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你和佛之间,只隔着一条线我那段走火入魔的日子
我那段走火入魔的日子
我不是佛教徒。当然了,更不是什么大师或高僧,拜托,请大家不要再给我贴标签。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如佛陀所说是在苦海里翻滚,找不到地方上岸的凡夫俗子。
当然了,我也想拥有佛陀的智慧,可以离苦自在,无恐惧罣碍。因此,我也学佛,钻研佛经、佛理;然而,我愈用功愈虔诚,就愈发现,很多佛经里的一些神话或宗教性的催眠,不但不能让我自在、让我拥有智慧,反而让我迷惑不安。
我认识许多法师,他们只是叫我念经、持戒、拜佛,有些法师还鼓励我点灯或捐钱买一些动物去放生,我愈想愈困惑。
传统佛教的这些教义,老实说,根本无法帮我解决人生的种种困境,也无法让我拥有更多的智慧去面对现实的残酷考验。
难道释迦牟尼的本意,就是要大家去捐香油钱、放生、做法事、念经……这样就可以到西天净土,遁入涅槃了吗?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相信佛陀的伟大智慧,绝不是仅要我们做这样一些事,然后在这种宗教性的催眠中度过一生。
我开始大量研读更高深的佛经,相信里面的空、里面的放掉我执,以及容易误导世人的一切,包括我们存在的因缘及肉身,以及我们跟很多人有深远关系的缘分,这些在佛法里似乎是垃圾、是病毒、是应该要被谴责的,一切都只是空,都是空。
老实说,我为了脱离苦海,真的一度逼自己去相信佛经里的这些理论,想挣脱我存在及拥有的一切,脱离红尘,遁入空门。而结果,在我最专心学佛修行的那段时间,我精神恍惚,看到满街都是白骨在走路;我失眠,甚至经常在半夜里惊醒,整个人走火入魔,几乎快要精神分裂,只差一线之隔,只差一念之间,我可能就要进精神病院了。
从此,我放弃那些佛经和教义、抛弃那些不合人性的空,我不相信佛陀的伟大智慧是这么回事,我开始绕过很多佛经,去寻找印度原始佛教或佛陀的原始教义,我开始去找敢说真话的禅师或得道者,我开始自己去找出路、去体验我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我想办法让自己放松、冥想,让心静下来,静下来。因为,如果佛法不能让我平静,让我自在,让我自然地活着,让我更有智慧去面对现实的一切挑战,那么,这种佛法不要也罢。
慢慢地,我开始能体悟佛陀到底要讲什么。
事实上,那些佛经所说的都对,只是没有把话说清楚。佛陀所揭露的伟大智慧和修行教义也都对,只是那些高深的教义是对修行者说的,不是对一般人或外行人说的,就好像是教授将教研究生的微积分拿来教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小朋友根本听不懂。
我本以为,只有我深受过这些苦,没想到我身边的很多学佛的朋友更惨,有的人每天念经回向给众生、给父母,念了七年身体和运势也没有什么改善,反而因为他付出的都没有得到原本期望的回报,得了忧郁症。有的人学佛学到抛家弃子,躲入深山苦修,几年后再看到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问他自在快乐吗?他却说很想洗个热水澡。有的人太迷信佛经,相信自己有神通,可以飞天,可以变成超人,整天胡言乱语,不但丢了工作,老婆也跑掉了,穷得连房租都付不起。
这时,我觉醒了,我彻底觉醒了,心中有深深的感触:
释迦牟尼啊!你发现的这么伟大的佛法,竟然被后世弟子张冠李戴搞成怪力乱神,甚至变成诈骗团伙用来骗财骗色的工具,不然就是让一些人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这种荒谬悲惨的后果,难道是你期盼的吗?
我醒了,每天不停地大悟小悟,一切都通了,都看见了,我清楚地看见一切实相,但也不否定我们赖以生存的幻觉、执著和种种业力,我甚至膜拜这些东西,这些有条件存在的非实相因缘,我珍惜我的七情六欲,我感恩我拥有这个肉身,我知道我的意识也是假有,但没有这个意识如何修行呢?
