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政治泡沫

作者:[美]诺兰·麦卡蒂 基思·普尔 霍华德·罗森塔尔 著

译者:贾拥民

ISBN:9787508081366

出版时间:2014-08-01

开 本:16开  页数:344页

定价:¥68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每次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潜伏着一个“政治泡沫”。 导致金融不稳的那种市场行为是政治泡沫促成的。政治泡沫源于特定的信念、制度和特殊利益组成的强大共同体。对于金融行业的风险偏好行为,政治泡沫不但不会对其进行阻止,反而会促使、推进并放大。金融泡沫是错误信念、市场失灵和人性贪婪的混合产物;类似地,政治泡沫则是僵化的意识形态、反应迟钝且低效的政府机构和特殊利益的产物;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包括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信用违约掉期等等,都是宽松监管以及监管失灵的产物,并使各种隐含着巨大道德风险的市场

章节目录

致谢
导论
第1篇 政治泡沫:为什么华盛顿听任金融危机爆发
引言
第1章 泡沫预期
第2章 意识形态
跟踪意识形态
极化政治
意识形态以及在与金融有关的议题上的投票行为
本章附录:估计意识形态地图
第3章 利益
特殊利益群体的威力
动员选民
资助竞选活动
信息和游说
第4章 制度
“轴心政治”
程序性阻挠议事
总统的否决权
策略性地坚持不同意见
法院
立法僵局所带来的影响
监管机构
结论
第5章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政治泡沫
住房市场的预算外补贴
政府支持企业
解除管制及私人部门的创新
行业集中与监管萎缩
第2篇 泡沫破裂:为什么华盛顿拖延化解金融危机
引言
第6章 应对泡沫破裂的历史教训
层出不穷的泡沫:一个政治史分析
早期的信贷市场与政治
应对泡沫破裂:滞后性与有限性
有限性
过渡时期
逆转
选举问题
结论
第7章 2008年的泡沫破裂
引言
在泡沫破灭后,意识形态保持不变
金融泡沫破灭后的立法应对
在第111届国会上的经济刺激与金融监管
题外话:如何刻画复杂的立法过程
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时的政治:与轴心人物好好相处
金融市场改革
第110届国会:通过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结论
第8章 “泡沫”化的民粹主义
公众认为金融行业应该对金融危机负责
公众认为放松金融管制也难辞其咎
在危机高峰期,公众并未一面倒地反对政府干预
公众支持加强金融监管但又担心会出现管制俘获问题
茶党
“占领华尔街运动”
结论
第9章 化危为机的历史机遇是怎样被浪费掉的
机遇被浪费的第一个迹象:曼氏全球金融公司事件
建议
政治改革
结 语
无穷无尽的踢罐游戏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诺兰·麦卡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公共关系学苏珊·多德·布朗教授(Susan Dod Brown Professor)、政治学系主任。
    基思·普尔,美国佐治亚大学政治学系小菲利普·阿尔斯通杰出教授(Philip H. Alston J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霍华德·罗森塔尔,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罗杰·威廉姆斯·斯特劳斯社会科学荣誉教授(Roger Williams Straus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s, Emeritus)。
译者简介
    贾拥民,现就职于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与《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杂志编辑部。已出版《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2010)、《经济理论》(2011)、《经济学理论与认知科学》(2011)、《欧元的终结》(2012)、《宇宙的主宰》(2014)等多部译著。

 

编辑推荐

为什么华盛顿听任金融危机爆发?
为什么华盛顿拖延化解金融危机?
华尔街是如何“俘获”华盛顿的?
1)政治泡沫和金融泡沫有如一对形影不离的夫妻。
2) 当政治的自利和贪婪遭遇金融业中对利益的过高预期和追逐时,自利和贪婪这种“催化剂”,外加政治泡沫的“助力器”(机制)——极化政治下的“三I一体”, 即“意识形态”(Ideology)、“制度”(Institution)和“利益”(Interest),便具有将政治泡沫转化为金融泡沫的必然性。
3)房地产泡沫堪称金融泡沫的“第一泡沫”。
    如果说金融泡沫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流行症候的话,那么政治泡沫就可能是资本主义民主的一个永久性的特征。只要不愿意完全放弃资本主义可以带来的好处,那么这两个特征就都无法彻底清除干净。
    为此,作者们建议推进“政治改革”,以便建立一些简单的、稳定的、直指问题核心的规则,预防金融泡沫的再次产生和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
    本书虽只针对美国,但作者们总结的经验教训,显然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尤其是当中国经济改革释放的红利空间越来越小,而固有政治体制阻碍造成的社会经济风险以及改革成本越来越大时,书中给出的分析框架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媒体推荐


