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宋太宗——中国式权谋与君臣逻辑的标本

作者:王洪玲 著

ISBN:9787508088082

出版时间:2016-06-16

开 本:16开 170×240mm   页数:240页

定价:¥35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同类图书购买排行

图书详情

  深宫,波诡云谲。身为御弟的赵光义,养晦韬光,暗中蓄力,觊觎皇座。他与太祖展开一场旷日持觉得心理较量。花蕊夫人的风情和“斧声烛影”中,徘徊着老宰相赵普,他与旧主、新主间的利用与猜忌、诡诈与心机……恩怨纠葛缠绕不绝,灭北汉、平吴越,屡屡败于契丹铁骑,宋太宗扬文抑武的国策,给泱泱大国留下千载遗患……

章节目录

第一卷 遗嘱之患
第一章 君臣的友谊 
一 “金柜之盟”的出世 
二 御弟官拜开封尹 
三 赵普设计释兵权 
第二章 雪夜定乾坤 
四 风花雪月李后主 
五 兄弟雪夜访赵普 
六 一箭双雕收荆湖 
第三章 明争与暗斗 
七 赵普如愿登相位 
八 和尚出手毁后蜀 
九 宰辅博弈开封尹 
第四章 千里屠蜀城 
一〇 花蕊夫人殉情死 
一一 王全斌屠城获罪 
一二 “铁三角”反目成仇 
第五章 濒临北汉城 
一三 千娇百媚小周后 
一四 御驾亲征伐北汉 
一五 谦谦君子王彦超

第二卷 挥师南下
第六章 兴师灭南汉 
一六 信巫术南汉亡国 
一七 假和尚密勘大江 
一八 姚恕不恕摊大事 
第七章 李后主成囚 
一九 十年宰相一朝免 
二〇 六路大军攻南唐 
二一 后主沦落违命侯 
第八章 金銮殿移主 
二二 迁都洛阳成泡影 
二三 晋王得见母遗嘱 
二四 斧声烛影万岁殿 
第九章 帝王的阴影 
二五 屈打成招犯龙颜 
二六 钦点循吏斩恶魔 
二七 一朝天子一朝臣 
第一〇章 后主的悲哀 
二八 小周后随波浮沉 
二九 冰剑冷锋寒武官 
三〇 词帝佳人同销殒

第三卷 朝野风云
第一一章 十国归一统 
三一 轻取漳泉收吴越 
三二 平北汉一统天下 
三三 伐辽受挫失德昭 
第一二章 政客的手腕 
三四 杨令公大挫辽锋 
三五 多逊设计害仁宝 
三六 兴元尹德芳之死 
第一三章 重返宰相府 
三七 君臣相得修旧好 
三八 卢多逊获罪流放 
三九 存亡沉浮大洗牌 
第一四章 覆手亦为雨 
四〇 党项豪主李继迁 
四一 老宰相急流勇退 
四二 赵光义封禅未遂 
第一五章 风云多变幻 
四三 赵廷美冤死房州 
四四 赵元佐废为庶人 
四五 延范谋反牵宋琪

第四卷 刀光剑影
第一六章 宋辽大鏖战 

四六 惨烈的雍熙之战 
四七 杨令公战死沙场 
四八 贺令图偷鸡蚀米 
第一七章 宦海中沉浮 
四九 大智神勇张齐贤 
五一 宦海沉浮不倒翁 
五一 大刀阔斧除奸侫 
第一八章 身后美名事 
五二 以夷治夷有决策 
五三 赵普临终举贤臣 
五四 赵元僖丧身小妾 
第一九章 镜中昙花影 
五五 苏易简欹器谏政 
五六 青年才俊遭贬谪 
五七 王小波率众造反 
第二〇章 血洗农民军 
五八 临危受命保梓州 
五九 父与子忠孝可嘉 
六〇 恩威并举治益州 
尾  声 尘埃落定 
六一 元侃受领开封尹 
六二 得志失意瞬息间 
六三 盖棺论定落尘埃 