我知道我体内有人性、有动物性但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的恩典啊!一切的觉醒、修行和悟道,都应该从人性的自然开始,就如一位著名禅师说的,去体验它,体验之后超越它。而不是一开始就压制、否定它,在没有任何体验之前,就说它是万恶的垃圾或病毒,这不是修行,而是病态的执著。
我醒了,我发愿要帮助更多的人觉醒,不论有多少传统佛教徒攻击我、恐吓我,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我的因缘到期、分解为止。
人生,其实是“头脑”的旅程
人生是个旅程,但从实相的角度来看,人生其实是个大脑接收各种内部和外部讯息,然后自我学习、自我调整适应环境,进而升级进化的过程;从更高层次来看,也可以说人生是个灵魂进化的旅程,头脑为体,灵魂为用,内外互依,实为一体。
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通过眼耳鼻舌身,以及后来的智力及人格形成的意识,来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也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位。因此,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其实都是由大脑接收内外讯息之后决定的,这也是《般若心经》想告诉我们的人生秘密。
我们的存在以及我们所认知或相信的一切,都是由五蕴六识(注)形成的,一旦眼耳鼻舌身意失去作用或没有把讯息传给大脑,一切都会成空,一切我们执著且相信一直存在的,都会成空,这就是《心经》里所谓的空,并非很多人误解的万物都不曾存在的空,让人自暴自弃,没有希望。
看清了这个真相,看清了我们是五蕴六识作用下有条件且暂时存在的产品,自然对任何事都可以不要太执著,于是能活得自在。
佛说万法唯识,这个识也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传送各式各样的讯息给大脑,才能形成的。喜怒哀乐是讯息,有情、有爱、有感动,也是一种讯息,百感交集则是很多很复杂的讯息交错在一起,这些讯息刺激我们的脑神经,进而刺激自律神经、肌肉、五脏六腑,让全身器官、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各种生命因缘可以运作下去,没有这些讯息,五脏六腑自然会衰竭,神经系统和肌肉自然会萎缩,最后分解掉。
我曾看过一部好莱坞电影,内容是说美国有个高科技机构,可以帮客户制造一个与客户一模一样的克隆人,然后把他们关在一个培植中心,让他们有人的思想,可以工作、娱乐,最后的目的是要摘取他们身上的某个器官,给客户做移植使用。
影片中人物提到一个疑问,为何不直接复制某个器官,或者把克隆人放在培养皿或实验室里,等需要器官移植时再动手术取出?为何还要在培植中心规划个人寝室、餐厅、运动场及工作场所,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高科技机构负责人的回答令人深思,他说,他们做过实验,如果直接复制器官或把克隆人的器官直接移植到客户身上,没过多久这个移植过去的器官就会衰竭。后来他们研究发现,人体内的每个器官,如果没有外界长期的刺激或七情六欲的驱使,就无法正常运作,甚至无法成为健康的器官。因此,他们才设立一个像现实世界的环境,让克隆人吃饭、睡觉、工作、运动,有机会和别人交谈、互动,之后再把他们的器官移植给客户,结果效果很好。
老实说,不管片中的立论是否有科学依据,但这个说法和我的体悟不谋而合,而且也呼应了《心经》里所揭露的生命秘密:没有五蕴六识,人就不会成为人,人身的概念、意识,以及种种苦乐、恐惧都不会存在。
然而,人生是大脑接收讯息、处理讯息,进而学习发展出更多的智慧来应付各种困境的过程的这个实相,几千万年来一直精准地在这个自然界运作着,让人类的文明得以进步升级。为何佛陀要写《心经》来叫大家看透这个实相的本质是空?好像这个运作法则是修行者的障碍?
事实上,《心经》是给修行者看的,也不是叫修行者丢掉全身器官、眼耳鼻舌身意、神经系统,而是要修行者看透这些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假有(有条件的暂时存有),不执著于这个大脑运作系统带给我们的苦楚、恐惧和各种罣碍,才能真正观自在而离苦。
我们的大脑是经过几千万年演化出来的超级计算机,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让我们可以不停地成长、进化,让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可以生存下去,让我们快乐、感动,但也让我们痛苦、不安。因为大脑在人类文明愈发达的时候,愈会折磨我们,为此,佛陀才会苦修想找出离苦解脱之道。然而,为什么大脑会让我们受苦?甚至让人忧郁、哀伤、恐惧到想杀人或自杀?为什么大脑会让我们堕入佛法所说的地狱里?