    如果你认为金融危机只与金融和金融产品有关,那么我得请你再往更深的层次想一下。在这本别具一格的著作中,麦卡蒂、普尔和罗森塔尔雄辩地证明,政治的方方 面面都与金融危机密不可分:无论是政治家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浮士德式的讨价还价,还是他们的意识形态偏见抑或其他,都是如此。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 读了它,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究竟是怎样陷入当前这个乱糟糟的境地的。除非我们对政治进行深刻的反思,否则这种危机循环往复。
    ——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家缘何失败》(Why Nations Fail)一书作者之一
    麦卡蒂、普尔和罗森塔尔可以说是美国最深刻的政治经济分析师,他们的分析入木三分,阐述淋漓尽致。《政治泡沫》为读者提供了对于最近这次金融危机的最清晰、最明确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詹姆斯·罗宾逊(James Robinson),美国哈佛大学,《国家缘何失败》一书作者之一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它精辟地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政治机制。本书作者极具说服力地阐明,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公共哲学。它给出的解释非常简洁、优美,介于政 治经济学和政策分析之间,并把关于意识形态、利益和制度的概念认证与对数据的极具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分析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艾拉·卡茨尼尔森(Ira Katznelso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这本书非常有意义,它巧妙地证明了政治泡沫是金融泡沫的一个重要维度。过高的预期和贪婪可能导致金融泡沫,而政治泡沫则使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本书描述 了政治把意识形态和利益转化为上述结果的机制。作者们还清晰地阐明,高度极化的政治是如何导致僵局并使改革者更倾向于授予监管机构自由裁量权而不是通过立 法来解决问题的,尽管这样做会导致无数问题。
    ——詹姆斯·阿尔特(James Alt),美国哈佛大学
    这部颇具创新性、令人信服的著作揭示了金融泡沫和政治泡沫是如何齐头并进的,它们共同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崩溃,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书综 合了政治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分析工具,不仅有力地解释了最近这次金融危机与美国历史上以往几次金融危机的关系,而且阐明了为什么金融危机未能带来许多人所 希望的根本性的改革。
    ——格雷戈里·瓦洛(Gregory Wawro),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书摘插图

