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南非之父:纳尔逊·曼德拉传 

作者:[美]彼得•利姆

译者:蒋伟民 刘小林

ISBN:9787508070681

出版时间:2012-07-01

开 本:16开(670*970)  页数:182页

定价:¥32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纳尔逊·曼德拉是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他是南非的终身名誉总统。本书主要全面评价曼德拉成功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家庭文化背景,突出曼德拉性格和个性方面的优缺点,以及在他的国家和全球的影响力,让读者看到一个全面的、复杂的甚至威严的曼德拉,也分享他的希望和绝望、胜利和失败、喜悦和痛苦。

章节目录

前 言
纳尔逊·曼德拉活动年表
第1章家庭背景和童年时光
第2章教育经历和青春时代
第3章黄金之都:涉足法律,结婚成家,投身政治
第4章投身政治:青年联盟和非洲人国民大会
第5章 自由艰难行:反对种族隔离
第6章政治受审、邂逅温妮、“黑色海绿花”转入地下斗争
第7章 漫长监禁岁月:患难之交、亲人关爱和全世界同舟共济
第8章 终获自由:被释出狱和民主过渡
第9章就任总统与全新挑战
第10章卸任总统之后
专有名词
精选参考书目
中英文人名、地名、术语对照表
译后记

作者简介

     纳尔逊·曼德拉是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他是南非的终身名誉总统。本书主要全面评价曼德拉成功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家庭文化背景,突出曼德拉性格和个性方面的优缺点,以及在他的国家和全球的影响力,让读者看到一个全面的、复杂的甚至威严的曼德拉,也分享他的希望和绝望、胜利和失败、喜悦和痛苦。

