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明道秘旨

作者:董沛文 主编 盛克琦 点校

ISBN:9787508094090

出版时间:2018-05-01

开 本:16开 170*240  页数:268页

定价:¥59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西蜀合宗老人银道源,是民国时期著名道教内丹学家,上接大江西派遗绪,融会北宗伍柳一派秘要,著《合宗明道集》,并将问道信函编纂为《明道语录》。
  著名学者卿希泰教授在所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指出:“该书以道教为主而倡三教合宗的大道修炼说,反映民国时期西派丹法思想。
  本书所汇录的文献资料尚有《连城碧》《道窍谈》等,具有通俗易懂、平实简易的特点,是道教珍贵的文献,在学术上极具研究价值。
  本次出版为古籍整理,希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能够有序传承,发扬光大。 

章节目录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一/任法融(001)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二/康志锋(003)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三/董沛文(005)
序一/张义尚(011)
序二/胡孚琛(013)
前言/(019)

中华道教会宣言/(002)
序/(004)
合宗明道集/(006)
凡例说明列后/(006)
《合宗明道集》凡例说明/(006)
《合宗明道集》 初集卷一/(008)
先哲格言/(008)
处家要言/(008)
处世要言/(009)
朱子家范/(011)
敦本堂家训/(011)
王阳明家训/(011)
格言连璧/(012)
《合宗明道集》 初集卷二/(015)
三教同源解/(015)
三教和宗大道论/(017)
养真子劝学道论/(020)
先贤内外阴德说/(020)
《合宗明道集》 初集 卷三/(022)
祖师守阳伍真人宝诰/(022)
禅师华阳柳真人宝诰/(022)
炼己还虚论/(022)
下手调药采微阳法/(023)
火候次序论/(025)
小周天始终总论/(026)
小周天河车纲领论/(027)
任督二脉图说/(028)
法轮六候图说/(030)
采取封固说/(031)
阳火阴符解/(031)
呼吸度数说/(032)
子时进火说/(032)
卯酉沐浴说/(032)
午时退符说/(033)
归根闰余说/(033)
丹熟止火说/(033)
附:女丹秘旨/(034)
丹诀总录/(035)
活子时辨/(036)
女丹下手活子时说/(037)
《合宗明道集》 中集/(038)
统名《玉京法程》/(038)
《玉京法程》绪言/(038)
《玉京法程》序/(039)
《合宗明道集》中集卷一/(040)
《玉蟾白仙翁行略语录》原起/(040)
白仙语录/(040)
《合宗明道集》中集 卷二/(046)
崔公入药镜三字经/(046)
吕祖百句章/(047)
涵虚李真人宝诰/(048)
后天串述文终经/(048)
九层炼心循途录/(049)
吕祖《沁园春》三首/(052)
吕祖涵三宫示人西江月三首/(053)
《合宗明道》中集卷三/(055)
崔公《入药镜三字经》浅解序/(055)
吕祖《百句章》白话解/(059)
《合宗明道集》上集/(065)
序/(065)
《合宗明道集》上集卷一/(066)
《玄机直讲》/(066)
《合宗明道集》上集 卷二/(072)
《道言浅近说》摘录/(072)
《合宗明道集》上集卷三/(076)
备述《仙佛合宗》语录/(076)
序言/(076)
《仙佛合宗语录》/(077)
最初还虚第一/(077)
真意第二/(077)
水源清浊真丹幻丹第三/(079)
火足候止火景采大药天机第四/(079)
七日采大药天机第五/(080)
大药过关服食天机第六/(082)
守中第七/(084)
出神景出神收神法第八/(086)
末后还虚第九/(087)
《合宗明道集》后跋语/(087)
《合宗明道集》再跋 /(088)

明道语录/(090)
重刊《明道语录》之经过/(090)
明道语录/(091)
覆郑梦髣/(091)
覆曹昌祺/(092)
又覆曹昌祺/(094)
张道初来函/(094)
覆张道初/(095)
又张道初来函/(098)
答张道初六问/(098)
再覆张道初/(103)
张义尚来函/(104)
邓雨苍来函/(105)
覆邓雨苍/(106)
李诚志来函八问/(107)
覆李诚志/(109)
覆蔡宪女士/(111)
覆杨凤起/(112)
覆缪俊德/(113)
覆应治平/(114)
又覆应治平/(115)
张义尚来函/(115)
答张义尚四问/(117)
燮阳子敬告同志书/(117)
张晴丽来函/(118)
覆张晴丽/(119)
覆何维民/(122)
又覆何维民/(125)
覆邓雨苍/(126)
覆廖炳文/(129)
覆董天元/(130)
又覆董天元/(131)
覆廖锦锦/(132)
覆郭缘生/(132)
答郭缘生八问/(133)
覆廖诚一/(134)
覆周志诚/(135)
覆冯荣芳/(136)
覆左超然/(136)
又覆左超然/(137)
覆周昌茂/(138)
又覆周昌茂/(139)
答周昌茂十八问/(141)
又答周昌茂四二问/(143)
李诚志来函/(147)
覆李诚志/(150)
李诚志来函/(151)
覆苏逢春/(152)
答苏逢春三问/(153)
苏逢春来函/(154)
覆苏逢春/(155)
答苏逢春七问/(155)
覆许伯翔/(156)
答范云湖八问/(157)
答罗白瑶八问/(159)
覆何益恭/(160)
覆祝存照/(161)
覆李群/(162)
覆周永安/(162)
覆王汇九/(163)
覆苏生/(164)
覆蔡宪女士/(164)
覆朱振声/(165)
施友荪来函/(166)
覆施友荪/(167)
覆黄樵明/(169)
覆袁学人/(169)
覆刘重权/(170)
覆张英/(171)
覆谌志猛/(171)
苏生来函/(172)
覆苏生/(173)

重刊《丹诀辨正注解》并《坤维秘旨》绪言/(178)
神仙五大戒/(178)
丹诀辨正注解/(179)
坤维秘旨/(193)
太阴炼形全旨/(193)
女工修炼再说/(194)
斩龙经/(195)
跋语/(195)
后跋/(196)
附录一道窍谈/(197)
《道窍谈》读者须知/(197)
张序/(199)
李涵虚真人传/(200)
道窍谈/(203)
第一章 箴诸友书/(203)
第二章 开关问答/(203)
第三章后天集解/(204)
第四章筑基炼己/(205)
第五章养己炼己/(206)
第六章养己炼己/(206)
第七章后天次序/(207)
第八章内外二药/(208)
第九章药物相类/(209)
第十章三品互养/(209)
第十一章炼功五关/(210)
第十二章产药层次/(211)
第十三章药物层次/(211)
第十四章丹砂二种/(211)
第十五章神气性命/(212)
第十六章先天直指/(212)
第十七章神气精论/(214)
第十八章精气神再论/(216)
第十九章性命顺逆/(216)
第二十章玄关一窍/(217)
第二十一章玄关再说/(217)
第二十二章两孔穴法/(217)
第二十三章玄牝根基/(218)
第二十四章中字直指/(219)
第二十五章药物直陈/(220)
第二十六章铅汞的辨/(221)
第二十七章鼎器直说/(221)
第二十八章乾坤离坎/(222)
第二十九章采炼妙用/(222)
第三十章河车细旨/(222)
第三十一章真心论/(223)
第三十二章心神直说/(224)
第三十三章神息妙用/(225)
第三十四章神息再论/(225)
第三十五章气息妙用/(226)
第三十六章神意妙用/(226)
第三十七章神意再论/(226)
第三十八章共争不朽之论/(227)
第三十九章功成名遂身退论/(227)
第四十章仙佛同修说/(228)
附录:戊己二土篇/(229)
附录二三车秘旨/(231)
《三车秘旨》读者须知/(231)
三车秘旨/(232)
第一件河车/(232)
第二件河车/(233)
第三件河车/(234)
收心法/(235)
收心法题词/(235)
收心法下手功夫/(235)
收心法杂谈/(236)
道情诗词杂著/(238)
道情诗/(238)
收心法道情自遣/(242)
心神篇/(243)
养心吟/(243)
虚空吟三首/(243)
修丹吟/(244)
与人谈不死术/(244)
叹色欲关/(245)
学道者宜绝欲/(245)
和麻碧城先生衰中盛体韵/(246)
晓起大悟/(246)
重九后招诸弟子游暮颐观/(246)
重九寓雷养正家/(246)
满江红第一体/(246)
满江红第二体/(247)
满江红第三体/(247)
大江西派九字/(248)
吕祖题词/(248)
李涵虚诗序辑录/(248)
壶庐草自引/(250)
《吕祖年谱》序/(254)
《吕祖编年诗集》序/(255)
《三丰全书》叙/(256)
附录三太上感应篇/(257)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董沛文
        河北滦县人,1958年出生。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六代传人,道名董崇文,号文道子,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河北省道学院院长、瑞典道教协会荣誉会长、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
        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喜读道家经典,尤其对商祖陶朱公(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范蠡),推崇备至。自觉运用道家玄妙思想于为人处世中,且有自己的独到体会。亦好道家养生文化,遍游道教洞天福地,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研习养生术,体悟道教之奥妙精深。荏苒光阴,人生如梦,世间芸芸众生求财、求禄、求寿、求平安者,如过江之鲫!然其中最难求者就是“寿”。千古一帝秦始皇,权倾天下,富有四海,却求“寿”无门,望“寿”而叹!而道教之仙学养生文化(内外丹术)中,服食、服药、辟谷、导引、胎息诸术,恰是养生长寿、长生久视之妙术。遂携道门志士整理道学经典、修养仙书,刊印道教金典玉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盛克琦(曾用名盛克奇)
        河北唐山人,1972年生。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唐山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七代、大江西派第六代。早年得到当代内丹学家陈毓照先生(1926—2012)传授西派内丹口诀,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孚琛教授指导道学文化。
        电子邮箱:Shengkq999@163.com

书摘插图

序一

 

张义尚

 

