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陈抟集

作者:董沛文 主编 太极生 辑

ISBN:9787508094090

出版时间:2018-02-01

开 本:170*240  页数:268页

定价:¥52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他创绘了“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从而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
  本书集录了先生著述,《宋史·艺文志·易类》录《易龙图》一卷,《宋史·艺文志·神仙类》录《陈抟九室指玄篇》一卷,《宋史·艺文志·五行类》录《陈抟人伦风鉴》一卷,《宋史·艺文志·别集类》录《陈抟钓潭集》二卷,《宋史·陈抟传》录《三峰寓言》五十首、《高阳集》一卷。陈抟著述虽然丰富,但是佚失非常严重。本书整理者,首次从大量古籍文献中搜集辑佚,将陈抟仅存的著述和诗文汇集成册,精心点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章节目录

序一 一
序二 五
序三 七
前言 一九
凡例 五三
易龍圖 一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 一六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序 一六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序 一七
  正易卦畫 一八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 一九
  跋 四四
  跋 四五
指玄篇 五四
陳摶先生人倫風鑑 五八
陳摶詩文輯佚 六六
  題武當山 六六
  題落帽峯 六六
  歸隱 六六
  謁高公 六七
  飲酒 六七
  乞歸山 六七
  題石水澗 六八
  冬日晚望 六八
  題西峯 六八
  題華山 六九
  與毛女游其一 六九
  與毛女游其二 六九
  贈种放 七○
  贈種隱君 七○
  聞太祖登極 七○
  贈張乖崖 七○
  答王睦 七一
  答葛守中 七一
  留別麻衣道人 七一
  嘆世詩其一 七二
  嘆世詩其二 七二
  嘆世詩其三 七二
  五更聞曉鐘響 七三
  答太宗詩其一 七三
  答太宗詩其二 七三
  答太宗詩其三 七四
  治口齒鳥髭藥方歌 七四
  贈金勵睡詩其一 七五
  贈金勵睡詩其二 七五
  無題 七五
  紀英公大師篆書詩二絶 七六
  喜英公大師挂錫太華 七六
  詠水仙花 七七
  先天圖 七七
  希夷先天卦圖 七九
  帝出震圖 八○
  無極圖 八一
  觀空篇 八三
  陳希夷胎息訣 八六
  太一宮記 八六
  廣慈禪院新修瑞像記 九○
  謝僖宗賜宮女書 九二
  回太宗詔書幷詩二絕 九二
  再回太宗詔書幷詩二絕 九三
  退官歌幷詩一絕 九三
  對御歌 九四
  謝手詔幷賜茶藥表 九五
  遺表 九五
附錄 一○四
  世宗詔陳摶 一○四
  華山重修雲臺觀記 一○六
  陳希夷 一一二
  希夷先生傳 一一五
  陳摶 一一九
  陳摶 一二二
  太華希夷志 一二六
  陳摶 一五三
  陳摶傳 一六五
  還金篇 一六九
  鴻濛篇 一七一
  陳摶先生譜略 一七五
參考書目 一八四
跋 一九二

作者简介

        太极生,本名谢添,四川成都人,现服务于成都市外事服务中心。幼时好读书,而书甚少,所得书多是通行本,有书即读,而杂乱无识。自学强通,所得实少,且多偏颇之见。后醉心于易学和黄老之学,刻苦自励,略有心得而已。

书摘插图

前言

一、先生之名、字、號

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莊子 逍遙遊曰:「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靑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先生之名、字、號皆源於此。

宋 龐覺 希夷先生傳曰:「僖宗待之愈謹,封先生爲淸虛處士。」宋 阮閱 增修詩話總龜同。元 趙道一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曰:「明宗待之愈謹,賜先生號淸虛處士。」考唐僖宗時,先生年方十七,有如此盛譽,不合情理。當依趙道一之説爲是。

宋 張方平 樂全先生文集卷三十三華山重修雲臺觀記曰:「州將以聞周世宗,故召見,旣不授官,賜號白雲先生。」宋 王辟之 澠水燕談錄、宋 邵伯溫 易學辨惑、元 張輅 太華希夷志、元 趙道一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皆同。