书摘
                                        导 论
                                楔子:一对在泡沫中生存的夫妻
    本书的几位作者中,有一位非常不走运,他曾经受困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房地产泡沫。他是2004年年底才搬到圣地亚哥的。在此之前的27年里,他和他的妻 子已经在美国3个不同的州拥有过4个家。与普通人一样,这对夫妻也得与卖家讨价还价,并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他们也得主动联系贷款人,进行再融资。
    这对夫妻急于置业之时,正值圣地亚哥的房地产市场狂热之际。他们的房产中介提醒他们,一定要时刻随身携带手机,因为如果市场上出现了合适的房源,潜在的买 房者通常必须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看好房并提出报价。一般来说,每套房都会吸引好几个买房者。在圣诞节前几天,这对夫妻看中了一套房子,房产中介建议他们立 即向卖主出价,而且出的价格必须非常接近房主的要价才行。尽管他们当时已经和另一个房主约好,在圣诞节后两天就可以去看另一套房,但是还是决定立即出价买 下这套房。最终他们的出价被接受了。
    真正令这对夫妻大吃一惊的,是他们在与一位抵押贷款经纪人会面时发生的事情。这位抵押贷款经纪人的办公室与出售房子给他们的房地产公司位于同一幢楼内。这 对夫妻可以选择许多种不同的抵押贷款,其中有好几种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仅需支付利息的无本金抵押贷款虽然不错,但是这种好事似乎有点离奇;因此 他们选择了优惠5%的30年抵押贷款。这里所说的第一种抵押贷款产品是由创世纪抵押贷款公司(Genesis Mortgage Corporation)提供的,该公司会在1个月内将贷款转售给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第二种抵押贷款产品则是由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国家城市银行抵押贷款公司(National City Mortgage)提供的。而且在不到2个月后,国家城市银行就主动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信贷资源。这家银行为他们确定了房屋净值信用额度,他们可以在这个 额度内贷款装修房屋。现在看来,是贷款人拼命向借款人丢钱,而不是借款人想方设法地从贷款人那里得到一笔贷款。当然,这对夫妻接受了这个信用额度。从当时 的情况来看,在加利福尼亚南部拥有一幢房子,绝对会成为你最好的投资之一。只要你买下一幢房子,等10年后再卖出,肯定能赚一大笔钱——当地人都在这样 说。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国家城市银行本身就是金融泡沫的一个缩影。国家城市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在1999年时,它还是一家声誉卓著、备受尊敬的银行。也就在那一 年,它买下了第一富兰克林财务公司(First Franklin Financial Companies),并从此进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请参阅马克·多多什的文章(Dodosh,2008)。
    此后,国家城市银行继续扩张。到了2003年和2004年,它每年通过次级抵押贷款业务获得的利润已经高达10亿美元。2006年,国家城市银行把第一富 兰克林财务公司出售给了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但是同时却留下了美林证券公司不想要的100亿美元的次级贷款。请参阅兰迪·罗古斯基的文章(Roguski,2008)。国家城市银行的 最终结局在这一刻就被决定了。此后,国家城市银行的次级贷款业务出现了大溃败。仅仅在2008年第二个财政季度,国家城市银行就损失了10亿美元;然后, 在当年的10月,国家城市银行本身也不得不出售给了PNC银行。请参阅达蒙·西姆斯的文章(Sims,2008)。PNC银行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它是利 用来自《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简称TARP)的资金完成这项收购的。(另外,尽管没有接下那100亿美元的次级贷款,美林证券公司也很快就会走到自己的终点。)
    再回过头来说这对夫妻的故事。2007年,他们获得了第二笔抵押贷款,不过不是从国家城市银行,而是从美国富国银行。美国富国银行允许他们以更多的“资产 净值”为基础申请更多的贷款以装修房子。这对夫妻不知道,在那个时候,房地产泡沫已经破裂了。整个美国很快就会进入全面的经济大衰退。加利福尼亚的税收收 入大幅下降。这个昔日所谓的“黄金之州”,将不得不放弃许多东西——加利福尼亚州对许多从本质上看完全不可调和的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激情,例如低税率、古拉 格监狱、慷慨大方的公共雇员养老金。就连本书这位作者的雇主——加利福尼亚大学,也开始削减名义工资,方法是让教职员工休假,并且不支付休假期间的薪水。 各个层次的公共教育机构,成了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具体到这对夫妻,减薪无疑会给他们偿还抵押贷款带来沉重的压力。
    不过说到底,这对夫妻还是比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要幸运一些。有一天,电话铃声响起,他们在佐治亚州得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因此,他们也就能够买下一幢更大的 房子了。不过,在加利福尼亚这幢房子上面,他们确实损失了一大笔钱。由于在房地产泡沫中受损,本书这位作者不得不推迟了原先计划好的退休时间。但是,与国 家城市银行不同,这对夫妻毕竟幸存下来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几百万个贷款买房的家庭不同,他们毕竟还拥有自己的家。
                                        全国性的泡沫
    2008年秋天,美国的金融体系已接近于全面崩溃。9月15日,全美国最大的四家投资银行当中,有两家倒闭了,其中有一家是雷曼兄弟,它直接宣布破产。雷 曼兄弟无法找到买家,同时政府又决定不对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这样才有利于出售)。另一家是美林证券,这家全美国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被出售给了美国银 行,当然,价格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了。
