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无障碍入口

华夏出版社《国家通用手语词典》韩文版出齐——搭建文化交流特殊的语言桥梁

【发布时间:2022-11-10 10:07:07】 【来自:华夏社】 【浏览:
0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国家通用手语词典》韩文版第二、三、四册于8月底由韩国聋人社会信息院出版社出版。至此,《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四册韩文版出齐。两个月来,不少韩国听力障碍者通过社交媒体为该书点赞。

       华夏出版社特殊教育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国家通用手语数字中心负责人刘娲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国家通用手语词典》韩文版的出版,可以让中韩聋人的交流更为便捷顺畅,在增进两国聋人相互了解与友谊的过程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

       四册翻译出版历时两年

       《国家通用手语词典》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编,于2019年10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韩文版的译者是韩国学者、中国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赵参勋。

       “接触到《国家通用手语词典》这本书后,我就一直把它作为学习和研究手语的重要参考书目,受益匪浅。”赵参勋说。

       2020年秋天,赵参勋决定翻译《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他利用节假日和学校放假的时间,承担了全书的翻译以及校订、审定和统稿等大量工作。整套书翻译历经两年时间,共四册1274页,包含常用手语词汇8214个,是该书的首个外文译本。

       韩国学者为什么要翻译中国手语图书?韩国聋人可以理解中国的手语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娲表示,一方面,手语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聋人的特点是“视觉优先”,因此不同国家聋人用手语交流可以联想到相似的含义。另一方面,亚洲国家文化背景差异较小,手语具有一定相通性,中韩两国聋人通过手语交流的障碍,甚至比听人学习中文或者韩文要小得多。

       与此同时,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聋人游览旅行、进修深造等交流交往非常密切,两国聋人结成家庭的情况也有不少。随着韩国聋人想要了解中国手语的需求不断增加,韩文版的出版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图书走出去推动对外交

       打开《国家通用手语词典》韩文版,其前言部分介绍了中国手语研究及教育的发展史,第四册附录则对中国手语的理论进行阐述。在赵参勋看来,这些内容对手语研究者和读者理解中国手语有很大帮助。从推动韩国手语图书出版的角度,他表示,此次翻译《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也有助于韩国手语教材的编辑,以及韩国手语词典的发展和研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凝聚了全国各地聋人、聋教育教师和手语研究者的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征。“我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手语打法也会尊重民族文化特点,比如‘壮族’的打法就用一个‘拧’的动作,代表这个民族头上的发饰。”刘娲表示,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名称,书中也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采用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打法,以体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其实,华夏出版社在2018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推介《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时,就有国外出版商主动联系将其翻译成英文出版。“当时考虑到那个国家人口少,聋人基数小,而且中文手语与英文手语差距较大,没有达成合作。”刘娲表示,翻译与出版大部头的词典,成本高、印量小,对于译者与出版方都是挑战。“当然,本次韩文版的顺利出版,给我们增强了信心,后续会根据实际情况分不同专业领域,将我们的手语图书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推介,推动对外手语交流。”

       《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是华夏出版社“国家通用手语”系列丛书的龙头产品。该系列作为《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重要成果,还包括美术、生物、化学、体育和律动等分学科的教材工具书。

       “手语是文化交流特殊的语言桥梁。”刘娲表示,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聋人对手语学习的需求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他们也有更多机会去不同国家体验不同文化。通过聋人间的交流沟通展示中国文化,出版社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在服务读者学习使用需求的同时,更要通过图书,对外展现我国手语研究的重要价值以及取得的成绩进展,增进中外聋人的相交相知。

       对此,赵参勋也表示,今后将进一步研究中国手语,希望有机会能把中国手语的其他书籍翻译成韩文,在韩国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