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教学相长: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与教师的故事

作者:主编:王红霞、副主编:王秀琴

ISBN:9787508092119

出版时间:2017-07-01

开 本:大32开、148*210  页数:280页

定价:¥39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融合教师是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型教师角色,他们是在普通学校中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资源教师。如何认识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如何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这两个问题是学校和教师普遍关注并不断求解的问题。本书是在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组织的“海淀区融合教师专业成长故事”的征集活动中的优秀案例,这里既有先进的经验,也有师生间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故事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活动场景和教育教学片段,是区域融合教育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份珍贵回忆,同时对各地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章节目录

第一说 孩子,欢迎你
润物细无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3
心中植有爱心树——为一个六岁的孩童点赞.7
永葆一颗善良之心.13
你我相爱同行17
用爱打开他的心扉.20


第二说 孩子,我想更懂你
我想更懂你.27
无法言说的“爱”.31
小苗成长不容易..35
爱的歌声在心灵飞扬——与天才小音乐家默默的故事.40
小松树长高了44
模特管理员的故事.47
用爱开启特殊学生心扉,让爱流淌心间.51


第三说 孩子,我需要更努力
资源教师专业成长故事..59
我和我的孩子们..62
在融合教育中成长.65
融合 成长 静待花开——CNABA 学习随笔 . 69
我们一起成长73
一次新(心)的思考76
一间有温度的教室——我与资源教室的缘分..79
和她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82


第四说 孩子,拉住我的手
爱与坚持,让我与孩子共成长..87
成长着 收获着.. 90
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93
让随班就读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97
“多面男孩”..101
未见其人 先闻其名..  ..103


第五说 孩子,我不让你掉队
“一个都不能少”——西二旗小学特殊教育侧记113
不能少了“您”的爱.117
绘本剧背后的故事..121
伴随着爱 走进他的世界..124
让折翼的天使插上翅膀128
用专业的心做助人的事儿..131
为孤独症儿童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135


第六说 孩子,你别着急
孩子,你慢慢来141
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灵——我与来自星星的孩子.144
静待花开,微笑期待.147
牵着我的小蜗牛慢慢前行..150
关珊说话了..154


第七说 孩子,你真棒
“雄鹰”从这里起飞159
发现闪光点 推进普特融合.163
从不会写到写得一手好字..166
向阳树的故事.169
夸赞——不断进取的动力..174
悦纳自己 悦纳孩子.177


第八说 孩子,谢谢你
感动我的“小石头”183
糖糖开花185
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188
一块绿豆糕..191


第九说 奔跑吧,老师
听到噪音,请别怕..197
分析行为背后的功能,使用正确的策略回应201
托起他的手去点亮那盏灯..204
行为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9
照片背后的故事216
音乐课上的“小插曲”..227
浅谈提高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231


第十说 永恒的温馨
我和她的故事.237
一片树叶的约定247
佳佳成长记..251
寓教于乐 育爱于心——政治课里的融合教育..256
用心融化寒冰,用爱温暖心田260
陪伴和辅导她的日子.263
我和初一新生霍元的音乐故事266


后记 268
 

作者简介

  王红霞,1972年3月生,女,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北京市健翔学校党委书记,中学高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融合教育、培智课程开发、孤独症儿童教育等。先后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海淀区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主持国家级、市级、区级多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2014年,主持的《个别化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课程的实践研究》获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编辑推荐

  推进融合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我国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举措。如何在普通学校中开展融合教育,既是对教育决策者的考验,也是对教育管理者的考验。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海淀区推动融合教育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与丰富的经验。《教学相长: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与教师的故事》汇集了海淀区很多参与融合教育工作的教师的文章,并按照教师在参与融合教育工作的过程和体会编排,描述了融合教育中的苦与甜,感情真挚,内容真实,对未来准备开展融合教育的学校和地区具有参考价值。