那是因为,人生中有很庞大的讯息,每天每分每秒不停地传送到我们大脑,这些讯息中有很多失真的部分,造成脑部的错觉。例如,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和杂志上看到很多完美无瑕的美女,事实上,这些美女的完美讯息,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像是摄影机、计算机影像处理,化妆、灯光等技术加工,才会有如此完美的美女讯息,进入我们脑子里。但真相是,私底下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美女本人,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是肤色暗沉、气质不佳的丑女,但不知情的大众却迷她迷得要死,这就是我们的错觉,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和大脑,是很容易被欺骗的。
再者,有许多传到大脑的讯息是不完整或不存在的,但我们为了消除内心的恐惧或增强生存意志,脑部会自己编织、创造一些讯息来补强或填满坑洞,来让我们对未来有希望、有信心,可以勇敢地活下去,这些讯息就是幻觉。
例如,有很多其貌不扬的男人,在女人面前反而会显得很有自信,那是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世上的女人在内心里都是喜欢他的,只是不方便表露出来而已,这个类似自我催眠的虚幻讯息,会让他更有自信地活下去,甚至突破很多难关与困境。但这个昧于现实的幻觉,多半是以悲剧收场。很多男人眼高手低,明明自己长得不帅不高,却用尽心机和心力,要结交一个长腿美女做女朋友,结果吃尽苦头,甚至等幻觉被现实磨到消失殆尽后,才不得已接受自己是丑男的事实,身心受创。这就是大脑让人堕入地狱的第二个因素:幻觉。
此外,当很多美好或令人讨厌的东西出现在眼前时,脑部会以为它们是一直存在、永远不会改变或消失的。但实相是,万事万物都不停地在流转变化,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原地保持原貌。可是,我们的脑部却相信它们会永远存在且不会变化,这种相信和渴求就是执著或妄觉。例如,对于至亲至爱的人,我们都希望他们永远不要离开,不要老、不要死。但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我们要接受他们死亡的事实,很多人很怕这个事实,因此不愿去想、去承认,在心中仍固执地认为亲人会长生不老,而这就是妄觉。
例如,某个女孩和情人陷入热恋,她相信爱情是可以恒久的,她渴望这份爱情可以海枯石烂,但那只是她头脑里的妄觉;而实相是,或许没多久情人就对这份爱厌烦了,或许没多久情人就劈腿另结新欢了,也或许她自己又爱上别人了。总之,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这个宇宙也只有无常是最可靠的,是最恒久不变的实相法则。
得不到硬去强求,已经拥有的又怕失去,有了八十分还要追求一百分,对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这些都是妄觉,是人类痛苦的最大来源,也是让人堕入地狱的第三个要素。
人生,说穿了就是大脑不停地产生错觉、幻觉和妄觉的过程,借着这些大脑产生的东西,我们可以活得很快乐、很满足,暂时不会有痛苦。就像吸毒一样,而且自以为永远可以有快乐和希望,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大脑所变出来的把戏,等到大脑所想的和现实世界愈离愈远,整个人快被撕裂了,才惊觉这一切是梦、是妄想。但已经来不及了,因妄毒已深入骨髓,再也无力回到自然或实相状态。于是,整个人像活在地狱里,备受煎熬。
这就是一般人的人生实相,佛陀该对一般凡夫俗子说却没有说透,或是佛陀用梵文说了,但很多老前辈没有翻译好的人生真相。
当人活在希望中,是生命力最强、最快乐的时候;然而,当希望落空,或当我们发现事实和期待有落差时,我们的希望就变成让我们痛苦的根源。苦于是升起,像火蚁肆虐全身,如利刃割心,为了掩盖这个痛楚,我们的大脑又会给我们更大的希望,借着更大的快乐,来平衡心中的痛楚。人类就这样开始玩头脑自欺的游戏,直到有一天头脑再也编不出希望快乐的梦时,我们就应该觉醒了。
人一直是这样活着的,需求产生希望,希望带来快乐,快乐又带来苦楚(得到也苦,得不到也苦),苦楚则让人觉醒、觉悟。因此,要真正离苦自在,就必须把苦的源头切断,这个源头就是我们的错觉、幻觉和妄觉。
如果大家都能看清这个大脑制造的一切的实相,那么,就可以了解我所说的“人生是大脑的旅程”,同时也可以觉醒,不再执著那些投射在大脑里的讯息,自在、豁达地活在这世间,但不属于它,因为,同时也没有什么东西属于我们,包括我们“自己”的这个概念。