作者简介

  王红玲    女。河南新蔡县人;河南省作协会员。先后在《青年导报》、《河南新闻出版报》供职。做过记者、记者部主任。后调《时代报告》杂志社任总编助理。曾获《河南日报》“金融杯”二等奖;在《时代报告》杂志发表报告文学《生命的绝唱》,成功推出河南省“共产党员学习的典范”张可山。发表报告文学、人物传记、人物通讯数十万字。现专职从事文学创作,出版长篇历史小说《魏忠贤》。

编辑推荐

  华夏社历史小说丛书“读鉴小说轩”的组稿宗旨,要求作者对史料与小说创作的关系,要把握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分寸,允许合理、有限的虚构和艺术加工,但严禁“戏说”等媚俗手段,为净化图书市场和社会人文观念做出应有的努力!
  《宋太宗》达到了一部优秀历史小说应有的境界。

媒体推荐

  《醉太平》:潜龙匿踪,群兽噤声。笑绝金柜天盟,斧声烛影中。    温寒雀鹰,横驰纵行。灭吴平汉北征,何日天海清。

书摘插图

引 题

  华山道士陈抟云游四方,这天,来到洛阳附近的一个小镇。陈抟身穿道服,头戴道帽,脚穿布袜和道士特制的鞋子,一路走一路望。只见集镇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道路两边,卖馍的、卖饭的、卖包子的、卖肉的、卖花线的、卖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突然,在距他约有一丈开外的前方,出现了一片金灿灿刺眼的光芒。陈抟大吃一惊,快步走上前去,来到一位妇人跟前,站住脚细细端详:妇人挑着一副荆条编的抬筐,一前一后,两个筐里分别坐着两个男娃,大的有十来岁,小的只有一两岁。这光芒就是从这两个孩子的头顶播散出来的。
  陈抟叫住妇人问道:“夫人挑的这是何人?”
  妇人腾出一只手向道人施一礼,回答说:“犬子。”
  陈抟再观这妇人,只见她圆盘大脸,面色红润,典型的贵人相,便问道:“家中有几个儿子?”
  妇人答:“原有四个儿子,有两个已经夭折。”
  陈抟点点头问道:“夫人这是去哪里?”
  妇人答道:“去找我夫君,他在军中做事。”
  “夫人将大贵,一肩挑两个天子。”
  放下挑子正擦汗的妇人,闻听吓了一跳,抬起头来想问个究竟,却不见了那道士。从此,妇人心里就记下了道人说的这句话,直到她即将离世的那一刻……

