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收藏

登录

图书资讯 | 活动预告 | 最新上架 | 重点推荐 | 精彩书评 | 套书展示 | 在线阅读

回弹力——是什么帮你撑过了艰难时刻(基于300名普通人心底最隐秘的故事,看到你不曾发现的生命资源谱系)

作者:本站编辑

ISBN:9787508094755

出版时间:2018-05-01

开 本:145*210  页数:160页

定价:¥39.8

已有0人评价,查看评论

分享到:0

图书详情

《回弹力》基于300名普通人心底最隐秘的故事,看到你不曾发现的生命资源谱系。

我收到了差不多300份感人至深的读者来信,在读了这一堆信件之后,我才真正从心里确信,人类确实是这样一个物种,能够克服任何艰难困苦,涅槃重生。
                                            ——本·富尔曼(作者)
我再一次被富尔曼先生的慈悲、坦诚、温暖和专业所折服,他讲的都是朴素的道理,他说的你都懂,只是你从来没有留心从那个角度看过。
                                            ——李红燕(译者)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的站长,我真心祝愿本书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帮助那些经历了汶川地震创伤的朋友们觉察自己作为幸存者是怎样一步步走出来的,找到更多的生命资源。
                                 ——史占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教授)

作者简介

本·富尔曼
*芬兰家喻户晓的积极心理学焦点解决大师。
*他的教诲跨越种族文化,大道至简,注重体验,成为很多国家专业团体的常年特邀讲师。
*他已经在35个国家开办工作坊和巡回演讲。
*他的著作译本遍及全世界,目前在中国已出版书籍:《儿童技能教养法》《从故事里学儿童技能教养法》《回弹力》《孩子,你很重要》。

编辑推荐

媒体推荐

放下苦难,才能看到笑脸

        感谢李红燕女士和本·富尔曼先生的邀请,这让我有机会把我的文字和本·富尔曼先生的文字放在一起,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想起本·富尔曼先生,就想起了他灿烂的笑容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想起了他和他的伙伴创建的闻名世界的“儿童技能教养法”。李红燕女士作为本·富尔曼先生著作的翻译者与合作者,把他的中文名字译成“富尔曼”也是够喜气的。富尔曼先生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他所研发的基于焦点解决心理学的“儿童技能教养法”,给很多中国家庭带来了信心、希望和活力,也帮助成千上万的儿童和家长找回了欢乐。
        《回弹力》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薄书,估计这是本·富尔曼医生体谅到了现代读者的忙碌。本书展现的深邃的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真切地意识到,只有一直关注儿童心身发展、重视儿童快乐健康、真正乐于帮助很多逆境儿童克服困难,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领域功底深厚的大师,才能以如此简洁、高效、精准的优美文字,诠释如此深奥、精致、细腻的人生哲理,并将它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普通大众。当然,李红燕女士信达雅的翻译也功不可没,为本书增色不少。诚如富尔曼医生所言:“苦难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对孩子循循善诱,尽力保护他们免受苦难,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还是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或多或少的创伤。”任何成功的历史人物,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童年。即使在和平年代,人们也难免会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活磨炼,中国的王阳明倡导“事上磨心”,古诗词也赞赏“梅花香自苦寒来”。20 多年的临床心理学经验也让我深切感受到,惟有走过逆境、克服困难、经过挫折的快乐,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战胜苦难,或有运气走出苦难的阴霾,很多儿童饱受苦难的折磨,伤痕累累,乃至被苦难吞噬,无法回到正常生活。我们需要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才可能帮助孩子们免受苦难的摧残。
        本·富尔曼医生基于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案例解读,借助其深厚的短程心理疗法和焦点解决思维,加上芬兰独特的文化气息,让我们在短短的文字里,看到了如何克服逆境、获得快乐的宝贵路径,找到了清晰的解决之道,实属难能可贵。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的站长,当时我和心理所的同事们,团结全国近三千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在四川设立了七个工作站,开展了连续三年、持续五年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我们在四川境内亲身见证过很多灾区儿童的苦难和不易,虽然心理援助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和疏导价值,但是面对巨大的灾难,我们的力量还显不足,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但愿本·富尔曼医生的著作能够给经历了苦难童年的朋友——包括儿童时期经历了汶川地震创伤的朋友们——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灾难,理解逆境和苦难,找到更多的资源,觉察自己作为幸存者是怎样一步步走出来的,也祝愿他们把握更多的成长契机,培养正向思维,从烦恼中获得菩提智慧,走向快乐人生。
        最近几年,我一直推崇亲子教练的方式,以此帮助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工作者及家长学会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对话,亲子教练借助聆听、提问、回应、反馈等技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孩子做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最好的自己。基于对焦点解决技术的共同热爱和深入研究,我的工作也借鉴了很多本·富尔曼医生和李红燕女士的思想和技术,在此一并致谢。
       诚挚祝贺本书在中国顺利出版,热忱向心理学爱好者、家长朋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推荐,深深祝福本·富尔曼医生能够培养更多像李红燕女士这样的本土化优秀专家,让儿童技能教养法在中国发扬光大,一起推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充满活力、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地成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教授 史占彪博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寻找生命中的一束光
李红燕

