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这本书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作者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进去。
章节目录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荍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灾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蛇癖
卷二
金世成
董生
龅石
庙鬼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义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鱼
张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凤阳士人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猪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张诚
汾州狐
巧娘
吴令
口技
狐联
潍水狐
红玉
龙
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
黄九郎
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
连琐
单道士
白于玉
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
连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
小二
庚娘
宫梦弼
鸲鹆
刘海石
谕鬼
泥鬼
梦别
犬灯
番僧
狐妾
雷曹
赌符
阿霞
李司鉴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兽
卷四
余德
杨千总
瓜异
青梅
罗刹海市
田七郎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
促织
柳秀才
水灾
诸城某甲
库官
酆都御史
龙无目
狐谐
雨钱
妾击贼
驱怪
姊妹易嫁
续黄粱
龙取水
小猎犬
棋鬼
辛十四娘
白莲教
双灯
捉鬼射狐
蹇偿债
头滚
鬼作筵
胡四相公
……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附录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书香家庭,但功名不显。父蒲盘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6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他的书中常常出现“故家子”、“故大家子”(均指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等,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的高祖世广,是族中第一位廪生,才冠当时,所生四子中一人为训导,三人为庠生,而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三名)县令以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与庠生数十人;其曾祖继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无一采芹者;其父盘,字敏吾,配孙氏、董氏、李氏,少力学而家苦贫,遂弃学经商,数年称素封。业余不忘经史,博恰淹贯,宿儒所不能及。但长子早丧,四十余仍无子(曾过继嗣子),散金行善,救济乡里,后连生四子(三人进学)。生平“主忠厚”,值战乱,策划守村,出资助修城垣,故而名载县志“隐逸”中。
蒲松龄的著作:除《聊斋志异》(包括崂山道士、小青、画皮等)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环境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活经历;从美学理想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因此,聊斋故事无论在情节曲折和环境奇幻,还是在人物遭遇和场景迷离等角度品赏,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本书就是它的白话文版本。
媒体推荐
莫言曾说他的文学创作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聊斋志异 小说插画(18张)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其实,不独莫言,许多文学大师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
鲁迅从12岁就读这部书,1921年在《唐传奇体传记(下)》中写道:“清蒲松龄作《聊斋志异》,亦颇学唐人传奇文字,而立意则近于六朝之志怪,其时鲜见古书,故读者诧为新颖,盛行于时,至今不绝。”
张爱玲早期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也明显受《聊斋志异》的影响。她在散文《天才梦》中说:“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着《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书摘插图
序 言
谚有之云:“见橐驼谓马肿背。,”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矣。夫人以目所见者为有,所不见者为无。日,此其常也,倏有而倏无则怪之。至于草木之荣落,昆虫之变化,倏有倏无.又不之怪,而独于神龙则怪之。彼万窍之刁刁,百川之活活,无所持之而动,无所激之而呜,岂非怪乎?又习而安焉。独至于鬼狐则怪之,至于人则又不怪。夫人,则亦谁持之而动,谁激之而呜者乎?莫不日:“我实为之。”夫我之所以为我者,目能视而不能视其所以视,耳能闻而不能闻其所以闻,而况于闻见所不能及者乎?夫闻见所及以为有,所不及以为无,其为闻见也几何矣。、人之言日:“有形形者,有物物者。”而不知有以无形为形,无物为物者。夫无形无物,则耳目穷矣,而不可谓之无也。有见蚊腹者,有不见泰山者;有闻蚁斗者,有不闻雷鸣者。见闻之不同者,盲瞽未可妄论也.、自小儒为“人死如风火散”之说,而原始要终之道,不明于天下;于是所见者愈少,所怪者愈多,而“马肿背”之说昌行于。无可如何,辄以“孔子不语”之词了之,而齐谐志怪,虞初记异之编,疑之者参半矣。不知孔子之所不语者,乃中人以下不可得而闻者耳,而谓<春秋》尽删怪神哉!
留仙蒲子,幼而颖异,长而特达。下笔风起云涌,能为载记之言。于制艺举业之暇,凡所见闻,辄为笔记,大要多鬼狐怪异之事。向得其一卷,辄为同人取去;今再得其一卷阅之。凡为余所习知者,十之三四,最足以破小儒拘墟之见,而与夏日语冰也。余谓事无论常怪,但以有害于人者为妖。故日食星陨,鹚飞鹆巢,石言龙斗,不可谓异;惟土木甲兵之不时,与乱臣贼子,乃为妖异耳?今观留仙所著,其论断大义,皆本于赏善罚淫与安义命之旨,足以开物而成务;正如扬云《法言》,桓谭谓其必传矣。
书摘:
一夕,独坐凝思,一女子翩然人。生意其莲,承逆与语。觌面殊非:年仅十五六,弹袖垂髫,风流秀曼,行步之,若还若往。大愕,疑为狐。女曰:“妾,良家女,姓李氏。慕君高雅,幸能垂盼。”生喜。握其手,冷如冰,问:“何凉也?”曰:“幼质单寒,夜蒙霜露,那得不尔!”既而罗襦衿解,俨然处子。女曰:“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不嫌鄙陋,愿常侍枕席。房中得无有人否?”生日;“无他,止一邻娼,顾亦不常。”女曰:“当谨避之。妾不与院中人等,君秘勿泄。彼来我往,彼往我来可耳。”鸡鸣欲去,赠绣履一钩,曰:“此妾下体所著,弄之足寄思慕。然有人慎勿弄也!”受而视之,翘翘如解结锥。心甚爱悦。越夕无人,便出审玩。女飘然忽至,遂相款呢。自此每出履,则女必应念而至。异而诘之,笑曰:“适当其时耳。”
一夜莲来,惊日:“郎何神气萧索?”生言:“不自觉。”莲便告别,相约十曰。去后,李来恒无虚夕。问:“君情人何久不至?”因以相约告。李笑曰:“君视妾何如莲香美?”曰:“可称两绝。但莲卿肌肤温和。”李变色曰:“君谓双美,对妾云尔。渠必月殿仙人,妾定不及。”因而不欢。乃屈指计,十日之期已满,嘱勿漏,将窃窥之。
次夜,莲香果至,笑语甚洽。及寝,大骇曰:“殆矣!十日不见,何益惫损?保无有他遇否?”生询其故。曰:“妾以神气验之,脉析析如乱丝,鬼症也。”次夜,李来,生问:“窥莲香何似?”曰:“美矣。妾固谓世间无此佳人,果狐也。去,吾尾之,南山而穴居。”生疑其妒,漫应之。
逾夕,戏莲香曰:“余固不信,或谓卿狐者。”莲亟问:“是谁所云?”笑曰:“我自戏卿。”莲曰:“狐何异于人?”曰:“惑之者病,甚则死,是以可惧。”莲香曰:“不然,如君之年,房后三日,精气可复,纵狐何害?设旦旦而伐之,人有甚于狐者矣。天下痨尸瘵鬼,宁皆狐蛊死耶?虽然,必有议我者。”生力白其无,莲洁益力。生不得已,泄之。莲曰:“我固怪君惫也。然何至此?得勿非人乎?君勿言,明宵,当如渠窥妾者。”是夜,李至,才三数语,闻窗外嗽声,急亡去。莲人曰:“君殆矣!是真鬼物!昵其美而不速绝,冥路近矣!”生意其妒,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