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陪审团 In The Hands of The People
作者:[美]威廉·L.德威尔[William L.Dwyer]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陪审制度的书,翻译者是我的研究生王凯。
    记得二十八九年前,我曾作为西南政法学院法律本科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在法官“师傅”的带领下,与一位人民陪审员一道共同参与了一些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最深刻的印象是,那位来自于当地某国营企业的人民陪审员从来不发表自己个人的意见——无论是对案中证据的采信,还是对案件性质的认定,以及对案件的判决,等等,一律只有四个字:没有意见。而“没有意见”的当然含义也就是完全同意法官的意见。与人民陪审员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使我对陪审制度的认识也只有四个字:陪而不审。这种认识的顽固性甚至令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推至任何一种陪审制度,以为无非都是摆设而已,中外皆然。
    及至后来国门渐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不仅能够从电影、电视上看到五光十色且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式法庭剧,而且从种类繁多的译介书籍里了解到许多有关美国陪审制度的实在资料,这些都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偏见。
 

后记

    译事诚艰难。自拿到书的原著,一直到最后定稿,半年时间恍然而过。我之所以还能坐得住板凳,大抵缘于我对这本书的主题一见钟情。每一次看亨利·方达(Henry Fonda)主演的那部《十二怒汉》(12 angry men),胸中都会涌起阵阵感动,一种莫名的、深深的感动:黑白经典屏幕上男主角顽固地说着“It is just possible…”、众人在陪审评议室里模拟着案发现场以及证词中所说的场景、陪审员在自己的经历与眼下的案情之间徘徊思量、道德与法律不断交织、正义最终得到了实现……
    是的,陪审团制度屡屡见诸报端,在欧美影视中更是频频出现,但是国内很少有专门的介绍性著作,国外的优秀作品更是很少引进到中国。我周围的同窗好友在欣赏电影时也多有疑问:“陪审团……又是陪审团……陪审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威廉·L.德威尔的这部著作恰好为我们扫清了心头的疑云。这本为陪审制辩护的力作,在美国国内备受赞誉,这次介绍到中国来,也希望会引起大家对于陪审团制度的兴趣。只是,译者的水平实在有限,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定会有诸多舛误与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