        也许是命运使然,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遇见了富尔曼医生,改变了我看世界的眼睛和角度,也改变了我后半生的生命轨迹。跟随富尔曼先生快六年了,在他的引领下,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在中国传播“儿童技能教养法”,活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快乐。因为我们开始相信,未来是可以由自己创造的。
        认识富尔曼医生不久,就在他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这是一本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好几个国家畅销的、非专业人士可以读懂的“专业书籍”,我一直想把它翻译出来,奉献给国内的朋友们,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家长和很多的专业人员有多么期待这本书里的声音。
        西方心理学一直流行着这样的一个说法:“不幸的童年必将导致不幸福的人生!”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平衡,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总数已经是全球之最,心理咨询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国家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滞后。很多寻求帮助的人,会被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带回痛苦的过去,愈发不可自拔。
        “童年的境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命和发展,从20 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问世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西方世界。之所以如此令我们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哲学的基本困境:‘人们是有自由意志的,还是环境的牺牲品?’” 富尔曼先生在这本书里,用大量真实而生动的故事以及研究数据告诉我们,“拥有快乐童年,永远不嫌晚”。 我们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苦心琢磨“为什么我们的今天会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这个有价值的问题。
        这本书秉承了富尔曼先生的一贯作风——大道至简。薄薄的一本书,是他几十年实践和研究成果的结晶,含有太多的信息量,值得你反复阅读。它简单明了,像一本“心灵鸡汤”书,却不失专业的严谨。就像他的工作坊,短短的三天参与其中会给你留下无尽的回味。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他的声音,眼前一直浮现着他的音容笑貌。所有的学员们都说,富尔曼先生讲解的都是朴素的道理,他说的你都懂,只是你从来没有留心从那个角度看过。是的,他的慈悲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平实亲切的。他的理论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入情入理的。
        他是我见到的最会讲故事的人,善于把专业艰涩的问题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说出来。不过,我在工作坊上最期待的是他回答学员提问的部分。在这本书的第七章(问题和回答),我再一次被他的慈悲、坦诚、温暖和专业所折服。那些令人纠结的问题在他的点拨下,好像都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的应对不是飘在天上的大道理,而是有理有据的,也是可以一步步执行的。
        这是一本给普通读者的书——如果你依然对过去的苦痛无法释怀,它可以帮助你跟过去和解。我跟随先生于20世纪90 年代初来到芬兰不久就赶上了移动通信的大发展,在最好的时间加入了诺基亚这个国际化大公司。在芬兰二十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平静而舒适的,尽管书中讲述的那些悲惨的芬兰往事与我在芬兰经历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字里行间,让我第一次读出了经历过战争苦难的芬兰人引为自豪的民族精神SISU(意志力),理解了什么是生命的“回弹力”。我相信书中那些普通人的自救故事也能够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学会在艰难中看见自己生命里的一束暖光,让我们不必依赖专业的治疗师而学会自救自助。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情绪ABC 理论,它告诉我们,事件本身对情绪的影响是间接的,而我们的信念,也就是我们对所发生事件的解读,才是造成这个情绪的直接原因。过去的经历能够影响我们的未来,但是我们所认定的在未来将要进入的生活画面也会影响我们对过往生活的看法。如果我们允许阳光照进我们想象的未来,那束阳光也会照亮我们的今天和我们的过去。
        富尔曼医生说,这本书也是给专业人员写的。他希望借由这本书让专业人员意识到,“童年影响”的真相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专业人员要能够支持来访者走出“过去的囚牢”,与自己的过去建立新的健康的关系,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和最自在的生命状态。我觉得这本书还能够让许多心怀内疚的父母获得解脱。很多年轻人因为自己不如意的现状责备父母,也有很多单亲家长常常对自己的孩子深怀歉意。富尔曼先生告诉我们: “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们就我们的养育方式有一些抱怨。没有完美的家长,即使我们努力去做到最好,也都会犯一些错误,承认这一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几年前翻译《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的时候见到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马歇尔博士说:“你不能逼迫你的孩子做任何事。你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们期望‘要是自己做了该多好’。而后,他们会让你觉得,要是从来没有令他们如此期望就好了。”这是多么绕口的一句话呀。我跟很多做父母的朋友讨论过后半句的意思,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一位年长的芬兰朋友笑着说:“说得真好!你不觉得做父母就是一个永远做错的职业吗?”是啊,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我自己深有感受,管多了,管少了,太强势,太软弱,什么是刚刚好?真的很难把握。我们可以为自己做错的部分或曾经的无知或鲁莽道歉,但是我们尽力了,我们在那个时候做了自己能做的最好选择。我们都要学会跟自己的过去和解,有太多内疚感的家长不仅无法让自己享受生活,也无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当下焦虑的父母一些安慰。年轻的家长需要学习接受一个现实:作为父母,即使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他们免受苦难,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是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或多或少的挫败甚至创伤。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放下种种担心,笑对生活,把不幸和挫败看作是生活和成长的一部分。自己活出幸福的状态,才能够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向往,才让他们有信心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我曾经问过富尔曼先生,他认为这本20 年前出版的书籍在今天有没有“过时”?他回复我说:“这本书是20 年前出版的,直到今天仍在许多国家畅销。我相信关于童年的这一话题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总有人会因为曾经的艰难境遇而无法自拔,总有人想知道如何看待自己过往的困扰,以及如何应对他们所遭遇的不幸。我们的生命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与曾经的过去建立更为健康的关系。”富尔曼医生跟我不止一次提起他的一个愿望,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来一场讨论——如何与自己的过去和解。他期待在中国发起一个类似的问卷,请中国的读者们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你觉得是什么帮你撑过了艰难的童年?              
        2.当年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在后来的生活中,你是如何设法弥补自己曾经被剥夺的一些童年体验的?
       我不知道在中国会不会有这样的一场讨论,但是我真心地希望跟这本书有缘的朋友去思考这三个问题,并试着回答,因为它们会让你看到你生命中的那束暖光,并一直照进你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愿意把你的回答告诉富尔曼先生,我会很愿意替你转达。请发到电子邮箱:huitl@hxph.com.cn