注: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意思是指当我们看见有形的存在,也就是色;我们的感官接收到这个色的讯息到大脑,就是受;大脑有了讯息后,产生了想拥有或尝试的欲望,这就是想。例如,我们看见一块蛋糕,大脑觉得很好吃,就产生想吃它的念头。接着大脑下命令,我们就把这个想吃的念头付诸行动,伸手拿来吃,这就是行;吃完后在脑中精准地记下这个美味和快感,成为重要档案,进而形成一种长驻的经验程序,以便下次再看到蛋糕时可以自动执行满足这美味和快感的程序,这就是识。识也是所有执著的源头,这就是五蕴的作用。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经过五蕴作用的六种意识和执著。
佛,对我们来讲只是个虚主词
佛对我们凡人来说,其实只是个虚主词,而不是指向某个人或代表某个身份,他只是一个生命状态的虚主词,一个活在彻底觉醒、自在无惧状态下的生命。
佛法可以帮我们增长智慧、增强面对困境的勇气,如果佛法没有这种功能,就会变成一种自欺欺人的宗教或是诈骗工具。
佛对我们来讲又高又远,如果我们没有看透佛其实只是一个虚主词,而把他当成神来拜,不但对我们没有帮助,反而还会永远无法觉醒、离苦超凡。
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在生活。事实上,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佛,只是你没有了解到,因为你的七情六欲是那么深入地影响着你的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
所以,当你陷入某种困境的时候,不管佛是不是神,能不能帮你都不重要,你只活在自己设定的世界中,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救你,包括佛在内。
例如,当你陷入爱情之中,眼里就只有爱人,爱情就变成了你的整个宇宙、整个世界,你不会再去关心别人,也看不到其他事情,更别说会想到佛了。
想想看,人的“识”的力量有多强大,当你专注于某件事情时,根本连佛也看不见。所以佛对一般人来讲都是我们认知的“佛像”,或是佛教中的神祇,对我们来讲,那只是一个虚主词,是没有意义的,离我们很遥远。
我想跟大家讲的佛,就是你自己的状态。当你陷入一场爱情,整个世界都是这场爱情连续剧的背景,旁人都是配角,你和爱人才是主角,这时,你在这场戏中就是佛了,因为在这戏中你的主权最大,你是最有力量的主角。
然而,在这场戏中,你会遭遇到担心害怕、患得患失或意料之外的甜蜜,或是期待已久却落空的落寞与痛苦。但你是唯一的佛,在这场因缘幻戏中,你这个佛要去体会这些苦乐的感觉,才能让自己觉醒,接着让自己的灵魂升级、进化。
只是很多人不懂得去善用这些幻戏来觉醒,只想逃避痛苦,执著快乐,然后怨天尤人地活在自己的妄觉中,并没有成长或觉醒,等到下一次爱情来临,他还会一样陷入同样的痛苦和妄觉中。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做生意失败或者欠下一笔债务,当债主向你讨债时,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变成一场躲债的连续剧。你是主角,你会整个人陷入这个情境,你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事,人生的美好,身边的亲人,通通都消失,这时候跟他说什么佛经、佛法都没有用。佛教、佛陀、佛法,其实跟他都没有关系,都是虚主词而已。
所谓的佛,只不过是过去曾经有个人叫悉达多,他达到了彻底觉悟的境界,然后他将这个过程与大家分享,告诉大家这就是成佛的状态,这就是佛。而我们离佛的状态还那么遥远,成佛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你应该从自己的苦海当中观照自己,并清楚地发现自己就是佛,只是智慧还没有觉醒,仍然受到大脑很多机制的控制,很多妄觉在作用罢了。
就像前阵子的新闻报道,一堆人在某百货公司前彻夜排队等着买名牌包,为了能买到名牌包,竟发生肢体冲突,有多人受伤见血。这些人都以为名牌包是真的,提着名牌包代表的是别人羡慕的眼光,以及被朋友肯定他们的地位,这种需要被别人肯定的欲望,就是妄觉。事实上,名牌包对于没有觉醒的人来说,不只是一个名牌包,一件单纯的物品,它背后还隐藏着众多的需求以及妄觉。
因为,在他们头脑里这些都是真的,而且他们的妄觉告诉他们必须拥有这个名牌包,活着就是要被肯定、被羡慕,被归类为上流社会人士,他们觉得这些太重要了,以致忘了自己是个佛。
人常常忘了,其实自己没有这些东西一样可以活得很自在。只要每一个呼吸,你都很全然地去享受,就根本不会让头脑来折磨你自己。
例如,明天可能是世界末日、同事可能在嫉妒我、上司或许对我不满……但是,这些都是大脑制造出来的东西,并非世间的实相。
再打个比方,像我前面提过的欠债是一场幻戏,当你很热衷于一项事业,这个事业就是你的全部、你的世界,佛这时就不存在,这个事业对你有多重要,都是由你的意识所决定,和外在世界没有关系。
例如,一个跨国际的上市公司,它的资产可能有好几百亿,事实上,从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投入事业的状态,其实跟一家小杂货店的老板是一样的。
乍听之下,你可能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资产上百亿的公司老板,会和小巷子里的杂货店老板一样?