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諸書皆同,此號源自道德經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賜號時間,宋 楊億曰:「雍熙初,賜號希夷先生。」宋史卷四太宗一亦曰:「雍熙元年……冬十月甲申〔初八〕,賜華山隱士陳摶號希夷先生。」淸 畢沅 續資治通鑑卷第十一曰:「十一月,丙寅〔二十日〕,親饗太廟。丁卯〔二十一日冬至〕,祀天地於南郊,以宣祖配天而太祖配上帝,從禮官扈蒙議也。是日,大赦天下,改元雍熙。」是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改元雍熙,賜號先生爲十月初八日,故賜號實爲太平興國九年,非雍熙元年。

二、先生之生卒年

宋 楊億 楊文公談苑錄先生遺表曰:「臣摶大數有終,聖朝難戀,於七月二十九日化形於蓮花峯下張超谷中。」以爲先生仙逝於宋 端拱二年(西元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九日。然宋 張方平 樂全先生文集卷三十三華山重修雲臺觀記錄遺表曰:「臣摶大數有終,聖朝難戀,已於今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華峯下張超谷中。」宋 邵伯溫 易學辨惑、元 張輅 太華希夷志、元 脫脫等宋史 陳摶傳等與張方平之說同,皆作二十二日。當是宋 端拱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先生仙逝於華山。

宋 龐覺 希夷先生傳曰:「生於唐德宗時。」疑誤。宋 魏泰 東軒筆錄曰:「生唐末。」宋 張方平 樂全先生文集卷三十三華山重修雲臺觀記曰:「委化之年,蓋百一十有八歲。」元 張輅 太華希夷志卷下、元 趙道一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卷之四十七陳摶與之同。據此,先生生於唐 咸通十三年(西元八七二年)。

三、先生之出生地

出生地有多說,宋 陶嶽 五代史補卷五曰:「陳摶,陝西人。」宋 江少虞 事實類苑曰:「陳摶,譙郡 眞源人,與老聃同鄉里。」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後周紀四曰:「華山隱士眞源 陳摶。」邵伯溫 易學辨惑曰:「亳州 眞源人。」宋 劉斧 靑瑣高議曰:「西洛人。」宋 張方平 樂全先生文集卷三十三華山重修雲臺觀記引 國書 陳摶本傳曰:「亳州 眞源人。」宋 李宗諤 圖經曰:「陳摶,普州 崇龕人。旣長,辭父母去學道,或居亳爲亳人,或居洛中爲洛中人,或居華山爲華州人。」考陳摶 回太宗詔書曰:「伏念山野生居吳地,長自漢南。」唐 景福元年(西元八九二年)楊行密(字化源)爲淮南節度使,據揚州。天復二年(西元九○二年)進中書令、封吳王,建都廣陵(揚州)。明矣,先生當爲亳州 眞源人。元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曰:「眞源,漢 苦縣,隋爲谷陽縣,唐高宗 乾封元年,以老子所生之地改爲眞源縣,載初元年改爲仙源縣,神龍元年復曰眞源,屬亳州。宋 大中祥符七年改曰衛眞縣,九域志:『在州西六十里。』」今爲鹿邑縣。

四、先生之功名

宋 邵伯溫曰:「唐 長興中進士。」宋 陶嶽 五代史補卷五曰:「數舉不第。」宋 張方平 樂全先生文集卷三十三華山重修雲臺觀記曰:「後唐 長興中,舉進士不第。」宋 江少虞 事實類苑、元 張輅 太華希夷志、元 脫脫等宋史 陳摶傳皆言不第,唐 呂喦嘗有七律贈陳處士,曰:「靑霄一路少人行,休話興亡事不成。金榜因何無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雲歸入海龍千尺,月滿長空鶴一聲。深謝宋朝明聖主,解書丹詔詔先生。」言先生「金榜因何無姓字」,故先生應爲舉進士不第。

 

五、先生之歸隱地

據宋 張方平 樂全先生文集卷三十三華山重修雲臺觀記曰:「後唐 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不仕,肆意山水間。自言嘗遇孫君仿、麞皮處士,二人者,語之曰:『武當山 九室巖可以隱居。』因往棲焉,服氣辟穀二十餘年。徙居雲臺,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輒百餘日不興。」元 劉道明 武當福地總眞集卷上曰:「陳希夷……入武當山隱居,誦易於五龍觀側,感五炁龍君授之睡法。聲譽遠著,謁者頗衆,尋遷誦經臺,硏究畫前之妙,再遷於白雲巖。五代之末,四方鼎沸,移居華頂,傳曰五龍飛空送之。」

