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无障碍入口

2018丝绸之路再出发,《中国通史》分享会在老国展举行

【发布时间:2018-01-23 13:39:26】 【来自:华夏社】 【浏览:
0

        时值三九,201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在老国展如红梅绽放,为寒冬添加了一抹亮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快车道的新时代,华夏出版社在1号馆新闻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中国通史》分享会。出席嘉宾有:《中国通史》作者之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赵凯,《中国通史》访谈嘉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小锋,《中国通史》责任编辑杜晓宇,三位嘉宾都是秦汉史领域的历史学博士。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英国人出版的《伟大的探险家》里列举的世界上最伟大的40位探险家里没有一个东方人,几乎全是欧洲人。不见16世纪初麦哲伦率领一些小帆船完成环球航行,利玛窦万里迢迢从地中海到北京给万历皇帝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等,阿尔蒙森与斯科特的南极角逐,《阿凡达》导演卡梅隆驾驶单人深潜器潜到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等等。相形之下,中华民族自郑和下西洋之后500多年的表现非常沉寂,民族精神似乎内敛而怯懦。就连国土上的瑰宝——敦煌石窟都是20世纪初斯坦因、伯希和等外国探险家发现的,这更让国人无地自容。
        难道中华民族真的没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基因吗?三位嘉宾带领我们从丝绸之路再出发,抽丝剥茧揭开这份沉重历史话题的迷思。

分享会现场

        一、万里流沙不辞远,张骞“凿空”西域、班超经营西域的伟大历程
        巍峨的天山遮住了先民的视野,在公元前2 世纪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对于天山以西以北的世界,中国人知之甚少。
        西域流沙古未开,氂牛边堠接轮台。扫空瀚海长城外,断得匈奴右臂来。和议终非中国计,雄兵方逞帝王才。守文弱主书生见,难得英雄靖九垓。(清·王昙《咏汉武帝》)
汉武帝为解除匈奴入侵的巨大压力,在积极备战的同时,谋划把臣服匈奴的西域诸国拉拢过来,“断匈奴之右臂”,夹击匈奴。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构思,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壁画摹本,摹自莫高窟第323窟(盛唐)

        张骞本是侍卫皇宫的一个普通郎官,不甘心碌碌一生,于是应募出使,投身绝域。公元前 138 年,张骞率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庞大使团,试图联络被匈奴打败的大月氏人,共同对付匈奴。张骞的第一次出使非常不顺,先是被匈奴拦截扣留了十三年,好不容易逃出来,辗转来到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不料月氏人安于现状,不愿意再向匈奴寻仇。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只好返回。在归国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过了很久才回到长安。出发时的百余人,回国时只剩两人。公元前116年,张骞再度持节出使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张骞一行获得了邦国分布、山川地形、道里行程以及风土人情的宝贵信息,由此开启了汉朝经营西域的宏伟大业。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骞通西域,“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在15 世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前的千余年间,穿越西域的沙漠之路,始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为重要的通道。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新疆喀什班超城

        东汉之初,由于改朝换代间的大混战,国力明显减弱,一度无暇西顾,西域诸国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北匈奴。班超与西汉的张骞,堪称汉代经营西域的双子星。他是史学家班固的弟弟,投笔从戎,投身西域三十一年间,把亲汉邦国联合在一起,打击匈奴和叛汉势力,维护了西域的和平与汉朝的声望。在公元94 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成功地调发了西域诸国军队八万之众,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朝。朝廷在表彰班超的功绩时说:班超没有动用汉朝的大军,没有给国家带来负担,却能让远方的各民族和睦相处,使风俗各异的人们同心协力。
        班超与张骞同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探险英雄,张骞封博望侯,班超封定远侯,两位伟人功业性质恰如其爵名。张骞成功凿通西域,班超父子奋力维护丝路。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言,班超事业自是不能比拟张骞“凿空”,但从个人功勋来说班超的成就却远超过张骞。他是在得不到国家力量支持的最艰苦时期,一种特立独行式奋斗,最先二十余年间,未动用国家部队一人,仅凭个人一己的勇气、胆识与毅力,向命运挑战,最终获取全功,一生都是英雄式奇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班超勇气与胆略的真实写照,也是汉朝时期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魅影。