很简单,因为在两个人的心中,事业是他们的全部,公司就是他们全部的世界。小杂货店老板对店里每个角落放什么产品、有多少库存、什么时候要进货都一清二楚。他们同样都是把心思投入在他们的生意上,他们一样都从中获得满足,自觉这个世界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但事实是,他们只是陷入一种“世界都在我掌控中”的幻觉,一切都只是幻觉。
每个人应该要学习从自己的纯粹经验、主观意识中跳脱出来,看清实相。其实,你也只是地球上的一个生命而已。你目前做的事情也不过是人生的一小段,不要过度放大,或错误地认为全世界就只有你这件事情最重要,你的整个人生就只有这件事情,其他事都不存在。
你如果能够跳脱出来,就可以看清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你会发现自己很渺小,不要妄自尊大,也就不需要太过执著。
同样的,你还是可以去经营你的小杂货店,或是资产数百亿的上市公司,可是这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不再是这么以自我为中心,外面的世界还很大,还有很多人在生活,很多事要做,即使事业起起落落,你也能够看得开。
同样的,当你谈恋爱的时候,整个思绪、力量都放在这份感情的幻戏上,你看不到其他人、其他东西,这样也会因为太执著而痛苦。这时,不妨学习保持觉知,不管你热衷什么事情,都要保持觉知,知道目前你热衷或醉心的这件事情,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也是人生的一个小段落,不能代表整个人生。当你保持这种觉知,即使是身陷困境之中,或是走投无路,抑或是债主上门、病痛缠身、爱情消逝令你感觉无助,你都可以跳脱出来,因为你知道这些痛、这些苦,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小部分、一个点而已,这个点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且不代表整个人生。
你应回想过去也有健康、快乐的时候,或是也享受过甜蜜的爱情。没有保持觉知的人,就会不自觉地把眼前这个不愉快或困境,放大成人生的全部,误认为现在就是永远,往后也会一直这么苦,人生也就完蛋了,走不出来了。这样的人,一旦欠债,不是和讨债公司同归于尽,不然就是自杀。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头脑的妄觉在作祟,进而制造出巨大的恐惧,导致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其实,任何难关都可以渡过。
因为整个世界就是无常,人不会一直都活在痛苦的低潮之中,说不定哪天讨债公司自己先垮掉,或是下一秒钟就会有贵人、转机出现,这些都不是我们能预知的。不管你现在面对的是快乐、顺境,或是逆境,你都要自己跳脱出来,就跟佛一样。佛就是某个人觉醒了、觉悟了。
有些人非常虔诚地拜佛,满脑子只有佛,甚至连梦中都有佛现身来为他开示,这也是错的。成佛不是要你的世界只剩下佛,而放弃了身边所有的事物,这是信念系统造成的错觉。
当你虔诚地拜佛,认为死的都被你拜成活的,这种信念只对你有效,对别人无效。这样的佛也不是真正的存在,只是你头脑中的幻觉,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佛。
因此,要成为一个觉醒者就要清楚,佛对你来说只是虚主词,并不存在。不要被这个字压死,不要认为自己和佛离得很远,认为佛有超然伟大的智慧,人永远无法达到,这样的想法就把自己和佛之间划了一条绝对无法跨越的界线,只会让自己离佛愈来愈远。
有些人误以为佛存在于西方净土,而人只能在浊世受苦,这都是错误的观念。当一个人觉醒了,那一念之间,你就是佛了,无论你在什么环境中,也会感觉像是处在西方净土一样。当一个人想不开,不断放大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即使你还活在尘世,其实也已经身处地狱无间道了。
人的念头就像河水一样,当河水流动的时候,每一滴都是一个念头,所以即使你在同一条河流捞两次河水,也绝对不可能捞到同样的一滩水。
人世间也是这样变化无常,没有一刻会是相同的,你这一刻受苦,下一刻不会是同样的苦。
人也不会每一个念头都是相同的,可能这一秒的念头在天堂,下一秒的念头就在地狱。
当你活在自己的妄觉所制造出来的焦虑或痛苦中时,佛就不见了。因为,你只看到自己的妄觉,佛对我们而言,也只是个虚主词或抽象的观念。
相反的,只要你能从妄觉中跳脱出来,保持觉知地去看自己的妄觉和这个世界,你就是佛。你会发现,你和自己不会有距离,更不会隔着一条线。
薪水、房贷和业绩,才是修行的基础
很多人都觉得佛陀的成道很伟大,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永远无法达成或超越的。但是,在我眼中,每个人都是佛,都可以很伟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觉醒及悟道的方式。
如果释迦牟尼佛生活在现代,他不是个王子,而是个平凡人,那他与我们一样,也是要经历娶老婆、生孩子,也要承担工作、房贷等种种压力。如果没有经历生活的艰辛,他不会知道什么叫苦,一个人如果没有苦、没有烦恼,怎么会想要解脱呢?