第一卷遗 嘱 之 患
第一章 君臣的友谊
一 “金柜之盟”的出世

  建隆二年(961)那个夏天非同寻常,只因为一个花甲老人临终前留下的一席话,便打破了大宋王朝天子继位的程序,并且影响了王室几个人的命运。
  六月初二晚上,皇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赵普吃过晚饭,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摆一张小桌,放着灯盏和茶水,坐在竹摇椅里,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拿着《论语》认真地研读。因天气闷热,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夜已深,赵普打着哈欠回到屋内,脱下丝绸长衫正准备休息。突然,杜太后宫中的内侍太监赵成急匆匆地赶来,在院子里高声喊道:“赵普接懿旨。”
  赵普急忙换上朝服来到当院跪在地上。
  赵成宣道:“传太后口谕,宣枢密副使、检校太保赵普速到滋德宫觐见,有要事相商。”
  赵普心里暗自一惊:深夜召见,莫不是老太后有什么不测吧?她已生病数日,皇上赵匡胤撇开朝政日夜守候在母亲身边,无微不至地喂汤煎药,有一段时间没上朝了……想到这儿,赵普暗自叫道:不好,老太太要升天了!他急忙吩咐家人备轿,片刻不敢耽误。
  赵普是老太后最信任的人。
  当初,赵匡胤还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时,奉周世忠调遣攻陷滁州,恰恰赵普以滁州军事判官的身份到达滁州,这是二人第一次照面,也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龙虎会。当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也出征淮南,在返回京城时,走到滁州不幸染病,而赵匡胤又急等着兵发扬州,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照顾染病的父亲,多亏赵普朝夕侍奉,端汤喂药,尽心照顾。赵普替赵匡胤尽了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所以,赵匡胤很感激赵普,赵家人也没把赵普当外人看。由于这一机缘,赵匡胤和赵普的关系变得十分亲密。后来,赵匡胤担任定国军和归德军节度使时,赵普作为书记官,一直在赵匡胤的幕府工作。因此,杜太后对赵普也倍加信任。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每次出门,母亲都谆谆教导他说:“一定要有赵书记陪同才行。”赵光义从来不敢违背母命,只得让赵普跟他一起出门。陈桥兵变,赵普立下了头功。为了表彰赵普之功,赵匡胤提升他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赵普在赵家很受尊重,赵家人没把赵普当外人看;而赵普与赵光义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建隆元年(960)五月,北方潞州、泽州的李筠叛乱,太祖赵匡胤亲自出征,前去讨伐李筠。赵普想通过出征建立一点功勋,便跟随赵匡胤出征。当时赵匡胤认为赵普一介文弱书生,不同意他到战场上,让他在家里辅助都点检赵光义守京城。赵普就通过赵光义请行,希望赵光义能跟圣上说说,让他跟随圣上出征。赵光义立刻跑去向哥哥请示:“赵普想建立功勋,随您一起出征,皇兄就带他去吧!”赵匡胤笑道:“赵普是一介文弱书生,恐怕连甲胄上身都承担不了吧?”又对赵光义说:“这次征伐,胜了就不用说了;万一失利,则使赵普分兵守河阳,做另外打算。”
  赵匡胤凯旋后,赏赐众将,说:“赵普有从朕征伐的功勋,应格外赏赐。”因此提拔赵普为枢密副使。赵普既是赵光义最亲密的朋友,又是赵匡胤最忠实的幕僚。
  想到这些,赵普断定,老太后肯定是预感自己的大限到了,有话要对他交代。
  四个轿夫抬着轿子沿着甬道直接朝滋德殿走去,轿杠压在轿夫肩上一颤一颤,轿子“咯吱、咯吱”地发出声响。赵普紧闭双目,大脑却在飞速地转动,杜太后要说什么呢……
  轿子来到滋德殿门前停下,赵普从轿子里下来,迈着流星大步急匆匆地向里走,却看见都点检、领泰宁军节度使赵光义站在滋德殿外。只见这个御弟魂不守舍,焦急不安地伸头探脑向里张望。
  赵光义的表情更加证实了赵普的判断,他问道:“老太后情况怎么样?”
  赵光义看见赵普,一副沮丧的样子,耷拉着脑袋说了声:“不知道。”原来,太后有旨:赵光义不得入内。
  赵普看到这情形,也不再追问。
  就在抬脚朝寝宫迈进的一瞬间,赵普瞥见,赵光义抬起头眼巴巴地看着赵普,朝他拱拱手,眼中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寝宫内,宫女们川流不息地端汤、送药、端水,一个个面色紧张、屏气凝神,不敢有半分差池。老太后躺在床上,身上盖一条黄色绣凤软丝缎夹被,形容憔悴,脸色泛红,看上去还算精神。赵普知道,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回光返照。赵匡胤坐在床前,手里拿着一块黄色丝帕不停地给母亲擦拭额头上的汗珠。
  看见赵普进来,老太后的眼睛一亮,发出微弱而有点颤抖的声音说:“赵爱卿来了。来,坐在我身边,我有话要对你说。”眼珠随着脸转动,示意他坐到自己床头的一张椅子上。赵匡胤急忙把太后扶起身,在她身后放一床叠成四方的锦被,自己则坐在床对面的卧榻上。
  赵普给老太后请过安后,神情不安地坐在椅子上。太后吩咐赵小来呈上笔墨纸砚说:“我有后事相嘱托,特命赵普入记遗命。”
  赵普谨慎小心地将纸铺好,拿起毛笔在砚台里蘸饱墨水准备记录。
  杜太后问赵匡胤:“你自知得天下的原因吗?”
  赵匡胤知道母亲这是在留临终遗言,心中好不伤悲,呜咽不能以对。
  杜太后说:“我自老死,哭无益处。我正对你说大事,你却只哭。”
  为讨母亲欢心,赵匡胤只好回答说:“皆父祖考及太后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
  杜太后说:“不然。你之所以能够得天下,是由于柴氏让幼儿主天下,群心不附的缘故。如果后周有年长的君主,你安得至此?你与光义皆我所生,你日后当传位于你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是社稷之福。所以,特立下遗嘱,由赵普记下。”
  赵普迅速记下:
  选和忠孝即宝典,隆运弥彰要假寐而待旦,必辨色以来朝事。增判赋,以疏封用道平之,方适表至公之道。皇弟具官某幼禀义方,国无长君,人心不附,兄终弟及,社稷之幸。胤百年之后,皇位当传于赵光义。赵光义传位于赵光美,赵光美再传位于赵昭德。四海之大,如能立长君,则社稷无忧矣!