        二、汉朝经营丝绸之路的国家层面战略定力与“树威”“布恩”并举的政策措施
        汉武帝在即位初就发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的求贤令,并举行征伐匈奴的御前大辩论,之后才有了张骞的西域探险。在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开通丝绸之路之后,汉朝在西域的经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西域距中原遥远,汉军无法长期驻扎,汉朝使臣遭劫或者被杀的惨剧时有发生。汉朝与匈奴双方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拉锯战十分激烈,有时不得不诉诸武力。汉武帝除了正面出击匈奴之外,还派李广利两次征伐远在中亚的大宛,以树立汉朝在西域各国的威信;汉昭帝时傅介子计斩楼兰王、“不破楼兰誓不还”成为千古美谈;汉元帝时陈汤千里奔袭,格杀与西汉王朝争夺西域控制权的匈奴郅支单于,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中华民族最强音。
        维持丝路畅通的费用支出相当惊人,朝廷中反对经营西域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班超去世仅五年,东汉朝廷终在西域“无益于中国而费难供”的理由下宣告放弃西域。直到十多年后,在其子班勇坚持下,汉安帝召开御前会议大辩论,权衡利弊,最终促成班勇“三通”西域,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统制才告稳定。


沙雕:西出阳关——张骞,班超,班勇

        与匈奴设置僮仆都尉管理西域并对西域各国征税不同,汉朝驱逐匈奴势力接替匈奴控制西域后,辛勤经营西域。一方面双方互惠互利而非匈奴式的片面剥削,同时给予养蚕、铸铁以及水利工程知识等领域的技术传授与指导,还有财政上定期或不定期的无偿援助。另一方面,从不干涉政治上追随汉朝国家的内政,而是采取“质子”制度,培植政治向心力,通过让西域各国王公子弟长期留居长安,亲身感受汉朝文化。莎车国是公元前后西域最为强盛的国家,其国王也曾是质子,不但成长于长安, 而且还曾担任汉朝政府公职,他去世时对诸子的遗训便是:“世奉汉家,不可负也”。
        张小峰教授认为,汉朝要付出这么大的财力做这件事情,维持与西域交往的畅通,实际上是汉朝试图将国家影响力远播于四方的战略规划,用今天的词语来形容就是汉朝塑造自己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所以丝绸之路能否畅通是汉朝国力是否强大的见证,是汉能否有效影响和控制西域甚至更远国家的一个标志。维持丝绸之路畅通,不但对汉朝本身,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与异域文明交往中的开放自信心态在文化艺术上的反映
        张骞凿通西域之后,华丽高贵的丝绸、光洁典雅的铜镜、高超的铁器铸造技术,借助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入西方。非洲的狮子、西亚的驼鸟、印度的孔雀、膘壮健行的大宛天马,通过丝绸之路,从域外来到中原。《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源自印度的佛教很早就在西域传播,两汉之际,又从西域传入中原。公元68年,东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城雍门修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古代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由此开启了佛法东来的大门。

青铜雕塑 马踏飞燕

        汉朝因直接导入西方艺术因素而开广素材变换领域,栩栩如生的神灵,以及各型人物既其日常生活动态描绘,都足显示注入了新的生气。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特别推崇汉朝艺术风格: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铜塑——马踏飞燕、花岗岩石雕——伏虎、石刻拓片——荆轲刺秦王、陶塑——说唱俑、浮雕拓片——导车画像等汉代艺术作品是其代表。

        汉代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第一个高峰期。丝绸之路的开辟是汉代积极进取的国家政策和个人伟大探险精神相结合的壮举,契合大时代来临之际“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求贤诏书)的民族进取精神。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汉朝对西域三百年的辛勤经营,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开放包容心态,以及同时期积极向上的艺术精神,都表明了两千年前中华民族就有着强烈进取精神的基因。任何大国的崛起,都需要一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时代精神”的元素,丝绸之路历史体现的时代精神就是开放、进取、包容。在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关键时期的新时代,我们从丝绸之路再出发,唤醒中华民族沉睡已久的进取精神基因正当其时。

           黄金山社长给与会者讲解《中国通史》

        社科院五卷本《中国通史》全球视野,中国叙事,全书站在21世纪的历史高度来把握、透视与思考中华民族所走过的历程,同时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在全球化时代郑重回答了中国人对本国历史的重大关切。
        精装本于2016年5月面世,深获广大读者的喜爱,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入选2016 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众喜爱的50 种图书、2016 年度中国出版协会 30 本好书,入选中纪委监察部官网 2016 年6月推介图书、中组部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2015年12月25日、2017年9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播放了《中国通史》的创作与出版情况。2017年9月大字本上市以来广受好评,短短3个月时间又入选中国出版协会《精品阅读》杂志2017年精品阅读年度好书、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2017年第二季好书。
这一切不是偶然的,《中国通史》每一个时段都由本领域学有专长的学者撰著,是历史学术著作和大众阅读的桥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愉悦感,一家三代人可以共同欣赏,常读常新。

卜宪群 总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撰稿 定价:298.00元
华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0809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