修行应该要回归到现实层面来,学习面对自己的因果,如果你上辈子感情的事没有处理好,上天会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这辈子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学会投入,亲身且全然地去感受爱的含义,在爱的体验中得到成长,等到你的功课做完了,你就可以超越它,就可以再去学习别的课程,可能是你的健康或经济问题。
佛法其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系统,真正的佛法应该是先帮助所有人面对眼前的困境,而不是逃避到寺庙或自己想象的西方极乐世界里。我们只有克服目前的困境,才有办法超越它,最后,你会发现,这些人生的课题,根本就不需要执著。
因果业力不见得不好,如果有人觉得不好,觉得那是债,那可能是他还看不清业力的法则。这就好像上辈子刷了卡,这辈子账单来了,有的人拿到账单,可能会不高兴,觉得是债,可是你要想想,那是你种的因,才会有这个果。
如果你可以从这个账单中,看到自己的昧于因果、忽略因果,看到自己的无知,那这个账单是好的,你也成长了,下次就不会乱刷卡。所以,现实层面要从内在修,从内在观照自己、观照别人、关照整个社会,甚至观照整个世界,由内而外观照,慢慢地你会发现,现实中有很多法则一直在运作着,千万年都不变,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薪水、房贷、业绩,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去面对的红尘俗事中的几项,但是随着心态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样貌。
例如,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命怎么这么不好,为什么每天上班才领这么点薪水?为什么自己不是老板?但也有些人会觉得至少还有薪水可以领,应该感恩。
有的人把还房贷当成是一种压力,但是选择有自己的房子,就要负担这样的压力,你也可以搬到郊外,房子比较便宜,那都是自己的选择。
至于业绩,有些人觉得去学佛和关心业绩有冲突,因为长期以来人们觉得佛法是避世的,讲求去我执、不贪求,这种心态跟追求与业绩会互相矛盾,学佛的人不应该去讲求业绩,需要业绩的业务人员也不能学佛。
事实上,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因缘。今天你有这个因缘当业务员,那你就要把业务员当好,把业绩搞上去,等你超越了,你就从这个因缘“毕业”了。
真正的佛法应该是让每个人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从这些现实的功课中觉醒,看清楚很多事实真相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阻碍,为什么业绩做不好?可能是自己讨厌某个客户,可能是自己口才不好、没有自信。如果你能够从佛法的角度看清这些本质,觉醒了,那么佛法反而能帮助你增加自信,让你有更强的能量、智慧去面对眼前的难关。
以此类推,世间的每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做这样的修行,在日常生活里面去觉醒、成长、开悟。例如,业务人员要面对业绩、学生要面对成绩、上班族要面对工作压力,或是有人恋爱不顺利,就要在恋爱里面超越、成长……重点是,当事人要能觉醒地看清万事万物的本质。
有些女性常会逼自己重复地演类似的爱情悲剧,一直找类似的男人来受苦,那就表示她没有足够的智慧来看清爱情的本质和自己的因果,一直被业力所牵引,做同样的错事。包括最近社会上出现很多受虐儿,主要原因都是出在妈妈身上。当妈妈认识新的同居人,明明知道同居人有暴力倾向,却还是一意孤行带着小孩和他同居,害小孩惨遭同居人毒打,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无明”,也就是没有智慧。
其实,大多数人的修行方式是用大脑在修行,大脑会干扰我们,让我们与实相产生落差,这就是我们痛苦的原因。