予从合宗道源老师学北宗及西派丹诀。银公正合宗道源老师,铜梁首富也。自幼好道,广参宿学,得异人授《三车秘旨》。至后复得上海丹道刻经会之《道窍谈》,因合印成编。又刻自着《合宗明道集》三册,编纂《明道语录》二册,并其他扬善之书十余种,无偿流通,广结道缘。抗战期间,复旦迁北碚对岸之黄桷镇,校中经济系主任兼教授之卫挺生先生,雅好中国气功强身之术,聘请涪陵黄克刚先生教《易筋经真传》,1937年腊月寒假期间,卫请黄先生住其北碚附近之天生桥寄寓中,余每日往从,费了约二十余日,将《易筋经》卅二式全部学完,并整理成册。适黄师有事不能续教,因请银剑尘先生前来代理,银即道源老师晚年之独子也。相处既熟,言及其父之道德,剑岚先生遂先往受教,回校之后,极赞其学识渊博,功力湛深。我在十三岁时,已见到《参同契》、《悟真篇》、《金丹真传》、《试金石》(合称《四注悟真篇》),苦不能解。十四岁见《性命圭旨》,大喜过望,又后见《天仙正理》、《丹道九篇》、《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经》,心益豁然,但于层次转换、周天度数与象言比喻之间仍有未彻者。因吴师之激发,遂纂《丹经质疑录》一册,于1938年春往谒银师,列入门墙,反复请益,质疑诸问,涣然冰释,归来作《丹诀归一论》与《九层炼心一贯编》(现俱已不存)。理法既已明彻,惟待入室之印证矣。余之于身内阴阳清静丹法之事得贯通无惑者,实银师之赐也。

师授我以寻息入定,调药采微阳之法。凡阳生,采取烹炼(以息摄之,武火烹之),喻之以网兜取鱼。俟其平静,摄入虚无窍内(文火养之),喻之以笆篓盛鱼。如是日积月累,直至小药发生,展窍开关,周天运转(筑基),火足候至,采大药(阳光二现而止火,三现而采药),温养脱胎,还虚合道等。同时密示《三车秘旨》,谓系李真化身传授,前此只准心记默熟,不许形于纸笔云。余受教以后,如获至宝,什袭以藏之者,已有年矣。后来默识揣摩,觉与李真《后天串述》及《九层炼心》,互为表里。此种丹法,显示李真本人之造诣,且不惜泄露天机,欲人人成道,其慈悲度人之心,殊堪敬佩。惟内多光影之谈,初学妄心不靖,虽能引人入胜,亦能令人着相着想,违背道法自然之旨,不可不特别留意者。世有上根善智,当深思余言,故有志入道者,希全力以参之。至于读李真之书,则当别具只眼,于功夫下手,调息入静,致虚极,钻杳冥等处,身体力行,其他一切证验,听之而已,万不可识神用事,妄起欲求也。

 

戊申(1968年)古四月中浣张义尚识

(作者生前为重庆市忠县政协委员、忠县中医院中医师、著名丹道学家)

  序二

 

胡孚琛

 内丹学亦称丹道性命之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最精华的核心,也是中华文明的火种。故不懂丹道,则无法真正弄清道教;不明道教,则无法真正理解道家;而不知道学文化,则不可能真正洞察中华文明。当年王重阳在国土沦入异族之手的时候,出于对汉族文明泯灭的担心,集儒、道、释三教之精华创立全真道,教人读《道德经》、《孝经》、《心经》,将三教的功夫境界融入内丹学之中,使道派和丹派合一,以丹道法诀布教度人。如此内丹学不失传,全真道不灭,则中华文明之火种犹在,中华民族则不会衰亡。近世以来,中华文明遭到自阉式的破坏,丹道在道教中也成绝响。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又呈复兴之势,不仅国学热兴起,内丹学的研究也蓬勃开展。近几年,国内外道教养生学的会议不断召开,给人们留下强烈印象,那就是人民群众爱好内丹学。

我接受钱学森教授的委托在海内外寻访丹道法诀和藏传佛教密宗,奔走江湖,跋涉山林,亲赴康藏,出入禅密,历时三十年,于2009年9月将调研的最终成果《丹道法诀十二讲》交到钱学森院士手上,以自己艰苦卓绝的劳动完成了钱学森老师交代的人体科学调研任务,也为中华民族保存下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期间结识内丹学家无忧子师,知其丹道之师承属孙教鸾一系,兼习密法,从之得南宗同类阴阳丹道法诀之传。1981年春访道崂山太清宫曾师事匡常修道长,匡师早年在崂山白云洞出家,承金山派,他建议我到中国道教协会跟王沐先生学习丹道。1985年初我来到北京,和王沐老师朝夕相处,给他整理出版了《内丹养生功法指要》,并说他曾在济南从一郝姓道长受龙门律师戒,是“宗”字辈。1995年访得忠州张义尚师,乃张三丰、孙碧云、李春芳(明之状元)、陈莲溪、周一三之丹法传人,又曾得西派之传。其学涉及金家拳、太极拳,丹道三元丹法,佛教密宗大圆满、大手印、那洛六法,中医学、药学、针灸学,及周易占卜星相、地理、奇门遁甲、太乙、六壬诸术数,无不该通。

尚师1910年5月6日生于重庆市忠县,194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生前为忠县政协委员、忠州镇中医院中医师。14岁习武,1928年师从周之德学金家功夫,从黄克刚学真传易筋经,并得李雅轩亲授杨式太极拳,此皆武林之绝技。还师从吴剑岚、梁少甫学习中医,广览医籍,民国年间以张虚一的名字参加全国中医资格考试,在蜀中名列第七,竟成当地名医,后终生行医为业。1940年,尚师又皈依贝马布达上师学佛法密宗,继之由根桑上师和贡嘎活佛灌顶授法,俱有成就。1938年,又拜大江西派宗师李涵虚嫡传弟子银道源为师,得丹道西派之传。为寻觅同类阴阳丹法以破解《参同契》、《悟真篇》之秘,1945年在成都幸遇周一三先生,得龙虎丹法之传,至此人元大丹之学已大备。尚师多才多艺,于丹道、佛密、中医、武功四门绝学,皆有过人之处。1949年后,尚师在乡间行医为业,并和光同俗,潜心著述,喜摘取前贤成说,重要著作经多次改写、反复锤炼而成,其遗著《丹道薪传》、《武功薪传》、《中医薪传》、《禅密薪传》皆具有国宝级的学术价值。尚师之著述,六十年来多有散失,今面世者,不过十分之六而已!吾自1980年起在海内外潜心寻访三家四派丹法传人,阅人多矣,近世丹师自李涵虚而后,其精研丰博无人能出张义尚先生之右者。

李涵虚之西派开山最晚,实则综合了南、北、中、东、伍柳、三丰诸派之长,三家四派丹法皆有传承。李涵虚曾师事孙教鸾之高足郑朴山先生,得“孙、陶一派”之龙虎丹法殆无疑义。李涵虚云在峨眉山遇吕洞宾、张三丰于禅院,则三家四派丹法必兼而通之,并读其《道窍谈》等可知矣。先师王沐先生曾云东派丹法简而洁,西派丹法繁而琐。后来我发现大陆之陈撄宁,台湾的周绍贤、萧天石皆有此论,此判断不知起自何人,竟被近代内丹学家认可,遂成对西派丹法之定评。因之我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读李涵虚的丹书,亦认为其丹法步骤繁琐复杂,未暇深思。直至2002年吾完成三家四派丹法之参访,重读王重阳之《五篇灵文注》、李涵虚之《道窍谈》,倍感亲切,知其皆成就金液大还丹之过来人也。而后我又得密宗恒河大手印无上瑜伽智慧灌顶之秘密,参之以李涵虚之《道窍谈》、《三车秘旨》、《后天串述》、《九层炼心》,不禁拍案叫绝:“真吾师也!”原来丹道修持之繁简,不在丹经,而在自己的见地。丹道之步骤,无论如何繁杂,其关键处,无非是两步,一是采药,一是炼丹。吾人研读古今丹家之著述,亦要抓住三点,其一看他何时采药,怎样采药,其采药的景象、要诀为何?其二看他怎样炼丹,何时得丹,炼什么丹,是玉液还是金液?其三看其丹经道书中有没有论及火候,火候真不真,全不全?丹家云“圣人传药不传火,自古火候少人知”,盖丹经有火候的可以照书而修,无火候的无论讲得怎么好也无法修持。李涵虚真人之著述,之所以被人感觉繁琐复杂,恰恰是因为他详述了火候。王重阳、李涵虚皆丹道法门之开山祖师,其修持皆是得金液还丹的大成就者,其著述蕴含着内丹学原创性的思想,岂可小觑也哉!至于丹道宗师驻世长短,更不足以断定其修为之高低,当世凡夫俗子享百龄之寿者比比皆是,而宗喀巴祖师修龄亦短,释迦文佛不过中寿,丹家“不与人争一时,直与人争万古”。事实证明,内丹学之北宗与西派,恰恰是丹家驻世享高龄最多的两派。李涵虚祖师云:“至人得道,生亦仙,死亦仙,如留形驻世、尸解登真之类是也。仁者能静,生亦寿,死亦寿,如曾子全身、颜渊短命之类是也。”丹道之修持,并非时间愈久愈好,“赫赫金丹一日成,何用三年九载功”,学者得诀之后,火候把握得好,进展很快,一得永得。王重阳、李涵虚驻世时间较短,吾是以知其丹法可以速成也。

自2012年春至12月底在家中辟谷320日并同时辟水8天,探索丹道修炼奥秘,在实证中发现了很多秘密。然吾之未敢早务归隐山林修持者,因平生有五件大事尚未及完成。其一为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已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转到教育部,挂靠南京大学。需筹集资金将其重新启动起来,并创建老子文化基金会,把老子学院推向全世界。现全国道学文化爱好者不下7000万人,欧美等国家亦甚风行,此文化战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也关系着人类的和平大业。其二是我以三十年心血调研丹道和佛密著成《丹道法诀十二讲》,有两种版本,一为80万字版的三卷本,价630元;一为120万字版的八卷礼品珍藏本,价6300元。需有胆略善于发行书籍的企业家投资300万元和出版社合作重新启动起来,我仅为保存中华民族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已。其三是整理出版先师陈国符先生的《道藏源流考》(再增订版)和张义尚老师的全部遗著,以为中华民族道学的研究开拓进展,我则仅为兑现承诺报答师恩而已。其四是重新修订《中华道教大辞典》,使其成为道学领域一部经典的工具书,留传后世,在此基础上选编一部小型的《中华道教辞典》,以备普及和实用。其五为倾我毕生学力,取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著成《新道学引论》一书。目前新儒学已传了四代,新道学还没创立起来,这一学术工程终归是要人做的。