    第二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对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简称AIG)提供总额为850亿美元的救助。美国国际集团的问题出在它的数十亿美元的掉期合约上面,通过这些合约,它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和债务抵押债券(CDO)的违约风险提供保险。如果美国国际集团破产,那么有关的这些债券将会大幅贬值,进而引发整个金融体系范围内的更大规模 的抛售、更大的损失和更凶猛的倒闭潮。3天之后,即9月18日,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请求国会通过总额达7 000亿美元之巨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当时,它还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只是一张国会开给美国财政部的虚拟的空白支票,美国政府 试图以此来向金融体系重新注入资金。这个计划的制定者声称,只要政府入市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其他不良资产,就能够支撑起整个金融市场,从而遏制金融 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9月15日开始的这一周内所发生的这些戏剧性的事件,使2008年3月政府出手救助贝尔斯登(BearStearns)以来的金融灾难进入了最高潮。仅仅 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和美林证券被出售一个星期以前,美国政府刚刚接管了抵押贷款市场上的最大的两个“玩家”,它们就是政府支持的企业(GSE)——房利美 (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到了这一年的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又直接控制了美国国际集团。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打击了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就已经陷入了衰退的美国经济。 失业率直线上升到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高位。传统上一直被当作美国制造业象征的汽车行业,也接近了崩溃的边缘,不得不在政府的主导下 进行重组;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重组的结果是美国纳税人成了持有通用汽车公司股份的最大股东。直到2012年年初,通用汽车公司、联合金融公司(Ally Financial,它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子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继承者)、美国国际集团仍然由政府管理,而房利美和房地美则仍然前途未卜。
    毫无疑问,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民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且它几乎还影响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但是,造成这场大灾难的原因是什么,这至今依然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
    许多人往往指责某些特定的微观个体,例如在华尔街攫取高额收益的投资银行家、在帕萨迪纳宣称求爷爷告奶奶不如借次级债的次级抵押贷款发放者、在拉斯维加斯 的炒房者,等等。另外一些人则关注更宏观的结构性因素,例如金融创新的爆炸性发展、全球金融体系的失衡(导致美国和其他许多工业化国家充斥着来自中国和中 东国家的信贷资金),等等。还有一些人则声称,这次危机无非是市场本身会变得疯狂的又一个实例而已,它所体现的群体性狂热,在本质上与发生在17世纪的荷 兰郁金香球茎价格泡沫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要关注的焦点是位于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的联邦政府。说得更明确一些吧,我们认为,危机爆发的责任,未能对美国金融体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的责任,大 部分都应该由以下这些人来承担:历届国会议员、历届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罗纳德·里根、老布什、比尔·克林顿、小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以及他们的内阁 成员和主要智囊(包括白宫办公室主任),还有领导了主要管制机构的官员,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首脑。我们对这些人的行 为与那些据说沉溺于“传染性的贪婪”和“非理性的繁荣”当中的就职于私营部门的高管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政治舞台上的行动者显然未能对金融创新浪潮和全 球性的“储蓄过剩”做出适当的反应。政治家们不仅听任危机发展深化,而且在危机爆发后还迟迟不采取在公众看来再明显不过的应对措施。
    “罪魁祸首”之一显然是闻名遐迩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格林斯潘本人也是上述这些流行语的创造者,他曾经四次连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主席(其中两次是由来自民主党的美国总统任命的)。格林斯潘推行宽松的信贷政策,从而吹大了房地产泡沫,但是他却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去调查和控制随着次 级抵押贷款的创造而出现的大量欺骗性的“钓饵贷款”(teaser loan)和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2006年,小布什任命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然而,这位继任者却表现得像是格林斯潘的一个 克隆体(虽然伯南克不像格林斯潘那样喜欢发表声明)。直到2008年9月美国金融体系即将彻底崩溃之前,伯南克的行为一直出奇地消极被动。伯南克的消极态 度可能反映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没有像许多人想象得那么“独立”。如果伯南克试图“捣乱”,国会和其他部门一定会束缚住他的手脚的。
    导致金融危机的“罪犯”的“出身”是不分党派的,民主党、共和党都难辞其咎。他们既包括由共和党和民主党总统任命的像格林斯潘这样的管制机构首脑,嘴里整 天嘟囔着“自由市场”和“私人所有权社会”等口头禅的共和党国会议员和白宫官员,还包括拼命想让穷人住进他们自己无法负担的房子的民主党人。曾经担任过比 尔·克林顿总统的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的富兰克林·雷恩斯,还有曾经担任过沃尔特·蒙代尔、阿尔·戈尔和巴拉克·奥巴马的顾问的詹姆斯·约翰逊,后来 都出任了房利美的首席执行官,这算是对他们的贡献的一种回报,但是这种回报显然过于丰厚了。2002年,时任比尔·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还与后来出任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并在花旗集团就职的乔恩·奥斯泽格联名,为房利美出具了一份意见书,信誓旦旦地宣称,房 利美破产的机会只有五十万分之一。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