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台湾,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我两眼放光,因为发现一件好玩的事情:每天傍晚七点左右,我住的小酒店旁边那个巷口,会准时拥出不少男女,拎着样式相近的袋子站在路边,秩序井然、蔚成建制,仿佛在等待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等我吃完便当返回街口,人们退潮般忽又不见了,训练有素、每天如此。我一度在“快闪行动”和“传销组织”中做着大胆猜测。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居民们在排队倒垃圾。
这就是著名的“垃圾不落地”运动。我曾很纳闷台湾的街道很干净,却看不到垃圾桶。原来,在台湾不仅随地扔垃圾会被人鄙夷,而且每个人必须是垃圾的第一个处理环节。台湾规定市民需用专用垃圾袋把垃圾自行分类,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等等。在指定地点、时间把垃圾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连马英九都亲自上阵示范。由于垃圾袋需付费,更由于民众已建立减少垃圾制造的自觉意识,仅台北市就由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每日掩埋 2501 吨垃圾减少到现在的每日掩埋55 吨。垃圾焚烧量大大减少,空气质量大为好转。
肯定有人要夸台湾民众素质高。可是,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本记忆表明,过去的台湾也是垃圾遍地、蝇蚊成群。你要是批评餐馆老板乱扔厨房垃圾,他还会瞪眼睛。
20 世纪 60 年代,蒋介石在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大力宣扬传统道德文化,每一间教室都挂上了“礼义廉耻”。可是这项运动推行了一二十年之久,台湾仍旧肮脏不堪。
为什么传统文化和美德20 年不显灵,忽然就大放异彩?我问过很多台湾人,他们也莫衷一是,有的人甚至奇怪地看着我,反问:“爱护环境不好吗?待人礼貌不好吗?”当生活已习以为常,置身其中的人们倒忘了最初的原因。
有一天,我忽然有个阴暗的想法,忍不住问一名卖面线的摊主:“既然专用垃圾袋的需求量这么大,有没有商家生产更便宜的仿冒垃圾袋,这样商家赚钱、居民省钱,反正收运垃圾的人员也不会仔细检查是不是正版垃圾袋。”他显然很意外,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想了一会儿才说:“这袋子卖的钱是用来做环保的,我们买商家的假冒货,政府怎么有钱做环保?”我又说:“管政府做什么,你悄悄得点好处就可以了。”他看着我,有些恼怒地说:“要什么好处,这里就是我的家,这样做对不起自己啦!”
“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曾访问过的方荷生也这么说过。我被什么触动到了。过去台湾垃圾遍地,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里就是他们的家;现在台湾全民参与“垃圾不落地”,其实是在参与一项每天进行的社会管理。
走在街上,每个人都有一张从容不迫的脸,每双眼睛里都透着主人的尊严。他们配合“垃圾不落地”,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园;他们不怕官,因为自己才是这座岛最大的官;老婆婆不讹路人,因为她有“健保”;很多超市门口会有一个捐发票的爱心箱,人们买完东西就自觉地把发票投进去,最大限度地保证发票中奖的彩金能惠及病穷群体。
传统很容易消失,道德也不太靠得住,台湾人并不比大陆人更有道德,但他们从容不迫地活着,确信自己才是家园的主人。
豆豆摘自乐读网
这里就是我的家
【发布时间:2016-06-29 15:53:28】 【作者:李承鹏】 【来自:华夏出版社】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