书摘插图


  融合教师是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师角色,他们是在普通学校中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包括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资源教师。我国随班就读安置雏形虽在20 世纪50 年代就已出现,但融合教育的真正兴起和广泛传播不过三十年。融合教师,面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时常在不同场合中听到他们疑惑的声音,看到他们焦虑的眼神。当然,我们也很欣喜地在一些学校中看到了温暖的画面,听到了和谐的声音,感受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
  对于学校中这样一批特殊学生,很多老师苦恼于难以理解并帮助他们。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历年来举办过多次教师培训,也经常走进学校进行巡回指导和教学研讨,目的就是帮助教师解惑。通过培训、指导和研讨,我们发现其中不乏出色的融合教师,他们乐于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在他们的努力下,孩子的进步有目共睹。
  为了解决融合教育的实践瓶颈,我们特别需要他们来分享成功经验,树立优秀榜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希望通过优秀案例故事的分享,能让更多的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交流与反思融合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方法,并带动区域融合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此,我们面向全区开展了“海淀区融合教师专业成长故事”征集活动,通过案例故事的形式分享先进经验,记录、保留融合教师与学生感动的瞬间和温暖的故事,也作为海淀区融合教师成长经历中的一份珍贵回忆。
  当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进入普通班级中,通常会经历由被视为另类到被包容的发展过程,教师也会经历困惑、学习、探索到顺利应对的阶段。本书以“孩子,欢迎你”为开篇第一说,层层推进,至第十说“永恒的温馨”,共编入了十说故事。
  第一说:孩子,欢迎你
  第二说:孩子,我想更懂你
  第三说:孩子,我需要更努力
  第四说:孩子,拉住我的手
  第五说:孩子,我不让你掉队
  第六说:孩子,你别着急
  第七说:孩子,你真棒
  第八说:孩子,谢谢你
  第九说:奔跑吧,老师
  第十说:永恒的温馨
  在每一说故事中,我们都能读出融合教师所表现出的爱与包容,体会到融合教师终身学习的精神,看到他们学以致用的勇气,感受到他们机智灵活的教育智慧!希望我们的融合教师能带着爱与包容、方法与技术、勇气与智慧,迎接不一样的学生,谱写辉煌的人生!

王红霞
2017 年6 月 北京海淀


后 记
  整本书的完成离不开很多人的支持与帮助,从征稿活动开始,我们就收到区内很多中小学教师的投稿,一时间邮箱爆满,对于这份热情我们深表感谢。最终我们筛选了61 篇各校教师的征文,分别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海淀区翠湖小学、海淀区台头小学、海淀区八里庄小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五一小学、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北京市清河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北京中法实验学校、海淀区西苑小学、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北大附中香山学校、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海淀区前进小学、海淀区永泰小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万泉小学、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实验学校、海淀区清河学区管理中心、海淀区羊坊店学区管理中心等30 余个单位。感谢这些教师的经验分享,因为他们的积极参与,才有《教学相长: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与教师的故事》的出版。
  海淀区融合教育实践的探索,离不开众多专家与前辈的指导,也离不开各学区学校全体师生与家长的支持与肯定。海淀区能有今天的案例经验,要感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国栋研究员、杨希洁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肖非教授、王雁教授、邓猛教授,北京联合大学许家成教授,北京市特殊教育中心主任滕祥东、常务副主任孙颖等专家的悉心指导,要感谢宋晓华、叶立言、于文等著名校长的不吝赐教,还要感谢海淀区各学区管理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工作支持!最后,最值得感谢的是我们的学生。正是这些纯真的孩子们,教会了教师们什么是融合教育;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学生,让教师们学会反思,是他们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在融合教育道路上磨炼得越来越出色。

书摘;