书摘插图

前 言
关于这本书

        一天,一辆大大的摩托车从我的面前呼啸而过。那个摩托车手身着皮装,留着乱蓬蓬的胡子,长长的头发从头盔下潇洒地甩出来。车身上有个大大的挡风板,上面贴着一行字:“拥有快乐童年,永远不嫌晚!”我立刻领会了这个表达的寓意,但它隐含的悖论又令我发笑。开始时我只是被这句俏皮话所吸引,它让我想起了一个电影的名字 “回到未来”,但是慢慢地我开始感到那个说法里面藏着一个我正在寻找的谜底。
       我想,无论是谁最初发明了这个说法,一定不是为了让我们粉饰曾经有过的不快乐的过去,去改变真相,欺骗自己。他的意图肯定不是说我们应该假装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或者是要学会隐藏自己的负面经历,编造一个快乐的童年经历。我开始猜测这句短语中所包含的充满智慧的深意。
       我记得著名的美国精神科医生米尔顿·埃里克森说过类似的一句话:“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只是不知道他知道。”最初,它对我而言只是一句绕口的话,但是当我学习了短程心理学和焦点解决的方法以后,我明白了埃里克森医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他相信,人们在内心深处常常是知道什么是可能帮到他们的,而咨询师的工作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把他们内在的智慧调动出来。 “拥有快乐童年,永远不嫌晚”,到底是指什么?这本书就是我在寻找答案的努力中交出的一份报告。

版权页:

  • 用户评论
  • 豆瓣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登录

关闭

资料下载
联系邮箱: