的落脚点,这种探索还是很有意义的。
       本书以阐释儒家传统思想和理念为核心,以古今儒学典籍、著作为基本素材,旨在向大众读者普及国学,内容贴合现实人生、生活,情感积极、向上,在引导读者学习应用传统文化方面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呼应了时代的需要。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