尚师之遗著《丹道薪传》、《武功薪传》、《禅密薪传》、《中医薪传》等付梓,是我当年拜师时对他的承诺,亦是五大心愿之一部。按原定计划,尚师等人的著述排在我的《丹道法诀十二讲》之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统一出版。谁知几经波折,我的《丹道法诀十二讲》至2009年9月才问世,当调集尚师著述的电脑软盘资料时又发现由于电脑的更新换代发生残缺。其中安徽余兆祖、上海张懿明、林锋、西安终南书院朱文革(沐尘)、昆明张宏、北京广安门医院中医师李游,及唐山盛克琦等为尚师遗著的出版、整理校对书稿均不同程度付出了心血和劳动,终于在全国最高学术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赫然付梓出版,则先师之遗愿完成矣。

盛克琦君,雅好丹道修持,曾四处拜师求道,和我交往多年,随我研修丹道,20世纪90年代初曾师从于浙江宁海内丹学家陈毓照老先生。陈毓照先生青年时有志多才,人生道路十分坎坷,“文革”前在上海得汪东亭之徒蔡潜谷先生内丹法诀口传心授,亦为大江西派丹道之传人。陈毓照先生与我诗文相交,书信往还,知其饱受磨难,晚年为弘扬丹道著述不辍,生性天真直率,乃性情中人,实丹道耆宿中之“老顽童”也。吾少年入学,蒙师起名“孚琛”,字“中孚”,直至1980年拜师学道,先师无忧子谓“孚琛”二字命途多舛,须在逆境中拼搏,刚入顺境即会平地起波,终生无安定之日,“中孚”二字却好,遂赐号“中孚子”,是号以字行。后又求师于尚师门下,尚师早年师事李涵虚之徒银道源,得西派之传,为“通”字辈,又赐吾名“大中”,为“大”字辈,故吾亦以“大中道者”为号。吾遇陈毓照先生,知其为汪东亭再传弟子,主自身阴阳之清净丹法。凡汪东亭先生所传之弟子,皆为清净丹法之传人,其传承多学界英隽,著述亦丰。

盛君正值壮年,对内丹学由诚入道,其福慧双全,文字功夫甚佳,故因之将《丹道薪传》、《武功薪传》、《中医薪传》等文稿托付他继续整理校对也。2008年被唐山玉清观住持董沛文道长邀为《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执行主编,共襄道学古籍整理之盛举,主持点校出版了《圆峤内篇》、《方壶外史》、《悟真篇注解集成》等多部文献典籍,其中受盛君之请为陈毓照先生《天乐丹诀》和《参同契注解集成》撰写了序言。今盛君又将银道源《合宗明道集》、《明道语录》等予以整理合刊,列入出版计划。银道源师是张义尚先生之入门丹师,尚师于清净丹法贯通无惑多拜银师之赐。读者了解此师承关系,则可对大江西派之丹道推本溯源,于理解尚师之《丹道薪传》等遗著颇有裨益焉!

 

胡孚琛

识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3年1月腊八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

  

前言

  

中华民族内丹学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金丹大道,又是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学,其渊源流长,肇始于伏羲、神农、黄帝上古时期,与道学同源,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史书载,昔黄帝访天师岐伯而问医,作《内经》阐明医学以疗民众之疾苦,始开中华医学之先河,为世人所熟知;黄帝访广成子学仙问道于空同,鼎湖跨龙白日飞升,尚世人所稀闻。嗣老子、庄子集其成,阴长生、魏伯阳、葛洪、魏华存奠其基,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刘海蟾将内丹学理论体系发展成熟,大开法门传道,自斯内丹流派纷呈,大略可以分为南、北、中、东、西五大流派,其余尚有龙门派、伍柳派等孳生分化的流派。南宗创始于浙江天台张紫阳(984—1082),名伯端,有《悟真篇》等记其法诀;北宗创立于陕西咸阳王重阳(1112—1170),传全真七子,金莲演派,至今传承鼎盛;中派则肇始于元朝李道纯,著《中和集》等,调和南北两派丹学于一炉,故后世称之为“中派”。东派创立于扬州陆潜虚(1520—1606),名西星,著《方壶外史》、《三藏真铨》、《南华副墨》等流传于世。西派创立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乐山李涵虚(1806—1856),称得吕祖、张三丰传以丹诀秘奥,推崇陆潜虚丹道学说,冠之以“东派祖师”,袭之而衍“西派”,著有《圆峤内篇》,大张法门,递传近代不衰。

丹道之学虽以钟吕、张三丰大张法门,然而理论的构架却在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北宋张紫阳的《悟真篇》。《参同契》讲:“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瘖,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俛仰辄思虑。陶冶有法度,未忍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叶见扶疏。”体现了一种既难以将全部丹道口诀著书传世,又恐怕不留著作会失传天道的矛盾心理,因此采取“故为乱辞,孔窍其门”的方法。《悟真篇》也讲:“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因此这两部丹经都是用隐喻的形式写作而成的,后世丹经道书的著述也继承了这种写作风格,为研修丹道者制造了诸多的困难。

经者,径也。丹经就是研修丹道之学必须的路径,研修丹道是难以离开丹经道书的研读和参悟的。《吕洞宾全书》、《张三丰全书》、《参同契注解》、《悟真篇注解》,以及南五祖北七真、陆西星《方壶外史》、李涵虚《圆峤内篇》、李道纯《中和正脉》、闵一得《古书隐楼藏书》、刘一明《道书十二种》等著作,都是重要的内丹学文献。这些丹道文献在学术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修丹道不可不读的丹经道书。但是,这些著作基本都没有摆脱丹家著述惯用的譬喻隐语的写作风格,大多读者在阅读丹经时普遍反映“眼前见得了了如此,但无下手处”(朱熹语)。窃思上古丹经十隐八九,中古丹书十隐五六,近代丹书则十隐二三矣。

降至民国时期,西蜀合宗老人银道源,系当时著名内丹学家,上接李涵虚大江西派丹法遗绪,融会北宗伍柳一派丹道秘要,著《合宗明道集》,并将向他问道的信函编纂为《明道语录》。该二书,别开生面,平实无华,浅显通俗,极具特色,将本身阴阳之玉液还丹破解无遗,为丹道研修者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

据壁山抱蜀居士刘明通《合宗明道集序》讲:“闻吾师少时,因病得卫生术而愈。自是矢志仙道,及壮益坚,寻师访侣,备经跋涉险阻,蒙师授固多,得友助不少。继以力行慈善事,感应仙师,获受《三车秘旨》,参悟《九层炼心》,因于玉液了性,金液了命,性命双修,始终全旨,一旦豁然贯通焉。尝以参修余晷,捡拾列仙秘籍,撮其要而钩其元,训释丹诀奥旨;观其妙而阐其微,积卷盈帖。”“而嘉惠后学之意,明道救世之心,每不能自已。复念丁斯浩劫,生灵涂炭,敌国外患,糜烂无以加矣!而战云迷漫世界,危如一发千钧。知外道旁门之教义,实不能济此末世之倾危,舍斯道其何以纲维全宇,救人类之灭绝耶?因是乃循门人之请求,录出旧日撰述,选印九卷,名曰《合宗明道集》。是集也,括道藏之要,尽丹经之旨,诚登天之灵梯,到岸之宝筏也。”在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修订稿)第四卷中,盛赞《合宗明道集》:“撰述之修仙救世功用,突出表明道教界人士在祖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世界处于战云迷漫之际,立志以道纲全宇、拯救人类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指出,“该书以道教为主而倡三教合宗的大道修炼说,反映民国时期西派丹法思想。”

当代著名内丹学家张义尚先生(1910—2000)就是出其门下,法派名“通悟”。据张老介绍,银道源“得异人授《三车秘旨》”,其实就是直承李涵虚西派之传授。据《明道语录·复邓雨苍》中自载:“所问‘李真人授三车秘旨之故’,兹略言其概。敝处道友,常养静于如意寺中。民国十七年(1928年),戊辰,二月初旬中,有道人飘然来寺,相貌清奇,延寺中坐,请问姓氏住所,答:姓李,道号真一。挂丹于三官堂。由此而来,留住寺中四日。相与谈玄论道。无所不通。心焉钦佩。请执弟子礼,慨然允,乃曰:《三车秘旨》,为行功之要法,初学舍此,悟入不易。即令焚香,跪书秘旨,其文由真人口中,句句说出。书毕,令读,经三日始熟记,乃为指明要领。并字句错讹处。当令焚稿,至嘱宝之秘之,非人勿示。言毕而去,从此渺然。细思其名,得先天之真而合一者,仙也,非涵虚祖师而何?凡传授大道,须三官记名,故曰三官堂挂丹也。”

《合宗明道集》,署名“大江西派后学合宗冉道源集录”,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刊印。冉道源,即是银道源先生。《合宗明道集》以原刊印本为底本整理,参见《三洞拾遗》第十册。

《明道语录》,题名“四川铜梁洗心子著”。“洗心子”,或许是银道源的隐号,或是其同学师友。《明道语录》原刻印本寻觅不得,本次整理以台湾真善美出版社1956年初版、1981年三版的重印本为底本点校。

《连城碧》一书,系《丹诀辨正》与《坤维秘旨》合刊本,阅之与《合宗明道集》、《明道语录》有脉络关系,故一并收入本书之中。本篇资料系哈尔滨闫晓飞先生提供,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本篇为了帮助读者研读《合宗明道集》与《明道语录》,在附录中收录了李涵虚真人所著的《道窍谈》和《三车秘旨》二书。

《道窍谈》,以萧天石自由出版社《道藏精华》第二集之四影印本《〈太上十三经注解〉〈道窍谈〉〈三车秘旨〉合刊》为底本,参校《藏外道书》第26册所收《道窍谈》。该二版本都是依据1938年上海“丹道刻经会”版影印,题长乙山人李涵虚著,皖江陈撄宁校订。该本是福建毛复初家藏抄本,由福建连城邓雨苍亲携至沪,嘱陈撄宁先生代为校勘,出版流通。邓雨苍获得该本抄本颇具传奇色彩,邓雨苍在致银道源的信函中谓:“曾于梦中蒙仙人授书一本,问其姓名,则曰善教真人,醒后不知善教真人是诚何仙。不久弟至道友毛君家,果得《三车秘旨》(并《道窍谈》)抄本,阅到《收心法题词》,始知善教真人,乃涵虚李祖师也。余感此特恩,故决心刊印,公布于世,以报祖德。”附录收李涵虚《戊己二土篇》,原刊于李涵虚重编之《张三丰全集·三卷·道言浅进说·三丰先生辑说》,以萧天石自由出版社《道藏精华》第五集之三影印本《张三丰大道指要》为底本,该本是以道光年间空清洞天藏版《三丰全集》选刊影印。参校《藏外道书》第5册所收《张三丰先生全集》,该本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成都二仙庵刻印《道藏辑要》影印。

《三车秘旨》,以萧天石自由出版社《道藏精华》第二集之四影印本《〈太上十三经注解〉〈道窍谈〉〈三车秘旨〉合刊》为底本,参校《藏外道书》第26册所收《三车秘旨》。该二版本同依据1938年上海“丹道刻经会”版影印,题长乙山人李涵虚著,皖江陈撄宁校订。该本是福建毛复初家藏抄本,由福建连城邓雨苍亲携至沪,嘱陈撄宁代为校勘,出版流通。

因在《明道语录》中屡次提及《太上感应篇》,故本书也予收录。《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所谓“感应”,就是善恶报应,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太上感应篇》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同时指出“行善”是成仙最重要的手段和环节,“夫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修德以培福,积功累行,消除魔障,当必得仙师高真护持,丹基为之易得,故《太上感应篇》不可不重视也。

本书所汇录的丹道文献资料,具有通俗易懂、平实简易的特点,读者可以通过认真研读这些珍贵文献,内丹学可思过半矣。对于实修下手口诀也不难参悟到。但也要注意到,丹道修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还需读者以自己的智慧参悟为是。勉之以《参同契》云:“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乍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

 

盛克琦

2012年6月于唐山

 

中华道教会宣言

 

粤自崆峒演教,轩辕执弟子之仪;柱下传经,仲尼兴犹龙之叹。道教渊源,由来久矣!盖以天无道则不运,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道岂可须臾离乎?

夫道有入世,必有出世,有通别亦有旁支。若彼磻溪垂钓,吕尚扶周;圯桥授书,子房佐汉。三分排八阵之图,名成诸葛;一统定中原之鼎,策仗青田,此入世之道也。又若积精累气,《黄庭经》显示真修;抽坎填离,《参同契》隐藏口诀;勾漏丹砂,谈稚川之韵事;松风庭院,慕宏景之闲情,此出世之道也。

况复由道而通于政,则有洪范九畴、周官六部;由道而通于兵,则有阴符韬略、孙武权谋;由道而通于儒,则有仲舒杨雄、濂溪康节;由道而通于法,则有商鞅李悝、申子韩非;由道而通于医,则有《素问》、《灵枢》、《千金》、《肘后》;由道而通于术,则有五行八卦、太乙九宫,此道家之通别也。

以言炼养,则南方五祖、北地七真,双延绪脉;以言醮箓,则句容茅山、江西龙虎,咸擅威仪,道教之支派也。至于小道之巫医,则辰州祝由,救急屡惊奇效;卫道之拳技,则武当太极,功夫授自明师,诚可谓道海汪洋,莫测高深之量;道功神秘,难觅玄妙之门矣!

再论及《道藏》全书,阅四千余年之历史,拥五千余卷之缥缃。三洞四辅之归宗,一十二部之释例。尊之者,称为云篆天章、赤文紫字;美之者,比喻琅函琼札、玉版金绳。姑勿辩其是非,要可据为考证。历代佚亡典籍,犹多附此而存。岂惟道教门庭之光辉,亦是中华文化之遗产。虽嫌杂而多端,小儒咋舌;所幸博而能约,志士关怀。请慢嗤迷信,须知乃昔贤抵抗外教侵略之前锋;切莫轻笑空谈,应恃做今日团结民族精神之工具。

嗟乎!世变已亟,来日大难;强敌狼吞,群夷鸱顾,此何时耶?倡本位文化救国说者,固一致推崇孔教矣。然孔教始于儒家,儒家出于道家,有道家遂有道教。试以历史眼光,观察上下五千年本位文化,则知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竟其全功;儒教善于守成,道教长于应变。事实俱在,毋庸自谦。故尝谓:“吾国一日无黄帝之教,则民族无中心;一日无老子之教,则国家无远虑。”先武功,后文治,雄飞奋励,乃古圣创业之宏规;以柔弱,胜刚强,雌守待时,亦大智争存之手段。积极与消极,道原一贯,而用在知几;出世与入世,道本不同,但士各有志。

他教每厌弃世间,妄希身后福报,遂令国家事业,尽堕悲观;道教倡唯生学说,首贵肉体健康,可使现实人生,相当安慰。他教多讲大同,然弱国与强国同教,后患伊于胡底;道教基于民族,苟民族肯埋头建设,眼前即是天堂。

呜呼!筦百家之总钥,济儒术之穷途;揽国学之结晶,正新潮之思想。舍吾道教,其谁堪负此使命哉!今夫有道自不能无教,无教则道何以弘?有教自不能无会,无会则道何以整?同人等忝属黄帝子孙,生在中华国土,大好河山,慨念先民之遗烈;异端角逐,忍看国教之沦亡?爰集同志,组织此会。根据现行法律,拟定规条,呈请党政机关,准许成立。从兹大道偕八德同流,道儒何妨合作;达变与经常并重,奇正相辅而行。将见禹域风披,具身使臂、臂使指之效;天人感应,征危转安、凶化吉之祥。民族精神,庶有赖焉!

 

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三十三年即中华民国二十有五年

中华道教会同人谨布

 

国战未开,成即列名中华道教会,遍阅各教月刊,略悉入仙道者,非外教旁门之小术,即采战烧炼之歧途,良深慨叹。成久欲明正道以整饬宗风,奈同志乏人,大厦难支。今幸合宗道源兄,本成己成人之素志,辑为明道明真之丹书。付梓之际,嘱为跋。成不文,不能另赞一词,特录《道教宣言》于篇首以塞责,伏望读是书者,感奋兴起,同入正道,光大法门,是所盼祷。

 

巴川合天周道成识于密溪洗心洞

 

 

班氏《汉·志》曰:“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同生死之域。”5夫遗俗得意之徒,山林养性6之家,理其神,全其形,吹煦呼吸,吐故纳新,运精运气,结丹成道,羽化而登仙,与天地同久者,载籍相属也。然而流俗庸众,根性浅薄。或闻至道之言,而如醉似痴;或睹大道之论,而嗤笑嗢噱。此膏肓沉没,不可救药者矣!往古达士,志道如稽叔夜乃谓:“神仙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博洽如颜之推亦云:“神仙之事,未可全诬,但性命在天,或难种植。”如斯之流,盖志在立言、立功,中情狐疑于仙道,故不能割弃荣愿耳。至于励操致志,蠲耳目之欲,绝妻孥之爱,超然尘滓,遁迹山林,而惟道是求,乃亦学如牛毛,成如兔角。若然者,乃先进抱道自重,秘窍隐诀,不肯轻以救世度人,大道由此不昌。后进欲学无从,徒深怅惘,良可慨叹!此吾合宗道源师《明道集》所由撰述也。闻吾师少时,因病得卫生术而愈。自是矢志仙道,及壮益坚,寻师访侣,备经跋涉险阻,蒙师授固多,得友助不少。继以力行慈善事,感应仙师,获受《三车秘旨》,参悟《九层炼心》,因于玉液了性,金液了命,性命双修,始终全旨,一旦豁然贯通焉。尝以参修余晷,捡拾列仙秘籍,撮其要而钩其元,训释丹诀奥旨;观其妙而阐其微,积卷盈帖。已弥年载,恐涉务谷之嫌,雅不欲镂板问世。而嘉惠后学之意,明道救世之心,每不能自已。复念丁斯浩劫,生灵涂炭,敌国外患,糜烂无以加矣!而战云迷漫世界,危如一发千钧。知外道旁门之教义,实不能济此末世之倾危,舍斯道其何以纲维全宇,救人类之灭绝耶?因是乃循门人之请求,录出旧日撰述,选印九卷,名曰《合宗明道集》。是集也,括道藏之要,尽丹经之旨,诚登天之灵梯,到岸之宝筏也。下走朴陋不文,甫识道津,岂足以探抉是集之精微,仅初具厓略云尔。

 

壁山抱蜀居士教礼刘明通敬序

 

合宗明道集

 

大江西派后学合宗冉道源 集录

巴川金艮山人端阳翁 捐资刊板

古渝学道同人合时荣道周

合真荣道本 同校字

合灵江道敏

时届中华上章执徐岁重阳后又九月端阳生 捐资校印

凡例说明列后

《合宗明道集》凡例说明

后学教义刘圆通撰

 

本书凡九卷,分初、中、上三集,每集三卷,俱集显明简要之论,未录幽深玄远之文。虽《三字经》、《百句章》,语简意浑,但有白话浅解以明之,则读是书者,不费时劳神。每卷集录用意,分说如后。

一、修道本是出世法,然欲出世,必先由入世,须人事尽,然后天心可合。否则无入世,而人道先绝矣,焉有世界,焉有出世乎?此《初集》卷一,所以首录先哲治家处世格言也。

二、国际门户开放,信教自由,异说声牙,显若敌国。推其源,皆不知吾国三教真旨之故耳。先贤有见于此,不惜舌惫唇焦,指示三圣一源本体妙用,以维世教,正人心。此《初集》卷二,所以次列三教合论等文也。