  赵匡胤哭道:“儿铭记教诲。”
  杜太后又对赵普说:“你也要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日后必辅佐光义,兴国安邦。”
  赵普起身垂立在老太后床前道:“臣赵普谨遵太后之命。”
  赵普于床前写好誓书,并署上“臣普记”,然后将遗旨置入金匮之中密藏。钥匙交与一向谨慎行事的小太监赵小来保管。
  杜太后说完,舒了一口长气,打了一个哈欠,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闭上眼睛溘然长逝。
  屋内传出皇帝赵匡胤悲痛的哭喊声:“母亲……呜呜呜……”
  赵光义隐隐听到哥哥的哭声,忘记了母亲不让他进入的懿旨,不顾一切地扑到寝宫中母亲的病榻旁,失声号啕大哭——这哭声里包含着他内心复杂的感情:失去母亲的痛苦,近在咫尺却没能与母亲最后话别的遗憾;母亲临终究竟和哥哥说了些什么?
  他哭得一塌糊涂。
  六月初三开始,全国举行国丧,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披麻戴孝,腰扎白带,脚蹬麻布鞋,跪在母亲的灵堂前守灵。灵堂就设在滋德殿里。赵匡胤手往火盆里续着纸钱,脑子里却在不断地思考:臣子遇父母丧期要守孝三年,可我是一国之君,不守孝会成为历史上遭人唾骂的不孝之子;如果守孝三年,天下大乱,地方割据,不要说等三年,就是三个月也不能等啊!赵匡胤想到这儿,心里焦急不安。
  赵匡胤在灵堂里守了三天后,找来了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问他们:“臣子遭丧事守孝三年,如今君王为母守孝却如何变通?”
  三个宰相面面相觑。父母丧他们就是老老实实地守孝三年,怎样变通?那不是弄虚作假吗?范质看一眼王溥,王溥看看魏仁浦,又看看皇上赵匡胤。赵匡胤急着听三人说话,一个个却成了闷葫芦。
  这时,范质说:“窦仪博通经史,不如请他来替皇上解忧。”范质嫉妒窦仪博学多才,一是想让他在皇上面前出丑,二是来个缓兵之计。
  赵匡胤立刻让人把窦仪招来:“朕问你,臣子遇母丧需守孝三年,那么,历代的皇帝在丧母期间都需守孝三年吗?有没有变通的办法?”
  窦仪听皇上问这个问题,看看范质等三个宰相,说道:“这样的事情历代皇帝都遇到过。过去,帝王去世,太子继位得服丧三年即为三十六个月,后来汉文帝为了尽快执政,采取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改为三十六日,即释服终丧,因称‘以日易月’。我朝有三年丧,整两年;期年丧,十二个月。陛下服三年丧,以日易月,用一天代表一个月,三年丧期可用二十四天来代表。从初二开始算,到二十五就可以解除了。”
  赵匡胤吃了颗定心丸:“就按卿的意思办,守孝二十四日。”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