  爱,深深埋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不管是无私还是自私,不管是热情还是冷酷,更不管是年幼还是年老,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的根源,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生根发芽。正是因为有爱,才使人觉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在我的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心中植有爱心树的孩子,小小年纪,却始终坚持关爱每一个同班同学。
  他就是小航(化名)。一年级刚入学时,我觉得他并不起眼,只是在轮流喊队的环节中,其他人不是声音小,就是喊口令不及时,被纷纷淘汰,最后只觉得他还算称职,就留下来“以观后效”。他干事麻利,动作快,集合时总是第一时间站在队伍前面,慢慢这个任务就交给他了。
  班里有一个全校有名的“自由生”——大成(化名)。大成因为早产三个月等多种原因导致自我约束力极差,喜欢我行我素,不受他人约束。他上学不进自己班而是到别的班溜达;不是自己不知道上厕所从而尿裤子,就是借口上厕所跑到操场上玩耍。即使身在教室,他也跟逛超市似的到处溜达,看看这家的尺子,看看那家的笔袋,甚至霸占别人家的位置,让别人“无家可归”。兴奋了,他就到讲台敲一通桌板,给有序的教学蒙上无序的阴影。
  他的父母在开学第二天就和我长谈了一次,这孩子因为出生体重太轻,在暖箱里独自待了三个月。种种原因导致他过分的自我,没有约束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生活不能自理。新生儿没有妈妈的怀抱、亲吻,没有妈妈的乳汁,孩子缺乏安全感,会对以后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我的孩子也在保温箱里待过一个月,为了弥补这一个月的母爱缺失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他曾经三年不间断地进行系统的感统训练。他父母恳请学校、老师的理解和帮助,希望能让他独立上学,最好不要陪读。我懂得做父母的心,也懂得一旦请家长陪读,就再也没有退路了。我也想通过努力给这个特殊孩子和这个不幸的家庭最大的帮助。所以,我决定先挑起这个担子,没有去试,怎知不成?
  开始,其他学生看到大成的表现会笑,这里有嘲笑、有哄笑。我给他们讲大成的不易,讲他父母的艰辛,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去关爱他、照顾他、教导他、帮助他。虽然新入学的学生都需要关爱,需要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做这干那,但我还是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大成。他进教室后,我提醒他的第一件事是脱大衣,第二件事是找书包(书包随处乱扔)。他坐到座位上,我赶快提醒他把课本、文具拿出来。一下课,我就提醒他喝水,他习惯了就顽皮地自己喊一二三。午餐时间到了,我提醒他拿碗去盛饭,哄着喂他把饭吃完。总之,于他而言,与其说我是老师,更不如说我是妈妈。
  大成最喜欢自由地跑、到处看,每次上课后都是我从教学楼外面把他找回来。后来,这样的局面悄然改变了,因为只要大成出去,小航就一定会拉着大成提前回到教室。他会把大成拉到我面前,告诉我大成回来上课了,不用我再到外面去找了。我感激地夸奖小航,谢谢他对大成的关心和对老师的帮助,并在班级里表扬小航人小却懂得关心别人。最近,大成玩心重了,学会反抗了,经常会对小航和其他拉他的同学拳脚相加。我跟孩子们说,你们为他好,但是他不懂,还打你们,你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让他伤到你们。但小航不管怎样还是一定要把他拉回来,小航的眼睛好像天天盯在大成身上,有时大成偷跑出去,小航就会主动请缨:“老师,大成在外面,我去把他拉回来吧?”天冷了,大成好像感觉不到冷,不管我怎么说,还是一有机会就往外跑,有时“抓”回来还跑。有一次,连我都没有耐性了,想给大成点教训,就说:“别管他了,让他在外边玩吧!”可是小航却执着地说:“今天冷,他没穿大衣。”我真的是心头一暖,赶紧改口:“那你去吧。”他自己都没顾上穿外套就跑出去了。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这是一个年仅6 岁的独生子,竟然能想到别人的冷暖,竟然能坚持几个月一直关心这个跟他一点都不相干的人。我不禁检讨自己,跟这个小孩子比起来,我平时对大成是不是还不够耐心呢?