三、强国必先强种,尤资育种者之身体先强,此初关要则。《女丹秘旨》,虽为破体中年人,修行下手说法。然成仙成佛,强身强种,只在顺逆之分。强身者,除此别无捷径;修仙者,舍此便入旁门。此《初集》卷三所录,实根本强民之要术也。

四、《中集》卷一。《白仙语录》,直论修持事理。凡入道者,必先明此大旨,然后可谈进步。且白仙以晚年闻道,终得行道成道。可见有志者事竟成,不得以年龄限也。伍真人说:“百二十岁尚可还丹,且说有一口气在,亦可还丹。”盖以气为先天元精所化,有一口气在,则元气尚存,便可由此积累以接命,事属可能,有志者读《白仙语录》曷鉴诸。

五、《中集》卷二。集录《三字经》、《百句章》、《文终经》、《循途录》,乃崔公、吕祖、涵虚一派真传之简要次序丹诀。末附《劝勉词调》,统名《玉京法程》,实上玉京之法程也。涵虚祖师说:“金丹之道,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为行之地。知苟不正,行于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苟不熟,奚云口诀?”此法程之所以不可不集录,亦修士之决不可不熟读者也。

六、《中集》卷三。浅解《三字经》、《百句章》,虽未尽丹诀之奥妙,然而大致不差。修士之未得全旨者,有此一解,潜心参究,一旦豁然贯通,则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七、《玄机直讲》原载《三丰全集》,似不必赘录。然而道破御女、采补之非道,说透三才、三教之真元,指点玉液、金液之大丹。得此《直讲》,细心披览,胜读万卷琅函,不为群书所眩惑矣。此《上集》卷一,所以必录《直讲》也。

八、《道言浅近说》,直示修道真言,不作深远譬喻,令人猜度。且深入显出,说尽下手工法,虽载在《三丰全集》中,恐卷帙浩繁,修士难窥全豹。此《上集》卷二,所以集录于此以便披阅,印证师传之真伪也。

九、《三字经》浅解,因正文简单,故解亦从略,但指出丹经名目,令阅者自行参解,而丹旨可明。兹特备述《仙佛合宗语录》九章,以补足未能详解之意,则浅解亦庶乎其不差矣。此《上集》卷三之说明也。

 

 

《合宗明道集》初集 卷一 

 

先哲格言

 

处家要言

 

欲振家声,必修家政。勤为无价之宝,忍乃众妙之门。

杜渐防危,出入起居须检点;深谋远虑,衣食财用要安排。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

创垂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

心术无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为人要学高莫学低,品行坏则成立无自;作家要学小莫学大,门面阔则继后实难。

兴废有何常,凡事切勿苟且;顺逆总由命,此心先要放平。

蠹家莫甚于冗食,当各勤职业;理财莫良于节用,勿徒好观瞻。

自奉宜从薄,而待人不得不厚;应酬无妨简,而祭祀不可不丰。

费千金以给客,不若倾一粟以济贫人;构广厦以招宾,不如葺数橼以庇寒士。

富不好施,富难长保;贫不自奋,贫无了期。

在伦纪上用心机,旋当自败;于世情中无体贴,动辄多乖。

事父兄勿论报施,须肫诚一片;处骨肉休较长短,要聋哑几分。

勿以小嫌而疏至戚,勿以新怨而忘旧恩。勿薄前人而变更任意,勿执偏见而好恶拂情。

作贱五谷,无奇祸必有奇穷;讲究八端,养恒心以立恒产。

忠厚为传家之本,耕读乃裕后之谋。

量宽方能容众,身先自可率人。

教子婴孩,质全而易化;教妇初来,志一而可约。

宽严并济,庭户间亦有经纶;教养失宜,骄纵家必多乖子。

书声织声孩儿声,三声决不可少;冠礼婚礼丧祭礼,四礼在所必遵。

座右多书名语格言,其志趣可想;门内罕闻嬉笑怒骂,其家范可知。

一室同心,兴隆可致;满门戾气,灾害必生。

世上几百年名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亲仁善邻,数世之所赖也;敬宗睦族,一本可不敦乎!

 

处世要言

 

物不经寒暑者,必不坚凝;人不历酸辛者,必不谙练。

世路崎岖,只宜省言省事;人心反覆,还须慎始慎终。

谦退是保身要诀,安详是处事良方。聪明人宜学宽,富贵家宜学厚。

莫做心上过不去之事,莫萌世上行不去之心。

莫为无用之身,耗衣耗食;莫听无稽之口,弄是弄非。

勿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勿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勿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勿役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愆。

礼无不报,不可开多事之端;怨无不仇,不可种难言之恨。

恶莫甚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谈人之非。

事易败而难成,切勿任气;境多逆而少顺,总要随缘。

勤俭两端,造就多少好汉;体面二字,误了无数能人。

未老而享既老之福,终难到老;未贵而享既贵之荣,终不可得贵。

贫不足羞,可羞在贫而无志;贱不足耻,可耻在贱而无能。

做人无成心,便是福气;做事有结果,乃是寿征。

心气和平,能令仇家忘其怨,况在平人;性情乖戾,能使骨肉不相亲,况在远者。

捱不过之事,不如早行;取不着之利,切莫妄想。

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图未就之功,不如守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事到放得心下,再慎何妨;话若来到口边,三思更好。

万般善事,说为终日不为;百种贪心,要足何时才足?

萤之见获也以光,要养此拙;玉之成器也必琢,要吃些亏。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天下无难处之人,只要三个必自反;天下无难处之事,只要两个如之何。

君子固当亲,然不可曲为附和;小人固当远,然不可显为敌仇。

与世无争,难乎其忍;觉人之诈,妙在不言。

荣与辱不过片时,何须介意;是与非只争一间,最宜留心。

处事让一着为高,退步即进步之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即利己之基。

休怨境遇不如人,不如我者甚众;休夸德业能胜人,能胜我者尤多。

人欺未必是辱,人怕未必是福。

善尊己者不侮人,善报仇者必种德。

闹热场中,脚跟要立得稳;烟花队里,眼界要放得高。

常回头认自己非,化去许多骄态;肯当面称人家好,息了无限争端。

才有短长,勿求全责备;事无大小,须情顺理安。

接物接人,要养得满腔和气;对天对地,全凭着一点良心。

此身在君父恩中,问何报答;凡事看儿孙份上,急早栽培。

天不可欺,人不可欺,何处瞒藏些子;性分当尽,职分当尽,莫教歉缺分毫。

总之要为好人,须寻好友;欲行好事,要读好书。

看尽人情,善恶到头终有报;饱谙世故,富贵转眼便成空。

勉之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朱子家范

一曰妻妾无妬,则家和。

二曰嫡庶无偏,则家兴。

三曰奴仆无纵,则家尊。

四曰嫁娶无奢,则家足。

五曰农桑无休,则家温。

六曰宾祭无惰,则家良。

 

敦本堂家训

人生勤俭为上,第一要重纲常。

父母尤当孝顺,手足切勿参商。

居家宽宏忍让,持身淳朴端方。

和穆宗族乡党,恪守祖业田房。

处世忠厚谨慎,待人谦逊温良。

最戒邪淫妄语,酗酒争讼赌场。

各自勤安生理,须知世态炎凉。

先哲格言可法,五种遗规莫忘。

 

王阳明家训

劝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勿说诳,勿贪利。勿任惰,勿使气。

勿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格言连璧

今日为孝子为悌弟,他日必能为良吏为纯臣;未有不孝不悌,而能标名竹帛,流芳百世者。

人莫不爱子,何不以爱子之心事其父;人莫不爱妻,何不以爱妻之心事其母。

人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能使子孙受福。

养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谨小慎微,则终身无失;轻举妄动,则一事无成。

凡人当亲密时,不可以私密语告之,恐一朝失欢,则前言难悔;而人当失欢时,亦不可以过头语加之,恐一朝复好,则前言可愧。

显亲扬名,即是敬宗尊祖;安分守己,便为孝子顺孙。

严以律己,己有不是,痛自刻责;宽以待人,人有不是,无庸苛求。

律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非徒进德,亦且以免愆;待人者,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独存仁,亦且以免怨。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

君子择而后交,故寡过;小人交而后择,故多怨。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小人固当远,亦不可显为仇敌。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施恩时不望人报,受怨时不与人较,无恩无怨,宽却多少怀抱。

忍不过,着力便好;受不过,耐心便了;能忍能受,省却多少烦恼。

精神者,事业之根,不荒于色,则精神固;志气者,功名之本,不湎于酒,则志气清。

小忍受小益,大忍受大益;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刻薄事不可行,便宜话不可说。

子弟须知礼法,冠婚丧祭无失其仪;子弟须习事业,士农工商各循其职。

福不可享尽,话不可说尽;利不可占尽,财不可用尽。

若要好儿孙,须方寸中时时放宽一着;能成大事业,于世务上件件吃亏三分。

富时不俭贫时悔,少时不学老时悔;闲时不做忙时悔,醉时失言醒时悔。

居贫不节省,则贫无了期;处富好奢华,则富难永保。耐贫贱不作寒酸语,耐患难不作忿激语;耐是非不作辩白语,耐烦恼不作愁苦语。

贫者入一钱,出不及一钱,虽贫亦富;富者入千钱,出不止千钱,虽富亦贫。故开财之源,不如节财之流。百日省,一日不省,则一日之费,与百日不省同;百事节,一事不节,则一事之耗,与百事不节同。

勤而不俭,譬如漏厄,虽满积而一无所存;俭而不勤,譬如石田,虽谨守而一无所获。能勤能俭,创家者也;不勤不俭,败家者也。

想到没得穿时,便是破衣也好,到了穿破衣时,要穿好的没了;想到没得吃时,便是齑粥也好,到了吃齑粥时,要吃好的没了。

只如此已为过分,要怎样才是称心。

富贵福寿之应,不必当时知之,早于其居家行事之合理决之;贫贱祸夭之应,亦不必当时知之,早于其居家行事之不合理卜之。

必待有余而后济人,恐终身无济人之日;必待有暇而后读书,恐终身无读书之时。

小心忙里错,谨防顺口言。静思自己过,爱惜有时钱。

存心要公平,行事要忠厚;居必择邻,交必择友。

治家以勤俭为先,待众以谦和为首。

远不义之财,戒过量之酒。官粮须当早完,祖业务要保守。

常思以往之愆,时防未来之咎。若能行之终身,必为天地所佑。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吃人亏,莫使人吃我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我气。

见人之善,则称扬不已;见人之过,则绝口不言。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愈憎。

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致启人之争端。

我本薄福人,宜行厚德事;我本薄德人,宜行厚福事。

人皆言人心难测,不知己心更难测;人皆言人心不平,不知己心更不平,故君子必自反。

不交财帛,看不出人心好歹;不遇患难,显不出人品高低。

面谀之词,知之者未必感情;背后之语,怨之者常至刻骨。

凡一事而关人名节,纵亲见确闻,不可出口;凡一语而伤我忠厚,虽闲谈戏谑,切勿轻言。

不谈人过,厚道也;不辩己非,高见也。

妇人之言,不可听信;婢妾之言,更不可听信。

能知足,便不辱;能读书,便不愚;能孝亲,感神明;能教子,延宗祀;能勤俭,灾殃免;能谦和,吉祥多。

凡议婚姻,当先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如何,勿苟慕其富贵。婿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日不富贵;婿苟不贤,今虽富贵,安知异日不贫贱?

至于娶妇,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翁姑者,为患庸有极乎!

赌之一事,为害甚矣,虽有万金家产,不难一夕而空。即幸而获胜,而悖入悖出,终归乌有,何迷而不悟耶!

鸦片烟不可吸,损精神,废事业,一时高兴,便尔成僻,受累终身,悔之无及。

 

《合宗明道集》 初集 卷二

 

三教同源解

(录《心传韵语》)

 

《心传韵语》,所以言道也,所以言先天大道也。而不知者,每以为笑,曰:“此释老之寂灭虚无也,非儒者之道也,儒者大道,《学》、《庸》尽之,是安得与佛老同源耶!”噫!为此说者,莫论不知道,且不知《学》、《庸》之为《学》、《庸》,乌足以语先天大道哉!夫寂灭者,佛教也;虚无者,仙教也;明德者,儒教也。此其所以为教,非兹之所谓大道也。道之本源出于天,若大道则先天地而已具,非大道且无以为天地万物,而何于有三教?学者不知道之所由大,而浑以道名之,遂有儒、仙、佛之分。而不知徒以道名,则道亦多矣!曰天道、曰地道、曰人道、曰君道、臣道、父子等道,道岂可胜举哉!

儒者之言曰:“中庸也,至诚也,明德也,明命也,知止至善也。”吾得以一字概之曰“中”。佛家之言曰:“无人相也,无我相也,无众生寿者相也。”吾得以一字概之曰“空”。仙家之言曰:“守中也,抱一也,无形无名也。”吾得以一字概之曰“一”。

夫一者,中也;中者,空也。一、中、空者,道也。盖以凡物有二,而惟夫道则一;凡物有偏,而惟夫道则中;凡物皆实,而惟夫道则空。《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一也、中也、空也,非易简之至极者乎?则大道之为大道,不已先天而天弗违乎!天且弗违,而况于圣人乎!世儒动曰:“此非圣人之言也。”夫一、中、空之所以为一、中、空,圣人固不言,然独不曰“明德”耶?“明命”耶?“止至善”耶?“喜怒哀乐之未发”耶?今试执世儒而问之,彼亦不过曰:“明德明命,如《集注》所云焉”已耳。彼能穷究圣人之所谓何者为明命?当如何顾?何者为至善?当如何止?止者何处?未发者何处耶?是安足以知大道?

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以得一贯之子贡,且以为不可得闻,况后儒乎?后儒不能贯穿道原,遂漫为斥曰:“释也,老也,非圣人之道也。”吾以为释之老之则可,而谓大道为释老之道则不可。夫以大道为释老之道,是小孔子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吾不知一者何物,遂能贯夫万事万物也。

《中庸》曰:“语大莫载,语小莫破。”所语何物,而莫载莫破?又曰:“无声无臭。”是何物事而无声臭?今诚取《中庸》而细绎之,然后知至诚、不二、无息,皆实有其物,非托诸空言也。但未闻道者,不能知其何在何为耳。子罕言命、仁,意以为大道操造化之大权,非寻常所可得闻,故不常言耳。何尝谓“天地无大道哉”!且即释老论,亦非后人所可轻议者。孔子曰:“西方有圣人,无为而自治。”又曰:“老子犹龙。”夫以至圣之孔子,且圣之龙之,而俗儒何得释之老之哉!今是书不曰佛也仙也儒也,而直揭其言曰“大道”,盖寻其流则有儒、有仙、有佛,而溯其源则第曰“道”而已矣!先天大道而已矣,何三教之异之有?世人见世之学仙、学佛者,流弊无穷,遂非仙、非佛。则夫今之冠儒冠,服儒服,口仁义而腹诗书,其贻害国家,为万世唾骂者,正复不少,不将亦从而非孔子耶?然则世人只当从源头上做起,以臻于无物不空,无事不中,无理不一。仙佛勿庸非儒,儒亦无庸非仙佛也。何也?儒、仙、佛字面相配,三教渊源,同一先天大道而已矣。何粘粘畛域为?

六吉先生,慨大道久湮,故于源头一一指明,更将功夫层次点出,使是书出而人人皆能学斯道,则物欲不蔽于心,义理了然于目。以为学问,则豁然而贯通;以为经济,则廓然而晓畅。将道明而天地亨,道行而国家治矣。《心传韵语》一书,其功直与天地参,岂小辅云尔哉!

 

三教和宗大道论

(录自《三丰全集》)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时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胎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而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气,结成一物,此即生人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舒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此谓也。性,天命也。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

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瘵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大道。

大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废弃人伦置之。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也。彼释迦罗瞻,亦有室家之别,父子之恩;鸠摩罗什,亦生二子;老子之子宗,为魏相;黄帝四妃,二十五子;天师张道陵,子孙相传,至今世世不绝,而何有异端,废弃人伦哉!况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雅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又若枣食安期,桃献方朔,飞王乔之岛,噀乐巴之酒,彼岂无君父仁义之心哉?孔子鄙隐怪,孟子拒杨、墨。隐也者,乃识谶纬说、封禅书之类;怪也者,乃微生高、陈仲子之类。

仙家不然也,长春朝对,皆仁民爱物之言;希夷归山,怀耿介清高之致。而且圣贤之治世,治在有形、有迹,人人得而见之;仙佛之治世,治在人心隐微之地,使人默移潜化,受其治而人不知不觉,又何隐怪之有哉?杨子为我,墨子薄亲,仙家不尔也。三千功行,济世救人为先资。二十四孝,丁兰吴猛皆仙客。老莱之孝行堪羡,戏彩娱亲;苏耽之孝迹颇奇,鹤柜养母。又何杨、墨之可同哉?

孔曰“求志”,孟曰“尚志”。问为何志?曰:“仁义而已矣。”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乃曰义。仙家汞铅,即仁义之种子也。金木交并,水火交养,故尝隐居求志,高尚其志,而后汞铅生,丹道凝。志包仁义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求之尚之者,诚意为之,意土合而五行全,大人之事备矣。故孔孟当日,只辟隐怪杨墨,而未闻攘斥佛老。

唐宋以来,乃有韩、朱二子9,力辟二氏,诸大儒和之,群小儒拾其唾余以求附尾。究竟辟着何处?反令世尊含笑,太上长叹。小儒辈不过徒吹滥竽,未必有韩、朱之识见也。何言之?韩、朱之辟二氏者,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者也。不然《昌黎诗集》中,来往赠答,又何以极多二氏之人,如送张道士有诗、送大颠有诗、送惠师灵师皆有诗。或以为借人发议,故于惠师云:“吾疾游惰者,怜子愚且淳。”于灵师亦云:“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似讥之矣。然何以于张道士尽无贬词;于大颠师全无诮语?盖此二师者,乃真仙、真佛之徒。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颠师以聪明般若而通禅,虽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肆口毁之也。且其家又生韩湘仙,雪拥蓝关,盖已知远来者之非凡人也。朱子少年,亦尝出入二氏,盖因不得其门而入,为二氏之匪徒所迷,故疑其虚无荒诞,空寂渺茫,回头抵牾耳。迨其晚年学博,则又爱读《参同契》。并云:“《参同》之书,本不为明《易》,盖借此以寓其进退行持之候耳。”更与人书云:“近者道间,不挟他书,始得熟玩《参同》。”是更津津然以仙道为有味也。然则韩、朱二贤,特辟非佛非仙之流,非辟真学仙佛者也。否则前后一身,自相矛盾,则二贤亦可笑也。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允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好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

《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亦不拘贵贱贫富,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铅汞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阳、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道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身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

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术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体,若欲服食养就胎仙,必不能也。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定数,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由我造,阴骘可以延年。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为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且人为功名富贵,亦备尝辛苦而后可成者。若以劳苦之心,易为修炼之心,将见九还到手,万劫存神,以比功名富贵,孰短孰长耶?予论虽俗,义理甚美,较诸行世丹经,悉合一辙,实苦海之慈航,指迷之智烛,所谓真实不虚也。倘得者无所猜疑,即下手行持,不遇明师好友,即如师友在前,自能顿悟无上也。虽曰行之维艰,然无畏难而苟安也。

再有进者,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全其大道。自身抱金丹之后,即宜高隐洞天,深藏福地,隐显度人,济世利物。或救灾救旱,护国护道,以待天符,白日飞升,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历万劫而不坏者也。慎勿以黄白卖弄朝廷,为方士之先导,致为后世史册之摒斥。后来同志,玩之鉴之。

养真子劝学道论

今夫人要做天地间第一等美事,莫如读书;要做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朱子曰:“读书将以求道,不然,读他何用?至于学业,乃分外事,可惜坏了多少人。”《道德经》有云:“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者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师道者也。

至于孔子,斯道不在于君而在于士。今非无士也,孰是见而知之者?孰是闻而知之者?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求则得之。天子得道,能保其天下;诸侯得道,能保其国;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才为人用而鲜终,德为己修而有名。道则无名而用之无穷,是故君子惟道是学。功名富贵,皆视如浮云,任其去来,而漠然无所动于其中矣。

或问:君子惟道是学,有所取益而然欤?曰:有。愿闻焉。学道之人,是学其在我者也,心可广,身可润,病可却,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既是有益,今日知道,今日该早下手。若姑待异日,恐生死莫测,悔之无及矣。昔有三老曰:“今年酒席筵前会,不知明年又少谁。”又一老曰:“你说太远了,今晚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又一老曰:“你说太远了,这口气既然出去,不知进来不进来。”故智者不失时,勇者不再计,学者犹敢虚度乎?

