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柏拉图的《克里同》讲述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在狱中与老朋友克里同的一段谈话。克里同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具有突出哲学天性的热爱智慧者。因此,苏格拉底与克里同之间的谈话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哲人苏格拉底在面对普通大众时的态度。普通人克里同竭力劝说苏格拉底从狱中逃走,因为他认为能够活命而断送性命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则以“法律”之口质问“逃命的苏格拉底”,最终,苏格拉底站在法律一边,拒绝逃走。苏格拉底对生死和正义都有不同于普通人的态度。他通过编织故事最后一次劝慰或者说教导了友人克里同。
本书是“阅读柏拉图”系列的一种,是对柏拉图作品的中篇注疏。译者依据伯内特的希腊文校勘本译出本文,并广泛参考多种西文注释本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文献,摘编翻译有助于理解柏拉图原文的注释,并间作阐发,帮助读者进入柏拉图的字里行间,体会其思想深趣。
本书是“阅读柏拉图”系列的一种,是对柏拉图作品的中篇注疏。译者依据伯内特的希腊文校勘本译出本文,并广泛参考多种西文注释本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文献,摘编翻译有助于理解柏拉图原文的注释,并间作阐发,帮助读者进入柏拉图的字里行间,体会其思想深趣。
章节目录
目 录
编译说明 /1
克里同
第一场 序幕/1
第二场 大众/17
名声与意见/18
大众与贤能/21
友谊与钱财/25
责任与救赎/30
第三场 热爱智慧/38
原则与道理/39
专家与大众/45
高贵与正义/51
正义金规则/60
第四场 法律/69
恩典与驯服/70
契约与权利/84
越狱的危害/102
结论与诚命/114
第五场 尾声/119
作者简介
柏拉图(Plato,约前427—约前347)是古希腊哲人,生于希腊雅典,双亲皆来自重要的贵族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从学于苏格拉底,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在雅典创办了学园。柏拉图的作品有35篇对话和13封书信传世,另有释词1篇和托名作品7篇,其中较为知名的有《理想国》《苏格拉底的申辩》《斐多》《会饮》《法义》等。他的作品所涉及的理念论、灵魂论、城邦体制论影响深远,故有“整部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之说。
程志敏,哲学博士,洪堡学者,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政治哲学、法哲学和古希腊政治思想等。迄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著作20余部(包括专著、译著和编著),代表作有《宫墙之门——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荷马史诗导读》《历史中的修辞》等,译有柏拉图《克里同》《法义附言》《苏格拉底的申辩》,阿尔法拉比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箴言》等。主编“古希腊礼法研究”、“阿尔法拉比集”等丛书。
编辑推荐
柏拉图的《克里同》
苏格拉底与老友克里同的狱中谈话
对普通人克里同最后的劝慰和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