先生於後唐 長興歸隱於武當山,初居九室巖,亦名九室宫,宋 洪邁 夷堅志乙卷四曰:「房州西門外三十里有石崖,極高峻,其下爲石室,道觀在其側,曰九室宫。土人相傳云:陳希夷隱於華山時亦常居此地,石室乃卧閣也。」後遷鍊丹池,元 劉道明 武當福地總眞集卷中:「鍊丹池……馬明生故址,陳希夷次居之。」再遷誦經臺,武當福地總眞集卷上:「桃源峯……東卽誦經臺,昔陳希夷遁迹再遷,誦易于此。」三遷白雲峯,武當福地總眞集卷上:「白雲峯在大頂之西……陳希夷避名三遷于此。」

又於五代末,徙居華山下方古雲臺觀,又嘗遷居少華山石室。

六、先生之墓

先生卒於蓮花峯下張超谷中,金 王處一 西嶽華山志 試鑿穴曰:「雲臺北峰北面,有一試鑿穴,可高百尺,其深不測。穴邊有一堅石如鑿,大小闊狹,狀如鑿出。迺希夷先生蛻骨之穴。」宋 元好問 續夷堅志卷二陳希夷靈骨曰:「華山 張超谷,陳希夷靈骨在焉。山徑險絕,下臨無地。河中 李欽叔嘗至其處。陳骨長大,異於今人,堅重腴瑩如靑玉。道力所至,具見於此。弟子某,遺骸亦在其旁,以陳比之,仙凡爲不侔矣!」明 郎瑛 七修續稿卷四辯證類曰:「今嘉靖三十二年,姚(一元)巡按山西,同副使張瀚、參政蘇志皋謁嶽廟,至希夷峽,有陳之石像焉,道士言其前後之事,復出髏骨觀之。明日,姚行文於蘇,命葬髏骨,是夜蘇夢希夷曰:『葬我於戴岳履河之處。』後得地,果然也,夢中所見,儼如石像。」

七、先生之著述

先生著述,宋史 藝文志 易類錄易龍圖一卷;神仙類錄陳摶 九室指玄篇一卷;五行類錄陳摶 人倫風鑑一卷;別集類錄陳摶 釣潭集二卷;宋史 陳摶傳錄三峯寓言五十首;高陽集一卷。

另崇文總目卷四道書類一錄赤松子誡一卷。金 王處一 西嶽華山志錄超苦海詩、入室還丹訣五十首。道藏闕經目錄卷上錄希夷先生 直解周易四卷。道藏錄陰眞君還丹歌注,希夷 陳摶注。