先贤内外阴德说

上阳子曰:“修道先须积阴德。”紫阳真人曰:“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何谓阴德?施与不求报,积善无人知,不迫人于险者,阴德也。《心学》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居先。戒淫尽孝,凡事在父母面上用功,用力省而积累多,此外阴德也。”

《悟真注》云:“行须八百,功满三千,似乎累世莫殚,不知八百三千,一切惟心所造。倘能一念回机,全身放下,广大高明与太虚同体。”如吕祖之不学点石成金术,贻害五百年后众生,具此度量,自然三千功、八百行,当下立即圆满矣!此内阴德也。

内外如此交积,照祖师丹诀,一直做到成功,决无障碍。

 

《合宗明道集》 初集 卷三

 

祖师守阳伍真人宝诰

大夫哲嗣,大明逸贤。梦兆榴花于仙母,派接龙门之正宗。安贫乐道,七十年孺慕依依,孝思不匮;立志亲师,二十载质问切切,仙道宏通。直论九章,明合宗于古佛;玄机七日,示正理于天仙。分三关之顺逆,指人大路;辨五龙之真伪,辟他旁门。说法宗师,泄道始祖,大慈大悲,大仁大孝,祖师守阳伍大真人。

禅师华阳柳真人宝诰

南昌故郡,洪都仙籍,柳氏英贤,清代高僧。三十年励志江湖,五千藏留心内典。本冲虚真人之秘旨,论证金仙,开悟后学;得壶云老师之真传,经垂慧命,接引来贤。炼精造化用风火,启千古之迷蒙;周天度数疑有无,得一言以断定。古仙代表,后进恩师,大慈大悲,大仁大义,度人无量,禅师华阳柳大真人。

炼己还虚论

伍冲虚曰:炼者,苦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曰炼,禁止其不当为之事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

凡富贵功名、妻子、琛财田宅,及一切事之已知者、已行者、已能者,皆属贪爱。惟割舍尽绝,不留丝毫,方名万缘不挂。若有一件挂心,便入此一件,不入于道。故必割而又割,绝而又绝,事与念割绝尽净,而后可称真炼。己者,元神也,真意也,即我本来虚空性体也。纷扰为念,静者为性,动者为意,妙用则为神也。四者未发之前,浑然如太虚。因机萌而言,故有意、念10、性、神之分。还虚者,复还无极鸿蒙未判之初,其功惟在“对境无心”而已。所谓万象皆空,一尘不染,一念不起,六根大定,此即本来之性体完全也。若不炼己还虚,则临时熟境难忘,神驰气散,安能夺得造化之机,还我神室,而为金丹发生之本耶。

下手调药采微阳法

华阳曰:欲修大道,理无别诀,无非先天元神、元炁而已。神乃心中之神,炁即肾中之炁。何以谓之先天?当虚寂恍惚时是也。何以谓之元神?以其从先天中出,既知恍惚是谁恍惚,此即先天之元神也。恍惚之时,不觉真机自动,阳物勃然而举,此即先天之元气也。

吕祖曰:“纯阴之下,须是用火煅炼,方得阳气发生,神明自来。”

华阳曰:“中年人药少,不能采取,须是用火煅炼,方得有药可采,此机先一着以采微阳也。”

梁靖阳曰:“虚耗者用筑基之功,平日既已炼己,入手即当调药,偶逢时至,未可遽行四字诀,只是凝神气穴,息息归根而已。”

夫调药有时、有地、有法。

时者何?觅元子曰:“外肾欲举之时,即是身中活子时。”华阳曰:“外肾举者,非有念而举,乃自无而生,生而或速或缓,皆由活动之机。若有念而举,炼之即成幻丹。”浑然问曰:“若睡浓之时,不觉而自举,及偶然觉之,此时下手,亦成幻丹否?”答曰:“正睡浓时,自己身心俱已不觉,念从何有乎?”尝闻吕祖云:“动则施功静则眠。”夏云峰曰:“忙里偷闲调外药,无中生有采先天。”俞玉吾曰:“修炼日久,更无梦觉之异,虽当寝寐,神亦不寐。”精生之时,不待唤醒亦自觉悟,此即调药时也。

地者何?华阳曰:“其脉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空一穴,古曰内肾,又名炁穴,正是调药炼精之所,即元气之融动处也。其真实在处,又在学者临机审察耳。”

法者何?《黄庭经》曰:“呼吸元气以求仙。”华阳曰:“呼吸者,后天之气也;元炁者,先天之炁也。先后原有兼用之法,若不兼用,元炁顺流而出,不能成丹矣。必假呼吸之气,留归以炼之。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迎归炉,或十迎,或数十迎,外形倒则止矣。”如冲虚所谓:“以后天呼吸气,留恋神气是也。”栖云先生曰:“人吃五谷,化为阴精,此物在里面作怪。只用丹田自然呼吸之气,吹动其中真火,水在上,火在下,水得火自然化而为炁,其炁上腾熏蒸,传透一身之关窍,流通百脉。”觅元子曰:“阴精者,五谷饮食之精,苟非巽风坤火,猛烹极炼,此精必在身中思想淫欲,搅乱心君。务要凝神调息,使橐籥鼓风,而风吹火烹,炼阴精化而为炁。”俞玉吾曰:“内炼之道,至简至易,惟欲降心火入于丹田耳。”此即微阳初动,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风火同用之法也。

 

火候次序论

华阳曰:夫道从炼己起手,次下手调药。既了手行周天,三事非一也。己熟,或坐或卧,不觉忽然阳起,即回光返照,凝神入炁穴,息息归根。此神炁欲交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念兹在兹,此即谓之武火矣。神炁既交,阳炁已定,又当忘息忘意,用文火以养之,不息而嘘,不存而照,方得药产。但忘息,即不能以火熏之。但用息,即是不忘。息无不泯之谓嘘,欲嘘不觉之谓忘。但用意即是不忘,但忘即不能以意照之。古云:“心无不存之谓照,欲无不泯之谓忘。”忘与照,一而二,二而一也。当忘之时,其心湛然,未尝不照;当照之时,纤毫不立,未尝不忘,是谓真忘、真照也。此即谓之文火矣。文火即足,夜半忽然阳生,药产神知,光透帘帷,阳光一现,阳物勃然而举,则当采封运行。

采运之时,存神用息,逆吹炁穴,此即谓之武火也。封固、沐浴、归根,即用上文文火之法,照顾温养之,此即谓之文火矣。但不在交媾与周天之时,俱是用文火之法,以时刻温养之。而炼己之功,亦是用此法,不然不能还虚。然候者,亦非一说,不论阳生药产,但有炁动者即为一候,以神驭炁,又为一候,此乃神炁会合之二候也。故曰“二候采牟尼”者,即此也。药炁即产,往外采归炉为一候;而炉中封固,又为一候,亦谓之二候采牟尼。升降沐浴为四候,总谓之六候。此乃周天一十二法,所用之六候也。

小周天始终总论

柳华阳曰:夫金丹之道,从静而入,至动而取。静者大道之体,造化之根。若不静,则识性夹杂,神不灵而气亦不真,于此妄炼,即属后天,与先天虚无之道不相契也。故幻丹走泄而道不成者,皆由未静而夹于识之过也。夫静者,静其性也。性能虚静,则尘念不生,真机自动。动者,非心动,是炁之动也。气机既然发动,则当以静应之,一动一静,不失机缄,是谓调药,是谓交媾。行乎造化,性命双熔,即性命双修矣。苟或专守清净,而不识动机,或专取动机,而不复清净,皆非正理也。次当明其药产老嫩,老则气散不升,嫩则气微不升,务在静候动旺始采,是谓当令。故曰“时至神知”。以顺行之时候,即逆行之时候也。故曰:“药炁驰外,则外别有景。”如此调之日久,自有药产景到,然亦特为虚耗之躯言之耳。若壮旺之体,只候药产景到,调其老嫩,以运周天。若调之日久,而不用周天,则阳极精满,满而又溢矣。故童真只用大周天,不必用小周天,是诀则一而法则活也。

故调药者,元炁一动,伺阳之长旺,即当采封,运行周天。运而复静,动而复运,循还不已,是谓进退行火,是谓采取周天也。勤行不惰,道有何难哉!故曰:“丹田直至泥丸顶,自在河车已百遭。”又云:“以虚危穴起,以虚危穴止。”盖虚危穴,即任督二脉之交处,立斗柄,运河车,皆由此而起止。故冲虚师曰:“起于是,亦止于是。”且运必假呼吸,若不以呼吸吹嘘,则神炁不能如法。必似有似无,合乎自然相依之运行。盖行以神为之主宰,不见有炁之形迹,元气乃无形之行,随元神之运行,听呼吸之催逼,故曰:“夹脊尾闾空寄信。”而呼吸乃采运元气之法则,逆吹微缓,谓之文火,紧重谓之武火。数息运元气者,为爻、为时、为度、为位,而周天之造化,以此为规模,非真三百六十有余也。故曰:“每时四揲。”所以然者,使其水火不致太过、不及也,是范围元炁而成度数,为造化之总序耳。故曰:“以息数定时数也。”

或又问:“鼎炉、道路、药物、火候?”曰:“能此虚危任督运用,即鼎炉道路;明此阳动升降,即药物火候,而道即在是也。除此皆非正理,尽属筌蹄惑人矣。借筌蹄获鱼兔,谓筌蹄为鱼兔,误也。去筌蹄专鱼兔,朝采暮炼,自然精化炁足,丹成景至,再行向上功夫,炼炁化神,超凡入圣,出定千百亿化身,皆可由此书而上达矣。”14