书摘插图

序言
     曼德拉是当代最知名的非洲黑人。被种族隔离政府监禁27年后获释,并成为“彩虹之国”——南非的总统,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堪称现代传奇。同样令人难忘的是,他成功地化解了一场被众多评论家看似棘手的殊死的社会冲突。 在种族隔离到民主管理的过渡期,以及任南非首任黑人总统的1994~1999年期间,曼德拉团结政治宿敌,保持了国家的统一。正是凭借其身体力行,他做到了这一点。对遭受种族隔离政府的长期监禁不存怨恨之心,能倾听各政治派别意见,具有非洲统治者特有的睿智品质。
     纳尔逊•曼德拉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马迪巴魔力(Madiba Magic, Madiba是许多挚爱曼德拉的南非人对他的昵称)”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动力来自哪里?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家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给世人留下了什么宝贵财富?
     谁想要了解曼德拉,就需要了解他的生活和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需要了解他的文化背景,了解他的亲人、朋友和学校对他的影响,了解南非白人殖民社会的政治势力及其滋生的种族隔离制度,了解他过去的同事以及他毕生奋斗的事业。总之,要对其一生的功绩做出全面的评价,就必须深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长处和弱点,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国内和国际政治背景。
    为南非的自由而斗争,曼德拉做出了很多牺牲,除私人生活外,还包括真正的人身自由。实现黑人自由的目标一直激励着他。他参与的政治组织——非洲人国民大会,是支撑他50余年漫长政治生涯的坚强后盾。就这点而言,他是具有超常组织观念的完美化身,能够建立南非早期的政治组织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他也是一位革新者,甘冒政治风险。不过,在诸多方面,就像格林伍德系列传记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一样,曼德拉也是一位气质不凡、有幽默感、以身作则、具有宽容心和同情心的谦逊之人,他们两人都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与图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被监禁的27年岁月中,曼德拉是一位活生生的传奇人物,是南非反种族隔离的标识。几十年来,国内外的人们既听不到他的声音也看不到他在电视媒体上的形象。他的人格及相关信息的力量竟如此之大,甚至连他的音像制品也被种族主义当局查封了。
     曼德拉当然认为他只是和其他众多反种族主义领袖及其支持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种族主义政权而已。然而,他却始终处于反抗运动的风口浪尖上:统帅,组织者,非洲国王,能够实现重大社会变革的“南非国父”。曼德拉身材魁梧,是一位甘为同胞的解放和自由采取武装斗争的实干家。就连他的政敌和狱友也对他的大无畏气概和牺牲精神由衷地感到钦佩。在许多人对政治领袖不存幻想的年代,他却赢得了国内外崇高的威望。
    曼德拉无法容忍充满仇恨的种族主义及其对许多人造成伤害的制度。然而,身处那个时代,他又不得不面对种族隔离制度给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双重伤害。他正视现实,制定了民主宪政和政治架构——这一被许多人认为是当今世界最进步的民主制度,从而为南非人民开创了一条崭新之路。虽然国内外的各种势力让他的一些政治抱负没能及时实现,然而他依然不放弃,甚至在他总统任期满后,年近九旬的他仍然在为争取南非人民的人权和针对严重社会问题造成的后果而大声疾呼。
本书将以一种全方位的、不偏不倚的视角,把曼德拉立体形象呈现给读者。传记叙事交织着文化、社会、政治以及个人力量等各种因素,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曼德拉的丰富、多彩的人生,甚至他威严的一面;通过他自己及他的挚友和同胞的讲述与事例,读者可以分享他的理想、成败和悲喜。纳尔逊•曼德拉完全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导人和家喻户晓的领袖人物之一。
后记
     承蒙华夏出版社的信任,我们能有机会承担本书的翻译工作。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参阅了国内外出版社有关曼德拉的传记的基础上,尽可能忠实地向读者传达原著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意图,把毕生为南非黑人的自由平等、反对种族主义、实现民族团结的民族和解之父纳尔逊•曼德拉,真实而客观地展现给读者。同时,在翻译时我们尽可能运用通俗简练的通俗化语言,以增强传记著作的可读性。
    与其他有关曼德拉的传记类著作不同,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阅读对象定位明确、内容结构精心设计、充实完整,在翔实的叙述中夹杂着对曼德拉内心世界和政治思想的剖析,不但能让人了解南非过去黑暗的历史,而且透过曼德拉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充满艰辛的反种族主义历程,让读者认识了一位性格坚毅、态度温和的民族领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全书由刘小林统稿,蒋伟民和刘小林共同承担翻译工作。其中,前言、纳尔逊•曼德拉活动年表(部分)以及第1~5章由蒋伟民翻译,第6~10章及纳尔逊•曼德拉活动年表(部分)、专有名词、精选参考书目和中英文人名、地名、术语对照表由刘小林翻译。李辉参与了部分文字的修改和润色工作。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疑惑和问题,特别是有关非洲的人名、地名,不同的译著里并不完全一致,我们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有限度的处理。囿于才疏学浅,加之经验不足,必有错漏之处, 敬请同行和读者不吝指正。
     愿将本书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让他们在重温曼德拉卓越一生的同时,铭记那些为自由、民主和平等而不懈奋斗过的先辈们。
书摘:
     16岁成年仪式后不久,纳尔逊·曼德拉便离开了大王宫,开始上初中,这是他开启未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对他今后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曼德拉上的第一所初中——克拉克伯雷寄宿学校,坐落在恩科波地区附近,颇具精英色彩。学校为受教育的贫困黑人免费供应伙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有点精英色彩的。但对被殖民的南非而言,精英的说法也许会引起很大的误解。因为这个数量很少的黑人群体既没有政治权力,也无法享受公民权利,而且逐渐丧失了积累财富和土地的机会。此外,甚至连黑人精英的教育设施也无法与普通白人的相比。
     1935年1月,曼德拉在克拉克伯雷学校入学,在他上学期间,摄政王曾多次亲自驾驶福特V8送他上学,这在当时的黑人看来,是重要身份的象征。此时,对于南非黑人来说,情况正逐步变得越发艰难。独自掌权的白人政府正着手通过一揽子歧视性法律,剥夺黑人仅有的几项选举权。继1910年的《联邦法案》后的20年里,又颁布了严厉的种族隔离和歧视性法律,如1923年的《城市原住民活动区域法案》和1927年的《原住民管理法案》。
     自19世纪中叶起,黑人的教育一向由基督教会提供,政府实际很少介入或提供帮助。克拉克伯雷学校是一所卫理公会教徒创办的教会学校,校长西塞尔·哈里斯传教士对学生要求严格且难以接近。然而,当曼德拉恰巧在哈里斯的花园里干活时,他找到了第一个可以近距离接触的白人,正像他时常要寻找跨越种族界限的友谊和包含更多人性的东西一样。这一经历也培养了曼德拉对园艺的热爱,后来成了他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有了滕布部落首领恩古本库卡的土地赠予,卫理公会派教徒于1830年创办了克拉克伯雷传教所。1875年又创立了传教所的教育机构——克拉克伯雷寄宿学校,它在滕布族人中享有盛誉。它的座右铭“只要站着就要振作”,与今天非洲裔美国大学的座右铭很相似。早在曼德拉入学之前的30年,另一位滕布族青年阿尔弗雷德·比蒂尼·祖马就在这里学习,他也像曼德拉一样后来成了非国大的领导人。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