此外,尚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爲陳摶註解。

易龍圖,一卷,八十一章,爲易學象數之書。宋 鄭樵 通志卷六十三藝文略第一 經類第一 易 圖錄:「龍圖,一卷。」中興書目錄:「易龍圖,一卷,本朝處士陳摶撰。」南宋 尤袤 遂初堂書目 周易類錄:「易龍圖。」宋釋志盤 佛祖統記卷四十三曰:「處士陳摶,受易於麻衣道者……及受河圖、洛書之訣,發易道之秘,漢 晉諸儒如鄭康成、京房、王弼、韓康伯皆所未知也。其訣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爲肩,六八爲膝;縱橫皆十五,而五居其室。』此圖縱橫倒正、回合交錯,隨意數之,皆得十五。劉牧謂非人智所能僞爲。始摶以傳种放,放傳李溉,溉傳許堅,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始爲鉤隱圖以述之。」宋 邵伯溫 易學辨惑曰:「其學主於意、言、象、數,四者不可闕一,其理具見於聖人之經;不煩文字解說,止有一圖,以寓其陰陽消長之數與卦之生變。圖亦非創意以作,孔子 繫辭述之明矣。」宋 范諤昌 大易源流圖曰:「龍馬負圖出河,羲皇窮天人之際,重定五行生成之數,定地上八卦之體。故老子自西周傳授孔子造易之原,天一正北,地二正南,天三正東,地四正西,天五中央。地六配子,天七配午,地八配卯,天九配酉,地十配中,寄於未,乃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矣。」元 雷思齊 易圖通變卷之五曰:「迨故宋之初,陳摶 圖南始創意推明象數,自謂因玩索孔子三陳九卦之義,得其遠旨,新有書述,特稱龍圖,離合變通,圖餘二十,是全用大傳天一、地二至天五、地十,五十有五之數,雜以納甲,貫穿易理。內一圖謂形九宮,附一圖謂形洛書者,則盡去其五生數,祇起地六至地十。自釋『十爲用,十爲成形,故洪範陳五行之用』數語而已。及終其書,再出兩圖:其一形九宮者,元無改異,標爲『河圖』;其一不過盡置列大傳五十有五之數於四方及中,而自標異謂爲『洛書』,並無傳例言說。特移二、七於南,四、九於西,莫可知其何所祖法而作,而標以此名,大抵因如前說洪範五行之二火、四金,太玄準易因之爲二南、四西而然。然其流傳未遠,知者亦鮮。」此書唯其序尚存,本書以宋 呂祖謙 皇朝文鑑卷八十五龍圖序爲底本,以元 張理 易象圖說內篇卷上、元 王申子 大易緝說卷一、元 胡一桂 周易啟蒙翼傳中篇所錄爲校本。

指玄篇又名九室指玄篇,八十一章,爲內丹修煉之書。宋 王堯臣等崇文總目卷四道書類七錄:「九室指玄篇,一卷。」宋 鄭樵 通志卷六十七藝文略第五 道家三 吐納錄:「指玄篇,一卷,陳摶撰」,通志卷六十七藝文略第五 道家四 外丹亦錄:「九室指玄篇,一篇,陳圖南撰」,當是同一書。元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下曰:「宋有陳希夷 指玄篇八十一詩。」陳摶隱居武當山 九室巖時所撰。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卷八十六仙釋 陳摶曰:「九室宮,在房陵縣西四十里,乃爛柯福地。天池子,陳摶修隱之所,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又曰:「九室宮,在爛柯山,唐置,以山有九室故名,陳摶修煉之所。」其書之主旨,宋 張伯端 悟眞篇曰:「夢謁西華到九天,分明授我指玄篇。其中簡易無多語,只是教君鍊汞鉛。」已佚。

人倫風鑑,一卷,爲相人之書。宋 鄭樵 通志卷六十八藝文略第八 五行三 相法錄:「陳摶 人倫風鑑,一卷。」宋 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二形法類錄:「希夷先生風鑑,一卷,逸人亳社 陳摶 圖南撰,劉康國注。館閣書目作人倫風鑑。」梁 陶弘景 相經序曰:「相者,蓋性命之著乎形骨,吉凶之表乎氣貌,亦猶事先謀而後動,心先動而後應,表裏相感,莫知所以然。」宋 吳處厚曰:「余嘗謂風鑑一事,乃昔賢甄識人物拔擢賢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賈鬻取貲者。」舊題南唐 宋齊邱 玉管照神局卷上收錄,本書以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淸 光緒 陸心源 十萬卷樓叢書本爲校本。

陳摶詩文共有五種,宋史 陳摶傳曰:「摶又有三峯寓言及高陽集、釣潭集,詩六百餘首。」金 王處一 西嶽華山志錄超苦海詩、入室還丹訣五十首。元 張輅 太華希夷志卷下亦曰:「先生沒後,有弟子曾孫武尊師,因文正 範公指教,得入室還丹詩于京師凝眞院,得三峯寓言于太華 李寧處士,得指玄篇于赤城 張無夢,得釣潭集于張中庸進士,共三百餘。」唯入室還丹訣作入室還丹詩。三峯寓言,三峯,卽華山東、西、南三峯,此書當爲先生隱居華山時所作。宋 文同 丹淵集卷拾遺下書邛州天慶觀希夷先生詩後曰:「先生本儒人,旣繇虛無,凡作歌詩,皆擺落世故,披聾刮盲,蹊穴易知。每一篇墜塵中,雖市人亦諷誦不休。謂眞關秘區,若可自到。」皆佚。