小周天河车纲领论

俞玉吾曰:“其法潜神于内,驭呼吸之往来,上至泥丸,下至命门,使五行颠倒运于其中,此即周天内外机动是也。”

冲虚曰:“以意主中宫,以神驭炁,其炁至尾闾夹脊,上昆仑,复下丹田,周流运转。”

觅元子曰:“乾坤阖辟,阴阳运行之机,一吸则自下而上,子升;一呼则自上而下,午降,此一息之升降也。”

华阳曰:“乾者,首也;坤者,腹也。阖辟者,乃内外呼吸之玄机。盖外面之气降,里面之炁则过我而升;外面之气升,则里面之炁过我而降。”

曹还阳曰:“六阳火专于进升,而退后随之而已;六阴符专于退降,而进又后随之而已。”曰后随者,顺带之义,以其呼吸往来之不可无,亦不可专主并重也。

冲虚曰:“当机在吸,则顺吸机而升乾,升不降,非全不降,以灭阖辟,乃不重于降而专重于升,只见升不见降也。当机在呼,则顺呼机而降坤,降不升,非全不升,但轻其升若无,而专重于降,只见降,不见升也。此乃周天先后二炁消息之机也。”

华阳曰:“大凡临机之时,必须畅明其神,勇猛其志,外除耳目,内绝思虑,一点真神,领炁循环,切忌昏迷散乱,稍有他见,炁则散于别络,空转无益。”

邱祖曰:“采二炁升降之际,若不以意守中宫,药物如何运得转?务宜立定天心之主宰,斗柄外移,而天心不离当处,六时进火,六时退符,而天心亦不以进退而离当处。天心,真意也。当处,中宫炁穴也。”

浑然问曰:“老师言意要主宰中宫,以为斗柄斡运之主,其神要随先天之炁升降,又闻后天之气,要在息上升降,如此则三处皆有动静知觉之意,不知其神其意,重在何处?又如何分别用度?丹经曰:行则神炁同行,住则神炁同住。今如此分别何也?”答曰:“内外皆主乎机也。云何为机?譬如世人安消息以制物,如若投机,一扣即应,无处不动。今既有先天之炁,则我之经络,自能通应,况又有后天之气鼓舞,安有上下中间不应之理乎?又如世人织布然,临机之时,手足头目,上下左右,照顾接送,初学其法甚难,至于熟,则临机而上下左右,照顾接送,亦不知从何而主宰。大道亦然。可见先天后天,上下中间,皆主乎自然消息之机也。总之,行火之时,心若不诚则不灵,或昏迷十二之时,或迷失刻漏之数,或忘沐浴之候,或不知以何数周于天,或周已而犹不止,是皆失于火而药亦消。夫火所以炼药,古云:火药一处居。行火之法,愈久而愈密,愈密而愈精,则大药必成矣。”

任督二脉图说

华阳曰:此图直泄元机,实愿得药之士,不失运行之路。丹道最秘,非余之敢妄泄也。古圣虽无图,却有言存留,奈何不全之过耳。又因旧说督脉在脊骨外,而任督止于上下唇。此二说皆俗医之妄指,岂知仙家说任督,实亲自在脉中行过以为证验。非但行一回也,金丹神炁之元妙,必要在脉中行过数百回方得成就。谬妄不但俗医乱指,今之修玄者亦妄指,愈加纷纷。苟不亲自领会境遇,妄意猜指,浅学信受,误丧厥志,岂不痛哉!故余将师所授之诀,以亲自领会之熟境,绘图以证其非。然而此图一出,游方之士,与假道学,则无容身之地矣。

 

法轮六候图说

华阳曰:道之妙用,莫如法轮;玄妙行持,莫如呼吸;运行不蹊,莫如道路;不外道路,莫如真意;消息往来,莫如阖辟;有所起止,莫如界地。斯图也,窍妙全备。阳生在此,调药在此,鼓巽风在此,药产在此,采取在此,归炉在此,驾河车在此,还本复位在此,金丹造化之全功莫不在此。然其穴本无形,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其炁之行,后通乎督脉,前通乎任脉,中通乎冲脉,横通乎带脉,上通乎心,下通乎阳关,上后通乎肾,上前通乎脐。静则集氤氲而栖真养息,宰化化生生之源,动则引精华而向外发散。每活子时二候之许,其窍旋发旋无。故曰:玄关难言也。

采取封固说

浑然子曰:“时至炁化,机动籁鸣,火从脐下发。”

华阳曰:“时至者,乃药产之时也。籁鸣者,即玄关之机动也。火者,炁也。脐下者,丹田也。”古人曰:“时至神知”者,此也。

学者知此时之机,不可惊怪,亦不可起太明觉。药分老嫩,老则炁散不升,嫩则炁微不升,务在静候动旺始采,是谓当令。以顺行之时候,即逆行之时候也。

《二炁直论》曰:“此炁虽动,不得神宰之而顺,则不成精;不得神宰之而逆,亦不得返炁。逆修者,不令出阳关,即用后天之真呼吸,寻真人呼吸处,一意规中,以神宰炁,收藏于内,是谓采取。药即归炉,又当封固停息以伏神炁。此入中宫沐浴,即运周天子时之头也。封固者,温养之义。停息者,非闭息也。乃用文火将神炁俱伏于炁穴也。随后火逼金行,有行动之机,则周天武火自此运起矣。”

阳火阴符解

伍冲虚曰:“小周天用于化精时,其15中奥妙,有子午二时之阳火阴符,卯酉二时之沐浴也。”

曹还阳云:“凡进则曰进阳火,凡退则曰退阴符。亦以阳用者曰火,以阴用者曰符。”

华阳曰:“运火之时,后天气进,则谓之阳火;后天气退,则谓之阴符。凡阳火阴符、沐浴归根,皆是借后天呼吸之气,以为周天度数之法则。若无其呼吸,则无其阳火阴符、沐浴归根矣。”

《三皇玉诀》云:“阴符者,暗合也。暗合天地之机,采运长生之本,故曰阴符。”即以此知阳用者曰火,阳符其火候,故曰阳火也。

 

呼吸度数说

古云:“圣人传药不传火。”冲虚曰:“谁云火候不可传,随机默运入玄玄。达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明明言火候是呼吸也。

萧紫虚曰:“乾坤橐籥鼓有数。”华阳曰:“数者,乃阴阳升降之度数,假呼吸之息数,而定卦爻之揲数也。若言不用息数,则万万不能成丹矣。且数者,每步四揲。升为阳,阳为乾,乾用九,四九三十六,乾策总六爻之四揲,共二百一十有六;降为阴,阴为坤,坤用六,四六二十四,坤策总六爻之四揲,共一百四十有四,合成三百六十数,成其法轮一转之途步限度。但其中有沐浴不用九六四揲,不满三百六十之义。然而阖辟无数,六十在其中矣。此乃恐其太过、不及之弊,故必依周天,以为行住起止多少之限法也。三百数者,实非三百息,皆譬喻言也。”

子时进火说

守阳曰:“起火炼药。”混然子曰:“火逼金行,当起火之初,受气宜柔。”

华阳曰:“火者,呼吸之气也。金者,元炁也。盖金不能自升,必假火以逼之,使朝于乾宫。然炉中药物未旋,不可即行武火,须以温柔之火逼之,金有动机,则火当长矣。若药未动,炁伏而缓,先起武火,则内之炁不顺,堕于蹊径,欲归正路,不亦难乎!故曰宜柔也。”

紫清翁曰:“此时以灵觉为用,如线抽傀儡,机动气流,微微逼过尾闾,又是一关。”

冲虚曰:“尾闾关,名下鹊桥,取心神朱雀之义,凭心神领炁度过此处,故有鹊桥之名,上鹊桥亦然。”

卯酉沐浴说

《悟真注》曰:“子进阳火,息火谓之沐浴;午退阴符,停符谓之沐浴。”

华阳曰:“息火停符者,停住有作而行自然之妙运,非是停住先天而不行,是停住后天之武火也。”故履道云:“十二时中,毋令间断。”

俞玉吾曰:“天道无一息不运,丹道无一息间断。”

冲虚云:“世称沐浴不行火,且道呼吸寄向谁。要将四正融抽补,才得金丹一粒归。”

子野云:“卯酉不进火,但以真炁熏蒸而为沐浴,万古不移。”

白紫清曰:“卯酉之息,乃‘柔’字而已。”

陈希夷曰:“卯时沐浴酉时同。”

午时退符说

冲虚曰:“印堂鼻窍,一实一虚,名上鹊桥,宜防危险。”

陆潜虚《河车论》曰:“上风府而直至泥丸,神与炁交会于此,则其流畅融洽,不言可知。少焉降为新美之津,则自重楼而下,由绛宫入紫庭,欲归其所藏之处而休焉。如此循环灌注,久久纯熟,炁满三田,上下交泰,所谓炁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造化至此,内炼之征见矣。”

归根闰余说

冲虚曰:归根还于下丹田之处为闰余,有温养沐浴之候,知有闰则知天之实周矣。静而一动,则一炼而周,使机之动而复动者,则炼而复炼,周而复周。盖炁之动,必须炼之,则周天之火容易止。若不炼,则火不能速止,而大药亦不能发生。古云:“运罢河车君再睡,明朝依旧接天根。”正此也。

丹熟止火说

华阳曰:“止者,不行升降也。”然虽不行升降,时刻不可须臾离火,常常温火熏蒸,离则亦自走矣。

紫阳曰:“未炼还丹须速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盖言必知止也。

冲虚曰:“止火有龟缩不举之景,有阳光二现之景,皆真候也。盖当炼精之时,两眉间号曰明堂,恍如掣电,即有阳光一现之景。斯时也,火候未全,淫根未缩,一遇阳生,即当采炼运一周天。务须采炼多番,圆满三百妙周限数,则精尽成炁,无精可炼,阳关已闭,无窍可通,方得淫根如龟之缩。所积阳气,尽伏炁根,方得阳光二现。光既二现,纵有动机,亦去其火更宜入定,以培养其真阳,静听阳光之三现可也。阳光三现,大药纯干可采矣。若行火至于四现,则大药之可定者,必随火之不定者,溢出而化为有形之精也。可不戒哉!”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