当初悉达多还在皇宫里时,也是受了大脑的干扰,才让他觉得皇宫会永远存在,皇宫里永远这么快乐,大家永远都不会老死,这就是悉达多的无明,也是让他痛苦的源头。可是,这个痛苦也是带领他找到实相、真理的动力,当他知道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一下子震撼住了,如果他没有找到答案,就没有办法继续生活下去,因此可抛妻弃子,去苦修,去找寻真理,最后终于达到无苦无忧的涅槃境界。
同样的道理,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受父母、环境的影响或制约,长大后自然会觉得房贷、薪水、业绩是人生必要经历的折磨;但是,有的人还是会极力逃避,不敢面对这些现实压力,不敢买房子或成家,如果每天面对还款或工作上的压力,总觉得是无止境的折磨,一点都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有的人甚至陷入这个困境中走不出来,也逃不开,每天像行尸走肉般去上班,死气沉沉地等待打卡下班,就这样日复一日;有些人被工作压力或还房贷、信用卡债、车贷逼得喘不过气来,不是得了忧郁症,就是开始动歪脑筋去赚外快或贪求不义之财。
这种逃避或贪取不义之财的行为,都是无明的表现,都是没有看清实相,看清自己烦恼和恐惧的本质,所做出的愚蠢行为。
如果你觉得薪水不够、房贷压力很大,你就要更勇敢地面对它,然后去观照它、体验它,到了一个层次之后,你就觉得这些都不再是压力;你必须要去体验它,不要逃避,有一天你就会超越它,不再有恐惧和烦恼,可以轻松面对现实给你的所有压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战俘在集中营里惨遭虐待,连哪一天被抓去枪毙都不知道,在这些战俘的回忆录里曾描述到,当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已经到达顶点的时候,虽然军官数度威胁要枪毙他们,但他们竟会露出平静、祥和的表情,那种大不了一死、从容就义的态度,反而把敌军的军官吓了一跳。战俘们这种超越恐惧,不再焦虑不安的状态,就和佛陀悟道时差不多,只是这是被逼出来的。
同样的道理,修行就是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痛苦和恐惧,到最后一切看开了,不再逃避了,就能像那些战俘一样,从容自在地接受当下的一切。
人生有太多苦,每个人遭遇到的苦都不一样,不管你是什么苦,这些苦都是你人生的功课,你必须去面对它,这也是你来这世间的目的。
薪水、房贷、业绩象征人世间的苦,一个人要是没有苦,就不会想解脱,所以在这世界上,大部分都是那些经历过痛苦的人,才会想学佛,学一些身心灵的课程。
那些有善因善缘、福报具足的人,不会感受到佛法有多重要,不过他们并不是悟道者,他们的福报只是暂时性的,让他们不会感受到那些苦。但是,福报总会用完,就像电池的电量总有耗尽的一刻,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过得很顺利,就产生妄觉,以为自己可以永远享受福报,永远不需要做功课。
事实上,福报愈大,福报消失后的痛苦就愈大。
觉悟和智慧来自于痛苦,痛苦来自于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痛苦。
你吃到好吃的东西,你很快乐,可是,如果有一天你吃不到了,这时你就会产生痛苦,或是你会担心吃完就没有了。
其实,所有的痛苦都来自头脑。吃东西时就专心、全然地享受吃这件事,不去担心吃完就没有了;刮风就刮风,下雨就下雨,什么都好,什么都美,这样想,你就不会感到痛苦。
佛法,简单来说,就是要教大家全然地接受无常,不要用头脑干扰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当悉达多发现头脑让他产生很大的恐惧不安时,为了克服这种苦,他去修行,到最后他终于觉悟了:人要活得自在,就是要回到自然,回到中道。觉悟者是有意识地活在自然里。佛陀可以,我们也可以,因为我们都是来自于自然的因缘聚合体,因此,佛陀跟我们之间其实是没有界线的。不管你现在身处什么困境,你都可以修行,你眼前感受到的痛苦跟压力,就是你修行的基础,是你学佛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