  大成在队伍里是自由人,没有固定的位置,一会儿在前边,一会儿就到了最后,可气的是有时竟然站到全校最前面的空地去“表演”,还很自我陶醉。这时,我就把他拉回来,安排他站在队伍的最后边,他再怎么手舞足蹈,也只是极少数人能看到。有时他还会跑到前边去,被身为队长的小航拦住,拖着他送到我手里。
  对大成灵验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乖,就让妈妈准时接你回家。”他就会坐回座位,一个劲地唠叨:“××× 点了,该回家了。”但是当真到点要回家了,他就急了,因为书总不听话,就是不进书包;衣服总跟他捣乱,就是穿不上。最初放学的时候总是我捉住他,和他一起收拾书包再给他背上,硬拉着去见家长。慢慢地,拉大成的手换成了小航的手,小航忙着喊队,还带着小尾巴。天气渐凉,大成妈妈说不管怎么教,就是教不会他穿衣服。我教他把大衣帽子戴上,再跟哄小孩子似的,念叨着“钻洞洞”,看着他穿上两只袖子。一次我忙着干别的,却发现小航来帮大成穿外套了,小航拉着他去后柜拿外套,教他钻一只袖子再钻另一只,但是拉拉锁始终教不会。最初小航总把大成的书包背在自己身上,这么小的身子,怎么能忍心让他承受这么沉的重量?我命令小航必须让大成自己背书包,不能这么溺爱这个小弟弟。有时小航喊队顾不上大成,大成就跟衣服较劲,两手使劲撕扯衣服,发狠地尖叫着往我身上撞,不等我动手,其他孩子就会赶紧帮他穿好衣服,拉上拉链。
  大成不知道上厕所,我问他有没有尿尿,他从来不理我。他一周得尿两三回裤子,我给他换裤子,他从来不知道配合,我必须一边动手一边发出命令,才能帮他把裤子换完。小航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自己去厕所,就会拉着大成一起去。偶尔大成还是会贪玩尿裤子,小航就会拉着他来找我换裤子。我时常想,小航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出这样心存善念的孩子的,竟然能够这么用心地去关心另一个人。
  大成对午饭没有太大兴趣,不会自己吃饭,就连端碗也是到学校才开始学习的。他的咀嚼能力特别差,吃一口饭要催他好几次,嚼、快嚼。如果不管他,他会一个饭粒都不动,怎么盛的饭怎么倒掉,我们三位看班老师轮流给他喂饭。一次,学生分饭,我忙着批改作业,嘴催着大成:“你快自己吃吧,你看老师这么忙,真的没时间喂你了。”反复说了几遍,也不见大成有动作。等我再一次抬头时,小航正端着碗,慢慢地把一小口饭菜小心地送入大成的口中。这个家中娇生惯养的孩子,竟然不出去玩,而是拿起饭勺小心翼翼地给同伴喂饭,这在同龄孩子中恐怕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他却做到了!涌动在我心中的是作为一位母亲对他此举的深深的感谢!如果大成的母亲看到这一幕会是多么感动。
  有时我问小航,你这样照顾大成,耽误了你很多时间,你不累吗?他会歪着嘴一笑:“没有呀!”在小航的带动下,其他孩子的爱心被悄然唤醒,爱心树在幼小的心灵里慢慢生长,关心照顾大成的孩子变多了,有时会把大成围起来,大成不明白,就会挥手去打他们。我赶紧引导他们分工合作,让他们自己选择,把课间活动、上厕所、吃饭、放学各个阶段都负责好。榜样的力量是多么大呀!
  不只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能干,我们城市的孩子也一样很棒。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愿意付出,大人们能做的事,小孩子也一样能做到!小航对他人的爱是自然流露,照顾他人已成为一种习惯。心中植有爱心树的人,品德高尚,就像一棵参天大树,需要你去仰视!
  我们都热爱这个友爱温馨的集体,我们用心去滋润爱心树,让它和我们一起越长越壮。
 

版权页;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