赤松子誡,一卷。宋 鄭樵 通志卷六十七道家二錄:「赤松子八誡錄一卷,陳摶撰。」已佚。

道藏闕經目錄卷上錄:「希夷先生 直解周易四卷。」已佚。

道藏錄:陰眞君還丹歌注,希夷 陳摶注。宋 周敦頤 題酆都觀讀英眞君丹訣曰:「始觀丹訣信希夷,蓋得陰陽造化機。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後更知微。」後人恐據此詩以爲陰眞君還丹歌注乃陳摶所注。然細品原詩,希夷乃虛寂玄妙之義,非指陳摶,此書丹法與陳摶 指玄篇丹法不一,疑爲後人僞託,本書暫未收錄。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麻衣道者撰,希夷先生受幷消息。四十二章,爲易學象數之書。宋 馮椅 厚齋易學曰:「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章四句,句四言;題希夷先生受。」宋釋志盤 佛祖統記卷四十三曰:「處士陳摶,受易於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極天人,歷詆先儒之失,摶始爲之注。」南宋 朱熹以爲正易心法乃戴師愈之僞作,今考之,宋 邵雍 皇極經世 觀物外篇曰:「易有三百八十四爻,眞天文也。」乃引正易心法二十九章先生消息之語。觀物外篇又曰:「乾,奇也,陽也,健也,故天下之健莫如天。坤,偶也,陰也,順也,故天下之順莫如地,所以順天也。震,起也,一陽起也;起,動也,故天下之動莫如雷。坎,陷也,一陽陷於二陰;陷,下也,故天下之下莫如水。艮,止也,一陽於是而止也,故天下之止莫如山。巽,入也,一陰入二陽之下,故天下之入莫如風。離,麗也,一陰離於二陽,其卦錯然成文而華麗也,故天下之麗莫如火,又如附麗之麗。兌,說也,一陰出於外而說於物,故天下之說莫如澤。」此節闡發正易心法十二章先生消息之語,由是可知邵雍不疑此書也。本書以明 崇禎 毛晉 汲古閣 津逮秘書爲底本,以明 嘉靖 范欽 范氏奇書本、淸 嘉慶 張海鵬 學津討原本爲校本。

八、先生之師友、弟子

先生師友有宗裒、呂喦、李琪、何昌一、譚峭、夢英等。

宗裒,宋 楊億 武夷新集卷之九錢公〔若水〕墓誌銘曰:「紫府中,柏閣僧宗裒者,有人倫之鑑,獨識公於儕輩。」由此可知麻衣道者,姓宗名裒,亦稱白閣道者、白閣僧,生平不詳。唯宋 錢希白 洞微志曰:「陳〔摶〕曰:『此卽白閣道者也。道行高潔,學通天人。至於知人,尤爲有神仙之鑑。』」又曰:「他本人在太白山,累歲方一到此。」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下曰:「錢宣靖公 若水少時謁陳摶求相骨法,陳戒曰:『過半月請子卻來。』錢如期而往,至則邀入山齋地鑪中。一老僧擁壞衲瞑目附火於鑪旁,錢揖之,其僧開目微應,無遇待之禮,錢頗慊之。三人者嘿坐持久,陳發語問曰:『如何?』僧擺頭曰:『無此等骨。』旣而錢公先起,陳戒之曰:『子三兩日卻來。』錢曰:『唯。』後如期謁之,摶曰:『吾始見子,神觀淸粹,謂子可學神仙,有升舉之分。然見之未精,不敢奉許,特召此僧決之。渠言子無仙骨,但可作貴公卿爾。』錢問曰:『其僧者何人?』曰:『麻衣道者。』」宋釋志磐佛祖統紀卷五十二曰:「陳摶受易於麻衣道者。得正易心法、河圖、洛書之訣。」先生應太宗召時,亦請教。

呂喦,字洞賓,號純陽子。世傳以爲東平人,一云西京 河南府 蒲坂縣 永樂鎮人,卽今河東 河中府也。曾祖延之,仕唐,終浙東節度使。祖渭,第進士,德宗 貞元中官至禮部侍郎,晚爲潭州刺史。有四子。曰溫,字化光,官至衢州刺史。曰恭,嶺南府判官。曰儉,爲御史。曰讓,歷太子右庶子,或曰終於海州刺史。先生乃讓之子也。貞元十二年丙子四月十四日,生於林擒樹下。少聰敏,日誦萬言。至文宗 開成二年丁巳,擢舉進士。擢第時,年四十二歲,龍姿鳳目,鬢髮疏秀,金水之相。頂華陽巾,衣逍遙服。貌似張良,又似太史公之狀。後因游廬山,遇異人,得長生訣。一云武宗 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因於長安道中,擬游華山。酒肆憩息,俄有一人,長髯碧眼,自西而來,亦憩此肆,遂與共炊。髯者親爨,先生因就日負暄,不覺睡著,夢舉進士,登科第,歷任顯官,奏對稱旨,遂除翰苑,入臺閣,擢侍從,俄拜執政,居朝三十餘年。偶上殿應對差誤,被罪,謫官,南遷江表。路值風雪,僕馬俱瘁,一身無聊,方自嘆息。忽然夢覺,髯者飯猶未熟。倏然笑曰:「黃糧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先生驚曰:「公安知我有夢耶?」髯者曰:「公適來之夢,富貴不足喜,貧賤不足憂,大抵窮通榮辱,壽夭得喪,往古來今,皆如一夢。富貴則爲好夢,貧賤則爲惡夢。壽長則爲好夢,夭折則爲惡夢。如公適來之夢,誠好夢也。一失到底,轉爲惡夢,公備知之矣。貴卽虛名,富猶孽火,金珠外物,子孫他人,一息不來,四大不顧,把甚物爲堅固?」卽復題詩壁間,先生大悟,因拜曰:「公眞異人也,敢問貴姓?居何鄉邦?」髯者曰:「吾乃天下都散漢鍾離權也,居終南山。公若省悟,可從吾去。」先生於是棄儒業而從游,師事之而得道。復於僖宗 廣明元年,遇崔公,傳入藥鏡,卽知修行性命,不差毫髮。後多游湘、潭、岳、鄂之間,人莫之識。嘗題岳陽樓詩云:「朝游北嶽暮蒼梧,袖裹靑蛇膽氣粗。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外多有詩文留世,略見眞常集。又著丹訣,演正論,述劍集,各有玄旨,以遺後學。後南游巴陵,西還關中,沖昇於紫極山。一云歷江州,登黃鶴樓,以五月二十日午刻昇天而去,不知何年。其自作傳云:「吾乃京兆人,唐末累舉進士不第,因游華山,遇鍾離子,傳授延命之術,尋遇苦竹眞人,傳授日月交幷之法。再遇鍾離,盡獲金丹之妙。吾得年五十,道始成。第一度郭上竈,第二度趙仙姑,法名何。二人性通利,吾授之以歸根復命法。吾惟是風淸月白,神仙會遇之時,嘗游兩浙、京汴、譙郡,身長五尺二寸,面黃白,鼻聳直,左眼下有一痣,如人間使者,筋頭大。常著白欄衫,繫皁縚,變化不可度,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慾,是吾之劍法也。世有傳吾之神,不若傳吾之法;傳吾之法,不若傳吾之行。何以見爲?人若反是,雖攜手接武,終不成道。」先生自沖昇之後,時降人間,化度有緣。學仙之士,出入隱顯,不可測識。其先後游戲人間事邇,詳載諸書。宋徽宗 宣和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勑封,告詞云:「朕嘉與斯民,偕之大道。凡厥仙隱,有載冊書,司存來析,寵褒必下。呂仙翁匿景藏采,遠邊遐方,逮建福庭,適當茇舍,嘆兹符契,錫以號名。神明不亡,尚鑑休渥。可特封妙通眞人。’及大元 至元六年正月,褒贈純陽演正警化眞君。有呂祖全書行世。

何昌一,宋 文同 丹淵集 卷拾遺下曰:「希夷先生 陳摶,字圖南,後晉 天福中來游蜀。聞是州天師觀都威儀何昌一有道術,善鎖鼻息、飛精,漠然一就枕,輒越月始寤。遂留此學,卒能行之。後歸關中,所修益高,蛻老而嬰,動如神人。」是州卽成都 邛州。唐稱天師觀,宋 大中祥符二年十月詔改稱天慶觀。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