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
作者:[美]西奥多·格拉瑟[Theodore L.Glasser] 主编

序言

    好友黄旦教授主持推出了这个“传播·文化·社会”译丛。他嘱我作文,略述译丛的设计思考以及入选的这些书之学术意义。我惟有从命,但这题目太大,为不多占读者的资源,我长话短说,就译丛设计的思考,择要述之。
从构思到实行
    这个译丛的策划起于1996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其时有两个“研讨会场”,一是白天的正式研讨,另一是入夜后的“神侃”,一群尚年轻或尚不太沧桑的朋友相聚,虽天南海北地“侃”,却不离共同从事的学术。大家都颇感慨,觉得自19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虽有发展,但其学科领域究竟什么样,研究怎么做,仍很朦胧。于是大家“侃”出编一套译丛的狂想。
 

后记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缘引进和翻译这本论文集。
    公共新闻事业(public journalism)这个学术名词这些年在国内比较热,在这股思潮刚兴起的2003年,我就接触了这一理念的核心论文集The Idea of Pub-lic Journalism。这本书是我的硕士导师黄旦推荐给我的,在他的指导下,我就公共新闻事业写了我的硕士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我自己粗略地翻译了此书,还通过复旦的外文数据库和google搜索了关于公共新闻事业的其他论文,进行翻译阅读。
    硕士毕业后我回家乡宁波做了老师,但是对于公共新闻事业仍念念不忘。我认为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对于当前的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本论文集阐述了公共新闻事业的核心理念和冲突,学理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所以,我就给此书的编者——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西奥多·L.格拉瑟(Theodore L.Glasser)——发了封邮件,表达了我想把这本论文集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愿望,他很快回信说对此很高兴,但此书的版权归属出版此书的出版社,让我跟他们联系。于是我又发邮件给出版社的编者,他让我找国内的出版社跟他们谈版权,我就找了国内翻译出版新闻传播类学术著作方面很有影响的华夏出版社。非常感谢华夏出版社的朱悦编辑对我的信任,她跟美国的出版社谈好版权并让我翻译此书。
    翻译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这本论文集不仅牵涉到美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还涉及美国的政治、哲学、历史和文化传统,书中涉及的人物、地名、报纸杂志和电视台名称也很多。为此,我通过查阅专业的人名和地名词典、各种书籍资料以及通过网络搜索来理解确认。我很感谢我的母校——复旦新闻学院——谢静老师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帮我做了校译工作,纠正了译稿中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译法。对我而言,翻译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在翻译过程中,我很想念曾经给我帮助的复旦新闻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